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癫痫外科治疗的电生理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148例癫痫外科治疗的电生理监测结果。148例患者中,男108例,女40例,年岁最小3岁,最大49岁,平均20岁。病因:外伤11例,肿瘤4例,脑萎缩8例,结节性硬化1例,脑血管畸形1例,原因不明122例。手术方式:单纯做胼胝体切开者40例,病灶切除加胼胝体切开者24例,病灶或脑叶切除者63例,立体定位做杏仁核、腹外侧核破坏者10例,大脑半球切除者7例,肿瘤切除者4例。结果和讨论一、术前电生理监测:我们认为术前电生理的检查对确定手术方式是重要的,每个病人术前需要有三次检查的脑电图结果,常规脑电不能确定癫痫源病灶者做睡眠及药物诱发,脑部份患者做脑电地形图及诱发电位检查。手术方式确定的原则是:临床表现属全身性发作的类型,脑电图为弥漫性变化,双则癫痫发作波或阵发性慢波者,采用胼胝体切开,临床表  相似文献   

2.
多种手术结合治疗顽固性癫痫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25  
目的:对部分复杂的顽固性癫痫病人,将几种手术结合使用,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北京天坛医院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230例,其中对15例顽固性癫痫病人采用几种术式结合的方法。病人年龄9-43岁,平均18岁。病程4-40年,平均13年。发作形式为强直阵挛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及失神,其中有8例存在两种发作形式。术前均服过抗癫痫药,病程后期同时服用2-3种抗癫痫药。这15例病人术前均行头皮脑电视频连续监测及头MRI检查,其中5例行头PET检查。手术在皮层脑电及深部电极监测下进行。13例行额颞开颅,胼胝体前部切开 颞前叶及海马切除 皮层热灼术;1例行额颞顶枕开颅,枕叶萎缩皮层切除 胼胝体前部切开 选择性海马切除 皮层热灼术;1全先行左额颞开颅,脚间池错构瘤及颞前叶及海马切除 皮层热灼术,术后癫痫减轻但仍发作且术后头皮脑电显示右额棘波明显,故又右额颞开颅,胼胝体前部切开 皮层热灼术。结果:术后无死亡及并发症。术手抗癫痫药物减少,术后12例服用一种抗癫痫药,3例服用两种抗癫痫药。术后随访3-12个月,14例无癫痫发作,1例癫痫发作两次(术前每天发作5-8次)。结论:多种手术结合治疗顽固性癫痫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的致病灶定位和术式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视频脑电监测(VEEG)和CT/MR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定位致痫灶。采用颞前叶及海马、杏仁核切除+广泛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25例;额叶癫痫+周围皮层低功率皮层热灼术5例,病灶及周围皮层切除+低功率皮层热灼术4例,行单侧病灶切除+胼胝体前部切开+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2例。结果经6个月至3年的随访,满意29例,显著改善5例,良好2例。结论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者,最可靠的治疗方法是致痫灶的切除,但对于全面性发作的病人,其致痫区往往比较广泛而无法切除,联合皮层热灼术可以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和改变发作形式,提高治疗效果。准确定位致病灶,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外科治疗难治性癫痫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胼胝体切开联合皮层热灼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方法 82例难治性癫痫行胼胝体切开术治疗,其中18例行单纯胼胝体切开、33例行胼胝体切开 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31例行单侧致痫灶切除 胼胝体切开 致痫皮层低功率电凝热灼.术后随访6个月~2年.结果 11例(13.4%)癫痫发作完全消失;41例(50%)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减少;16例(19.5%)癫痫发作程度减轻;8例(9.8%)无明显改善;6例(7.3%)发作略有加重;无死亡病例.手术后疗效以Wilsion标准评判,优良率为83%.结论 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者,最可靠的治疗方法是致痫灶的切除,但对于全面性发作的病人,其致痫区往往比较广泛而无法切除,胼胝体切开可以阻断两侧半球间痫样放电的传播,联合皮层热灼术可以减少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和改变发作形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麻唤醒和术中电刺激在脑功能区病灶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对11例涉及脑功能区病灶性癫痫患者术前行MRI和头皮视频脑电图检查,其中6例行fMRI检查.全麻下手术,其中7例行食道咽腔导管插管全麻唤醒.术中皮层脑电图定位痫样放电皮层,皮层电刺激定位皮质功能区,根据病灶、致痫皮层和皮层功能区关系选择相应手术方式,在切除病灶时作皮层电刺激以保护皮质下功能传导束.结果 10例病灶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术后2例暂时性偏瘫.随访6~24月,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Kamofsky评分平均100分,使用1种抗癫痫药物,癫痫控制满意.结论 食道咽腔导管插管全麻唤醒屉一种安全、简便的麻醉唤醒方法;术中电刺激监测能够最大限度切除病灶,妥善处理致痫皮层,有效保护脑功能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顽固性癫痫病人,将几种手术方法联合作用,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以探讨不同类型顽固性癫痫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手术治疗顽固性癫痫患31例。单纯部分性发作6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2例,部分发作发展至全身发作10例,强直-阵挛性发作3例。术前均行头皮脑电视频连续监测及头MRI检查,其中14例行SPECT检查。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6例,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皮层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3例,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皮层热灼术3例,局部致癫痫病灶切除术+皮层热灼术+胼胝体切开术2例,前颞叶切除术+皮层热灼术10例(海马切除8例,杏仁核切除6例),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6例,迷走神经刺激术1例。结果:31例病人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手术总有效率87.1%,优良率为67.7%。结论:多种手术联合治疗顽固性癫痫病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43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方法及意义。方法13例脑功能区胶质瘤经神经导航病灶定位术中唤醒麻醉,皮层诱发电位及皮层电刺激定位脑功能区,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结果全部病例均在术中获得安全可靠的麻醉唤醒,清醒状态下脑功能区的定位和最大限度地肿瘤切除,其中6例获得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确定中央沟;9例经皮质刺激术明确运动区;4例通过皮质刺激术基本确定语言运动中枢。肿瘤全切11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有11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10例。1例术中出现癫痫发作,1例在唤醒过程中出现一过性脑肿胀;全部患者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对脑功能区胶质瘤运用唤醒麻醉,神经导航病灶定位,皮层电刺激和皮层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技术能较为可靠地明确脑功能区与肿瘤切除范围的关系,在清醒状态下切除肿瘤实时监测脑功能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变和最大程度地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8.
术中脑电监测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术中脑电监测在癫痫手术中的应用意义。方法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中采用日本光电9200脑电描记系统。应用皮层电极,在致痫灶靶区皮层,对癫痫起源部位进一步精确定位,手术切除致痫灶,并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进行病灶扩大切除、胼胝体切开或多处软膜下横切(MST),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全部患者在预定的癫痫灶局部均可记录到癫痫波;病变及癫痫灶切除后即时检测,显示痫性放电明显减少24例,其中3例非功能区海绵状血管瘤,瘤体切除后仍可见大量棘波,扩大切除周围皮质,棘波显著减少;3例功能区胶质瘤患者虽经MST后,棘波有一定改善,仍可见一定量棘波;12例海马硬化及1例海马萎缩术后,仍存在一定量棘波。术后疗效评价,按照Engel分级评价为:Ⅰ级27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3例;总有效者37例,有效率达92.5%。结论在癫痫手术中运用脑电监测,可以进一步精确定位致痫灶,指导手术中正确切除癫痫灶及预示手术效果,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在癫痫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癖结枕叶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对病人进行电生理学,CT,MRI及ECT检查,手术中行皮层脑电监测,结果,枕叶癫痫病人31例,年龄3至34岁,临床主要表现有视觉异常发作,头偏转,颞叶样或(及)额顶样发作,头皮脑电显示31例病人中30例枕叶或枕叶及周围脑叶出现棘波,CT检查27例中24例异常,MRI检查9例中8例异常,ECT检查13例中11例术区皮层血流减少,所有病人均在皮层脑电监测下切除病灶,术后随访到22例(时间1至4年),11列无痫发作,其余明显好转,结论,枕叶癫痫的临床特点包括,视觉异常发作,癫痫发作形式多样,枕叶区域异常脑电及影像学改变,手术切除病灶能获得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皮层脑电监测定位指导继发性癫痫手术切除方式、范围及术后疗效。方法对2005-06-2013-06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5例继发性癫痫患者术前行视频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与病灶相一致,相近或相侧的情况下,手术中再用皮层及深部电极行皮层脑电图监测定位,并在其指导下联合多种手术方式切除原发病灶及致痫灶,术后定期复查,随访6~60个月。结果根据ILAE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1级52例,2级41例,3级27例,4级26例,5级18例,6级11例,总有效率93.0%。结论对继发性癫痫发作患者,术前行视频脑电监测定位,术中再进行皮层脑电监测定位病灶与癫痫灶的关系,并在其指导下联合多种手术方法切除和处理癫痫灶,采取病灶+致痫灶的手术切除方法,可明显降低术后癫痫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隐源性癫痫致痫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及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改变,探讨隐源性癫痫致痫灶的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向26例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的患者颅内可疑脑区植入皮层电极及深部电极,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变化,确定癫痫病灶起始区,手术切除致痫灶并送病理,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26例均可以明确致痫灶,其中癫痫发作单独起源于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的13例,占本组病例的50%;送检标本病理结果显示胶质细胞增生、皮层分层紊乱25例,占本组病例的96.15%,其中伴有海马硬化1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Engel Ⅰ级15例,Engel Ⅱ级8例,Engel Ⅲ级2例,Engel Ⅳ级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是隐源性癫痫致痫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皮层发育不良是隐源性癫痫手术切除标本中常见的病理改变,其中海马硬化是颞叶内侧常见的病理改变.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病理改变不仅经常相伴出现,而且病理改变轻微.通过外科干预,效果较满意.按Engel分级,位于颞叶新皮层及颞叶内侧的病例手术疗效较其他好,Engel's分级均在Ⅱ级以上.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 对病人进行神经学检查及EEG、CT、MRI及ECT检查,确定致痫灶后手术治疗,手术中行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结果 外伤性癫痫病人32例,年龄10至45岁。临床主要表现有全身强直痉挛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发作、失神发作。头皮脑电图显示32例病人中30例患者有与损伤部位或对冲部位相符的恒定局限性高波幅尖波、棘波和棘慢波。所有病人均在皮层及深部脑电监测下切除病灶。术后15例已完全停止发作,16例已明显好转,1例无明显改变。结论 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包括局灶性发作多见,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和致痫灶在影像学改变附近。手术切除病灶能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外科手术是治疗癲痫的一种新方法。我科自1987年至1989年为15例病人作了胼胝体切开加病灶切除术,对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了探讨。本组共15例,男8例、女7例,均为顽固性全身性大发作、且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术前均作EEG检查,及CT或ECT检查,拟发现病灶,结果表明ECT检出率较高,本组多数病例发现病灶。手术时均采用全麻,4例采用跨中线开颅,11例采用旁中线开颅,后者由于出血少较理想;本组单纯划开胼胝体前部6例,切开胼胝体前部加额叶切除5例,胼胝体后部切开加枕叶病灶切除3例,胼胝体前部切开加顶叶畸形血管切除1例。疗效评定是通过观察癲痫发作情况、随诊、神经心理检查、脑电图及参照Wilso等制订的标准来进行。结果表明短期疗效显著,达到优者8例,达到良者6例,优良占90%以上,有效率达100%;本组术后无病情不变或加重者。作者认为胼胝体切开加病灶切除术是治疗顽固性全身性癫痫的理想方法,比单纯胼胝体切开更优秀,它既切除了癫痫发作的病灶,又打断了其发作的通路。手术疗效与术前的准确定位及合理的切除有关。至于本术式治疗顽固性全身癫痫的远期疗效及多灶性或弥漫性癫痫的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对功能区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84例脑功能区难治性癫痫患者中,采用局部癫痫灶切除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者29例,癫痫病灶切除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 前颞叶切除33例,癫痫病灶切除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 胼胝体前1/3切开22例。记录术后早期和9 ̄30个月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结果术后早期16例患者出现一侧肢体肌力减弱,23例患者术后2 ̄3d出现失语,经治疗均在5 ̄10d内恢复。出院后随访9 ̄30个月,完全无发作65例,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11例,发作减少50%以下6例,2例癫痫发作与术前相同。术前有14例言语功能障碍,17例有一侧肌力下降,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恢复。结论术后疗效表明局部癫痫灶切除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和癫痫病灶切除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 前颞叶切除的手术疗效优于癫痫病灶切除 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 胼胝体前1/3切开手术方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辅助神经导航技术结合术中脑电监测对脑功能区癫痫患者术中功能区定位的意义及手术效果的评估。方法对18例头皮脑电异常放电部位位于功能区的难治性癫痫患者(12例位于感觉运动区,6例位于语言区)术前进行fMRI扫描后,将导航序列的fMRI影像传输至神经导航仪,术中应用导航系统定位感觉运动区及语言区,应用术中脑电监测,对癫痫起源部位进一步精确定位,术中最大限度的切除致痫灶,对波及功能区的病灶实行皮层电灼术或多处软膜下横切(MST),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结果全部患者在预定的癫痫灶局部均可记录到癫痫波,术后出现感觉运动区功能障碍者2例,言语障碍者1例,除1例出现永久感觉障碍外,其余患者均在术后1周内症状缓解。按照Engel分级评价为:I级7例,Ⅱ级5例,Ⅲ级4例,Ⅳ级2例;总有效者16例,有效率达88.9%。结论fMRI结合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可实现个体化、实时、精确地定位病灶及毗邻的脑皮质功能区,达到在保护重要脑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切除致痫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电脑图及皮层脑电图在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中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15例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术中定位资料及术后随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5例均在术前及术中记录到癫痫样放电,为手术定位切除病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结果 术前脑电图结合影像学检查,术中皮层监测可为手术提供可靠的依据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皮层电极埋藏对累及运动功能区病灶切除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毗邻和侵犯中央区的病灶周边运动功能区的保护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例病灶累及中央区的病例资料(5例为药物难治性癫痫,1例为颅内转移瘤),采用神经导航定位病灶,第一次手术埋藏皮层电极覆盖病灶,术外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皮层电刺激定位躯体运动区,绘制病灶与功能区关系图,第二次手术依据皮层电刺激结果行病灶切除.结果 6例患者第一次术后,均成功实施皮层电刺激,准确定位病灶周边运动功能区.依据关系图第二次手术3例患者(2例药物难治性癫痫,l例颅内转移瘤)行病灶全切,3例患者(3例药物难治性癫痫)行部分病灶切除.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神经导航定位病灶指导埋藏皮层电极,术外行皮层电刺激定位病灶周边运动功能区,绘制功能区与病灶关系图指导第二次手术切除病灶,是在保护患者运动功能前提下,最大范围切除累及中央区病灶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脑皮层电极监测下继发癫痫病灶切除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5例继发癫痫患者,其中外伤性癫痫1例,海马硬化1例,胶质瘤12例,脑膜瘤1例。术中使用皮层脑电进行监测确定癫痫灶,切除肿瘤及瘢痕,功能区的癫痫病灶采用多处软膜下横纤维切断术,术后随访患者的癫痫发作情况。结果14例患者癫痫症状完全消失.1例胶质瘤患者行病灶切除后,尚有部分性发作,但发作频率明显减少,间歇时间延长,用抗癫痫药可很好地控制。结论完善的术前脑电监测护理,术中尽可能以癫痫波消失为彻底根治的标准,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对患者早日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n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CSEP)在切除脑中央沟附近致痫灶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2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中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刺激癫痫灶所在运动区所支配对侧上肢的正中神经,使用条状皮层电极于该侧拟确定的中央沟前后的皮层进行CSEP记录.依据中央沟前后的皮层所记录到的上肢CSEP具有极性倒转的特性,进行中央沟定位.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进行致痫灶切除,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结果 术后疗效评价,按照Engel分级评价为:Ⅰ级19例,Ⅱ级4例,Ⅲ级3例,Ⅳ级2例;总有效者26例,有效率达92.9%.结论 术中CSEP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准确定位中央沟方法,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在癫痫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治疗脑内致痫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脑内致癫痫小病灶术前、术中的精确定位和病灶切除,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探讨立体定向开放微创手术,皮层电极监测下切除脑内致痫小病灶的手术方法。方法53例症状性癫痫病例,CT、MR I检查有脑内小病灶(直径在0.5~3.0 cm),24 h视频脑电图确认致痫灶为脑内单发病灶。ASA 601S型立体定向仪CT引导辅助全麻环钻开颅,导针穿刺放置导管引导,显微镜下手术分离、切除病灶,皮层脑电图确认将致痫灶切除。结果病灶全切率达96.2%,术后5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6.3个月,癫痫消失45例,脑电图检查记录到癫痫波11例,临床癫痫发作5例。因肺癌死亡3例。结论CT立体定向引导,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致痫小病灶,术中皮层电极确认将致痫灶切除,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