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磷酸钙作为佐剂应用在乙肝核酸疫苗中的可能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使用磷酸钙作为乙DNA疫苗的佐剂,诱导机体免疫反应的可能性,方法:磷酸钙与疫苗DNA制备出磷酸钙-DNA共沉物,免疫小鼠,检测外周血抗体,观察免疫应答反应,结果:磷酸钙-DNA共沉物能激发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结论:佐剂在核酸疫苗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因佐剂是指将某些分子的基因,与核酸疫苗所编码的抗原基因共同应用于机体后,这些分子基因的表达产物(与抗原融合或非融合两种形式),可通过募集和活化淋巴细胞,促进疫苗编码抗原的摄取、加工和提呈,刺激协同刺激分子表达和细胞因子分泌等作用,调节疫苗编码抗原所诱导的免疫应答的大小和方向,提高核酸疫苗的效力.目前,应用于核酸疫苗的基因佐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猪囊尾蚴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猪囊蚴副肌球蛋白核酸疫苗诱的免疫应答。方法将pcDNA3-AgB核酸疫苗肌注4-6周龄的昆明种小鼠,从2周后开始用ELISA方法小鼠体内IgG和IgG2a的水平。另外将该核酸疫苗注射C57BL/6小鼠,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用刀豆蛋白A(ConA)和特异性抗原刺激,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因子IL-2和IL-4的水平,并观察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另外,将该核酸疫苗肌注瘦型仔猪进行攻击实验,计算组对  相似文献   

4.
核酸疫苗的安全性及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的一种新型疫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对核酸疫苗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伦理学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以来,众多疫苗相继出现,为全世界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但是,一些传染病和新发的传染病,如流感、丙型肝炎、艾滋病和疯牛病等还没有十分有效的疫苗。这些都证明了传统疫苗能力有限或显得无能为力。1990年Wolff等人将DNA重组表达载体注入小鼠的骨骼肌中,结果意外发现载体上的基因在局部肌细胞内表达,且产生了抗体,这一偶然发现导致核酸疫苗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乙肝核酸疫苗NV—HB/s接种小鼠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核酸疫苗NV-HB/s经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转化伤寒杆菌CVD908后再经口服等不同途径接种小鼠后,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以及磷酸钙在提高核酸疫苗免疫能中的作用。方法用自制的乙肝核酸疫苗、佐剂化乙肝核酸疫苗及口服疫苗,以不同接种途径免疫小鼠,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HBsAg及抗HBs;肌肉组织标本中的 苗质粒以及C-myc mRNA。结果:肌注NV-HB/s 3天后,在接种部位检出了HBsAg;1月后外周血中检出了抗HBs。肌注与皮下注射对HV-HB/s的免疫效能无显著影响。口服接种所诱生的抗HBs阳转率及滴度低于肌肉注射与皮下注射。磷酸钙处理可降低核酸疫苗的用量,增加其安全性。结论:乙肝核酸疫苗NV-HB/s能有效地诱导小鼠产生抗HBs,在免疫后6个月内,质粒的注入未见癌基因的激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核酸疫苗 NV- HB/s经肌肉注射、皮下注射、转化伤寒杆菌 CVD90 8后再经口服等不同途径接种小鼠后 ,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规律 ,以及磷酸钙在提高核酸疫苗免疫效能中的作用。方法用自制的乙肝核酸疫苗、佐剂化乙肝核酸疫苗及口服疫苗 ,以不同接种途径免疫小鼠 ,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HBs Ag及抗 HBs;肌肉组织标本中的疫苗质粒以及 C- m yc m RNA。结果 肌注 NV- HB/s 3天后 ,在接种部位检出了 HBs Ag;1月后外周血中检出了抗 HBs。肌注与皮下注射对 NV- HB/s的免疫效能无显著影响 ;口服接种所诱生的抗 HBs阳转率及滴度低于肌肉注射与皮下注射。磷酸钙处理可降低核酸疫苗的用量 ,增加其安全性。结论 乙肝核酸疫苗 NV- HB/s能有效地诱导小鼠产生抗 HBs;在免疫后 6个月内 ,质粒的注入未见癌基因的激活  相似文献   

8.
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s)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转移到动物体内,通过宿主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对该抗原蛋白产生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目前研究较多的是DNA疫苗。由于核酸疫苗具有减毒和灭活疫苗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核酸商以苗在HCV感染中的预防和治疗价值。方法 将HCV C区基因插入pEF质粒EF-1α下游,构建pEF-HCV C重组质料,然后经im及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免疫次数分别为1,2,3,4次,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抗-HCV的水平。结果 接种后各组均检测到抗-HCV的水平。结果 接种后各组均检测到抗-HCV,但是抗体滴度较低,在不同的免疫次数中,4次免疫组抗体水平最高。结论 构建的HCV DNA重组体可诱发BALB/d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加强免疫后可使血清中抗-HCV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0.
核酸疫苗及其在疾病免疫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从发现质粒载体携带的基因能在小鼠肌细胞中表达,核酸免疫技术已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并被看作是继传统疫苗及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本文就核酸疫苗的免疫机制,优越性,安全性,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寄生虫所致疾病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仅次于疟疾的危害人类健康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全球有2亿人受感染,约6亿人生活于疫区,年死亡人数多达数十万。我国目前仍有108个县有血吸虫病流行,69.5万人感染血吸虫病。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血防工作成绩辉煌,但由于日本血吸虫保虫宿主多,钉螺分布广且难以消灭,吡喹酮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DNA疫苗主要转运途径及其安全性的研究现状,探讨DNA疫苗的不同转运途径在动物实验和人类试验中的应用。方法应用M ed line、PubM ed及CNK 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DNA疫苗、电穿孔、基因枪、直接注射、喷雾、脂质体包裹"等为关键词,检索2008-2011年的相关文献,总共检索到英文文献97条。纳入标准:①DNA疫苗的一般特性;②DNA疫苗电传孔转运途径;③DNA疫苗基因枪注射途径;④DNA疫苗直接注射途径;⑤DNA疫苗黏膜免疫途径。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3篇。结果 DNA疫苗自偶然被发现以来,显示出了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一举成为第三代疫苗。使用合适的转运途径能增加DNA疫苗在体内的免疫原性和转染效率。然而,转染效率的增加,使得人们对基因整合等安全性问题的担心更甚。结论 DNA疫苗通过合适的转运途径能够增加其在体内的免疫原形和转染效率,各种转运途径均是安全的。在不久的将来,DNA疫苗将能应用于人类,造福世界。但是在实验或临床试验中还是要关注并防止DNA疫苗安全性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一种治疗性的乙肝DNA疫苗并测定它的表达.方法 采用基于表位的疫苗设计方法 ,用化学合成的方法 制备该种分子.用适当的载体与目的 分子连接后,转入大肠肝菌宿主细胞扩增.纯化后的疫苗成品转入HEK293细胞中观察它的表达.结果 通过酶切反应,凝胶电泳实验及测序反应证明该质粒构建成功.转入HEK293真核细胞,能够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一种多价抗原决定簇的治疗性乙肝DNA疫苗,且其能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和病理改变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不仅由于该系统多样的组织细胞构成,如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神经细胞等,更由于其广泛的信号分子共存,如α、β肾上腺素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乙酰胆碱受体等交互作用所影响的各种信号分子,同时也涉及包括血流切变应力在内的各种理化刺激.  相似文献   

15.
DNA疫苗佐剂     
DNA疫苗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Wolff首先发现携带外源基因的质粒DNA通过肌内注射可以使外源基因在体内表达,这激起了科学家们对DNA疫苗最初的探索,随后Tang等进行了人类历史上首次DNA疫苗实验,由此一个新型疫苗形式诞生了[1-2]。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世界范围的流行已经使之成为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威胁最大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发展安全、有效、免疫原性好的疫苗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历史背景,描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艾滋病疫苗的特点,并概述了艾滋病疫苗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DNA甲基化芯片实验过程质量控制方法、数据统计分析要点及实验结果的验证和数据的可视化处理。方法利用文献、DNA甲基化实验数据探讨DNA甲基化研究中的方法学。结果 DNA甲基化芯片初筛异常过程应多在步骤质量控制工作中,包括DNA片段化、免疫共沉淀阳性对照的选择、去除原始扫描噪音信号和数据均一化处理。DNA甲基化芯片的结果可采用常用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甲基化测序PCR(BSP),引物设计软件包括Methprimer和Methyl Primer Ex-press。DNA甲基化芯片分析数据的可视软件为Signal map;BSP结果的可视化可采用Windows系统下的执行软件QUMA和BISMA。结论 DNA甲基化研究,应从多角度控制实验的设计和数据的产生及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自电穿孔技术诞生以来,其介导的"裸"DNA投递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体外细胞的转染。继而许多研究表明,体内电穿孔技术可以显著提高DNA疫苗或治疗性DNA质粒在肌肉、皮肤、肝、肿瘤及其他不同靶组织的表达水平,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体内电穿孔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种实验动物模型,甚至在临床试验中也展示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体内电穿孔技术在DNA疫苗及基因治疗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The 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Hsp70 DNA and Hsp65 DNA vaccines in human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Eight weeks after immunization, the eyeballs were removed, blood and spleen taken, and intraperitoneal macrophages were harvested. The lymphocytic stimulating index (SI)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cellular proliferating ability and NO release to measure the phagocytic activity of the macrophages. With ELISA kit,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2 (IL-2) and interferon-γ (IFN-γ) in serum and the splenic lymphocytic cultured supernatant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100 μg/mouse of Hsp70 DNA vaccine intramuscularly, the splenic lymphocytic proliferating ability in the mic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vector group and Hsp65 DNA vaccine group (P<0.01); The contents of NO in the intraperitoneal macrophages of the mic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Hsp65 DNA vaccine group (P<0.01); The levels of serum IL-2 in the mi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Hsp65 DNA group and vector group (P>0.05); The contents of serum IFN-γ in the mi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bu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Hsp65 DNA vaccine group (P< 0.05). It was indicated that immunization with Hsp70 DNA vaccine could obviously enhance the immune response, but its intensity seemed inferior to Hsp65 DNA vaccine. The anti-infection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use in the future of the vaccines of Hsp70 DNA and Hsp65 DNA are worth further studying. This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s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98706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