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老年患者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96例老年患者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研究96例老年患者置管期间,发生局部感染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导管堵塞1例,皮下血肿2例,液体渗漏2例,局部静脉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10.42%(10/96)。结论:护理人员应提高穿刺技术,严格静脉留置针操作规范,强化无菌操作观念,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无偿献血中无痛穿刺与无痛拔针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本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220人,体检均符合献血标准,按照不同的穿刺与拔针操作方法将献血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10人,对照组在采取前进行一般的护理,并给予常规的静脉穿刺与拔针,穿刺与拔针前告知献血者;研究组在采血前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并选择静脉正上方进行有效穿刺,在穿刺的同时与献血者加强交流,在穿刺与拔针时不提前告知献血者。对比观察两组穿刺与拔针时献血者的疼痛感觉。结果研究组献血者在穿刺与拔针后的疼痛感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献血者实施无痛穿刺与无痛拔针能够有效缓解紧张恐惧心理,在操作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是必要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相似文献   

3.
吴智平 《大家健康》2014,(1):377-378
目的:对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90例,对其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在静脉留置针的时段,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相关的并发症。结果:90例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后,出现套管堵塞2例,液体渗漏5例,皮下血肿4例,局部静脉炎8例,穿刺部位感染4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5.55%。结论: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避免多次穿刺的痛苦,减轻输液和输血困难和保护静脉。在留置过程中,需对患者采取行心理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措施,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侯睿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4):218-218
通过临床护理人员对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进行的全程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来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人应用静脉留置针中的作用。从而更好的减轻和消除老年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的抵触和恐惧。减轻了老年患者每日静脉穿刺的痛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与静脉留置针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外周静脉留置管操作方便,成功率高,不良作用小,可明显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能保证静脉用药。方法我们将护理程序在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等措施。结果: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焦虑,恐惧等心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外周静脉留置操作方便,成功率高,不良作用小,可明显减少多次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能保证静脉用药,且可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穿刺术的临床操作方法及护理。方法:选取40例外周静脉穿刺术留置针患者,对临床操作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1次置管成功38例,1次置管成功率为95%,其余2次成功2例。术后出现静脉炎1例,静脉血栓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行外周静脉穿刺术的患者,应做好穿刺操作及置留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教学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为长期输液的患者减轻多次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而护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静脉输液的重点在周围静脉、头皮针的穿刺方法和注意事项,对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其护理要点并未深入学习。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增加静脉留置针的培训内容,使护生掌握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达到护理教学与临床护理“零距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翟广 《吉林医学》2013,34(14):2820-282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静脉穿刺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40例新住院的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结果:试验组患者接受心理干预1周后静脉穿刺前紧张、恐惧程度明显缓解,静脉穿刺中疼痛减轻,复针率下降,患者对操作者的满意度提高,而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静脉穿刺前的紧张和恐惧、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降低复针率及提高患者对操作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以为长期输液的患者减轻多次穿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护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静脉输液的重点在周围静脉、头皮针的穿刺方法和注意事项,而对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其护理要点并未深入学习。因此在护理教学中应增加静脉留置针的培训内容,使护生掌握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注意事项和护理要点,达到护理教学与临床护理“零距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护理干预减轻住院患者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减轻住院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觉 ,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将 2 0 0例住院患者静脉穿刺 4 0 0次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2 0 0例次。对照组按常规静脉穿刺护理干预 ,干预组在静脉穿刺的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护理干预可减轻住院患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 ,提高输液疗法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静脉留置针的主要优点在于减少了由于反复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并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如果临床不注意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及术后观察护理,也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本文就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操作技术要求1.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为了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应用,在进行留置针穿刺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用2%碘酊棉签“顺时针”消毒皮肤,然后再用75%酒精棉签“逆时针”脱碘,消毒范围的直径要大于8cm。每日输液前用2%碘酊棉签消毒肝素帽及留置针栓部,再用75%酒精脱碘,回抽留置针…  相似文献   

12.
由于大面积烧伤的原因,行颈外静脉穿刺抽血或置管补液术是常采用的护理操作技术.此例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补液2天后,行翻身俯卧时不慎致留置针脱出血管壁导致液体漏入皮下及组织间隙,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为吸取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静脉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效果。方法:对41例产后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用静脉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8例,二次穿刺成功3例,无1例发生脱管和护理并发症。结论:静脉留置针行颈外静脉穿刺在抢救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从对患者及操作者的心理干预、输液器具的准备、选择穿刺部位及穿刺方法、无痛拔针等方面综述了减轻静脉穿刺疼痛技术的相关问题,为临床护理操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玲  曹玉茹  赵颖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1):1204-120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60例风湿性疾病患者,操作前进行心理护理,并合理的选择静脉,按静脉留置针的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结果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减少了痛苦,受到了欢迎。结论静脉留置针能够满足不同年龄风湿性疾病患者的多次输液,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可以保持静脉管道的通畅,有利于临床用药并能减少普通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静脉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留置针不仅减轻了长期输液患者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1]但由于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不当,经常出现套管脱出、穿刺点渗液、局部感染等现象,增加护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张瑾  孙英  李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3):1656-165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截瘫患者的应用。方法:系统回顾13位截瘫患者102人次腹壁静脉穿刺及临床护理。结果:本组穿刺成功率90%,平均置管3~5天,无不良反应。结论:截瘫患者腹壁应用静脉留置针操作虽然有些困难,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穿刺方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就能提高置管的成功率,从而减少了截瘫患者的痛苦,保护了血管,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最重要的是为抢救工作赢得了时间。适应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操作 ,穿刺和拔针都可引起疼痛 ,为减轻疼痛 ,我们对穿刺与拔针方法进行了改进 ,介绍如下。1 方法1.1 传统法穿刺时嘱患者握拳 ,以 2 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 ,沿静脉潜行刺入见回血 ,再顺静脉进针少许 ;改进法穿刺时让患者手自然放松 ,护士左手拇指固定血管并绷紧皮肤 ,以 30°角从血管正中快速刺入血管 ,以 15°角平行向前送针。1.2 传统拔针法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 ;改进法拔针时让患者放松 ,关闭输液器 ,左手食指在针眼上约 3cm处绷紧皮肤 ,以 2 0°角迅速拔出针头 ,左手拇指纵向…  相似文献   

19.
刘桂荣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4):755-756
静脉穿刺是临床常用的一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而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大多关心的是“穿刺技术”,并力求做到“一针见血”,来减轻患者的疼痛,让患者满意,相反却忽略了拔针这一技术过程。由此,给患者带来了一些痛苦。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解决了临床常见静脉穿刺拔针后产生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静脉输液无痛法拔针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卫柳春 《华夏医学》2002,15(5):652-65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达到治疗、检查、诊断的目的。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抢救的主要手段之一 ,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静脉输液完毕时进行“无痛”拔针和拔针后“无瘀血” ,虽然技术性不强 ,但却有很重要的意义 ,能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与皮下出血的发生 ,不影响下次静脉穿刺时的血管清晰度。笔者在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 ,不断地总结经验 ,现将“无痛拔针”法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 0 0 0年 4~ 9月选择门诊静脉输液留观患者 12 8例 ,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