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吴智敏  李旭东  陈易生  夏青 《浙江医学》2020,42(18):1994-1996
目的探讨环曲面(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儿童近视伴重度角膜散光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安吉县中医医院眼科就诊的近视伴重度角膜散光的患儿56例110眼,按照患儿及其监护人自愿原则将其分成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的塑形镜组30例59眼和普通框架眼镜矫正的框架眼镜组26例51眼。随访观察所有患儿18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完成18个月随访。塑形镜组患儿戴镜后1d、1周、1、3、6、12、18个月(不停戴)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散光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框架眼镜组患儿戴镜后6、12、18个月(不停戴)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散光、眼轴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戴镜后6、12、18个月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散光、眼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戴镜后18个月屈光度分别增加(-0.54±0.29)、(-1.55±0.27)D,两组屈光度增加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Toric设计角膜塑形镜矫正儿童近视伴角膜重度散光,可以长期有效控制眼轴增长,优化视觉质量,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近视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屈光演变的影响。方法:对11-12岁中度近视青少年1%托品卡胺快速散瞳验光,配镜处方根据第二天复验结果,第1、2、3组依次将单眼视力矫正到1.0、1.2、1.5,每组各20例,一年后同样方法测量其屈光度的变化,共计三年。结果:各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均逐年增加,但第一组的平均每年增加度数明显低于第二组和第三组(P〈0.01);第二组和第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近视青少年屈光度演变过程有影响。过度矫正会加快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7例(74眼)适合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被纳入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对纳入研究者戴镜后1天、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进行观察评估.结果 36例(72眼)患者完成了本次研究.戴镜后1周裸眼视力明显提高(P〈0.01),戴镜后6个月裸眼视力达1.04±0.12.戴镜前患者屈光度的均值为(-3.16±0.75) D,戴镜后不同时间随访屈光度明显降低(P〈0.01),戴镜后1周,屈光度降低最为明显,为(+0.12±0.47)D.末次随访共有24眼(33.3%)角膜上皮有轻至中度着染,随访期间未发生不可逆转的并发症.结论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轻度至中度青少年近视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最佳防治办法。方法对本地区学校健康查体学生眼屈光情况进行直接或间接调查研究,对门诊求治的120例(218眼)近视眼患者进行扩瞳验光、角膜曲率半径、角膜屈光度、裂隙灯、眼底、血型、眼轴等检查,排外其他眼病后进行健康教育,综合治疗。结果218眼中203眼视力提高(93.2%),屈光度降低者187眼(85.8%)。结论健康教育和综合疗法是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有效疗法,可预防、阻止近视的发生、发展、恢复或提高视力,使青少年渡过近视发生、发展的易感期。  相似文献   

5.
王莉佳   《中国医学工程》2012,(11):125-125
目的观察渐进多焦点眼镜在延缓青少年近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8-18岁近视患者192例(384眼),随机分成渐进多焦点眼镜(观察组)和单焦点眼镜组(对照组),分别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和单焦镜,一年后观察患者屈光度进展情况。结果配镜一年后,渐进多焦点镜组与单焦点镜组屈光度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渐进多焦点镜片能有效地控制眼轴长度的增长,延缓青少年近视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95例(180只眼),年龄8-15岁,平均年龄(11.5±1.2)岁,双眼近视球镜范围为0--6.00DS,散光均为顺规散光,范围为0--1.50DC。根据矫正屈光不正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角膜塑形镜组(A组)、普通框架眼镜组(B组)。两组患者戴镜后6个月、1.5年、3年回访,观察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A组的角膜曲率。结果A组病例戴镜后不同时期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例戴镜6个月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1.5年、3年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经戴镜满1.5年者停戴3周后查近视屈光度,平均每年增加-0.20DS,B组病例戴镜满1.5年后查屈光度,平均每年近视增加-0.86DS,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病例的角膜曲率在戴镜前,6个月、1.5年、3年,每一个时间与前一时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回访时,两组患者均无不适。结论角膜塑形镜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对于青少年近视矫正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我们收集验光配镜典型错误41例,并对验光配镜错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3~2005年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验光配镜错误41例。其中球镜错误15例,柱镜错误7例,瞳距错误10例,屈光参差错误1例,老视错误4例,制镜错误4例。1·2方法对屈光不正的患者均重新验光,必要时1%阿托品膏或托品卡胺散瞳。2讨论2·1球镜错误2.1.1凹透镜屈光度过大2例皆为青少年近视,矫正视力为1.2~1.5,看远十分清晰,但近视力为0·9,且近点远移,看书不能持久。经托品卡胺散瞳,降低近视度数后,远、近视力皆为1.0,症状消失。青少年由于长期过度用眼致…  相似文献   

8.
渐进多焦点眼镜在青少年近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渐进多焦点眼镜对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控制作用.方法 -1.00~-4.50 D的青少年近视患者50例10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50眼;其中一组配戴近用附加度数为 1.50 D的渐进多焦点眼镜,另一组配戴普通单焦点眼镜.测量他们两年后的屈光度,将两组屈光度变化量相对照、分析.结果 渐进多焦点眼镜组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0.538±0.114)D,普通眼镜组平均近视屈光度增加(1.469±0.46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多焦点眼镜能较好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朝梅 《吉林医学》2011,32(15):2979-2979
目的:分析青少年屈光不正在睫状肌麻痹前后客观屈光度的变化规律以及使用睫状肌麻痹剂验光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三组患者,即远视组、轻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组各20例,共60例,120只眼,观察各组在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的变化。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客观检影球镜度在远视组有明显变化,轻度近视组变化次之,中高度近视组略有变化或不变;柱镜度数、轴位在各组中均有轻微变化。结论:青少年睫状肌麻痹前后,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轴位均有变化,所以,对青少年进行验光时,建议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后再行客观检影验光,可排除假性近视,获得较准确屈光度。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公认为是较准确的客观检测屈光不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睫状肌麻痹剂在学龄期儿童扩瞳验光后的验光数值和舒适度.方法:96名学龄期儿童,192眼.每例先后用美多丽-P及1%阿托品扩瞳验光取得验光数值与舒适度值,做自身对照.结果:球镜结采相差0.25D以内的总计有180眼,占93.75%;球镜结果相差0.25D或以上的总计有12眼,占6.25%.用配对t检验,P>0.05.舒适度统计,1%阿托品组为105分;美多丽-P组为2分. t检验,P<0.01.结论:美多丽-P眼水用于学龄期儿童屈光不正的扩瞳验光准确度高,并且使用方便,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所设计的个性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方案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无角膜屈光手术适应证的高度近视患者分为三组:1年龄小于40岁不合并有白内障的高度近视患者,这部分病人接受有晶状体眼的Artisan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例40眼),进行术后早期及远期视觉质量评价、术后远期并发症评估等;2合并有白内障的超高度近视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Bigbag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例37眼),进行临床效果评价;3合并有白内障而近视度数较低的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低度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Array 25例31眼,IQ Restor13例26眼),完成术后视力、对眼镜依赖程度评估等。结果 Artisan植入组术后裸眼视力提高,视觉效果良好,远期观察安全;Bigbag植入组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玻璃体后脱离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的其他低度数人工晶状体;低度数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应用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视觉效果良好,临床满意度优秀。结论个性化植入人工晶状体可以使不同条件的高度近视患者在获得良好视觉效果的同时兼具了安全稳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6例(5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MIOL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对照组(IQ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检测术前视力、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屈光状态,问卷调查术后视近时对眼镜的依赖程度及患者的主观视觉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整体满意度、眩光、夜间视物模糊及色觉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OL组裸眼近视力,视近距时满意度和视近距时脱镜率,MIOL组优于IQ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相比,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AcrySof IQ ReSTOR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近距离工作脱镜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有晶状体眼虹膜夹型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为更好的矫正高度近视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来本院眼科进行矫正术的高度近视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虹膜组和后房组各28例,虹膜组采用有晶状体眼虹膜夹型植入术,后房组采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结果:虹膜组和后房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分别为(0.43±0.12)vs(0.99±1.34)、(0.42±0.24)vs(0.84±1.23)(P〈0.05);虹膜组和后房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65±0.32)vs(1.04±0.18)、(0.69±0.11)vs(1.01±0.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眩光敏感度、对比敏感度在各个频率段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间术后6个月各观察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植入术术后6个月的视觉质量均能达到预期效果,虹膜夹型植入术的视觉质量略好于后房型,远期视觉质量两组间是否具有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后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43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记录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视力,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屈光度数与预留屈光值接近,平均绝对屈光误差≤±1D;裸眼视力≥0.3者占72.09%,有46.51%术眼裸眼视力≥O.5。随访中无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精确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屈率,超声乳化+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性高,预测性较好,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15.
徐海铭  洪朝阳 《浙江医学》2009,31(3):276-278
目的 评价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我院采用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例(19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检测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计算角膜内皮丢失率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并作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眼均手术成功.术后第1天11眼角膜透明,8眼角膜上皮轻度水肿,经局部及全身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后,于术后3~5d消退;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角膜均透明。术后3、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2783±214)、(2749±232)个/mm^2)]均较术前[(2937±196)个/mm^2]明显减少(均P〈0.05);而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内皮丢失率[(5.76±0.23)%]以及人工晶状体与角膜的距离[(2.69±037)mm]与术前3个月[(5.24±0.11)%、(2.73±0.18)mm]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虹膜固定型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近期存在丢失现象,但3个月后趋于稳定,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5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吸出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患者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柱镜、球镜屈光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同时能够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安全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观察凹透镜和凸透镜对豚鼠眼球生长和屈光变化的影响,建立透镜诱导型屈光不正动物模型。方法:3~4周龄有色豚鼠47只,随机分成7组,右眼分别戴不同度数的凸或凹透镜,其左眼作为对照眼,戴镜前和戴镜后第11天分别测量其眼轴长度、屈光度,观察其变化。结果:戴镜后第11天与戴镜前相比,戴+4.00?D、+8.00?D组的豚鼠眼分别增加了+1.46?D与+1.58?D的相对远视(P<0.05);戴-4.00?D、-8.00?D、-15.00?D组的豚鼠分别增加了-2.92?D、-3.17?D、-3.10?D的相对近视(P<0.01);而戴0.00?D、-2.00?D组的豚鼠的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组豚鼠的眼轴长度在实验眼和对照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豚鼠眼球生长发育受透镜影响,可被用来建立一种简单经济的屈光不正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近视眼有极高的发病率,文中通过10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眼压变化,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眼压的影响。方法对108例(190只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的眼压、屈光度及中央角膜厚度变化进行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8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屈光度降低(P<0.05)。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所测眼压降低(P<0.05),动态轮廓眼压计(dynamic contact tonometer,DCT)所测眼压与戴镜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会引起NCT测量数值降低,但不会引起眼压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的屈光状态.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眼科门诊接待的3-12岁1 000例儿童(2 000只眼)进行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验光,并对其屈光状态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视最多,占658只眼(65.8%),远视296只眼(29.6%)混合散光46只眼(4.6%);其中学龄前近视眼29只(2.9%),学龄后近视眼629只(62.9%);学龄前远视眼128只(12.8%),学龄后远视眼168只(16.8%);学龄前混合散光眼25只(2.5%),学龄后混合散光眼21只(2.1%).结论 3~6岁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为主,6-12岁儿童屈光不正以近视为主,随年龄增长近视人数增多及程度加深,弱视多发于远视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