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比较胸腺肽α1(Tα1)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4例CHB病人随机分为A、B2组。A组给予胸肽α1 1.6 毫克皮下注射, 每周2次,疗程6月,B组给予干扰素-α1b 300万单位肌注,每天1次,14天后改为30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疗程6月,ALT复常率及HBV-M转阴率为考核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ALT复常率HBsAg,HBeAg与HBV DNA转阴率在2组间无显差异(P>0.05)。停药后随访1年,A组ALT复常率,HBeAg与HBV DNA转阴率均显高于B组(P<0.05),2组HBsAg转阴率无显差异(P>0.05)。A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α1治疗CHB的远期疗效优于干扰素-α1b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拉米呋啶联合α-干扰素(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的协同作用。方法:68例HBVDNA及HBeAg阳性的CHB患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采用拉米呋啶和IFN-α联合治疗,乙组单用拉米呋啶。治疗24w和48w时观察两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及HBVDNA)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4w时、甲、乙两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5%和83%,HBVDNA转阴率分别为90%和89%,抗-HBe阳性率分别为15%和6.2%,以上指标两组相比无显性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50%和20%,两组相比差异显(P<0.05)。治疗48w时甲乙两组相比ALT复常率分别为95%和94%,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5%和93%,两组无显性差异(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60%和25%,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P<0.01),抗-HBe阳转率分别为35%及8.3%,两组差异显(P<0.05)。结论:拉米呋啶联合IFN-α治疗CHB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对于HBeAg阴转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呋啶组。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比较拉米夫定(LAM)和干扰素(IFN-α2b)联合治疗和各自单一疗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A)LAM;B)INF-α2b;C)LAM加INF-α2b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结束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在A、B、C组分别为76.5%(26/34)、73.5%(25/34)、79.4%(27/34);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8.2%(30/34)、41.18%(14/34)和91.18%(31/34)。结论:采用LAM或IFN-α2b治疗CHB均有较好的效果,但二者联合使用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74例,随机分成干扰素治疗组36例,保肝治疗组38例。干扰素治疗组给予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5MU每日肌肉注射1次(15d),以后改为隔日1次肌肉注射(6个月),保肝治疗组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通过对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检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期间ALT复常率在1,3,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均较保肝治疗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前HBVDNA≤10^6、5ULN≤ALT〈10ULN的患者对干扰素应答好,HBVDNA阴转率达70%,明显高于其它患者30.8%(P〈0.01)。干扰素α-2b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31例(占86.1%)、流感样症状22例(61.1%)、白细胞减少32例(占88.9%)等。不良反应一般经对症处理后能很快恢复正常。结论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前HBVDNA载量、ALT水平与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干扰素(IFN-α2b)单用及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干扰素组。联合组33例,采用IFN—α2b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干扰素组33例,单用IFN-α2b治疗。疗程均为12月。结果联合组与干扰素组在治疗后和停药12个月时血清谷丙氨酸转移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2)。停药12月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41,47%和26、33%(P〉0.1),停药12月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9.70%和36.47%(P〈0、01)。86,57%的患者注射IFN-α2b后出现短暂发热等流感样症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不同。结论IFN-α2b单独或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联合组停药12月后HBVNDA阴转率明显高于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干扰α-1b(IFNα-1b)与利巴韦林(ribavirin)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CHC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IFNα-1b加利巴韦林,30例)与对照组(单用IFNα-1b,34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为93.33%,病毒应答率为63.33%;对照组分别为85.30%、47.06%,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持续应答率为40.00%,对照组为14.71%,有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副作用除贫血较对照组明显外,其他与对照组相仿。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较单用干扰素远期疗效显著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增大α2b干扰素剂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α2b干扰素6MU,对照组予α2b干扰素3Mu,均为隔日1次肌注,疗程6个月。定期记录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50.0%;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为73.2%,50.0%;HBeAg阴转率为51.9%和28.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α2b干扰素6MU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3MU,安全.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α-干扰素(IFN-α)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应用IFN-al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度、重度、及早期肝硬化116例。3mu/次肌注,隔日1次,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酶免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肝组织活检,常规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血清HA、LN、CⅣ水平随CHB病程进展而逐渐升高,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一致,S4水平最高。治疗后所有病例血清HA、LN、CⅣ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CHB中度均P<0.01,重度均P<0.05,肝硬化分别P<0.05,P>0.05,P>0.05)。肝组织纤维经程度改善。免疫组化LN、CⅣ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结论:应用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抑制纤维生成与沉积,具有防止或减轻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IFN替换或加IFN两种方案治疗核苷(酸)类似物(NAs)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85例对NAs耐药的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FNα-2b组(40例)肌肉或皮下注射600万U IFNα-2b,隔日1次;IFNα-2b+NAs组(45例)在原NAs治疗基础上,肌肉或皮下注射600万U IFNα-2b,隔日1次,疗程均为12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检测各组患者肝功能(AST、ALT、TBil、ALB)、血清HBV DNA和HBV标志物定量,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IFNα-2b组比较,治疗3个月后,IFNα-2b+NAs组AST、ALT、TBil水平降低,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AST、ALT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HBV DNA水平、ALT复常率、HBV DNA不可测率、HBe Ag阴转率和HBe Ag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IFNα-2b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不严重,安全性良好。结论:IFNα-2b对NAs耐药的CHB患者具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好;与NAs联合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优于IFNα-2b单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和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ETV组和IFN-α1组,ETV组(39例)接受恩替卡韦0.5mg,1次/d口服,IFN-α1组(35例)接受干扰索α-1b60μg,隔日1次肌注。结果:ETV组同IFN-α1组比较,血清HBV-DNA转阴率在治疗6个月、1年时分别为82%、92.3%和57.1%、74.3%,在治疗后4个时间节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治疗1年时,2组HBeAg转阴率分别为15.4%、28.2%和28.6%、37.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LT复常率方面,ETV组复常率较高,在治疗4周、10周及1年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ETV组未发生与观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能快速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复合干扰素α(c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22例疗效。方法对46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复合干扰素22例,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IFNα-2b)24例,两组均按以下方法双盲治疗:前4周经皮下注射1次。后20周每周注射3次。研究分两个阶段:治疗周期为24周,停药后随访24周,治疗组CIFNα每次9μg,对照组IFNA-2b每次3MU。结果治疗24周时,治疗组完全应答率、部分应答率和总应答率分别为31.8%、27.3%和59.1%,对照组分别为16.7%、12、5%和29.2%。两组相比治疗组抗病毒总应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IFNα治疗CHB在抗病毒应答率持续抗病毒应答率及诱导HBeAg/抗-HBe血清转换方面均优于普通IFNα-2b,并且安全性较好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d1b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病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应用ELISA方法诊断急性轮状病毒腹泻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78例,分别给予治疗组重组人干扰素d1b肌注,1次/日.对照组利巴韦林静滴1次/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5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腹泻病效果显著,使用方便,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HBeAg高滴度的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抗病毒方案的选择。方法 采用美国Abbott公司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进行HBeAg定量检测。选择1999年7月至2002年12月间血清HBeAg高滴度(≥200S/CO)的CHB病人106例,分别采用拉米夫定联合α-2b干扰素及单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疗效比较。LAM组用LAM100mg/d至少服用12mo,LAM+IFNα组,LAM100mg/d服用至少12mo,并于服用LAM2mo后联用α-2b干扰素5MIU,im,隔日1次,疗程6mo。停药后每3mo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DNA。结果 疗程12mo时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转换率,LAM组分别为30.16%、30.16%,LAM+IFNa组为11.63%、11.63%,两组比较,占5.01,P〈0.05;疗程12mo结束后,LAM组40例、LAM+IFN组13例继续服用LAM,两组生化应答率及病毒应答率随疗程延长而呈上升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LAM+IFN组HBV YMDD变异率为6.98%,明显低于LAM组31.75%(x^2=14.62,P〈0.05)。两组临床疗效受基线ALT水平影响,病毒及生化应答率随基线ALT值水平升高而升高,在ALT值〉2ULN与〈2ULN水平间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5。停药随访期间LAM+IFNα组ALT复常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持续增高。结论 HBeAg高滴度的CHB病人LAM+IFNα抗病毒疗效并不优于单用LAM治疗,但联合治疗病毒变异率较低且有后续效果。  相似文献   

14.
探讨胸腺因子D(TFD)联合干扰素(IFN)治疗慢性乙肝(CHB)的临床疗效。79例CHB患被随机分为联合组(TFD和IFN)26例;干扰素组(单用a-1bIFN)27例和对照组(仅用肌苷、肝泰乐、甘利欣等)26例。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和HBV标志物、HBV-DNA的阴转率。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联合组、干扰素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3%、74%、57%。联合组与其它组差异显(P<0.05)。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联合组分别为11.5%、57.6%、65.3%;干扰素组分别为3.7%、33.3%、37%;对照组分别为0%、11.5%、3.8%。经检验联合组与干扰素组和对照组差异显,HBsAg、HBeAg阴转率P<0.05,HBV-DNA阴转率P<0.01,结果表明TFD与IFN联合治疗CHB其疗效满意,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IL-18与HBV感染及拉米夫定治疗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L-18在HBV感染中的作用及其与拉米夫定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21例,重型肝炎14例)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IL-18水平,并动态监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血清IL-18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之间IL-18水平具差异有显著性(P〈0.01),病情愈重,水平愈高;CHB患者IL-18水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662.P=0.001);不同HBVDNA含量的CHB患者IL-18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病毒量组高于高病毒量组;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DNA转阴组IL-18水平在治疗后3个月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在治疗后12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BVDNA未转阴组IL-18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的肝脏炎性损伤和HBV免疫清除过程,拉米夫定治疗可能增强Th1型细胞应答。  相似文献   

16.
采用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分别以两种剂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254例,其中甲组130例,每次100万单位,乙组124例,每次300万单位,隔日一次肌注,连用3个月,观察两种剂量的干扰素对CHB疗效的影响。结果血清ALT及胆红素复常率乙组高于甲组,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显著(P<0.05),HBV-M结果示HBeAg、抗-HBcIgM、HBV-DNA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乙组亦优于甲组(P<0.05),说明适当增加干扰素剂量,可提高对CHB的疗效.但大利量干扰素亦可增加不良反应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乙肝(CHB)患者HBeAg、ALT水平及既往干扰素α-2b(IFNα-2b)抗病毒治疗史等不同因素对阿德福韦酯(ADV)抗病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CHB患者43例,给予口服ADV 10mg/d抗病毒治疗,定期检测HBV DNA及生化指标等,观察2年。结果 ADV对HBeAg阴性组抑制病毒效果优于阳性组(P〈0.001);ALT分组比较P=0.642,无统计学意义;有IFNα-2b治疗史组HBV DNA平均下降水平高。结论 ADV对HBeAg阴性组病毒抑制效果优于阳性组,ALT水平不影响核苷类似物的抗病毒作用,慢乙肝患者既往有IFNα-2b治疗史有利于病毒转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单用阿德福韦酯(Adefovirdipivoxil,ADV)与联合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动态观察,提高好转率和治愈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减少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HCC)的发生率。方法100例CHB患者随机等分为A、B两组,A组采用ADV和IFN—α-2b联合治疗方案;B组单用ADV治疗,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阿德福韦醋和IFN—α-2b联合治疗与单用阿德福韦酯的疗效相近。治后一年半复查,未发现肝硬化、肝癌。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观察例数较少的情况下与单用阿德福韦酯疗效相近,其临床意义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柴胡达原饮联合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煎服柴胡达原饮加味,同时应用安达芬(干扰素IFN—ct2b)6MU,6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双环醇片口服,同时应用安达芬6MU治疗,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主要症状体征、肝功能、HBV-DNA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近期(治疗疗程结束后)基本有效率分别为94%、7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6个月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疗程结束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ALT、AsT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柴胡达原饮联合干扰素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动态观察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对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26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3、6、9个月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在rHBcAg刺激下培养72h,ELISA法检测上清中IFN-γ、IL-10含量。结果 未经治疗的CHB患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生成量无显著差异(P>0.05)。拉米夫定治疗后各时间点,IFN-γ量较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IL-10量减少,在治疗后第1、9月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完全应答组和部分应答组IFN-γ生成量均较治疗前高(P<0.05),而IL-10的生成量仅在完全应答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对拉米夫定治疗发生完全应答的CHB患者,其Th1细胞应答增强,Th2细胞应答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