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上臂围及其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以便对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标加以充实。方法选取广州市某幼儿园3~7岁儿童531名进行身高、体重、上臂围的测量,并用百分位法和Z评分法评价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结果男女儿童上臂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3,P0.05),不同年龄儿童的上臂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7,P0.01)。用上臂围百分位法评价,3岁组男童营养不良、6岁组儿童肥胖检出率较高;用年龄别身高Z评分法评价,6岁组男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最高(19.2%);身高别体重Z评分法对5岁组儿童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检出率最高。上臂围与身高、体重及Z评分均有显著相关(P值均0.01)。以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为参照,上臂围临界值为15.5cm时,敏感度(90.9%,41.7%)、特异度(71.3%,70.6%)均较高。结论上臂围是评价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实用的指标,但需要适合的标准以及对测量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宝鸡市区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方式抽取宝鸡市区6616名学龄前儿童,测量身高和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依据2009年9省/市儿童数据所制定的标准评估营养情况。结果除3~岁组外,各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均显著高于女生(P 0.01);各年龄组男生BMI显著高于女生(P 0.05)。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1.0%、2.1%、15.0%和5.9%。男女生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P 0.01)。不同年龄间营养状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超重-肥胖比为2.5。结论宝鸡市区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总体良好,营养不良检出率低,但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今后需要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852名7岁以下集居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分别按年龄身高别体重、年龄别体重、身高别体重及 kaup 指数法四种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前两种方法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年龄别体重准确性较低,不宜单独使用;身高别体重受年龄影响显著,年龄身高别体重评价时繁琐,它们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kaup 指数法准确性高,评价较简便且不受年龄与性别影响,是一种理想的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儿童单纯性肥胖调查及体质指数实用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平顶山矿区学生单纯性肥胖发病现状 ,探讨体质指数 (BMI)在筛查儿童肥胖中的实用性。方法 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中小学生 3 576人 ,年龄范围 7~ 1 5岁 ,以常规方法测量身高、体重 ,分别采用身高标准体重和BMI2种方法筛查肥胖儿童。将 2种筛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检出肥胖儿童 2 1 2人 ,检出率为 5 .93 % ;用BMI法检出肥胖儿童 41人 ,检出率为 1 .1 5 % ,2种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采用BMI筛查儿童肥胖时应选用相应年龄、性别的标准 ,不宜使用某一固定值标准 ,否则有可能得出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芜湖市城区2006年度和2015年度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别于2006年和2015年抽取芜湖市城区相同或相近的幼儿园儿童生长发育监测资料,采用WHO身高体重标准值评价生长发育水平,分析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情况。结果与2006年相比,2015年芜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身高达标率升高显著,体重达标率升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体重指数(BMI)为(15.34±1.61)kg/m~2,显著低于2006年的(15.61±1.61)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1,P0.001);低体重、生长迟缓检出率降低,消瘦和肥胖检出率显著升高。贫血总体检出率从2006年的5.09%下降至2015年的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芜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消瘦和肥胖共存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天津市北辰区3~6岁的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评价。方法此次抽选2018年3-6月天津市北辰区69所幼儿园的3~6岁12953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儿童均进行身高以及体重等测量,对营养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男童的肥胖检出率、超重检出率均高于女童,男童的消瘦检出率、营养不良检出率和低体重检出率均低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童的生长迟缓检出率低于女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津市北辰区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等发生率比较高,且生长迟缓、营养不良以及低体重等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应强化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管理和营养教育,有效预防和避免儿童超重、营养不良、肥胖、低体重以及生长迟缓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唐山市2320名不同营养状况学龄前儿童的皮褶厚度、体脂含量、瘦体重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利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导出了直接估算瘦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认为体脂含量、瘦体重、体块指数和左臂部皮褶厚度是衡量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的显著因子,并建立了以营养状况分级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方程,经考核表明,目前所采用的身高标准体重法正常值范围较窄,轻度及明显肥胖标准偏低,建议正常范围扩大为身高标准体重的90~120%,轻度和明显肥胖标准分别定为>120%和>130%。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近十二年体格发育及肥胖构成变化情况,为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城区13所幼儿园,于2018年3-4月测量评价在园儿童身高、体重与营养状况,统计超重、肥胖检出率,与2006同质人群肥胖流调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与2006年相比,2018年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总体身高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下降(P<0.001,3岁~组除外);2018年青岛市城区学龄前儿童肥胖检出率(7.5%)、超重检出率(15.9%)、生长迟缓检出率(0.2%)均低于2006年(P<0.05)。结论 青岛市2018年学龄前儿童在身高发育正常的前提下,肥胖、超重检出率较2006年呈下降趋势,佐证始于生命早期,基于社区、幼儿园及家庭的、持续开展的儿童综合肥胖防控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9.
合肥市4~6岁幼儿BMI分布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MI是身高和体重测量衍生而成的一个复合指数。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提出BMI也是一种适合测量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具有临床有效性的方法。本调查目的是分析学龄前儿童BMI分布情况,并比较分析学龄前儿童肥胖的BMI指数法和WHO身高标准体重法。为研究和制定儿童肥胖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象与方法1.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市抽取8所幼儿园的大班和中班在园儿童为调查对象,有效资料为1701,年龄4~6岁。其中男童922名,女童779名。2.方法(1)身高、体重的测量要求受试者仅穿内衣,按常规方法测试[1]。身高测量用身高坐高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揭阳市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方法  2 0 0 3年 10月选取揭阳市区一所小学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测量其身高、体重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 共调查 2 6 6 8名小学生 ,营养不良检出率为 14 2 8% ,超重或肥胖检出率为 11 92 % ;营养不良以轻度为主 ,占 83 73% (319/381)。不同年级营养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上升 ;而不同年级的超重或肥胖的检出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于男生 (P <0 0 1) ,而女生超重或肥胖率则低于男生 (P <0 0 1)。结论 所调查的揭阳市某小学学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 ,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工作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高凤祥  张艳杰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5):5591-5592
目的:了解吉林市3~6岁儿童的营养状况及不良的饮食习惯,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吉林市不同城区内7所幼儿园3~6岁儿童进行饮食行为调查,调查均通过抚养人同意,采用自拟调查问卷;根据儿童体格检查结果,按照Kaup指数标准对儿童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各年龄段的儿童均存在一定比例的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不同营养状态的儿童均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女童挑食偏食情况比男童严重(P<0.01);而且吃零食对正餐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为促进吉林市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是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北京市不同地区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 选取监测年报中代表各地区3~6岁儿童身体素质单项指标的优秀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单项指标分别为10 m往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持续跳、坐位体前屈及走平衡木。 【结果】 六个主成分的特征值依次为4.860、0.691、0.221、0.142、0.058、0.028,其贡献率依次为81.01%、11.51%、3.69%、2.37%、0.96%、0.47%。第一主成分(Z1)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龄前儿童的速度与灵敏性、爆发力、投掷力、弹跳力及平衡能力等素质的综合水平。根据主成分分值排序表明:北京市远县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素质优于城区学龄前儿童。 【结论】 运用主成分分析能够将信息整合,整体反映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儿童身体形态发育指数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江门市学龄前儿童整体发育水平和发展规律,了解发育指数在评价儿童发育状况中的实用价值。方法:按3:1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测量1915名儿童的体重,身高,胸围,上机计算Kaup指数,Ververck指数,并与1995年九市城区标准比较,同时还用WHO推荐的评价法和指数评价法评价个体儿童的营养情况,并作比较。结果:我市学龄前男女童的Kaup指数和Ververck指数绝大多数年龄组高于1995年九市城区标准,尤其男童差异显著。两种评价方法比较,营养不良和肥胖诊断的符合率低,发育指数评价法对营养不良,轻度肥胖的漏诊率高。结论:我市学龄前儿童发育营养状况总体水平优于全国9市平均水平,身体形态发育指数评价法不太适合儿童保健实际工作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飞卫  胡俊 《营养学报》1995,17(4):401-404
作者在对学龄前儿童作身高体重的评价时发现,使用Kaup指数法多数结果比离差法评价结果偏低,并经常出现评价矛盾现象。为此,以学龄前男女儿童500名为对象,对离差法、百分位数法、百分比法、Kaup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丁比较。结果表明,Kaup指数法评价结果明显偏低,与其他三种评价方法比较符合率只有54.4%,作者提出,对Kaup指数法各档次的评价范围值进行如下修正:肥胖>20、≤20偏胖>17、一般为订~14、<14偏瘦≥12、消瘦<12。校正后评价结果符合率可提高到89.5%,比较适合我区学龄前儿童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广州市越秀区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及膳食营养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越秀区公立和集体幼儿园4所共984名3~6岁儿童,测量身高、体重,以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参考值作为评价标准。采用离差法进行营养评价,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儿童生长迟缓率为0.91%,低体重率为0.41%,消瘦率为0.71%,超重率为5.39%,肥胖率为1.93%,贫血发生率较低,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广州市城区集体幼儿园(所)3~6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但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城乡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与饮食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厦门市城乡3所幼儿园的352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儿童体格测量、营养评估和家庭饮食行为问卷调查,应用SPSS 22.0软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352例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超重检出率为8.24%(29/352),肥胖3.13%(11/352),生长迟缓0.85%(3/352);身高低于中位数者占45.5%(132/352)。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年龄别身高与出生身长、父母身高、鱼类海产品摄入、人均收入显著相关(P<0.01),儿童年龄别体重仅与出生体重和父亲体重显著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城市儿童身高高于乡村儿童(r=0.178,P<0.01)。儿童体质指数(BMI)的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进餐速度、玩电子产品时间越长、越“希望孩子吃得多”、越认为“孩子胖就是健康”,儿童的BMI数值就越高。结论 长期动态监测学龄前儿童的体格发育、营养及饮食行为,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有利于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 于2009年3-6月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统一标准,统一培训,以一人一表调查深圳市学龄前儿童10 138人,有效问卷8 920份。 【结果】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为9.0%,体重低下发生率为0.6%,生长迟缓发生率为1.6%,消瘦发生率为0.9%,贫血发生率为2.53%。吃饭时看电视听音乐或玩玩具,吃饭时间越短,不愿咀嚼固体食物,饭前吃零食,外出就餐次数多,是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吃饭时间不固定、不愿咀嚼固体食物,含饭、拒食,外出就餐次数少,是儿童营养不良或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深圳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较好,其饮食行为对其营养状况影响明显:某些饮食行为分别是肥胖、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和贫血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城乡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身高、体重二项指标 ,按 WHO推荐的参照标准 ,分别计算每一儿童的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的 Z分。运用 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身体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 ,各项 Z分均值均以城市男童为最高 ,乡村女童最低 ,而生长迟缓和低体重发生率则是乡村女童最高 ,城市男童最低 ,乡村男童和城市女童居中。城市男童长期和近期营养状况良好 ,城女和乡男长期营养状况稍差 ,而乡村女童长期和近期营养状况均欠佳。城市儿童尚存在营养过剩趋势。除了上述类似结果外 ,多因素分析还显示 ,父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结论 :在儿童保健工作中 ,应重视改善乡村女童的营养状况 ,同时还需注意城市儿童肥胖的预防。提高父母的文化素养对儿童营养有着十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贵阳市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00名贵阳市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的KAP问卷调查。儿童生长发育采用Z评分法评价,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1.3%,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郊区大于城市;超重和肥胖率为10.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儿童居住地区、家长营养知识水平.家长文化程度是儿童生长迟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郊区儿童生长迟缓率高于城市儿童,家长的营养知识水平尚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