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各参数与高血压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45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随访观察3年,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IS组,n=82)和无卒中组(NS组,n=354).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有无脑卒中者的血压变化.结果 IS组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百分率、与收缩压(SBP)相关各指标均显著高于NS组(P<0.01),24 h平均舒张压(DBP)、日平均DBP、日DBP负荷显著低于NS组(P<0.01);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与SBP相关各指标与缺血性脑卒中呈正相关关系,24 h平均DBP、日平均DBP、日DBP负荷与缺血性脑卒中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4 h平均DBP、日平均DBP、日DBP负荷降低、与SBP相关各指标对高血压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和脉压变化的特点。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346例按年龄分为2组:老年高血压组(A组)186例,年龄60~79岁;高龄老年高血压组(B组)160例,年龄80~99岁。分析2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结果24h平均舒张压(24hDBP)高龄老年高血压组低于老年高血压组(P0.001)。老年高血压组和高龄老年高血压组24h动态脉压(24hAPP)分别为(62.06±11.79)和(66.73±11.45)mmHg。日间平均压(dABP)老年高血压组高于高龄老年高血压组(P0.01)。24hAPP老年高血压组低于高龄老年高血压组(P0.001)。老年高血压组和高龄老年高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82.80%和90.63%。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大,24hDBP呈现降低趋势,24hAPP呈现增高趋势。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特征多数表现为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且多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随增龄变化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增龄是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310例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情况。方法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31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然后分析其昼夜节律。结果 60岁以上及伴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有较高的发生率。结论 昼夜节律消失现象不容忽视,须要24h平稳降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压参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05-2012-07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56例,根据是否合并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和非卒中组,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动态血压参数间的差异。结果组间年龄、性别、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收缩压、脉压、ISH发生率显著升高;组间nMSBP、nM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MSBP、dMDBP、血压昼夜节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BP、PP及血压节律异常是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压节律异常、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动脉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SBP、PP及血压节律异常是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发生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经头颅MRI证实患有LI的高血压患者82例,其中经头颅SWI检查发现并发脑微出血(CMBs)患者47例,无CMBs患者(对照组)35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间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差异,分析CMBs数量与24hSBP、24hDBP、24hSBPV、24hDBPV的相关性。结果 CMBs组24hSBP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24hSBP、24hDBP、24hDBPV无显著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MBs组CMBs数量与24hSBPV、24hDBPV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性LI患者血压变异性升高与并发脑微出血相关,血压变异性升高可能是高血压性LI患者并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高风险人群高血压情况。方法调查382例脑卒中高风险人群的高血压情况,并且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本组患者中336例(88.0%)患者有高血压,其中212例(63.1%)患者不知晓自身患高血压疾病,226例(67.3%)患者未进行规律的药物控制,19例(5.7%)患者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但未规律检测血压。杓型高血压患者比率最高(222例,66.1%),其次为非杓型(48例,14.3%)、反杓型(43例,12.8%)及超杓型(23例,6.8%)。非杓型及杓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及服药率均较高,超杓型及反杓型高血压患者知晓率和服药率均较低。在合并高血压的脑卒中高危人群中,血压异常节律组脑卒中的患病率(11.4%)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节律组(6.8%)(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低,且血压异常节律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波动类型与脑微出血(CMB)的关系.方法 选取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患者,通过24 h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及颅脑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测脑微出血,对年龄分组后,比较脑微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压昼夜节律波动类型和CMB、CMB发生位置的关系.结果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筛选2011-01—2013-12就诊本院心内科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50例作为VaD组,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做为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组间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相比于对照组,VaD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各参数与其并发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98例高血压病患者,年龄45~65岁,其中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00例,高血压并发脑卒中者39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各参数关系,探讨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脉压与高血压并发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收缩压;平均血压;脉压:脑卒中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舒张压:脑卒中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平均血压、脉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舒张压与脑卒中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4小时无创伤性全自动动态血压记录仪,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受试对象,脑出血107例,脑梗塞90例,高血压107例。结果表明,(1)脑出血与脑梗塞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消失或减弱、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夜间下降值昀明显小于高血压组,夜间下降率小于10%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1)。(2)高血压与脑卒中昼夜的波动规律明显不同,前者呈双峰谷型。日间血压上升,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动态心电图的相关性。方法89例EH患者同步检测24h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分析血压变化与心电图的关系。结果(1)EH患者中有58例(65.2%)血压昼夜节律消失。(2)DCG中有多种异常改变,心律失常78例(87.6%),ST段改变有43例(48.3%)。(3)DCG改变与ABPM血压改变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ABPM与DCG同步检测有助于鉴别血压变化与心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伴高血压的脑卒中病人进行24h血压监测,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和服药时间,观察脑卒中的再发生率。方法纳入126例伴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脑出血、脑梗死、TIA)随机分成2组,一组进行24h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和服药时间,一组根据就诊时测的血压使用降压药,比较2组脑卒中的再发生率。结果进行24h血压监测组与另一组比较,血压更平稳,脑卒中再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24h控制血压和血压波动能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者30例(END组),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者70例(非END组),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2组血压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动态血压与EN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END组高血压、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及以上比率分别为63.33%、70.00%、70.00%,与非END组的35.71%、45.71%、42.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患者中反杓型占40.54%,非杓型占33.33%,反杓型与超杓型、反杓型与杓型、非杓型与杓型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晨峰血压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nMSBP[(142.26±15.63)mmHg vs(135.55±14.47)mmHg]、nMDBP[(75.28±11.48)mmHg vs(70.41±10.58)mmH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晨峰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END存在一定的关系,需加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动态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与腔隙性梗死的关系。方法动态血压监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CLI组)及单纯原发高血压患者(EH组)的血压,计算出AU。结果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24h收缩压AUC(24hSBP-AUC)、24h脉压AUC(24hPP-AUC)、夜间收缩压AUC(nSBP-AUC)及夜间脉压AUC(nPP-AUC)均较EH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UC增高可导致腔隙性梗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05—2015-05在我院神经内科、心内科住院并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112例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头颅MRI检查结果,定义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CIS)为研究组,单纯性高血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和高血压病程的差异,分析24h SSD、24hDSD、dSSD、dDSD、nSSD、nDSD与CIS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62.25±11.67)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1±13.29)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BMI、高血压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SSD、dSSD、nSS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DSD、dDSD、nDSD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是高血压患者发生CIS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尤其是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与缺血性脑卒中(CIS)的发生呈正相关,其变异性越大,CIS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症状脑梗死(ACI)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对38例高血压伴ACI(HT-A)组患者及70例高血压病不伴脑卒中(HT-B)组患者分别进行了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HT-A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明显高于HT-B组(P<0.01),日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及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均<0.05),HT-A组的血压昼夜节律紊乱检出率(65.8%)显著高于HT-B组(34.2%)(P<0.01),表明ACI与动态血压均值、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密切相关,以夜间血压负荷的持续时间及昼夜节律消失的关系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预测高血压性脑血管损害方面,动态血压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 ,42例脑出血 ,5 4例脑梗死。以同期 65例Ⅰ期高血压作对照 ,全部患者均作 1~ 3d的 2 4h动态血压测定。并于第 2d始每隔 12h记录 1次 ,连续记录 7d ,至第14d再记录 1次。结果 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 2 4h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但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更明显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而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脑出血的危险性分别是非高血压患者的 3~ 4倍。急性脑卒中后 84%患者血压迅速升高 ,于 12h达到高峰 ,4d内逐渐下降至低水平。结论 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急性脑卒中后血压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自然规律。高血压患者急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诊断确立的合适时间.方法 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发病12 h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92例为研究对象,在第1个24 h内,每间隔2 h测量血压,以平均动脉压记录结果(MAP),应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结果 191例患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且SSS评分>25分的患者中,入院时MAP 118 mmHg,4 h后为109 mmHg(t检验,P<0.001).56例严重脑梗死患者中,未观察到上述情况.在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或TIA病人中,应用t检验分析发现,入院后24 h时所测量血压与发病后3个月时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患轻、中度脑梗死及TIA患者,入院24 h后的血压水平可代表3个月后的血压水平,因此对于该类患者高血压的诊断在脑卒中发生后短期内即可确立.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卒中发病时间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急性脑卒中发病的时间.方法 统计267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组1925例,脑出血组750例)的发病时间,从0:00开始,按每2 h为1时段进行分组,对各时段病例数进行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分布与血压24 h昼夜节律相似呈双峰曲线,(1)脑梗死组发病时间分布第1峰在6:00~10:00,第2峰在18:00~22:00.且第1峰值明显高于第2峰值(P<0.01);(2)脑出血组发病时段分布与脑梗死组相似,但第2峰值明显高于第1峰值(P<0.05).结论 脑卒中发病时间与昼夜血压生理节律变化有一定关系,6:00~10:00和18:00~22:00为高峰时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CLI)与血压变异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96例原发性高血压并发CLI患者为观察组,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行头颅CT或MRI检查、动态血压监测、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进行颈动脉硬化分型及等级积分。结果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24h收缩压标准差(24h SBPsd)、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颈动脉硬化积分均与脑梗死有显著相关关系,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 SBPsd(r=0.4832,P<0.001)和颈动脉硬化积分(r=0.4960,P<0.001)与脑梗死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4h SBPsd、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有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