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15例在胆道探查术中发牛胆道下端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术中发现,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并十二指肠侧后腹膜间隙引流,平均住院16 d,均痊愈;6例为术后发现,4例再次手术引流,住院8~12周痊愈,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胆道穿通伤于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充分引流,可获痊愈;术后早期发现,施以有效引流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15例在胆道探查术中发牛胆道下端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术中发现,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并十二指肠侧后腹膜间隙引流,平均住院16 d,均痊愈;6例为术后发现,4例再次手术引流,住院8~12周痊愈,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胆道穿通伤于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充分引流,可获痊愈;术后早期发现,施以有效引流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15例在胆道探查术中发牛胆道下端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术中发现,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并十二指肠侧后腹膜间隙引流,平均住院16 d,均痊愈;6例为术后发现,4例再次手术引流,住院8~12周痊愈,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胆道穿通伤于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充分引流,可获痊愈;术后早期发现,施以有效引流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分析15例在胆道探查术中发牛胆道下端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术中发现,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并十二指肠侧后腹膜间隙引流,平均住院16 d,均痊愈;6例为术后发现,4例再次手术引流,住院8~12周痊愈,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胆道穿通伤于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充分引流,可获痊愈;术后早期发现,施以有效引流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15例在胆道探查术中发牛胆道下端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术中发现,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并十二指肠侧后腹膜间隙引流,平均住院16 d,均痊愈;6例为术后发现,4例再次手术引流,住院8~12周痊愈,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胆道穿通伤于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充分引流,可获痊愈;术后早期发现,施以有效引流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15例在胆道探查术中发牛胆道下端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术中发现,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并十二指肠侧后腹膜间隙引流,平均住院16 d,均痊愈;6例为术后发现,4例再次手术引流,住院8~12周痊愈,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胆道穿通伤于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充分引流,可获痊愈;术后早期发现,施以有效引流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15例在胆道探查术中发牛胆道下端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术中发现,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并十二指肠侧后腹膜间隙引流,平均住院16 d,均痊愈;6例为术后发现,4例再次手术引流,住院8~12周痊愈,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胆道穿通伤于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充分引流,可获痊愈;术后早期发现,施以有效引流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15例在胆道探查术中发生胆道下端穿通伤患者的临床资料。9例为术中发现,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并十二指肠侧后腹膜间隙引流,平均住院16d,均痊愈;6例为术后发现,4例再次手术引流,住院8—12周痊愈,2例因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胆道穿通伤于术中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充分引流,可获痊愈;术后早期发现,施以有效引流也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584例LC术中胆道损伤7例进行分析。术中发现5例:右肝管烧灼伤1例,开腹修补穿孔后行T管支架引流;胆总管横断伤2例予以端端吻合T管支架引流;高位胆管损伤1例,左右肝管成型后行胆肠吻合T管支架引流;胆总管缺损较多1例予以胆肠吻合。术后发现2例:术后3天出现腹膜炎1例,剖腹探查发现胆总管横断伤,予以近端引流及腹腔冲洗后引流3个月炎症控制后行胆肠吻合术;术后3天出现黄疸、腹痛1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确诊胆总管完全闭合伤(钛夹把胆总管完全夹闭),术后4周予以胆肠吻合术。结果:7例经相应处理均痊愈出院,随访2年无胆道感染及胆道梗阻症状。结论: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证、规范的手术操作、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LC术胆道损伤的重要措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胆道损伤是减轻患者痛苦的唯一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胆道探查致胆总管下段损伤的诊治(附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胆总管探查术致胆总管下段损伤的病例分析 ,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胆总管下段损伤的诊治过程。结果 :术中发现胆管损伤 3例 ,其中 1例行胆管修补、T管引流、腹腔引流 ,2例行 T管引流、腹腔引流 ,3例均治愈。术后发现胆管损伤3例 ,分别于术后第 4、1 0、40天再次行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 ,腹腔引流 ,1例痊愈 ,2例死亡。结论 :金属胆道探子强行通过胆总管下端或刮匙刮除下端嵌顿结石是造成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 ,胆道镜检查及胆道造影有助于早期发现胆管损伤 ,T管引流及腹腔局部引流通畅与预后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肝的肝外胆道不同部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为肝移植术中胆管吻合部位的选择奠定基础。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假手术组,n=6)、Ⅱ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1 h组,n=12)、Ⅲ组(胆道缺血1 h再灌注2 h组,n=12)。对肝门部胆管、胆总管近端及远端的上皮细胞行凋亡(TUNEL法)检测、病理形态学评分和超微结构的定量分析,比较肝外胆道不同部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结果:Ⅱ组肝移植大鼠肝门部胆总管上皮细胞凋亡率、病理形态学评分明显高于胆总管近端和胆总管远端(P<0.05),后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肝门部损伤较重。肝门部线粒体平均体积(V)高于胆总管远端、近端,胆总管远端高于近端(P<0.05);肝门部微绒毛面积密度(AMV)低于胆总管远端、近端,胆总管远端低于近端(P<0.05),提示肝门部损伤最重,胆总管近端最轻。Ⅲ组肝移植大鼠肝外胆道肝门部损伤最重,胆总管远端次之,胆总管近端最轻(P<0.05)。结论:大鼠肝移植术中肝外胆道不同部位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其中胆总管近端耐受性最好,其可能是肝移植术中胆管吻合的合适部位。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及再手术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宾  闫平钊  王建华 《吉林医学》2011,(31):6561-6563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处理及再手术时机。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37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占94.6%(35/37),其中36例行手术治疗,占97.3%,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行损伤修复者3例,占8.1%,24 h以内行急诊剖腹探查者9例,占24.3%,胆道重建修复手术38例次。34例随访6个月~1年,疗效优良率达82.3%。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最常见于胆囊切除术,根据损伤的时间及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早期发现和及时且正确地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胆管空肠Roux-en-Y内引流术是目前最常用且疗效肯定的胆道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