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温、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温血间断灌注组(n=18)和冷血间断灌注组(n=18),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6小时、24小时采集动脉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二尖瓣置换患者在主动脉开放时从冠状静脉窦抽取静脉血,检测乳酸浓度.部分患者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30分钟分别取右心房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瓣膜置换术中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近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两组各时间点血清cTnI浓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温血间断灌注组冠状静脉窦血乳酸浓度高于冷血间断灌注组(P<0.05),两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近似.结论瓣膜置换术中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近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HTK液和含血停搏液在复杂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0例重症复杂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HTK液组(16例)手术中采用HTK液保护心肌;对照组(24例)术中采用常规1:4含血停搏液保护心肌。测定术前、主动脉开放后8h、24h、48h血中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机械通气支持时间、ICU监护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HTK组和对照组平均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分别为87.5%、64.6%(P〈0.05)。主动脉开放后8h、24h对照组cTnI和CK-MB均明显高于HTK组(P〈0.05)。两组其余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复杂重症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略优于1:4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观察三种方法对体外循环犬心肌在缺血前、缺血中及再灌注后的心肌结构变化,以评价其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15 只犬随机分成3 组( n= 5) 分别灌注三种停搏液。在心肌缺血前,缺血后120 min 及再灌注30 min 于右心室相同部位取心肌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电镜采用线粒体计数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3 组在缺血前、中及再灌注后光镜结构无明显改变。电镜结构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显示在缺血120 min 及再灌注30 min 冷血停搏液间断顺灌组及血利钾停搏液及双向性灌注组心肌线粒体损伤轻于冷晶体停搏液组(P<0-05)。前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结论三种方法均能提供较好的心肌保护,血利钾停搏液及双向性灌注组心肌保护效果同等于冷血停搏液间断顺灌组,优于冷晶体停搏液间断顺灌组。 相似文献
6.
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离休鼠心模型,比较并评定了冷晶体停搏液和温血停搏液对心肌保护的效果。结果表明:温血停搏液连续灌注有明显加强心肌保护的作用,对高体鼠心准注能减少心肌细胞CK和CK—MB的漏出,加强心肌细胞内ATP含量的储存,增加心肌细胞内线粒体的比表面,降低线粒体的平均分数,其效果明显优于冷晶体停搏液。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康斯特停搏液和冷含血停搏液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4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均接受体外循环支持下心脏瓣膜直视手术,所有患者均无风湿活动及凝血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术中给予康斯特停搏液,对照组给予冷含血停搏液。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 h、12 h及24 h检测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血清肌钙蛋白I的含量。结果术中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监护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升高(54.17%vs.79.17%),术后24 h多巴胺用量减少[(6.6±2.3)μg/(kg·min)vs.(5.2±2.1)μg/(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4h[(49.7±11.8)IU/L vs.(24.5±2.0)IU/L]、12 h[(83.9±18.3)IU/L vs.(31.1±2.6)IU/L]、24 h[(62.4±12.5)IU/L vs.(32.4±3.3)IU/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4 h[(1.20±0.13)μg/L vs.(0.21±0.04)μg/L]、12 h[(2.35±0.64)μg/L vs.(1.22±0.59)μg/L]、24 h[(1.75±0.24)μg/L vs.(0.76±0.41)μg/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康斯特停搏液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证实氧合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8例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患者为对象.分为晶体组和氧合血停搏液组,观察转流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情况都比较接近,转流时间,阻断时间、复跳情况,术后并发症均未见明显差异,但晶体组预充总量大,停跳液晶体回收量大,转中多应用超滤.利尿剂等,血球压积变化较大和库血用量多(P均<0.05)。结论:氧合血停搏液可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St.Thomas停搏液(STH液)、氧合血停搏液和组氨酸一色氨酸一酮戊二酸停搏液f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HTK液)对未成熟猪围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期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21只年龄为(15~20)天、体重为(4.5~8.0)kg的中华小型猪随机分为STH液组、氧合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每组7只。分别于CPB前(T1)、升主动脉阻断(aorticcross—clamping,ACC)后10min(T2)、升主动脉开放(cross—clampingremission,CCR)后5min(T3)、CPB后5min(T4)、CPB后60min(T5)、CPB后120min(T6)抽取颈动脉血,实验结束后取少量右房心肌组织。ELISA法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肌钙蛋白Ⅰ(cTnI)的含量,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记录每只动物的用血量。结果停跳前各组血浆CK—MB、cTnI、cTnT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体外循环进行,各组血浆心肌生化标志物含量逐渐增加,HTK液组和氧合血停搏液组心肌生化标志物漏出率小于STH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合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相比,血浆心肌生化标志物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氧合血停搏液组、HTK液组动物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Flameng评分低于sTH液组(P〈0.05)。结论氧合血停搏液和HTK液组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损伤程度小,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均优于STH液组。 相似文献
10.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机理。方法 15 条犬随机分成三组,在体外循环下分别灌注三种不同的心停搏液,对三种不同的心肌保护方法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温血心停搏液灌注液(C组) 的CK- MB、LDH、MDA 及钙离子含量在心脏再灌注30min 时均明显低于冷晶体(A 组) 及冷血心停搏液灌注组(B组)( P< 0-05);而ATP 含量则明显高于A、B 两组( P<0-05)。心肌超微结构检查也显示C组心肌无明显缺血损伤。结论 常温体外循环温血心停搏液持续灌注心肌保护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离式"微温(30~34℃)氧合自体血灌注心肌的保护方法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26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微温氧合自体血持续灌注的心肌保护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体外循环结束时发生电解质紊乱13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13例,经治疗后恢复;二次开胸止血8例;死亡2例,其余均痊愈出院,无低心排综合症,无脑、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结论:"分离式"微温血灌注心肌的方法具有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一种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体外循环期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循环对肺血管平滑肌细胞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体外循环对吸入一氧化氮(NO)气体效应的影响。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28例,体外循环前、后分别吸入90%O2和40ppm(1ppm=10-6)NO混合气体。结果:体外循环前基础肺血管阻力(PVR)36.4±9.7kPas/L者6例,吸入NO后降低了(35.6±16.4)%(P<0.05),体外循环后基础PVR全部恢复正常(13.4±9.0kPas/L)。体外循环前基础PVR74.9±15.3kPas/L者14例,吸入NO后降低了(26.5±12.8)%(P<0.01);体外循环后基础PVR高于正常的患者9例,吸入NO后降低了(38.4±28.7)%(P<0.01),PVR降低幅度在体外循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循环前基础PVR155.6±64.6kPas/L者8例,体外循环前、后吸入NO气体肺动脉压和PVR降低均不显著(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前、后吸入40ppmNO有选择性肺血管松弛作用,且该作用不受体外循环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临床上两种冠心病主要手术方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相对益处对比研究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分析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优劣无明显差距。临床医生只要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的血运重建技术,就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17.
Computed Tomography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linical Applications and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下载免费PDF全文
![点击此处可从《Echocardiography (Mount Kisco, N.Y.)》网站下载免费的PDF全文](/ch/ext_images/free.gif)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s increasingly applied as an aid to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HD) with regard to surgery, interventional catheterizations, and follow‐up. It is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the assessment of vascular and airway abnormalities. Updated knowledge of CT imaging techniques is mandatory not only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image acquisition protocols, but also for the postprocessing re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T finding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was to review the clinical indications, techniques, and dose reduction methods for CT imaging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ith CHD. Relevant discussion and illustrations of common forms of CHD evaluated by CT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心肌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病人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及心肌损伤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72例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第1、3、7天测量血浆白细胞介素(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记录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①IL-6、IL-8、TNF-α在术毕、术后第1、3天较术前显著升高。以术毕最高,此后逐渐下降,术后第7天接近术前;②CK—MB、LDH、cTnI在术毕、术后第1、3天较术前显著升高。CK-MB术毕最高,LDH、cTnI术后第1天最高,此后逐渐下降,CK—MB术后第7天恢复至术前.而LDH、cTnI仍显著高于术前;③相关分析,CPB时间与术毕IL-6、IL-8及术后第1天IL-8成显著正相关;术毕IL-6与LDH、cTnI,IL-8与CK-MB、LDH成显著正相关;术毕、术后第1天IL-8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术毕及术后第1天TNF—α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PB导致全身炎性反应,引起炎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在术后第7天方恢复至术前水平;CPB时间与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心肌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术后复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全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2012—2013年收治的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38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采用全胸腔镜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开放主动脉时、开放主动脉后2 h、开放主动脉后12 h、开放主动脉后24 h血清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胸液引流量少于B组(P0.05);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B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较传统开胸手术更加安全、可行,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20.
Michael Jones MD Victor J. Ferrans MD PhD FACC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1977,39(7):1051-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