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晨起呕恶、咳嗽,痰多色白,且痰滑易出,伴有纳呆食少,胸痞,身体困倦,嗜卧,舌苔厚腻,脉濡者,多由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或外感寒湿,束肺困脾,水湿内停所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湿而痰生,寅时肺经旺盛而痰聚,故晨起必出痰;因脾虚湿困,则纳呆食少;痰湿阻于上焦,气机不舒,则见胸痞;痰湿阻于中焦,则胃气上逆而呕恶;痰湿郁遏清阳,则肢体困倦、嗜卧;脾失健运,痰湿内生,则痰量多而色白,且痰滑而易出;舌苔厚腻,脉濡滑,均为痰湿内盛之象.  相似文献   

2.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肺系病症。因小儿脾常不足,易酿生痰浊而上贮于肺;肺脏娇嫩,失于输布津液,则化液生痰,肺失宣降则致咳嗽痰多。故痰湿蕴肺型咳嗽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咳声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辘辘,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滑。古今中医药治疗小儿痰湿咳嗽的文献甚多,有辨证论治治疗,也有中成药及外治法治疗,其中辨证治疗痰湿咳嗽最为多见。现将近10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苍附导痰汤出自《叶天士女科全书》。组成为:苍术、香附、半夏、茯苓、陈皮、南星、枳壳、甘草、生姜。具有健脾燥湿、除痰行气之功效。笔者跟随老师毛静之主任医临床多年,见其运用此方得心应手,治疗以肥胖为主的多种妇科疾病,收效卓著,颇有独到之处。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湿”。痰湿多由饮食失调,过食肥甘,脾失健运,聚湿成疾,或素体痰湿偏盛所致。痰湿流注肌体则渐致肥胖。痰湿粘腻重浊,易沉聚下焦,痰浊胶结,久必成瘀,滞于冲任则阻遏血脉,壅塞胞宫而变生月经量少,甚则经闭不行;若痰浊瘀滞,占据血室,则泛滥成崩;若痰滞胞中不能摄精成孕,则致不孕证。对此,古代医家早有论述。《傅青主女科》说:“妇人有身  相似文献   

4.
史若愚 《河南中医》2014,(7):1334-1335
目的:探讨ICU中耐药菌肺炎患者的中医体质与初始证候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耐药菌肺炎病例67例,对患者进行体质调查,并记录患者入院的初始证候类型。结果:气虚质26例,阴虚质19例,痰湿质13例,阳虚质3例,瘀血质2例,痰热质2例;风热犯肺证12例,痰热郁肺证21例,痰浊阻肺证17例,痰瘀互结证4例,热闭心包证i例,气阴两虚证2例。结论:气虚质患者多见风热犯肺证及痰浊阻肺证,阴虚质患者多见痰热郁肺证,痰湿质患者多见痰浊阻肺证。  相似文献   

5.
脂肪肝中医证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西医对脂肪肝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一般多采用补充维生素、祛脂等支持疗法。中医学认为 ,脂肪肝属肝癖、积聚等范畴。常因饮食失调 ,情志失和 ,痰湿内蕴等致病 ,由于痰浊、瘀血阻滞经脉 ,蕴结于肝而为积证 ;肝络郁阻不通则见右胁疼痛 ;痰湿内蕴、阻滞中焦则腹胀痛 ,食欲不振 ,肝胃不和 ,胃气上逆则恶心呕吐。治疗上 ,应从痰湿瘀血论治。综观近 10年文献资料 ,中药在利湿、化痰、活血治疗脂肪肝方面取得了理想效果 ,大体总结其治疗思路有如下几法。1 化痰祛瘀祖国医学认为 ,本病之成因 ,外因为过食肥甘或嗜酒无度 ;内因为肝失疏泄 ,脾不…  相似文献   

6.
重用生白术治疗脂肪肝临证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肪肝(Liver steatosis and fatty liver)是一种病理学概念,系指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肝活检30%以上肝细胞有脂肪变且弥漫分布于全肝,属于中医学"积证"、"肥胖"、"痰湿"、"浊阻"等疾病范畴.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其人多为形体肥胖的富贵之人,其症有头晕头重、胸脘满闷、恶心欲呕、肢倦懒动,舌淡苔白腻体胖大脉沉缓等;论病位虽在肝,而病实源于脾,盖脾主运化,具有消化饮食,化生、吸收和转输水谷精微的生理功能,若饮食不节,肥甘厚味,"以酒为浆",损伤脾胃,健运失职,饮食水谷不能化为气血而为痰为浊,清代名医蒋宝素指出,"脾伤则津液不归正化,凝渍成痰","痰即津液、精血、脂膏之所化",故可见有血脂增高,痰浊聚于肝则为脂肪肝;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清空之窍失养,故见头晕头重,正如<类证治裁>所云痰"随气升降,遍身皆到……在头为眩";胃失和降则恶心欲呕,体肥而气不能周流,故见肢倦懒动;若痰湿积聚日久,气机阻滞,血脉瘀阻,而致痰瘀交阻而为积证.综上所述,此类脂肪肝患者,发病多由脾虚湿盛,因"夫痰本津液、精血所化,必使血液各守其乡,为治痰大法",治法宜健脾运以治本为主,化湿浊为辅,"若但攻痰,旋攻旋化,势必攻尽血液、脂膏而后已",同时酌情配合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等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举急症治验五案:1.暑邪痰热内闭证;2.痰湿上蒙证;3.阴虚风痰内扰证;4.阳虚痰浊上泛证;5.阳虚腑实、痰热上蒙证。此为真知灼见,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8.
泄浊豁痰法治疗胸痹心痛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心痛,其临床特点以本虚标实为主,标实又为痰浊、血瘀为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太阴在泉……民病积饮,心痛."指明痰浊所致胸痹心痛特点在于痰湿壅盛,胸阳失展,以致痰浊内阻心脉而见咳唾、胸背痛、短气之症,以此立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方以温阳豁痰通络.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入手分析中医证侯及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并进行总结,为今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查阅1979-2010年有关代谢综合征中医分型及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137篇中医文献,按统计结果列出出现次数比较多的证型,并对各证型出现的临床指标频次等进行数据统计。结论:代谢综合征主要累及肝脾肾三脏,早期以气阴两虚多见,中期以痰湿壅盛多见,后期以阴阳两虚多见。而脂质代谢异常多发生在痰浊阻遏证和痰湿壅盛证,以痰浊阻遏证更为显著,体重指数异常以痰瘀互结证为主;脂联素异常以瘀血阻络证为主;血压异常以肝火上亢为多见。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从痰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消渴"、"骨痿"、"骨痹"的范畴.其病机特点为饮食不节、久食肥甘致脾胃升降失常,痰湿内停;津液输布失常,积聚成痰,阻滞气血,久则成瘀.痰瘀积聚日久,脾肾亏虚.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气亏血少,津液匮乏,骨失所养而痿;肾虚则骨失髓养而致骨痿.痰和瘀是该病的病理基础.治疗以化瘀泄浊,培补脾肾并重为原则.  相似文献   

11.
从痰(体质学、病因病机)、瘀及它们的关系论述了痰瘀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痰湿、瘀血贯穿整个发展过程,乃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代谢综合征以脾胃虚弱为本,痰湿内盛为标。痰湿日久,脾胃运化功能失常,致脾气虚弱,无力运化和布散水谷精微,水湿津液代谢障碍,促进痰浊形成,痰浊黏腻阻滞气血运行,引起血瘀,血凝则痰易生,痰瘀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流窜经络,无处不到,促进肥胖及血糖、血脂及血压等异常。因痰致瘀,或因瘀致痰,痰瘀互结,阻滞络脉。  相似文献   

12.
钱伯文诊治脑瘤的临证思路与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总结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钱伯文教授诊治脑瘤的临床经验,认为脑瘤以痰浊上扰、清窍受蒙、气血郁结为主证。治疗首选化痰开郁、消肿软坚之品;若需用补益肝肾药,也应虑及痰浊较重,宜选平补肝肾、补而不腻、不助痰湿之味。临床大致分为痰湿内阻、肝胆实热、肝肾阴虚、气血郁结、肝风内动等五型辨证施治。后附钱氏诊治“脑干胶质瘤”验案1例。  相似文献   

13.
高脂血症之发病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可因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或脾肾虚弱,水聚为湿为痰,痰湿脂浊渗注血脉所致。由于各个患者的病因病机不同和证型各异,故治疗应重视证型分类,辨证施治。笔者在临床中,针对不同证型,分别采用健脾化湿、祛痰泄浊;疏肝理气、化瘀通络;平肝潜阳、清热化痰;益气补血、涤痰散结;滋肾水、补肝阴;温补脾肾、利水化浊等治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痰湿内阻型症见体胖,头眩而重,胸脘痞闷,肢体困倦,舌淡苔白腻,脉濡等。治宜芳香化湿,健脾祛痰,化瘀泄浊。药用佩兰、藿香、厚朴、白蔻、半夏、陈皮、…  相似文献   

14.
加味温胆汤治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睫综合征的发病病因首先责之于痰。痰之为病,无处不到,在眼痰可蒙蔽清窍,阻滞气机,淤塞经络,是诸多眼病的致病因素。痰之已成,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注眼之内外,则生多种眼疾。而青睫综合征正是痰注眼内的一种征候。痰湿阻滞气机,郁而不畅,上犯目窍,而致玄府不通,神水滞留;痰湿积聚,郁久化热,热灼神水,则见神水混浊不清,  相似文献   

15.
痰浊是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致病因素.痰随气升,阻碍经脉气血运行,阻滞气机升降出入,可导致多种痰证发生,其证候复杂多变,痰证临床常见痰火、痰湿、痰气、痰淤、风痰5种类型.中医痰病学说是研究人体内痰浊致病的一门学说.必须了解痰浊致病的广泛性及其所致病证的特殊性、复杂性,掌握痰证的辨证要点,灵活地遣方用药.痰浊不仅能引起内外各科疾患,而且也能引起许多妇科病变,本文从痰证来探讨痰浊导致带下病机理.  相似文献   

16.
赵龙辉  刘爱军 《河南中医》2016,(8):1329-1331
在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上,马艳东主任提出"痰湿瘀三气杂至合而为浊"的病理新机制,认为慢性咳嗽基本病机为"浊郁肺络",并创立捜络剔浊法。马艳东老师认为慢性咳嗽不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都不能忘记祛除痰浊,要寻找滋生痰涎的因素,辨别痰的性质,采取"因势利导""制源畅流"的方法。久咳时"非宣通肺气则邪气留恋不解,非肃降肺气则气机逆乱不调",用药当宣肃并行,帮助肺脏恢复气机,则外邪得解,痰浊自化,气道通畅,咳嗽自息。马老师紧抓其"浊郁肺络"基本病机,用药以搜络剔浊药为主,并注意宣肃并行、寒温相宜、润燥相兼,巧补肺脾肾,使痰浊得除、外邪得祛,气血调畅,气道通利、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7.
总结刘尚义临证治疗痰湿的经验。针对痰湿停滞的部位,因势利导、分而消之;针对痰湿的性质,灵活运用疏表化湿、芳香化湿、苦温(苦寒)燥湿、健脾利湿、淡渗利湿、温阳利湿、清热利湿、祛风胜湿治痰八法。根据痰湿停滞的部位、演变转归以及患者的体质、病程等情况,或一方一法,或合方使用,使顽痰浊邪难以停滞。疑难顽症多以痰瘀立论,治痰湿当注意治血,亦不忘调畅气机,气顺则津液亦随气而顺矣。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高血压病一般多从平肝潜阳、滋肾着手,似成定论。本文欲就痰脂与高血压的关系及从痰脂治疗略陈管见,以冀引起注意。古人云:“百病皆由痰作祟”,“凡百药无效,痰也。”引起高血压原因固多,但因过食肥甘、嗜酒或五志化火,肝火过旺,或素体痰湿内盛则是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有学者宗中西医之理,创痰脂之说,认为血脂亦是痰的表现形式之一,血脂增高亦系痰盛。痰脂过盛,混于血中,血液粘稠度增高,筋脉失柔,乃是动脉硬化之因。因此,治疗高血压切勿忽视化痰降浊(脂),逐瘀通络。常用治法如下:1.化痰降浊:痰浊内盛,上蒙清窍,则见头目沉重,胸闷不饥,泛呕痰涎,舌苔厚腻诸症,治当化痰降浊,兼以平肝降逆。药如天麻、钩藤、半夏、陈  相似文献   

19.
中风从痰论治由中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朱丹溪首提"半身不遂,大率多痰",认为中风病机为素体血虚,血虚湿盛,湿盛生痰,痰湿内阻,阳气不得宣泄,郁而生热,使得痰浊上犯而为病.在治疗上强调"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其"痰致中风"学说在近千年的时间中不断扩展完善,治痰之法已成为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法则之一,现已被医家广泛地应用于中风病的急性期、稳定期及后遗症期.  相似文献   

20.
彭丽莉  史大卓 《北京中医药》2010,29(7):534-536,539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 应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所选的39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抑郁指数评分,筛选出SDS评分标准分大于50分的患者定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同时选择SDS评分标准分小于50分的患者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及特点.结果 12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蕴盛、阴阳两虚和气血亏虚6型,其中以气滞血瘀和肝火亢盛为多见,分别为37.85%和31.18%;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症患者辨证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蕴盛、阴阳两虚4型,其中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最为多见,分别为27.24%和18.28%.气滞血瘀型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症患者证型中所占比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的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具有多样性,以血瘀、火(热)、气滞、湿浊、血虚、气虚、痰浊、阴虚、阳虚组合出现较为多见,其中血瘀出现频率最高;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患者火(热)、痰浊、阴虚、阳虚、气滞、血瘀、湿浊、气虚、血虚组合较为常见,其中火(热)出现频率最高.(2)和原发性高血压病不伴抑郁患者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病伴抑郁患者辨证以气滞血瘀型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