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恩度)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新生血管的抑制效果,探索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手段。方法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恩度高剂量组(2 mg·kg-1·d-1)、恩度低剂量组(1 mg·kg-1·d-1)。用药治疗2周后,测量异位病灶体积变化,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异位内膜、正常内膜、在位内膜组织中VE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恩度治疗组大鼠异位内膜体积缩小,血清中VEGF含量降低,内膜组织中VEGF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正常免疫状态大鼠(Wistar大鼠)异位内膜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病灶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恩度高剂量组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3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的表达。结果: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浆及部分血管内皮细胞和间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P<0.05);在位内膜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在分泌期高于增生期(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异位内膜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呈正相关(r=0.630,P<0.001)。结论: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表达可能相互促使异位内膜血管形成,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黏附、侵袭、生长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较正常内膜的表达明显增高。结论: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与肿瘤坏死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高表达密切相关,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质粒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用手术种植内膜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已成模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5)、生理盐水组(n=15)和治疗组(n=15),对照组常规饲养,生理盐水组和治疗组分别在病灶内注射生理盐水血管生成抑制素质粒(每只50!g/0.1mL),1周后重复注射1次,第2次治疗后1周处死3组大鼠。测量异位病灶的生长情况,观察病灶的病理组织学改变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异位病灶体积缩小,VEGF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生成抑制素的基因治疗使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体积缩小,VEGF的表达减少,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在异位、在位及正常子宫内膜中表达的特点,探讨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和图像分析,检测VEGF-165蛋白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异位内膜26例、在位子宫内膜15例及正常子宫内膜20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阳性细胞的分布规律。结果 VEGF-165在正常及异位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异位内膜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与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在位内膜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而VEGF-165于内异症在位内膜表达虽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VEGF-165在异位内膜组织中过度表达,提示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增生期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SP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内异症40例异位内膜、33例在位内膜及36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增生期内膜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CD34标记新生血管,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①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均为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在位内膜高于对照组内膜,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异位内膜MVD高于在位内膜、而在位内膜高于对照组内膜,且任意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与HIF-1α、VEGF与MVD及HIF-1α与MVD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GF和HIF-1α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通过促进内异症血管生成,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和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组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结果:在位内膜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异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内膜组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的不同月经周期促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血管生成素-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形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形成机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配对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周细胞覆盖指数(MPI),比较不同类型EM发病的血管形成特征。结果VEGF蛋白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体;整个月经周期,卵巢子宫内膜并位症(OEM)异住内膜、AM异位内膜及同体在位内膜腺体的VEGF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Mann-Whitney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位内膜、OEM异位内膜、AMs异位内膜间的配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正常内膜VEGF表达的周期性变化;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异位间质的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在位及腺肌症异位间质。结论血管形成机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琼娇  黄晓明  谭燕 《临床医学》2012,32(11):42-44,F0003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MMP-3、TNF-α及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异位内膜MMP-3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且高于在位内膜(P<0.05);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TNF-α表达高于正常内膜(P<0.05),且异位内膜高于在位内膜(P<0.05);异位内膜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5),且高于在位内膜(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在位内膜中MMP-3、TNF-α及VEGF的高表达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strepavidin-peroxidase,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组织、10例子宫腺肌病、23例子宫肌瘤在位内膜中微血管,通过计算机进行微血管密度测定与比较.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MVD为(160±53)条/平方毫米,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MVD(172±61)条/平方毫米,均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在位子宫内膜的(129±45)条/平方毫米,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分泌期与增殖期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VD均存在血管增生,但两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中的MVD表达增高,并且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的MVD无差异,提示MV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