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强直性脊柱炎中,男50例,女6例,平均发病年龄28岁;首发症状为慢性腰痛者43例占76.78%;关节外表现仅见虹膜炎10例占17.85%;骨盆正位片全部有骶髂关节炎占100%;HLA-B27阳性52例占92.85%;25例误诊占44.64%;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柳氮磺胺吡呤(SSZ)、甲氨蝶呤(MTX)、糖皮质激素等.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青年男性,其首发症状多为慢性腰痛,临床易误诊,骨盆正位片、骶髂关节炎及HLA-B27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医分期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2):89-89
总结分期辨证并配合中药热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2例,结果表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收到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好,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帕夫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帕夫林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帕夫林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3个月。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安慰剂,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3个月。观察临床指标,安全评价,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在外周关节痛、指地距离、BASFI 3项指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实验结果显示帕夫林对肝、肾功能及血象均无明显影响;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都以消化系统灰主。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帕夫林具有抗炎、镇痛、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副作用少而轻,病人耐受性好,较安全。特别是对腱附着点炎方面的作用较其他药物似更有优点,单独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还不能获得满意疗效,可长期作为辅助治疗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4.
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少荣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23(2):37-40
目的:观察痹通合剂治疗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服用痹通合剂;对照组28例,服柳氮磺胺嘧啶、鲁南贝特、筋骨痛消丸,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关节症状、体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可明显改善外周血液流变学、ESR、CRP等实验室指标(P<0.05或P<0.01)。结论:痹通合剂对早期湿热型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好疗效。其作用机理与抗感染、消除抗原、免疫调节、抑制炎症介质、抗炎镇痛、改善血流变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与脊柱和/或髋关节X线表现严重度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其临床分期进行探讨。方法 37例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行骶髂关节和受累脊柱和(或)髋关节X线检查,由两名医生对X片各自进行两次盲法阅片评分,对颈椎、腰椎、骶髂关节和髋关节均按BASRⅠ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将结果取平均值后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37例患者中脊柱受累Ⅱ级以上30例,占81%,髋关节受累Ⅱ级以上15例.占40.5%。骶髂关节评分与脊柱之间r=0.459;骶髂关节评分与髋关节评分之间r=0.465。结论 骶髂关节损害严重度并不能很好的代表脊柱及髋关节损害严重度,按骶髂关节改变来分期难以全面反映病情。 相似文献
6.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纯西医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连续用药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为87.5%,对照组为75.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chober试验、ESR、CRP降低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能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与遗传因素有关。病变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致残率高。典型病例X线片示骶髂和脊柱关节明显破坏,后期脊柱呈“竹节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 ,男性多于女性 ,与遗传因素有关。病变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 ,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本病起病缓慢 ,病程长 ,致残率高。典型病例X线片示骶髂和脊柱关节明显破坏 ,后期脊柱呈“竹节样”变化。目前 ,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现将近十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情况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的痹证范畴。古人称之为龟背风、竹节风、骨痹、肾痹、腰痹。陈永斌[1] 认为 ,先天肾气不足是发病的关键 ,风寒湿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推拿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以综合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分级量化分值为评价指标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综合临床疗效:推拿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3%和8.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症状疗效: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和44.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推拿治疗AS疗效好,无副作用,是治疗AS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童海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3):711-713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方法]AS患者102列,随机分成4组,A组(反应停+SASP)26例、B组(反应停)24例、C组(SASP)25例、D组(非甾体抗炎药NASAIDS)27例。观察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指地距、枕墙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变化。比较4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指地距、枕墙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各组总有效率为65.4%、50.0%、32.0%、14.8%。不良反应反应停联合组明显低于SASP组28.0%和NASAIDS组48.1%(P〈0.05)。[结论]反应停与SASP联合治疗AS比单用反应停SASP和NASAID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2.
童海燕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5)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方法]AS患者102列,随机分成4组,A组(反应停+SASP)26例、B组(反应停)24例、C组(SASP)25例、D组(非甾体抗炎药NASAIDS)27例。观察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指地距、枕墙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变化。比较4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指地距、枕墙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各组总有效率为65.4%、50.0%、32.0%、14.8%。不良反应反应停联合组明显低于SASP组28.0%和NASAIDS组48.1%(P0.05)。[结论]反应停与SASP联合治疗AS比单用反应停SASP和NASAID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1999年间诊治的38例AS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AS中,男34例,女4例。平均发病年龄28岁,首发症状为慢性腰痛者29例占76.32%;关节外表现仅见虹膜炎4例占10.52%,骨贫正位片全部有骶髂关节炎占100%;HLA-B27阳性3.5例占92.10%,17例误诊占44.73%,治疗药物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柳氮磺胺吡呤(SSZ),甲氨蝶呤(MTX),糖皮质激素等。结论AS多见于青年男性,其首发症状多为慢性腰痛,临床易误诊,骨贫正位片骶髂关节炎及HLA-B27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 (AS)患者的抑郁状况。 方法 87例AS患者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39%AS患者具有抑郁临床表现 ,其中忧郁、能力下降、易激惹、睡眠障碍、性兴趣减退、生活空虚感、易倦、兴趣丧失、体质量减轻、无用感等抑郁症状常见。抑郁临床表现患者中 ,以受教育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者为主 (P <0 0 5 ) ,抑郁表现与病程 (P <0 0 5 )及婚姻相关 ,与病情活动 (P >0 0 5 )无关。 结论 在AS患者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 ,诊治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发生髋关节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6例有髋关节病变的AS患者(A组)和37例无髋关节病变的AS患者(B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结果:A组的发病年龄早于B组(P〈0.05)。两组中以外周关节起病者,分别为73.1%(19/26)和35.1%(13/37);ESR,CRP和IgG水平A组均高于B组(P〈0.05)。结论:发病年龄早,以外周关节起病,炎性指标高者易累及髋关节。在临床诊疗中,对存在上述疾病特点的患者,应及早进行髋关节的CT和MRI检查,以期尽早发现病变,积极治疗,减少致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制血藤艽鹿伸脊丸(XUE TENGJIAOLUSHENJI WAN,XTJLSJW)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非手术或手术方法结合应用自制血藤艽鹿伸脊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9例。其中,非手术组453例,手术组56例。以疼痛指数、脊柱及胸廓运动及实验室检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判。结果非手术组显效368例(81.24%),有效77例(16.99%),无效8例(1.77%);手术组显效49例(87.50%),有效6例(10.7%),无效1例(1.78%)。结论自制血藤艽鹿伸脊丸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结合中西医整体程序化治疗过程中,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近年来中医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分期的认识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使得中医药在其病治疗方面更取得了新的可喜的进展。但在规范诊断、病变的分期分型及疗效评判标准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对32例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SZ)治疗3~23月(第1周1.0/d,第2周起2.0/d维持),分别于服药后3月、6月及1年以上复查7项活动性指标(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扩胸度、Schober试验、ESR及CRP)。观察结果,治疗后除扩胸度以外的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服药1年以上者临床缓解率显著高于服药3月或6月者;药物副作用多发生于服药3月内,本组患者无1例因副作用停药。结果表明SSZ对活动期AS患者具有肯定疗效,足够疗程与适当剂量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坚持服用SSZ(2.0/日)1年以上既可获得较高的临床缓解率又具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评价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 临床早期CT Ⅱ-Ⅱ级表现骶髂关节的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即CT Ⅲ,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内含气征。晚期即CT Ⅳ级为临床稳定期,可见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 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作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