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性疾病中 ,作为一种突出的特征 ,动脉管壁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的异常积聚常伴随巨噬细胞的存在。VSMC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血管再狭窄等常见血管病变的共同病理表现 ,对于VSMC过度增殖的机制研究已引起广泛重视。有实验证明 ,VSMC和巨噬细胞均合成且表达、分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factor,MCSF) ,并表达MCSF的受体 ,现已肯定 ,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的进…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一种以平滑肌细胞 (smoothmusclecell ,SMC)增殖和变性为主要病变的疾病 ,但近年的研究表明 ,细胞凋亡作为一种生理性死亡形式不仅在正常的血管内存在 ,而且以高于正常情况下的凋亡率参与了AS的发病过程 ,并调节着动脉管壁中SMC的数量[1] 。目前 ,细胞凋亡与AS关系的研究已成为探索AS发病机制的一条新途径。尽管已有大量的形态学证据支持细胞凋亡参与AS发生发展的观点 ,但由于AS斑块组成的相对复杂性 ,要阐明AS血管壁中凋亡…  相似文献   

3.
正常生理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不表达或者弱表达VCAM 1,但在炎症病灶区和免疫反应时产生的细胞因子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CAM 1的表达 ,从而导致单核 /巨噬细胞的浸润。研究证实 ,VLA 4(verylateappearingantigen 4)抗体能完全阻滞VCAM 1依赖性的细胞 细胞间的粘附。正常脑内存在少量ED2阳性单核/巨噬细胞。而在自发性高血压鼠和老龄鼠其数量增加。细胞因子IL 1(inter leukin 1)和TNF α(tumornecrosisfactor α)对单核 /巨噬细胞的浸润起调节作用。本次实验 ,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活化后凋亡(activationinduced apoptosis) 被认为是免疫应答负向调控(downregulation) 的一种重要方式,抗原提呈细胞在完成了抗原提呈功能后是否也经历一个自身活化后凋亡的过程,目前尚无定论。方法 以巨噬细胞型骨髓基质细胞(macrophage like stromal cells) 为模型,探讨抗原提呈细胞是否具有自身活化后凋亡的现象。结果 经 G M C S F 诱导的 B M S C 高表达多种膜表面分子,包括 M H CⅠ、 M H CⅡ、 B72 、 V C A M1 、 C D14 等,显著表达巨噬细胞的标志 F4/80 和树突状细胞的标志 N L D C145 ;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促增殖能力显著增强,表明 B M S C 具有抗原提呈细胞的分子和细胞基础与功能活化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 B M S C 经 F B L3 肿瘤抗原刺激后18 小时,上述多种免疫分子表达明显下调,而 Fas L 分子明显升高,透射电镜显示其具有明显的凋亡特征。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经肿瘤抗原诱导后存在凋亡现象,其具体机制和免疫调节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与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 (AS)的早期、中期或AS进展期或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VSMCs的迁移效应 ;以MTT法、3 H TdR掺入法、3 H 脯氨酸标记法和VSMCs计数评价VSMCs的增殖效应 ;将培养的VSMCs分为 5组 :2 %胎牛血清 (2 %FCS)组、AngⅡ组(其浓度为 10 -10 ~ 10 -6Mol/L)、Losartan组 (其浓度为10 -7~ 10 -5Mol/L)、MCP 1mcAb组 (终浓度为 10 μg/ml)和阳性对照组 (含 5 %的酵母多糖…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糖尿病患者并发AS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 3~ 4倍。高血糖状态下蛋白质发生的非酶糖基化可使其最终形成不可逆的糖基化终产物 (Advancedglycosylationendproducts,AGEs)。AGEs可与单核细胞等多种细胞上受体结合 ,加速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并透入内皮下形成泡沫细胞是AS的早期事件。这一过程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 - 1 ,MCP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与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 (AS)的早期、中期或AS进展期或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方法 :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VSMCs的迁移效应 ;以MTT法、[3H]-Tdr掺入法、[3H]-脯氨酸标记法和VSMCs计数评价VSMCs的增殖效应 ;将培养的VSMCs分为 5组 ;2 %胎牛血清 ( 2 %FCS)组、AngⅡ组 (其浓度为 1 0 - 1 0 ~ 1 0 - 6mol/L)、Losartan组 (其浓度为 1 0 - 7~ 1 0 - 5mol/L)、MCP - 1mcAb组 (终浓度为 1 0 μg/mL)和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8.
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中c-Fos蛋白的持续性表达戴云张兵(第一军医大学组胚教研室)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调亡可能参与血管的发生、重塑及某些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本文以低血清条件诱导体外培养VSMC的调亡,初步探讨了其与c-Fos蛋白表达的关系。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单克隆抗体(MCP-1-meAb)或Losartan 拮抗血管紧张素Ⅱ(Aug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与迁移效应的可能性,为防治动脉硬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Boyden小室法检测 VSMCs的迁移效应;以 MTT法、~3H-TaR掺入法、~3H-脯氨酸标记法和VSMCs计数评价VSMCs的增殖效应。将培养VSMCs分为 5组; 2%胎牛血清( 2%FCS)组、 AugⅡ组(其浓度为 10-10~10-6mol/L)、Losartan组(其浓度为 10-7~10-5mol/L)、MCP-lmcAb组(终浓度为 10μg/ml)和阳性对照组(含5%的酵母多糖活化血清)。结果(1) AugⅡ具有剂量依赖性的促进 VSMCs的增殖与迁移效应;(2) MCP-1mcAb或 Losar-tan能有效地拮抗AugⅡ介导的VSMCs增殖与迁移效应。结论 MCP-1mcAb或Losartan对动脉硬化性疾病可能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M-CSF对RAW264.7细胞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M-CSF)抗单核/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机理,揭示M-CSF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抗氧化系统影响。方法:以L929细胞条件培养液为M-CSF来源,采用酶活笥测定等生化测定方法,考察M-CSF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等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柯萨奇B3病毒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以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细胞感染模型为基础,研究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B3 virus,CVB3)感染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在嗜鼠心肌柯萨奇B3病毒(CVB3m)感染心肌细胞后24h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同时取细胞悬液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峰”,了解细胞亡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定量测定CVB3m病毒感染后1、2、4、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半乳糖末端糖蛋白受体(ASGP-R)介导的内吞作用,将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与脂质体介导的转染和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Tf-R)介导的内吞作用相比,虽然三种方式均能有效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但ASGP-R法具有肝细胞特异性,而脂质体法和Tf-R法不具此特性。将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mRNAPreC/C区的核酶质粒pCMV-Ripc特异性导入肝细胞并发挥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评价核酶在细胞水平对HBV抗原表达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当核酶质粒pCMV-Ripc与HBV抗原表达质粒pUC-2HBV共转染HepG2细胞时,核酶对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率分别为55.29%和68.73%。  相似文献   

13.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粒体是所有真核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 ,是ATP生成的主要部位 ,对维持细胞能量代谢和正常功能活动起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 ,线粒体内包含一些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的物质 :如pro caspase ,细胞色素C (CytC) ,Smac Diablo ,AIF等。在一定因素的刺激下 ,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增加 ,这些物质可由线粒体释出 ,诱导细胞凋亡。因此线粒体在细胞凋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被形象地称为细胞凋亡的“燃烧室”。大多数细胞发生凋亡时均伴有 :(1)胞浆酸化 ;(2 )线粒体结构与功能障碍 ;(3)Caspase活化。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脱髓鞘疾病 ,已有研究显示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在MS患者中会发生变化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sVCAM 1在MS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的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MS组 :共 19例 ,其中男 7例 ,女 12例 ;年龄 18~ 53岁 ,平均 32 9± 9 6岁 ,缓解期 3例 ,复发期 16例 ;均符合Poser关于MS的诊断标准[1] 。病人处于复发期的标准 :在平稳期至少 30d后 ,出现新的症状或旧的症状加重持续 2 4h至 6个月 ,不…  相似文献   

15.
LIGHT(forhomologoustolymphotoxins ,exhibitsin ducibleexpression ,andcompeteswithHSVglycoproteinDforHVEM ,areceptorexpressedbyTlymphocytes) 〔1〕是1998年发现的TNF超家族成员 ,又称为HVEM L(herpesvirusentrymediator ligand) 〔2〕 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的第 14个成员 (TNFSF14)。由于LIGHT同时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共刺激T细胞活化的…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区蛋白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在丙型肝炎的发生和慢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CV核心区 (HCV C)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 ,但HCV C蛋白究竟是促进细胞凋亡还是抑制细胞凋亡目前还有争论。目前尚未见有关TRAIL(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所介导细胞凋亡在丙型肝炎致病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研究报道。本实验主要研究HCV C蛋白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包括HCV C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脂质体介导稳定转染肝癌细…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对组织发育和自身稳定具有重要调节作用。为了阐明B细胞受体 (BCR)介导的凋亡机制 ,研究者用人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BL6 0做为研究生发中心B细胞耐受的实验模型。实验结果指出 :①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TRAIL)的两种受体 ,即TRAIL R1 、 R2 ,以及CD95、TNF R1 、 R2 和TNF R相关凋亡介导蛋白 (TRAMP)等死亡受体或TNF受体 ,均不参与BCR介导的BL6 0细胞凋亡 ;②上述死亡受体或TNF受体介导的凋亡依赖于Caspase 8的早期活化 ,随后发生Caspase 3等的活化。而该研…  相似文献   

18.
ROS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ROS影响巨噬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激光扫描共聚集显微术,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标记技术等,结果(1)凋亡巨噬细胞内DADPH氧化酶活性急剧降低使得胞内ROS水平快速上降;(2)ROS清除剂促进地塞米松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3)PKC促进巨细胞凋亡和ROS急剧减少;cAMP抑制巨噬细胞凋亡和ROS急剧减少。结论 (1)ROS抑制地塞米松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2)PKC,cAMP等因素通过影响地  相似文献   

19.
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 CAM)是一类调节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间相互结合、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ar-1, ICAM-1)和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ar-1, VCAM-1)均属于CAM中免疫球蛋白超家族(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  相似文献   

20.
UV-C诱导的体外凋亡SMC内Bcl-2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丹  李进 《解剖学报》1999,(1):69-72,I016
目的 观察经UV-C照射后的凋亡SMC内Bcl-2蛋白表达的情况。方法 应用组织贴块法进行体外SMC培养,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经UV-C照射后的SMC内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UV-C照射体外SMC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的改变;凋亡SMC胞浆内Bcl-2表达下降和出现胞浆内Bcl-2的迁移和再分布入核。结论 UV-C照射可引起体外SMC凋亡,且Bcl-2可能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