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一直是一种功能不明的细胞因子。早在1932年,人们在观察结核菌素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实验中就提出有一种抑制巨噬细胞移动的物质存在。30年后,才发现这种在迟发型超敏反应中抑制巨噬细胞移动的物质是由活化的淋巴细胞分泌的,并将其命名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1]。1993年,重组MIF成功构建,由此掀开了对MIF的结构及功能的一系列研究[2]。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1966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由于其可抑制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迁移而得名。研究表明,MIF是源于垂体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郭学华  吴华香 《浙江医学》2006,28(4):307-309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s,MIF)是一种前炎症因子,由David等在研究中发现,因其能抑制巨噬细胞在体液中的移动而得名。随着体内MIF蛋白分离、纯化和MIFcDNA克隆的成功,人们对MIF的认识逐渐深人。近年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et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有望成为狼疮治疗的靶点。以下将对MIF在免疫反应中的多种作用及与SLE发病机制的可能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黄素娴  洪楚源  郭海波  何兴祥 《广东医学》2007,28(12):2041-2043
30多年前,Bloom等首次鉴定了一种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并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移动的细胞因子,命名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以往对MIF的研究多集中于感染、迟发型变态反应等过程中的作用[1],其实MIF从多个层次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多年前,Bloom等首次鉴定了一种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并能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移动的细胞因子,命名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近年来,随着MIF cDNA的成功克隆及其结构的阐明,MIF的特殊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人类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但以往对MIF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在感染、迟发型变态反应等过程中的作用,目前MIF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MIF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现将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早在1966年就有学者发现致敏淋巴细胞能释放出一种抑制巨噬细胞自由迁移的可溶性物质,因而将其命名为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然而近十几年的研究不断发现,这个仅115个氨基酸组成的细胞因子在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垂体前叶细胞、胰腺细胞、卵巢睾丸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组织细胞及内分泌细胞中均有诱导性或组成性表达,  相似文献   

7.
致敏淋巴细胞受相应抗原作用后,可产生各种可溶性非抗体产物,其中之一,能抑制巨噬细胞的正常移动,称之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该因子无族特异性,可用豚鼠腹腔巨噬细胞作为指示细胞,以判断MIF产生与否,此即通常所用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MMI)试验。如人体淋巴细胞经某种抗原作用后能产生MIF,即表示机体对该抗原有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1967年Sφborg和Bendixen发现用人体本身的白细胞也可作为指示细胞,从而发展为白细胞移动抑制(LMI)试验。  相似文献   

8.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多效蛋白分子,具有细胞因子、激素和酶等特点。研究发现,MIF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肿瘤、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MIF在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潜在的促炎细胞因子,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的关键调节元件。该综述主要介绍MIF的组织细胞耄源、基因结构、蛋白结构以及其生物活性、在脓毒性休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拮抗MIF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是一种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分泌的可抑制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移动的细胞因子,在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MIF与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心血管疾病新的生物标志物。目前,MIF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仍处在基础研究阶段,缺乏临床大样本研究。本文重点介绍MIF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