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紧急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早期应用紧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我院收治的385例中、高危非ST段抬高ACS患者,根据药物治疗后病情变化,分别在入院1~2 d内(233例,紧急介入组)或3~14 d(152例,延迟介入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PCI。所有“罪犯”病变均予治疗,介入方法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支架、直接置入支架等。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心绞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PCI后30 d及6个月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复发等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紧急介入组手术成功率与延迟介入组相似,分别为98.1%和95.5%(P>0.05),但入院至心绞痛缓解时间分别为(2.9±1.1)d和(6.0±3.6)d(P<0.05);住院时间分别为(9.7±4.3)d和(14.2±6.6)d(P<0.05);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及心功能恶化发生。30 d随访期间紧急介入组总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延迟介入组明显减少,二者分别为2.9%和14.1%(P<0.01)。结论在条件具备的介入中心,由经验丰富和技术娴熟的介入治疗医生施行或在其指导下,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进行早期紧急介入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近、远期临床效果较满意,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大多数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首选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Zhao MZ  Hu DY  Jiang LQ  Wu Y  Zhu TG  Hao HJ  Zhang LJ  Huo Y  Wang MS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10):737-740
目的探讨早期有创干预对高危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影响。方法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连续入院的无ST段抬高ACS患者545例,随机分成早期保守治疗组(284例)与早期有创干预组(261例),随访患者30d与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因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住院),评价早期有创干预对肌钙蛋白(Tn)Ⅰ或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增高的高危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与早期保守治疗组比较,早期有创干预降低随访30d时的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及随访30d与6个月时的复合心血管事件(P值均<0·05);亚组分析示早期有创干预可明显降低TnI增高或hs-CRP增高患者30d及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及6个月硬性终点事件发生率(均P值<0·01),对TnI或hs-CRP水平正常者,早期有创干预无明显优势。结论早期有创干预能明显降低TnI或hs-CRP水平增高的高危患者的心血管事件,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齐丽平 《山东医药》2012,52(45):43-45
目的 探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高负荷量氯吡格雷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2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对照组118例.行PCI前,观察组给予高负荷量氯吡格雷600mg顿服,对照组给予常规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顿服;观察两组行PCI后即刻病变血管的TIMI血流和心肌灌注指标,随访其行PCI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CI后即刻,两组冠脉造影达到TIMI血流3级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肌灌注TMPG 2级以上发生率高,校正TIMI计帧数小,PCI后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P均<0.05).两组30 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高负荷量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中高危非ST抬高型ACS患者的PCI后心肌灌注,减少其PCI后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临床高危因素及早期有创干预的价值。方法 在 2001年 10月至 2003年 10月期间连续入院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共 545例,随机分成早期保守治疗组与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 30天与 6个月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 (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因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住院 )发生率,将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指标对复合心血管事件做多变量回归分析,筛查主要的高危因素;评价早期保守治疗与早期有创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随访 513例患者, 30天与 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4 0%与 25 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T段压低、肌钙蛋白Ⅰ (TnI)水平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增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下降以及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高分者与 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增高密切相关,它们分别是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与早期保守治疗组比较,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 30天时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率减少,复合心血管事件减少;随访 6个月时复合心血管事件也减少 (P均 <0 05)。结论 ST段压低、TnI水平升高、hs CRP增高、LVEF值下降或TIMI危险评分增高是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高危因素,早期有创干预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其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价值。方法在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间连续入院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共65例,入院时检测血浆BNP水平。并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和有创干预组,随访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评价BNP在判断预后中的价值。结果非ST段抬高AC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分别是(139.6±112.7)pg/ml、(20.1±9.1)p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是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子(OR=2.96,95%CI:2.62~11.32,P<0.01)。有创干预可以降低BNP水平减少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论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在早期即明显升高,是患者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创干预能明显减少非ST段抬高ACS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下称冠脉)综合征(ACS)包括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ACS(NSTE-ACS)。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根据危险分层将NSTE-ACS患者分为极高危、高危和低危。“2020年ESC NSTE-ACS指南”推荐极高危患者行即时(<2 h)介入治疗,高危患者行早期(<24 h)介入治疗,低危患者择期(>24 h)后考虑是否进一步介入诊疗。研究显示早期介入治疗可降低高危NSTE-ACS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但对该类患者是否应采取更早期介入治疗存在争议。本文就即时介入、早期介入、择期介入对高危NSTE-ACS患者预后的影响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发病在48 h以内的老年非ST段抬高ACS患者早期行PCI.观察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管重建和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2支或2支以上血管病变的患者占74.14%,B型和C型病变占89.66%.58例患者共干预病变血管76支,靶病变87处,置入支架96个.56例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6.55%(56/58).对55例患者术后随访6~14个月,无心肌梗死和死亡发生.6例(10.91%)患者术后4~10个月复发心绞痛,5例行CAG复查,发现2例支架再狭窄和3例新的血管病变,对4例病变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5%的患者进行了靶病变再次血管成形术.结论 老年非ST段抬高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常为复杂、多支病变,对其早期行PCI成功率高,近期及远期疗效良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保守治疗与早期介入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 (UA)患者的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与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96例UA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为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 ,并对其进行危险分层 ,随访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近期随访 1个月 ,介入组与药物治疗组低、中危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3 8%和 8 3% ,差异无显著性 ;而两组高危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 10 %和 5 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10个月随访 ,两组低、中危患者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12 5 %和 14 3% (P >0 0 5 ) ;高危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 2 0 %和 5 8 3% (P <0 0 5 )。结论 对于低、中危患者 ,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对心脏事件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 ,而对高危患者 ,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近期和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 ,提示对高危患者应及早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对无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干预策略的影响。方法将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期间连续入院的无ST段抬高ACS患者共545例,随机分成早期保守治疗组(284例)与早期有创干预组(261例),并根据TIMI危险评分分为低分组、中分组和高分组,随访30天与6个月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反复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评价不同TIMI危险评分对两种干预策略疗效的影响。结果早期有创干预组的随访30天反复心绞痛发作住院事件[3.5%(9/261)]及30天与6个月复合心血管事件[分别为10.0%(26/261),21.1%(55/261)]低于随访同时期的早期保守治疗组[分别为8.1%(23/284)、16.9%(48/284)和28.2%(80/284),均P〈0.05];早期有创干预组随访30天TIMI危险评分高分组[12.2%(5/41)]和随访6个月的高分组及中分组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2.0%(9/41),12.7%(20/158)]明显低于随访同时期保守治疗组[随访30天高分组37.3%(19/51);随访6个月高分组74.5%(38/51),中分组30.4%(49/161);均P〈0.01];在TIMI危险评分低分组中两种治疗对策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TIMI危险评分高及中分组无ST段抬高ACS患者中,早期有创干预较早期保守治疗策略能明显降低复合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对TIMI危险评分低分组者,两种干预策略的疗效无明显著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干预和延迟干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多中心随机研究,将入选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配至早期组(24 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延迟组(36 h后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接受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终点是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的复合终点,次要终点是180 d随访时死亡、心肌梗死、难治性缺血、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结果 共有815例患者入选,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早期组为9.0%,延迟组为14.6%(P=0.01).次要终点事件(180 d死亡、心肌梗死或难治性缺血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早期组为14.6%,延迟组为22.0%(P=0.01).180 d心肌梗死发生率延迟组高于早期组(10.8%比5.2%,P=0.00).另一个次要终点事件(180 d死亡、心肌梗死、难治性缺血、卒中或再次血运重建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早期组为26.7%,延迟组为30.4%(P=0.25).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减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肌钙蛋白Ⅰ(TnI)阳性和TnI阴性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 ACS)的疗效及价值。方法:NSTE ACS160例住院患者,TnI阳性者和TnI阴性者分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同时加低分子肝素钙,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随访30d、6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TnI阳性治疗组患者因反复心绞痛住院及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nI阴性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低分子肝素钙干预治疗能减少TnI阳性患者随访期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不能使TnI阴性患者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经危险度分层为高危险的非ST段抬高ACS患者行早期介入治疗,早期介入治疗指常规药物治疗24~48h后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按就诊顺序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替罗非班组49例,于PCI前开始持续泵入替罗非班至术后36~48h。对照组49例,常规PCI。观察2组的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发生率;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的发生率;监测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度。结果:2组患者中无一例在住院期间死亡;替罗非班组无一例于术中或术后出现急性、亚急性血栓事件。对照组有2例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血栓形成,2例出现亚急性血栓形成。随访6个月替罗非班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替罗非班组PCI后血小板活化度可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ST段抬高ACS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行早期PCI,可降低冠状动脉急性或亚急性血栓闭塞事件,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PCI术治疗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中高危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PCI组160例和药物组120例。冠脉介入时间为10 h~26天。比较两组1个月内的短期疗效及随访6~12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160例PCI术中,152例成功,成功率为95%,PCI组在1个月内及住院期间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分别为4.4%,1.9%,0.6%,在随访6~12月中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再住院率及再次血运重建率分别为13.8%,3.8%,1.3%,16.8%,9.5%。结论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选择PCI术治疗可明显降低1个月内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并可降低随访6~12个月的上述心血管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治我院心内科的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共 86例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治疗组和急诊介入治疗组。急诊介入治疗组共 4 6例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于发病后 12小时内行急诊介入治疗 ,所有血管病变均予治疗 ,其中 16例同时接受非病变血管治疗。药物治疗组 4 0例 ,按常规药物治疗。随访对比两组病例的心源性死亡率 ,急性心肌梗死率 (主要终点 ) ;心绞痛复发率及再入院率 (次要终点 )。结果 在平均 ( 10 6± 6 4 )个月随访中 ,急诊介入治疗组心源性死亡率低于药物治疗组 ( 4 3%比 7 5 % ,P >0 0 5 ) ,心绞痛复发率也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 ( 2 1 7%比 5 2 5 % ,P <0 0 1)。结论 急诊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介入治疗时机与长期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948例急性NSTE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NSTEMI介入治疗方案分为早期介入治疗(48h内接受介入治疗,411例)组及晚期介入治疗(≥48h接受介入治疗,537例)组。根据TIMI危险评分又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亚组,比较各组的长期临床结局。结果:随访1年,与晚期介入组比较,早期介入组住院死亡率(4.8%比2.2%)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MACE,13.4%比10.0%)明显降低(P均0.01);早期介入组中,中低危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低于高危患者(3.3%比8.9%,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及高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高TIMI危险评分、晚期介入治疗是NSTEMI患者长期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27~2.079,P0.05或0.01)。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于高危险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60岁老年糖尿病(DM)合并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的≥60岁DM合并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63例(DM组)与≥60岁非DM合并非ST段抬高ACS患者77例(对照组),确诊后2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病变,术中仅对"罪犯"病变介入干预.残余狭窄≤20%,前向血流TIMI 3级为手术成功标准;心绞痛复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为随访终点.结果DM组PTCA 支架植入71枚,对照组PTCA 支架植入71枚,直接植入支架8枚,手术成功率(93.7%对97.4%,P>0.05);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率(88.9%对94.8%,P>0.05);无急性闭塞和死亡病例.相同方式随访DM组47例及对照组59例2~14个月,平均(8.6±3.5)个月,心绞痛复发率(48.9%对32.2%,P>0.05);无致死性AMI及心脏性猝死发生;对DM组29例、对照组33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罪犯"病变的再狭窄率(31.0%对21.2%,P>0.05);DM组再狭窄者6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例再次支架植入,2例继续接受药物治疗,1例因心功能恶化于介入治疗后3个月死亡;非DM组2例接受CABG,4例再次PTCA,其中3例再次植入支架,1例接受药物治疗.结论在人力和设备有保障的心脏介入中心,对老年DM合并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手术安全、有效;随访期内,DM组再狭窄率及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率比对照组略高;急诊介入干预"罪犯"病变是老年DM合并非ST段抬高的ACS患者可选择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ZEEK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92例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使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冠脉TIMI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术后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和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冠脉TIMI血流、无复流发生率、ST段回落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0%和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在急诊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可以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应用药物支架治疗分叉病变时对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的不同处理方法(即支架治疗、单纯球囊扩张和不处理分支)的疗效。方法入选93例主支血管药物支架置入术后引起直径≥2.0mm分支血管开口狭窄大于50%的、于术后6~12个月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根据分支血管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分成3组,即主支和分支血管均置入支架组(简称支架组)、主支置入支架、分支血管单纯球囊扩张组(简称球囊扩张组)和主支置入支架、分支未处理组(简称未处理组)。观察分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变化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于术后6~12个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随访时,虽然分支开口狭窄程度在支架组和球囊扩张组仍优于未处理组(三组分别为40.21%,40.76%和80.23%;P<0.001),但三组间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分别为33.33%,25.00%和12.50%;P=0.08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10%,29.17%和25.00%;P=0.523)。结论对支架置入后开口狭窄的分支血管采取积极的处理方法(如支架置入、单纯球囊扩张)同未处理组相比,并没有改善远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早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在88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随访住院及术后1年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无心脏事件生存率。结果随访1年中,不稳定心绞痛复发8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1例,再次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国产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早期介入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能否较术前临时用药进一步改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方法将拟行早期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早期用药组和对照组。早期用药组272名患者于入院临床诊断明确后立即开始服用氯吡格雷(首次给负荷量300mg,后以75mg/d维持)。对照组共入选265名患者,于冠脉造影后决定选择PCI治疗时开始用药,首次服用氯吡格雷300mg,术后以75mg/d维持。比较两组在PCI术后30d内死亡、支架血栓、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等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病情、冠脉病变及支架置入治疗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30d内早期用药组死亡、支架血栓、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等联合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PCI术前早期使用氯吡格雷能够明显减少NSTE-ACS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PCI术后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