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FN-γ、IL-4含量的影响。方法观察组64例患者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另选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两组血清IFN-γ、IL-4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40例(62.50%),有效20例(31.25%),无效4例(6.25%),总有效率93.75%。患者出现的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伴或不伴嗅觉减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经治疗后,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IL-4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IFN-γ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IL-4、IFN-γ含量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地塞米松通过调节IFN-γ、IL-6含量的变化进一步阻止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对变态反应性鼻炎IgE合成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20例慢性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IL-4、IFN-γ的水平及血清中的IgE水平,并对变 应性鼻炎患者的IgE分别与IL-4、IFN-γ作相关性研究。结果 PBMCs培养上清液中变应性鼻炎组的IL-4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鼻炎组和正常组(P均<0.01);而IFN-γ水平却显著低于后两组(P<0.01)。IgE水平与IL-4浓度呈正相关,而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8和-0.554(P均<0.01)。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IgE升高与IL-4分泌过多,IFN-γ分泌受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肝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川芎嗪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川芎嗪治疗组(T组)和空白对照组(R组),采用四氯化碳造模。8周后,T组予以川芎嗪腹腔注射(一日1次80mg/kg),R组予以相同容最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8周。实验结束后所有大鼠处死,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TNF—α、IL-4和IFN—Y在肝内的表达。结果T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R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TNF—α、IL-4的表达明显高于N组,IFN-γ的表达明显低丁N组;T组TNF-α、IL-4的表达明显低于M组,IFN—γ的表达则明显高于M组;R组TNF-α、IL-4及IFN—γ的表达介于M组和T组之间。结论川芎嗪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影响TNF—α、IL-4及IFN-γ等细胞因子存肝组织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摄涕止鼽方对肺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 γ(IFN-γ)的影响,并评价该方对AR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肺肾气虚型A R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各25例.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阳和汤改善哮喘大鼠肺部炎症反应的进一步机制。方法:用卵蛋白攻击复制哮喘大鼠模型,用ELISA法检测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用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水平。结果:阳和汤能下调哮喘大鼠IL-4,上调IFN-γ水平,下调两者比例;能抑制NGF-mRNA的表达。结论:阳和汤对哮喘有效的机理可能与下调IL-4,上调IFN-γ水平,抑制Th1/Th2漂移,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肺部组织NGF-mRNA的抑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重组γ-干扰素喷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鸣  陈仁杰  刘莹 《江苏医药》1999,25(12):928-929
目的:观察重组γ-干扰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和免疫学效果。方法:用重组γ-干扰素对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喷鼻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对部分患者进行鼻分泌物SIgA和血CD 4、CD 8、T细胞测定。结果:有效率86.6%。治疗后鼻分泌物SIgA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CD 4、CD 8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局部使用γ-干扰素通过抑制CD 4T细胞的释放,有抑制抗原诱导的嗜酸细胞释放和抑制IgE的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2、IL-4进行检测,以分析IL-2、IL-4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检查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IL-2、IL-4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IL-2为(16.02±2.84)ng/L,低于对照组健康者,P<0.05;实验组IL-4为(127.85±61.52)ng/L,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IL-2明显降低、IL-4升高,IL-2、IL-4可能参与到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值得诊治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总免疫球蛋白E(s-IgE/t-IgE)、白介素-10(IL-10)、白介素-37(IL-37)水平在预测变应性鼻炎(AR)患儿舌下含服免疫治疗(SLIT)近期疗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AR患儿7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健康儿童4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s-IgE/t-IgE、IL-10、IL-37水平,分析AR患儿血清s-IgE/t-IgE、IL-10、IL-37水平与总鼻部症状评分(TNSS)评分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AR患儿SLIT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IgE/t-IgE、IL-10、IL-37水平对治疗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s-IgE/t-IgE、IL-10、IL-3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R患儿血清IL-10、IL-37水平与TNSS评分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TNSS评分、总用药评分(TMS)评分后,血清s-IgE/t-IgE、IL-10、IL-37水平均与SLIT近期疗效有关(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和Y干扰素(interferon-γ,INF-γ)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po,qd,观察组患者双侧中、下鼻甲黏膜下局部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治疗.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4、IFN-γ水平,比较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IL-4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IFN-γ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醋酸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较佳,能够降低患者血清IL-4水平,并提高血清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11.
黄芪佐治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IL-4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黄芪辅佐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 IL鄄4 的影响。方法: 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黄芪治疗组 3822 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16 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颗粒 1/2 包/次, 次/d,疗程 3  ̄ 6 月。观察患儿 1 周内症状缓 3解率、用药 3 个月内复发率及用药前和用药 3 个月后血清白介素 4( )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 1 周内症状缓解率无 IL鄄4显著差异(χ = 0.806, 2 P > 0.05), 个月内复发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 = 4.674, < 0.05)。血清 IL鄄4 用药后治疗组下降显著 3 2 P高于对照组( q = 8.472, < 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 0.112, > 0.05),而对照组仍显著高于正常组( = 9.074, < P q P q P0.01)。结论:黄芪在佐治儿童变应性鼻炎中显著减少患儿的复发率及降低血清 IL鄄4 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药实践》2017,(7):492-49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35(IL-35)表达与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观察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IL-35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为(296.88±128.83)p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53.26±58.33)pg/mL(P<0.05);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35为(246.07±85.20)ng/L,低于正常对照组(359.19±90.43)ng/L(P<0.05)。血清IL-17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r=-0.401,P=0.028)。结论:IL-17和IL-35异常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变应性鼻炎患儿血清IL-13和特异性IgE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儿血清IL-13和sIgE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1例变应性鼻炎患儿、23例正常对照血清IL-13和SIgE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血清IL-13及S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L-13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检测血清IL-13和SIgE水平对病情发展及转归的监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IFN-γ、IL-4、IL-10在川崎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FN-γ、IL-4、IL-10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45例急性期KD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前后血浆中的IFN-γ、IL-4、IL-10蛋白浓度与25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的差异。结果急性期KD患儿血浆IFN-γ、IL-4、IL-10水平觉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IVIG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IL-4、IL-10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机制参与KD发病的自身免疫耐受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刘鸿 《贵州医药》2013,37(2):177-178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亦称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生于鼻黏膜,是以Ⅰ型(速发型)超敏反应为主的疾病[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R的发病率,在西方国家约为23%,7岁以上儿童发病率高达15%。本研究探讨发泡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血清总IgE、IL-4、及IFN-γ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喘灵对哮喘大鼠IL-4 mRNA和IFN-γ mRNA表达及IgE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平喘灵大、小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76,2 88 g·kg-1)、地塞米松组(0.81 mg·kg-1)和平喘灵小剂量(2.88 g·kg-1)加地塞米松小剂量组(0.405 mg·kg-1),每组10只.用卵蛋白雾化吸入致敏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于每天激发前12 h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共7 d.采用免疫放射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IgE含量以及肺组织IL-4 mRNA和IFN-γ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IgE含量、IL-4 mRNA表达显著升高,IFN-γ mRNA表达显著降低,IL-4/IFN-γ比值明显升高,且引喘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平喘灵组血清IgE的含量、IL-4的表达明显降低,IFN-γ的表达明显升高,IL-4/IFN-γ比值明显降低;呼吸状态明显改善,且引喘潜伏期明显延长,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地塞米松小剂量加平喘灵小剂量组对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较平喘灵小剂量组更明显,且在对血清及肺灌洗液IgE含量的调节方面也优于大剂量平喘灵.结论平喘灵可能是通过调节IL-4/IFN-γ平衡,继而调节IgE的产生,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且平喘灵与激素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鼻炎通窍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模型豚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含量和鼻黏膜组织中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鼻炎通窍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用10%甲苯-2,4二异氰酸酯(10%toluene-2,4-diisocyanate,TDI)橄榄油溶液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各组豚鼠血清中IL-4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鼻黏膜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豚鼠血清的IL-4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实验组豚鼠鼻黏膜中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鼻炎通窍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与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炎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和IL-17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FAB分型标准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3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61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FN-γ、TGF-β、IL-6和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ALL组与AML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GF-β、IL-6、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L组血清IFN-γ与IL-6水平高于AML组(P<0.05).ALL组和AML组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血清IFN-γ水平高于未缓解患者(P<0.05),TGF-β、IL-6和IL-17水平低于未缓解患者(P<0.05).ALL组和AML组中,IFN-γ与TGF-β、IL-6和IL-17呈负相关(P<0.05),TGF-β与IL-6和IL-17呈正相关(P<0.05),IL-6与IL-17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FN-γ 、TGF-β、IL-6和IL-17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与评价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