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由革兰阴性(G-)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产生,是大多数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本研究中对314株G-杆菌中主要的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产ESBLs情况及其耐药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2.
腹腔感染致病菌谱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目前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谱及其特点。方法:对49例因腹腔感染入院的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Bio-Merieux VITEK-ams自动分析鉴定仪及GNI、GPI、ANI和YBC卡进行细菌鉴定。结果:在49例标本中,细菌阳性检出率为75.11%,其中需氧菌检出率为81.67%,厌氧菌检出率为12.15%,真菌检出率为6.18%。在所有检出菌中,肠球菌的构成增高显著,出现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近3年腹腔感染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肠球菌已上升到第3位,铜绿假单胞菌有下降的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正在逐年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检出率,通过药物敏感试验分析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用ESBLs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的情况,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情况.比较产ESBLs和非产ESBLs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2014年1-12月我院微生物室分离的889株大肠杆菌中产ESBLs 486株,阳性率54.7%;521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 162株,阳性率31.1%.产ESBLs的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氨曲南的耐药率为68.3%: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达86%以上,氨曲南的耐药率为55.6%.147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菌株产碳青霉烯酶132株,阳性率为89.8%,其中104株(78.8%)为肺炎克雷伯菌.结论:产ESBLs和碳青霉烯酶是我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原因之一,在常规病原学检测工作中应加强产酶菌株的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对尿路感染患者的1978份尿液标本中分离的966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分离的96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675株(占69.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183株(占18.9%),主要为粪肠球菌;真菌108株(占11.2%),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分离数在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49.0%)、粪肠球菌(占9.6%)、肺炎克雷伯菌(占7.ooA)、白色念珠菌(占6.8%)、奇异变形杆菌(占3.9%)。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争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47.3%,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为33.8%。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44.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0%。结论引起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广泛,大肠埃希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些菌株产生多重耐药性,大肠埃希菌产ESBLs检出率较高。应尽量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儿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的病源菌构成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鉴定系统和NCCLS(2010年)的判断标准,对2011年儿科149例患儿血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49例患儿的血标本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69株,其中产超广谱8内酰胺酶(ESBLs)59株(85.51%),非产ESBLs 10株(14.49%);大肠埃希菌30株,其中产ES—BLs 12株(40.00%),非产ESBLs菌株18株(60.00%);鲍曼不动杆菌感染26株,其他菌24株。所有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均为0;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100.00%。他唑巴坦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为18.64%)对其抑菌作用强于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89.83%)。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洛培南)是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满意选择。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低于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儿科革兰阴性杆菌血流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致病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较高。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是治疗儿科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液感染常见细菌分布及耐药特点,为临床血液感染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临床阳性血培养资料。 结果共检出细菌248株,分离率排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40.73%)、表皮葡萄球菌(19.76%)和肺炎克雷伯菌(9.2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4.55%和20.69%,产酶菌株耐药性严重,检出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分别为46.67%和69.39%,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菌株,葡萄球菌耐药率较低的药物还有利奈唑胺和奎奴普丁-达福普丁。 结论血液感染细菌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敏感药物为碳青霉烯类。应加强血液感染监测,及时了解其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制定有效的抗菌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感染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医院烧伤病房细菌培养结果为肠杆菌科细菌的9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原菌分布情况、耐药情况、产ESBL菌株检出率和耐药性,以及产ESBL菌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数据行χ2检验.结果 共分离109株肠杆菌科细菌,其中阴沟肠杆菌38株占34.9%,大肠埃希菌25株占22.9%,肺炎克雷伯菌22株占20.2%,奇异变形杆菌13株占11.9%,其他肠杆菌科细菌11株占10.1%.常见肠杆菌科细菌除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8.0%外,对其余抗菌药物均为中高度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检出率分别为44.0%、77.3%.产ESBL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未产ESBL菌.单因素分析可见,患者住院时间大于20 d、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时间大于5 d、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时间大于7 d、外用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大于5 d是产ESBL菌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未产ESBL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91、4.441、15.186、4.938,P值均小于0.05).结论 笔者单位烧伤病房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情况严重,产酶率高,应加强监测,控制引起产ESBL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其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胆道疾病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胆汁标本中分离的 病原菌,通过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1 251株病原 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504株(40.29%)、革兰氏阴性菌685株(54.75%)、真菌 62株(4.96%)。前 6位病原菌 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19.90%、 16.55%、8.79%、8.31%、3.84%、3.5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 率分别为44.98%和18.27%。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为1.20%、 3.85%和6.82%。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分别为63.64%和45.83%。结论 胆道感染以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属细菌为主要病原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细菌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439株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9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细菌株为284株,占64.7%.其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8.2%和97.5%,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有较高的耐药率,如头孢克洛、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他啶/棒酸、头孢噻肟/棒酸分别为97.9%、98.9%、96.5%、98.6%、97.5%、100%、1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高达100%.结论:临床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逐渐增强,与临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一定关系,实验室应高度重视产ESBLs株的检测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以及时有效控制ESBLs菌株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10.
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近年来广谱头孢菌素的应用已引起较多耐药菌株的出现,特别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许多因常规抗菌药物治疗无效而住院治疗的尿路感染大多与ESBLs相关.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产ESBLs的主要菌种[1].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男性泌尿系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大肠埃希菌(E.coli)的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5年6月本院临床分离的尿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共187株,用CLSI/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包括筛选和确认实验)进行耐药表型检测,三维酶试验检测ESBLs和AmpC酶,PCR扩增质粒型ESBLs和ampC基因,肉汤交配法检测质粒型ampC基因的接合传递性。结果: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24.6%(46/187)。在三维试验中,46株均产分解头孢三嗪(CRO)的β-内酰胺酶,其中3株产ESBLs和AmpC两种酶,其余43株单产ESBLs酶。在PCR扩增试验中,44株扩增出ESBLs基因b laTEM、b laCTX-M、b laOXA3型中的1型或1型以上基因片段,未扩增出b laSHV型基因片段;3株扩增出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2株为C IT型,1株为DHA型。携带质粒型ampC基因的菌株均将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结论:南京地区男性泌尿系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以CTX-M型为主;质粒介导AmpC酶已在大肠埃希菌中出现,其耐药性能够水平传播,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病学、细菌学及临床结果。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12年间本院肝移植患者资料。对其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8例肝移植患者中,19(2.5%)例出现产ESBL革兰阴性杆菌血行感染,共分离到革兰阴性杆菌菌株共2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产气大肠杆菌、阴沟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少。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高达100%,但产ESBL大肠埃希菌对左旋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妥布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出现耐药。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则对头孢曲松出现完全耐药。肝移植术后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与非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患者之间的15d、30d、1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移植术后血行感染中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产ESBL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血行感染并未明显增加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曹松山  段彦彦  裴保方  陈海燕  李燕 《骨科》2015,34(4):541-544
目的分析小儿急性阑尾炎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相关数据,采用细菌药敏试验分析软件WHONET5.6,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郑州市儿童医院小儿急性阑尾炎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归纳,并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9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脓液标本分离出致病菌37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75株(73.33%),3年间,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检出率逐年升高;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未出现耐药菌株,产ESBLs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存在广泛耐药。脓液培养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用药选择以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为主,联合用药方式主要是二联用药,以头孢菌素类和硝咪唑类联用为主,药敏试验后抗菌药物的选用结合临床疗效调整治疗方案,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小儿急性阑尾炎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和非产ESBLs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在抗感染治疗中,临床医师应根据小儿急性阑尾炎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不同遗传种系分型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分离的122株入院后48 h内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与108株入院后48 h后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样本均选自尿路感染患者的中段尿,其中患者入院后48 h内分离到的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归为社区感染菌,患者入院后48 h后分离到的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归为医院感染菌,采用API20E肠杆菌科细菌鉴定试剂盒与梅里埃公司ATB微生物半自动分析仪鉴定菌株,用制片扩散法测定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对比不同遗传种系分型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率以及在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可知,社区感染菌中与医院感染菌中均为D型比例最高,社区感染菌与医院感染菌的各遗传种系分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30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检出产酶菌株138株,单产ESBLs76株,单产AmpC酶34株,同时检出ESBLs和AmpC酶28株。230株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复方新诺明81.7%、哌拉西林76.7%、氨苄西林74.2%、氨苄西林舒巴坦61.7%、丁胺卡那霉素61.7%、头孢呋辛60.8%、头孢泊肟59.2%、氨曲南59.2%、哌拉新林他巴唑32.5%、头孢唑林68.3%、庆大霉素57.5%、头孢噻肟43.3%、头孢吡肟38.3%、头孢西丁33.3%、亚胺培南0.8%。单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ESBLs及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对除亚胺培南外的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结论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D型与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B1型的产ESBLs率最高,大肠杆菌D型对大部分抗菌药物高度耐药。  相似文献   

15.
亚胺培南诱导常见革兰阴性杆菌产生AmpC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亚胺培南对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常见革兰阴性杆菌透导性AmpC酶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底物协同—拮抗法(MSSAT)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的情况及构成。结果:产ES- g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AmpCs酶的检出率分别为20.7%,23.1%,76%,75%,87.9%;高诱导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0,15.4%,44%,35%,9.1%;部分去阻遏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3.5%,7.7%,16%,30%,15.2%;完全去阻遏型AmpC酶的检出率分别为17.2%,0%,16%,10%,63.6%。结论: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具有高度诱导性,而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诱导性低,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重视;AmpC酶的诱导表型与菌株的耐药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汤对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应用K-B法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筛选出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观察清热解毒汤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研究筛选出92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清热解毒汤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250 g/L(10/92)、125 g/L(29/92)、62.5 g/L(45/92)、31.25 g/L(8/92)。结论:不同浓度的清热解毒汤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引起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及其药敏情况,以提高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疗水平。方法对305例终末期肝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22.3%),分离出18种病原菌共71株,其中65例为单一细菌感染,3例为混合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49株(占69%),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革兰阳性菌21株(占29.6%),主要为粪肠球菌;真菌1株(占1.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ESBLs的产生率为37.9%,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的产生率为2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SBP感染的病原菌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细菌耐药率及ESBLs的产生率呈增高趋势,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提高SBP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滥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现象在临床上日趋加剧,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产生ESBLs意味着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造成临床治疗的困难,最终导致治疗费用增加和住院日延长。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医院感染的治疗费用增加进行了调查分析,而研究由于产生ESBLs引起治疗费用增加的文章报道不多。为此,本文采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某教学医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手术部位感染患者与不产ESBLs大肠埃希菌手术部位感染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连续三年尿路感染菌谱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近3年来尿路感染的菌谱及细菌耐药性进行调查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从我院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标本中分离的828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Kirby-Bauer法),并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超广谱8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结果近3年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8.24%,列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56.64%),粪肠球菌(10.1)2%)、真菌(8.56%)。2004年至2006年超广谱8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比例呈上升趋势(分别占7.59%、23.2%、22.04%)。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1.4%,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23.21%,对头孢类耐药率59.38%~97.26%,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95.31%。非产酶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是0.3%,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是18.14%,对头孢类耐药率从8.87%~31.1)6%不等,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是72.62%。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呈上升趋势,定期监测尿路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变化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临床标本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菌现状,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收集2011年我科796例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分析:共分离出130株微生物,分离率为16.3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1株,占85.38%;革兰阳性球菌18株,占13.85%;以G-菌占主导地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40.62%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