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导管植入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VSD)的疗效。方法 选取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病儿153例为研究对象,并且家属自愿接受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组58例:男18例,女40例;ASD组51例:男22例,女29例;VSD组44例:男27例,女17例。术后进行3—5年随访观察封堵器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51例成功封堵。PDA组1例失败,1例合并主动脉缩窄(aortic coarctation,CoA),即刻封堵成功,术后24h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出现少量残余分流,3个月时残余分流消失。全组随访过程中均无封堵器脱落移位、溶血、降主动脉及左肺动脉狭窄等并发症。ASD组51例封堵器植入均获得成功,即刻TTE显示3例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术后48h 1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至1个月随访时无残余分流。VSD组成功封堵43例,术后1例出现轻度三尖瓣返流,3天后返流消失;2例出现心律失常,1例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治疗4周后恢复为正常心律;1例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随访3年仍存在,无临床处理指征,仍在随访中。术后随访无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主动脉瓣返流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 国产封堵器治疗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初期及中期随访疗效满意,结合我国国情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 Amplatzer 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同黼缺损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5例,年龄34.8±9.7(29~52)岁。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 PDA 为管型,最窄直径8mm;房间隔缺损(ASD)4例,其中1例为 ASD 修补术后残余漏,TTE 检查 ASD 最大径为23.8±10.2(15~38)mm。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TTE 检查,观察有无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等。结果 5例患者封堵器到位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80%(4/5),1例 TTE 检查 ASD 最大径达38mm 的患者,先后用40mm、42mm 封堵器封堵,术中推拉脱位,4月后在外院用46mm 封堵器二次手术封堵成功,随访工作由我科进行。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 TTE 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结论 Amplatzer 封堵器介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便、封闭完全、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3.
葛玉平  高伟 《四川医学》2005,26(9):957-958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疗效及优点。方法 10例PDA患者,2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34例膜部VSD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国产封堵器经导管进行封堵治疗,术中进行造影或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TTE)检查,术后24h内,1,3,6个月随访TTE及心电图,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67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2例ASD、1例VSD患者有2处缺损,两者相距较远,大的缺损封堵后,小的缺损仍有残余分流,2例VSD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1,3,6个月随访全部无栓塞、溶血、发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临床表现,TTE提示封堵器位置稳定,无术后再通,对主动脉,肺动脉及房室瓣均无影响。结论 选用国产封堵器治疗PDA、ASD、VS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国产封堵器堵闭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堵闭先天性心脏病(CHD)的可行性。方法2003年4月-2004年10月对26例(男8例,女18例)包括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动脉导管未闭(PDA)、继发中央型房间隔缺损(ASD)和复合性CHD在内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进行介入堵闭治疗,所有病例均经胸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术后随访1-18个月。结果26例先天性心脏病,缺损直径平均20±6.4 mm(4-30 mm),应用国产封堵器大小23±6 mm(6-38 mm),25例封堵治疗成功,成功率96%,1例VSD并发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ASD术中并发空气栓塞,并发症发生率7.6%,随访未见封堵器位置移位和分流。结论国产封堵器介入堵闭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298例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8年5月~2002年12月,完成动脉导管未闭(PDA)介入治疗129例,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134例,肺动脉瓣狭窄35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全组298例,PDA129例,年龄18个月~55岁,平均29岁;ASD134例,年龄1.5~64.0岁,平均30.5岁;肺动脉瓣狭窄35例,年龄6~36岁。2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手术医师和护士针对患者的文化、职业等特点实施心理疏导,解除顾虑。说明手术操作过程、成功率及安全性,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术前准备 术前3天起服用抗血小板抑制剂。术前1天术区备皮并做好青霉素过敏试验,静脉点滴抗生素。术晨禁食、禁水,排空大小便,需全麻者,禁食、禁水至少6h以上。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唐威  伍伟锋 《广西医学》2004,26(12):1741-1742
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的发病率约占全部活产婴儿的 0 .6 %~ 0 .9% ,估计我国每年有 15万患各种类型先心病的新生儿出生 ,其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的比例分别约为 2 0 .0 %、15 .0 %、12 .0 %及 10 .0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 ,医疗技术相对  相似文献   

7.
孙义兰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1019-1020
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杀手”,其发病率为0.7%~0.8%,据此估计我国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达15万左右,为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房间隔缺损(VSD)与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开胸手术是惟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介入性的心脏导管术操作技术日趋成熟,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ASD)、VSD和PDA的多种器械已经问世,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我院应用国产新型ASD、[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导管介入性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回顾总结我院19例行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肺动脉辩成形术5例,Amplants伞堵闭动脉导管未闭(PDA)12例,房间隔缺损堵闭2例。结果:成功率为94%,术后随访1~2年,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应用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49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在存活的婴儿中发生率约占0.8%,估计我国每年有15万先心病病儿出生[1].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应用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先心病已部分取代了外科手术而作为首选治疗方法.2004年3月~2005年9月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497例先心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X线透视、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以及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结果 即刻成功率98.7%(78/79).2 例封堵术后早期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术后出现血尿,经药物治疗5 d后症状消失;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均经药物治疗后消失;全组无死亡.结论 经导管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ASD、PDA、VSD和PBPV治疗PS近期疗效确切,操作技术成功率高,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术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检查符合封堵术条件的先天性心脏病(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患者416例,术前测量缺损大小,明确缺损部位,术中监测封堵器释放情况及所在位置,伞的形状与封堵器周围有无分流,术后即刻及72小时、3个月、6个月、1年复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术前测量缺损大小与所选封堵器的大小匹配(r=0.96,P<0.001),全组疗效均显著,封堵器位置固定,封堵器与缺损边缘无残余分流,对周围血管及结构无影响。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治疗前、中、后均有重要指导作用,是安全、简便、可行、实用的技术,是临床首选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智  张庆  饶莉  梁玉佳  张立 《四川医学》2002,23(3):223-226
目的:评价Amplatzer封堵器在继发也型房间隔缺损(O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介入治疗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38例OSD与30例PDA患者,术后24小时,1,3,6月及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效果及无并发症。结果:37例(97.4%)OSD患者成功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其中34例(91.9%),显示即刻封堵完全,3例(8.1%)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1例28岁男性术后第4天发生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中,未见封堵器移位及再通,右心房、室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残余分流消失;PDA最窄处直径为2.5-12(平均5.3)mm。29例用PDA封堵器,1例有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粗大PDA采用Amplatzer房封堵器治疗。19例(63.3%)显示即刻封堵完全,所有病例术后24小时(1例48小时)的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1例发生机械性溶血。随访期中,未出现封堵器移位,、残余分流及再通。结论: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OSD和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小,成功率高。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术后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讨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经验。材料方法 全组 8例 ,ASD4例 ,PDA4例 ;年龄 8-64岁 (平均 3 2 .4± 17.2岁 ) ,体重 18-75kg(平均 60 .0± 14 .8Kg)。术前均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确认ASD或PDA位置、大小及形态 ;分流情况及肺动脉压。在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成人ASD术中在经食道超声 (TEE)监视下了解ASD的诸边缘及封堵结果 ;儿童使用经胸超声监视。PDA封堵前后行主动脉造影 ,确认PDA形态、大小及封堵结果。术后 1个月及 6个月分别经TTE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全组 7例手术成功率 10 0 % ,无任何并发症。术后 2 4小时TTE显示全部病例封堵成功 ,无残余分流。结论 经皮穿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ASD及PDA疗效肯定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蒋澄  袁旭春 《罕少疾病杂志》2005,12(3):26-27,30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法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其中房间隔缺损11例,动脉导管未闭45例,年龄5个月至70岁,均在X线透视、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术后48小时、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行经胸超声及X线胸片检查随访,全组56例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经胸超声及造影显示38例(67.9%)无残余分流,18例(32.1%)存在微~少量残余分流。48小时后心脏超声显示分流完全消失53例(94.6%),微量残余分流3例(5.4%)。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无残余分流及封堵器脱落。但有1例PDA封堵后8小时并发溶血,经过内科治疗无效,术后48小时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并进行缝合治疗。结论Amplatzer法是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的一种操作简单、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易行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黄健 《中外医疗》2009,28(8):36-36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11月连续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5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全部治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在临床上较常见的有肺动脉瓣狭窄 (PS)合并房间隔缺隔 (ASD) ,PS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 ,ASD合并PDA等 ,传统的根治方法为外科开胸手术。近年来 ,随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器械不断成熟和操作技术的熟练提高 ,可使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通过一次介入治疗得到根治。我们于 1997年 8月~ 2 0 0 2年 3月对 2 1例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进行了一次性介入治疗 ,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全组 2 1例 ,男 8例 ,女 13例。年龄2 .4~ 14岁 (平均 4 .6± 1.8岁 )体重 8.6~ 36公斤 (13.…  相似文献   

17.
刘雪芹 《中国医刊》2003,38(5):19-20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的介入治疗 ,始于 2 0世纪 60年代 ,至今已有近 4 0年的历史。 4 0年来缺损堵闭术 ,即用特定的栓子堵塞心脏内或大血管间的异常通道 ,达到闭合缺损的目的 ,主要包括动脉导管未闭 (PDA)、房间隔缺损 (ASD)及室间隔缺损 (VSD)堵闭术 ,一直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器材与工艺上的改进 ,通过介入方法治疗的先心病几乎达到了与开胸手术治疗同样的效果 ,而且由于创伤小 ,并发症少 ,术后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该方法已为越来越多的病人及医师所接受。1 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术PDA的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的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1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3例;ASD13例,PDA4例,年龄6—63岁,平均33.75±19.35岁。体重14—64kg,平均47.51±19.62kg。所有病例在透视、造影及食道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及PDA。术后24小时,一周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13例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12—36(29.75±7.13)mm,选择封堵器直径为14—38(29.75±7.15)mm;4例PDA最窄径3—11(5.3±2.07)mm,选择封堵器8—6mm2例,10—8mm1例,10—12mm1例,17例患者术后“小时行TTE检查,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串100%,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心唐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幂治疗ASD及PDA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方法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已得到了公认〔1 ,2〕,1997年Amplatzer首先推出的蘑菇伞堵闭器以其独特的设计、优良的性能和简便的手术方法迅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3〕。我院于近年来引用该项技术完成 1例房间隔缺损 (ASD)和 1例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堵闭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例 1,男 ,65岁。反复头晕胸闷 ,心悸 6年 ,劳累后症状加重半年。曾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于 2 0 0 0年 6月植入双腔起搏器 ,术后 1年半又自觉心悸、胸闷于 2 0 0 1年 12月入院。体检 :发育正常 ,无紫绀 ,两肺呼吸音清 ,心脏各瓣…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的现代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统计,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在新出生的婴儿中发病率大约7‰~8‰,那么我国每年大约有15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先心病类型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等简单畸形和法洛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大动脉转位、肺血管畸形引流等复杂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