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医科护理     
930955浅谈小儿麻疹的中医护理/张秋花//湖南中医杂志一1992,(6)一47 按辩证施护可分为麻疹前期,出疹期和退疹等三期护理。麻疹前期:将患儿行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空气新鲜。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服药后要盖被保持经常微汗.则促使疹毒顺利透发体外。饮食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少吃多餐,适当补充维生素。出疹期:加强巡视,专人守护,严密观察高热及麻疹形态、色泽和出没情况,预防并发症。若患儿身热而神志安祥.热势和缓.不必急于退热、更忌用酒精和冰敷,体温超过39.5℃以上者可用芫姜煎水擦礼饮食宜清淡,多饮…  相似文献   

2.
四逆散为《伤寒论》中治“少阴病,四逆”之方。所治之症为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者。治当透邪解郁,调畅气机。方中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白芍与甘草同用,敛阴养血柔肝,舒筋缓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疏畅气机之功;使以甘草,不但能调和诸药,益脾和中,且甘能缓急,即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意。其药味少,但配伍精当,领会其要旨,灵活运用于临床中,常常收到出奇制胜的疗效,兹将运用该方心得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3.
甘露消毒丹方载《温热经纬》,为清代温病学家治疗外感湿温病邪由卫及气,留恋中焦,阻遏气机,郁闭清阳,而致发热倦怠,肢疫,胸闷腹胀,呕、溺赤,舌苔黄腻浊厚等症的常用方剂。方中以藿香蔻仁石菖蒲芳香化浊开泄气机于中,以收气化则湿也自化之效,合贝母射干薄荷宣肺解郁于上,使湿热之邪借肺气宣达而透越表散,伍茵陈滑石木通清热利湿于下,淡渗清泄使湿与热分,更以黄芩连翘清解湿浊中之热毒,因其配伍精当,对证用之疗效显著,直至今日仍为外感湿温之邪蕴中恋气病证之治疗良方。然当今内伤杂病由湿热病邪所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咳嗽属于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疾病,疗效多不理想,西医以对症和病因治疗为主,效果一般。该病中医病因病机繁多而复杂,治疗难度大,仅仅从肺论治,疗效多不理想。冯佩银教授以“火郁发之”理论为指导,认为“火郁”是难治性咳嗽的核心病机,是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关键。主张痰热即为“郁火”或“郁热”,是无形痰或有形痰遏伏火或热于内,使火热不得透达于外,而与痰胶着于内。其治则治法是“火郁发之”,即清热化痰,通达气机,使郁热得以透达于外而解。在此理论指导下,冯佩银教授创制了金利止咳颗粒。金利止咳颗粒是清热透邪,展布气机,宣降肺气法的典范,疗效可靠,安全无毒,被广大患者充分认可。  相似文献   

5.
凡能疏解肌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应用解表药在发散表邪的过程中,要注意着眼于表透与透表两个方面。新感务求表透,伏气务求透表。发散表邪的药物很多,从五味看多为辛味,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辛平解表;由于人的体质常常出现亏损,故在临床配伍选用时,还有益气解表、助阳解表、养血解表、滋阴解表等。表透者以辛散外邪为主,透表者以托邪外达为主,具体选用,分析如下。一、辨证选药  相似文献   

6.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口腔麻疹粘膜斑、规律有序地全身市发红色丘疹、疹退后留有脱屑和色素沉着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好发季节,6个月至5岁的小儿发病率高,易造成流行,是古代儿科四大证之~。目前由于普遍进行计划免疫,麻疹的发病率已大为减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本病能得到完全控制。当前麻疹的发病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典型麻疹的发病已大为减少,非典型麻疹发病增加;二是发病年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学龄期儿童发病率增加。中医认为,麻疹由麻毒所致,麻毒为阳毒、…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放疗作为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容易引起放射性肺炎.然而在放射性肺炎的治疗方面,单纯的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药在控制病情、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中医认为放射线属温热毒邪,热郁于肺不得宣散,壅滞气机为致病之本,治当宣发郁热,透邪外出.因此蒋士卿教授在临床中以"火郁而发之"为治则,运用升降散内清外透、升清降浊、调畅气机,在食管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痛风在中医中属痹证的范畴,但与一般风寒湿痹不同。初病在经络,邪实为主,以湿热病痹为先,久则深入筋骨,累及脏腑,虚实夹杂,病情迁延,脾肾受损,产生呕恶重证,临床上应辨证施治。风湿热痛痹型治宜祛湿清热、泄浊通络;湿浊瘀痛痹型利湿泄浊、祛瘀通络;脾虚瘀浊型治宜健脾泄浊、祛瘀通络;肾虚瘀浊型治宜补肾泄浊、祛瘀通络。早期疗效确切,预后佳。后期治疗较难,预后亦差,但中医中药治疗尚可见长。  相似文献   

9.
总结刘忠源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认为临床患者多见正虚标实,以疏肝柔肝,补气养阴为主,活血化淤,攻毒泄热为辅,调和阴阳,扶正驱邪,激发人体自身免疫机能,增强自身的抗癌作用为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中的下利 ,系一证名 ,指泄泻或痢疾。其内容比较广泛 ,涉及到六经。《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原文有 4 0余条 ,究其治利之法 ,可概括为如下 7点。1 解表止利太阳表邪不解 ,内迫阳明 ,下走大肠 ,致使大肠传导功能失职 ,水谷不别而下利 ,首宜解表 ,表解而里自和。太阳篇中葛根汤即治表证重 ,以发热恶寒 ,头顶强痛 ,无汗为主 ,下利之之证。此外 ,太阳表邪未解 ,误下损伤脾阳 ,以致里寒挟表热而下利 ,气机阻滞 ,心下痞硬 ,浊阴不降 ,清阳不升 ,下利不止。虽太阳表证未解 ,但以太阳虚寒为主 ,治宜温中解表 ,当用桂枝人参汤。2 清热止利…  相似文献   

11.
麻疹并肺炎以2岁以下的小儿为多见,其临床表现常以高热不退、呼吸困难为特征。高热不退易诱发惊厥,加重呼吸困难,这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故需及时退热,但退热幅度过大,又不利于麻疹透发,反易致疹毒内陷,诱发病毒性心肌炎。因此,如何在综合治疗的过程中,使退热适时适度,就成为护理工作的一大难点。根据我科临床经验,患儿在出疹期高热,应以温水拭浴方法降温为宜,药物降温固然退热迅速,但降温幅度不易控制在理想境界,于麻疹透发不利。温水拭浴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既有利于麻疹透发,对降温幅度也易控制,对预防惊厥改善呼吸状况也是有利的,如果患儿极度高热或高热持续不退,应果断采  相似文献   

12.
《麻杏石甘汤》是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四种药物组成。具有宣泄郁热、清肺平喘的作用。该方在临床上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本方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为《麻黄汤》之变方。即以石膏易桂枝,变辛温之法为辛凉之法。本方证是外感风邪,邪热闭肺,或风邪化热入里,热壅于肺所致,故本方以身热、咳喘为应用的依据,以清宣肺气为治法。方中麻黄为主药,既能发汗,亦能宣肺平喘;重用石膏为辅,则专清肺热。麻黄石膏相配,虽一辛温,一辛寒,而辛寒大于辛温,不失为辛凉之重剂;杏仁宣利肺气为佐,助麻黄以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四药配合,可使肺表邪得解,肺气得宣,里热得清,则身热喘咳诸症自愈。  相似文献   

13.
四逆散源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由柴胡、芍药、枳实、甘草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后世医家常以本方加减治疗肝脾气郁所致胁肋脘腹疼痛诸症。笔者在临证中以四逆散为基本方加味,治疗妇科痛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痛经见肝脾气郁证者,或见功效,撰验案2则,以飨同道。1典型验案  相似文献   

14.
《内经.脏腑法时论》指出:治病须先用“毒药攻邪”,再配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助之,方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王冰在注解“毒药攻邪”一句时说:“辟邪安正,惟毒乃能”,这是对毒药治病的最好评价。盖治病之药物,是用来补偏救弊的,以药物性能之偏胜,以纠正病情之偏颇。药物之性能有寒热温平、有毒无毒之区分。寻常之疾,以平和之药即可疗之;若为邪盛毒胜之大症,要想驱除邪气,解毒祛病,以达邪去正安,往往是非偏毒之药物则不能胜任。临床运用偏毒的药物来治病(包括性味大苦、大辛、大寒、大热之品)是普通的现象,《内经.异法方宜论》曰:“故毒药者…  相似文献   

15.
麻疹系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发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其临床表现:病初(疹前期)发热,体温38℃~39℃,流涕,咳嗽,畏光,结膜充血,眼分泌物多,发热第2天在口腔颊黏膜上见针头大小灰白色斑点,周围绕以红晕(麻疹黏膜斑)。出疹(出疹期),始于耳后、发际,继而额部→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足心,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稀疏分明,压之褪色,疹间肤色正常,一般3天~4天出齐。皮疹出齐后(恢复期),按出疹顺序消退,有糠麸状脱屑和色素沉着,热退。  相似文献   

16.
<正>燥证,是由燥邪或机体津液亏损所引起的以干燥失濡润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主要病机以津液减少甚则枯涸为主。历代医家都有对燥证的认识,《内经》曰:"燥胜则干","燥者濡之",~([1])揭示了燥证的病机特点和治疗原则;刘完素以"宜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2])作为治燥之法;清代何廉臣谓:"盖燥有凉燥、温燥、上燥、下燥之分。凉燥者,燥之胜气也,治以温润;温  相似文献   

17.
辛凉解表药     
薄荷牛美子蝉蜕薄荷、牛劳子、蝉蜕三药皆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均可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疫痒;风热上攻,咽喉肿痛等症。不同之处在于:薄荷辛凉芳香,清轻凉散,发汗之力较强,故外感风热、发热无汗者薄荷首选。且薄荷又能清利头目、疏肝解郁,又可用于风热上攻,头痛、目赤肿痛;肝气郁滞,胸闷、胁肋胀痛、月经不调、脉弦等证。本品入汤剂宜后下。牛聋子则辛散苦泄,性寒滑利,兼能宣肺祛痰,故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咯痰不畅者,牛劳子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18.
二、治法治法即治疗疾病的具体方法,古代归纳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但由于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治法也不断地得到发展,所以现在常用的治法已经超过上述八法的范围。这里仅简略介绍一下“八法”。(一)汗法汗法又叫“解表法”。是用辛散轻宣的药物来鼓午卫阳,宣通肺气,开泄腠理以发汗,使在表的病邪从汗而解的方法,也就是《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汗法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主要用治外感表证。临床对感冒、关节疼痛、水肿、  相似文献   

19.
肝性多郁,宜泻而不宜补;肝性至刚,宜柔而不宜伐;内寓相火,极易变动,亦寒亦热,难事捉摸,所以有“肝为五脏之贼”,“肝病如邪”等说法,临床杂病中,肝病十居六七,而柴胡为治疗肝病要药。自清代叶天士、王孟英等温病家以“柴胡劫肝阴”而不用,以至后世医家产生诸多疑义。对此,笔者根据文献资料作如下探讨。 1 劫肝阴论 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说“大方治疟症,须分十二经。若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  相似文献   

20.
苦杏仁苏子常用中药功用鉴别 苦杏仁与苏子皆性温,质润多脂,均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都可用治肺气上逆之咳嗽气喘,以及肠燥便秘等证。不同之处在于: 苦杏仁(杏仁)苦降性温,止咳平喘的力量强,随证配伍,无论是风寒咳喘、风热咳嗽、肺寒咳喘、肺热咳喘、燥热咳嗽等,均可使用,为止咳平喘之要药。同时,取其宣降肺气之功,也可用治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或暑温夹湿,午后身热,胸闷不饥,头痛身重等症。本品入汤剂宜打碎后下。此外,甜杏仁功似苦杏仁而滋润之性较佳,故虚劳咳嗽气喘用治最直。 苏子辛温,作用偏于降气化痰,止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