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钱民  张新黎  余旻 《华西医学》2013,(2):237-239
目的比较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和开放式气管切开术(OT)在成批吸入性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性研究方法,将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入三峡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4批34例吸入性损伤患者,分为PDT组(n=17)和OT组(n=17),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观察手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 PDT组与O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0±1.9)、(18.0±1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DT组与OT组出血量分别为(7.0±4.4)、(19.0±12.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前及切开后的MAP、HR、R、PaO2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T组发生出血并发症1例,OT组发生出血、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共6例,PDT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 PDT在救治成批吸入性损伤患者时比OT更快地建立人工气道,而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OT,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根据选取气管切开方式分为PDT组(30例)及传统气管切开术(SCT)组(30例).比较两种气管切开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以及皮下气肿、切口感染、低氧血症、气管食管瘘、纵隔气肿的发生率.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12.75±4.42)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12.23±10.10)ml,手术切口长度(1.48±0.12)cm,切口愈合时间(2.0±1.O)d;SCT组手术时间(29.60±8.14)min,术中及术后出血量(26.10±13.31)ml,手术切口长度(3.98±0.38)cm,切口愈合时间(5.0±2.0)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DT组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纵隔气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CT组(P均<0.05).结论 PDT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愈合快、术后疤痕小以及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纵隔气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并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T)和传统气管切开术(OT)在ICU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行PT的患者128例,OT的患者112例,对两者的手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操作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拔管后切口愈合时间比较,P<0.01;手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T具有简单、快捷、损伤小、安全、并发症少的特点,在ICU危重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PT)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将168例需气管切开的ICU危重患者分为两组:经皮气管切开术组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OT)组,并对两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PT组的手术时间与手术切口长度都明显短于OT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OT组(P〈0.0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的手术死亡率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快捷的急救技术,尤其适用于ICU的危重患者,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接受经皮气管切开术(PDT);对照组20例接受传统气管切开术(ST).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切口较对照组小(P<0.01),术中、术后24 h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结论 PDT与ST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易于床边实施、安全、实用的气管切开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气管扩张切开术(PD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方法以气管切开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标准的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组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并总结分析行PDT患者的护理过程。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为(10.82±1.47)min、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分别为(5.86±0.18)mL、(3.21±0.13)mL,与OT组比较,P〈0.01。结论与标准的外科气管切开术组比,PDT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更加易于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和传统气管切开术在ICU患者中应用范围及利弊.方法 60例ICU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经皮穿刺扩张气管造口术(PDT)组和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的气管切开术组(P<0.01),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组(P<0.01),手术切口长度也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两组主要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 PDT操作快捷,易于掌握,可在床边安全进行,可作为气管切开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经皮扩张钳气管切开术(PDT)与常规气管切开(OT)两种术式比较,分析PDT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潞河医院同期气管切开资料齐全的66例重症脑血管病例,按气管切开方式分为PDT组(n=49)和OT组(n=17),比较两组的切口长度、操作时间、参与人员、术中出血、生命体征波动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DT组切口长度及操作时间明显短于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2)cmvs.(3.4±0.7)cm,P<0.001;(4.4±3.4)minvs.(19.6±3.0)min,P<0.001],PDT单人完成8例,OT均由两人完成,术中出血、心率、血压波动及并发症总例数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4.9%vs.64.7%,P=0.159;38.8%vs.29.4%,P=0.489;40.8%vs.41.2%,P=0.979)。结论 PDT具有切口小、操作快捷、可单人完成优势,熟练操作技巧后可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中应用,术中应准备吸引器、气管插管包及常规气管切开器械,积极防控出血、缺氧及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与常规气管切开术(CT)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60 例需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PDT 组与CT 组.对手术时间与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PDT 组手术时间为(6.33 ±1.60 )min,CT 组手术时间为(28.27 ±5.26 )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DT 组术后出血、伤口感染、皮下气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T 组(P <0.05 ).结论 PDT 较传统CT 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单人操作完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PDT)联合应用血凝酶和肾上腺素的疗效。方法将需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行PDT,联合应用血凝酶和肾上腺素;对照组行开放性气管切开术(OT),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与并发症。结果 PD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OT组。结论 PDT联合应用血凝酶和肾上腺素,与OT相比,安全、快捷、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