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1及IGFBP-3水平,了解其变化特点及其与胰岛素(Ins)、生长激素(GH)的关系.方法以IRMA及RIA测定135例患者空腹血清IGFBP-1,IGFBP-3,Ins和GH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IGFBP-1水平明显升高[DM组(77.19±37.89)ng/ml, 对照组(49.42±32.03)ng/ml,P=0.000 1],与Ins水平呈负相关(r=-0.24,P=0.02),但与GH相关不显著;IGFBP-3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Ins及GH无线性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1水平升高,与Ins呈负线性相关.IGFBP-3水平无明显变化,与Ins及GH没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性早熟儿童IGF—Ⅰ和IGFBP—3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生长激素(GH)及雌二醇(E2)的检测,观察性早熟儿童的生长发育轴系发育情况及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分别对42例真性性早熟、14例正常儿童用放射免疫及免疫放射法检测GH、IGF-Ⅰ、IGFBP-3及E2水平。结果:真性性早熟组IGF-Ⅰ、IGFBP-3及E2水平与对照组7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性意义(P<0.01);GH水平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观察组IGF-Ⅰ、IGFBP-3、GH与E2值行相关分析,结果E2与IGF-Ⅰ及IGFBP-3均有非常显的相关性(P<0.01),E2与GH无相关关系(P>0.05),IGF-Ⅰ与IGFBP-3比较有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性早熟儿童生长激素介质IGF-Ⅰ、IGFBP-3水平显升高,IGF-Ⅰ、IGFBP-3的升高与E2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病人血IGF-1及IGFBP-3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3(IGFBP-3)水平与糖尿病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法对 76例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 IGF- 1及 IGFBP- 3浓度进行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血 IGF- 1、IGFBP- 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 (P均 <0 .0 1) ;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血 IGF- 1、IGFBP- 3水平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者 (P <0 .0 1,P <0 .0 5 ) ;血 IGF- 1与 IGFBP- 3水平呈正相关 (r=0 .6 93,P <0 .0 1) ;但是 IGF- 1与 FPG呈负相关 (r=- 0 .391,P <0 .0 5 ) ;IGFBP- 3与 Hb Alc呈负相关 (r=- 0 .40 1,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病人血中 IGF- 1及 IGFBP- 3水平降低。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 ,血 IGF- 1及IGFBP- 3水平升高。 IGF- 1及 IGFBP- 3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5.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与血清胰岛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测定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的水平,探讨血清瘦素与胰岛素浓度等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同时分析瘦素与肥胖,性别等的关系。结果:血清瘦素与餐后2h胰岛素相关(R=0.31,P<0.05),肥胖者瘦素明显升高(P<0.01),女性瘦素明显高于男性(P<0.01),而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餐后2h胰岛素相关,与性别,肥胖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前胰岛素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前胰岛素水平来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高胰岛素血症的原因。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2型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血浆前胰岛素 (PIM)、胰岛素 (IRI)和 C肽 (CP)水平。结果 :2型 DM组空腹 PIM(2 7.89± 2 2 .37pmol/ L)、IRI(186 .6 3± 136 .97pmol/ L)水平和 PM/ IRI比值 (17.11± 9.35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IM (6 .75± 5 .6 2 pmol/ L ) .IRI(10 7.6 7± 2 6 .43pm ol/ L )水平和 PIM/ IRI比值 (5 .6 7±3.6 6 % ) (P均 <0 .0 1) ;两组之间空腹 C 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6 83.1± 5 87.4pm ol/ L比 5 2 8.0±2 0 1.3pm ol/ L,P>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胰素血症主要是高前胰岛素血症所致 ,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FBP-1和IGFBP-2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孕激素(P)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孕3-10天大鼠血清P水平;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检测IGFBP-1、IGFBP-2及孕激素受体(PR)在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及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孕鼠血清P呈峰值变化,最大值出现在孕5-7天,PR在大鼠内膜腺、腔上皮,基质细胞,脱膜细胞及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其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强度也呈峰值变化,最大值出现在孕5-7天,并与血清P水平呈正相关;而PR在大鼠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随孕天升高,且与血清P无相关。IGFBP-1和IGFBP-2在孕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与PR具有相同细胞定位,但在滋养层细胞中没有表达。IGFBP-1表达的变化趋势与PR类似,而IGFBP-2的表达则是在妊娠后升高并维持相对恒定,孕8-9天降到动情期水平,孕10天又迅速升高。二者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与血清P都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5和0.345,P均<0.05)。结论:IGFBP-1和IGFBP-2可能都参与了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蜕膜化,胎盘形成及胚胎生长发育的调节,P可通过PR诱导IGFBP-1和IGFBP-2在大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但IGFBP-1和IGFBP-2究竟是作为P的中介因子还是协同因子来实现上述功能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家系中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结合珠蛋白(HP)水平与2型糖尿病家系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采用比色法检测健康人30例,家族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一级亲属的HP、FIN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并有脂代谢的紊乱:所有受试者的HP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提示HP是IR的指标之一;HP水平升高可能是家族性2型糖尿病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9.
了解糖耐量异常(IGT)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变化情况;探讨LP(a)与胰岛素(Ins)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IGT患者44例、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和对照组25例的Ins和LP(a)水平;应用直线相关方法分析Ins与LP(a)间的关系。结果 ①IGT组与2型糖尿病组LP(a)存在明显差异(P〈0.05);IGT组及2型糖尿病组L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的变化特点,及其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健康人测定血清sICAM—1的浓度;以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病人分为3组:DMl、DM2、DM3组。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M2、DM3组血清sICAM—1浓度均显著高于DM1组;血糖控制差及一般者血清sI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及血糖控制良好者。结论:sICAM—1可能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sICAM—1的异常表达与血糖控制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张革 《华中医学杂志》2002,26(3):132-133
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测定空腹、早餐后2小时血糖(BG)及同型半胱氨酸(Hcys)。结果 糖尿病组空腹Hcys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升高,餐后2小时BG、Hcys均较空腹显著 升高。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值与血同型半胱氨酸值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CRC)和/或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及胰岛素(Ins)水平,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4例为C&D组,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结直肠癌31例为DM组,结直肠癌患者排除2型糖尿病28例为CRC组,健康自愿者28人为正常对照组(NC组)。检测各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水平,同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及IGF-1/IGFBP-3比值。结果 C&D组FPG、PPG、HbA1C、Fins及HOMA-IRI与CR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PPG、TC及HOMA-IRI与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IGF-1和IGF-1/IGFBP-3与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C、PPG、IGF-1/IGFBP-3及HOMA-IRI对结直肠癌有影响。结论 CRC患者存在IGF-1和IGF-1/IGFBP-3水平变化;高胆固醇血症、餐后血糖升高和胰岛素抵抗可能参与CR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磷酸西格列汀和格华止口服,共12周;对照组给予拜糖平和格华止口服,共12周。记录比较治疗前后血清ET-1、NO、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 c)及血脂含量。结果:两组患者血清ET-1、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NO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脂变化不明显;实验组血清ET-1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血清NO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西格列汀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ET-1和升高NO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任跃忠  王巧宏  宋作珪 《浙江医学》2003,25(12):713-71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匹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54例 ,正常对照组35名 ,其中糖尿病患者又随机分为匹格列酮组 (30例 )和安慰剂组 (24例 ) ,分别给予磺酰脲类 +双胍类 +匹格列酮和磺酰脲类 +双胍类 +安慰剂治疗12周 ,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PAI-1、TNF-α水平的改变。 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0.75±0.12)AU/ml]、TNF-α[(30.29±13.05) pg/ml]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56±0.08)AU/ml,(21.39±9.57)pg/ml,均P<0.05] ,经匹格列酮治疗后 ,患者血浆PAI-1水平从 (0.77±0.12 )AU/ml降到(0.69±0.07)AU/ml,TNF -α从 (29.13±2.14) pg/ml降到 (16.46±3.63) pg/ml(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PAI-1、TNF -α表达增加 ,匹格列酮能够降低高水平的PAI-1、TNF-α ,并改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 ,匹格列酮可能对延缓或阻止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有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CHI3L1)浓度、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探讨T2DM患者血清YKL-40/CHI3L1与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T2DM患者187例,其中正常范围白蛋白尿组(UACR<30 mg.g-1)5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CR 30~300 mg.g-1)66例,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 mg.g-1)63例,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个体25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人口学指标、临床及实验室数据,检测其血清YKL-40/CHI3L1及UACR。结果正常对照组、正常范围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YKL-40/CHI3L1中位数分别为39、70、89、126μg.L-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YKL-40/CHI3L1与UACR呈正相关(r=0.27,P<0.001);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相关协变量进行校正后显示,YKL-40/CHI3L1仍与UACR独立相关(β=0.25,P<0.001)。结论 YKL-40/CHI3L1可能与T2DM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而进行YKL-40/CHI3L1、UACR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预测T2DM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亮  黄晶  胡绍波  邹毅  张高生 《西部医学》2014,26(11):1537-1538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代谢的变化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对Ⅱ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作出早期预防和诊治.方法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40例男性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腰2~4椎的骨密度(BMD),同时测定骨钙素(BGP)、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降解产物(ICT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糖尿病患者BMD及BGP、PICP均低于非糖尿病者,而ICTP及TrACP-5b均高于非糖尿病者(P<0.05),BMD与糖尿病病程、ICTP、TrACP-5b、HbA1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存在BMD显著下降,其骨代谢特点是骨吸收增加,骨形成降低,血糖控制不良是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合并不同慢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无并发症的T2DM患者62例(对照组)及存在不同并发症的T2DM患者143例,后者包括41例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组)、65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组)、37例合并多种并发症(多发并发症组).所有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Ins释放试验,并检测HbA1c水平.结果 4组间OGTT结果及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高于其他3组(P<0.05),周围神经病变组FIns水平低于其他3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对照组、周围神经病变组、多发并发症组的餐后0.5 h Ins及餐后1 h Ins依次降低(P<0.05);糖尿病肾病组、周围神经病变组、对照组、多发并发症组的餐后2 h Ins依次降低(P<0.05).结论 合并不同慢性并发症T2DM患者的血清Ins水平存在差异,但其HbA1c水平并无差异,检测Ins水平可能对T2DM慢性并发症的评估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爱娇  胡浙芳  冯丽君 《浙江医学》2017,39(12):993-996,1018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下膳食营养素尤其是膳食钙含量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及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207例T2DM患者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3组:血糖控制较好组(40例)、血糖控制一般组(65例)、血糖控制较差组(102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血糖水平、膳食能量和主要营养素摄入及供能情况之间的差异,并对影响血钙水平的膳食因素和生化指标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血糖控制较好组与血糖控制一般、较差组比较,摄入的膳食钙[(524.14±320.01)mg/L对(384.68±221.43)mg/L、(481.23±299.65)mg/L]、磷[(989.03±482.82)g对(761.79±333.93)g、(852.85±373.15)g]、蛋白质[(78.87±42.54)g对(56.85±24.07)g、(66.76±31.33)g]均明显增高(均P<0.05),甲状旁腺素(PTH)、空腹血糖(FPG)均明显降低(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校正钙值的主要膳食因素为脂肪(茁=0.203,P<0.05),主要临床特征因素是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FPG、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25-羟基维生素D(茁=-0.301、0.490、2.225、-1.800、0.211、0.281,均P<0.05)。结论T2DM患者由糖代谢紊乱引起钙、磷丢失增多,吸收障碍,以及膳食中钙摄入不足,可引发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氧磷酯酶1(PON1)与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将2型DM患者173例分为无高血压组(2型DM组)55例,轻度高血压组44例,中度高血压40例,重度高血压34例,并设健康对照组(NC组)49例。测量各组体重参数、血压,检测临床生化指标及血清PON1活性。结果 2型DM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NC组(P〈0.01),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血清PON1活性低于2型DM组(P〈0.05或P〈0.01),在2型DM合并高血压各组中随血压升高血清PON1活性降低。血清PON1活性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PON1降低,且血压越高,PON1活性降低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