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医疗机构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积极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依法对社区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提出“建议”;不能推诿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治疗躯体疾病;对已确诊居住社区的患者开展建档、随访、药物和康复治疗、监护人培训和技术指导,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信息收集和报送;对社区心理健康指导、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指导等.建议继续深入学习精神卫生法;尽快制定完善相关的社区诊疗法制化规范;不断提高自身技术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非自愿住院治疗后,应当回到社区进行康复和管理.《精神卫生法》第四章“精神障碍的康复”中提出了“社区医疗机构”的概念,并且明确规定了相关部门对于后续服务和管理的职责,成为一大亮点. 《精神卫生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法律的出台,可望促进全国各地精防网络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民事领域,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住院可分为救护性与保安性两种?保安性非自愿住院的理论基础在于警察权,但这是限制个人人身自由的措施,必须予以谨慎对待?纵向而言,从强制送诊到住院决定;横向而言,从实体到程序,都应当设置严格的标准?我国《精神卫生法》对此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精神障碍患者的非自愿住院终于有法可依,但这部可以依据的法律在具体制度设计上,是否已经完善则仍有待进一步的商榷?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1]),是原本个性问题、社会地位低下~([2-3])? 还是后天疾病影响? 有认为精神症状,特别是被害及被控制症状(TCO)在冲动行为中起关键作用~([4]).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下称《精神卫生法》)于2013年5月1日实施.此法立法内容涉及面广,其中部分法律条文对非精神专科医疗机构的医疗管理做出新规定. 外科治疗需过伦理 《精神卫生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下列治疗措施,应当向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无法取得患者意见的,应当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并经本医疗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导致人体器官丧失功能的外科手术;与精神障碍治疗有关的实验性临床医疗.实施前款第一项治疗措施,因情况紧急查找不到监护人的,应当取得本医疗机构负责人和伦理委员会批准.禁止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与治疗其精神障碍无关的实验性临床医疗.”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院院长》:近几年来,中国精神卫生行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因应《精神卫生法》的出台,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严俊:《精神卫生法》出台的一个很大好处是,将精神卫生服务的内容加以明确,即除了要预防和治疗精神障碍,还包括促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和增进公民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有关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方针和政策进行讨论,阐述了法律对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和精神障碍社区防治的影响,为社区医生和全科医生依法开展精神障碍诊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背景 家庭在精神障碍预防、照护、功能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赋予监护人各项权利和义务,但是日常生活中常面临监护人缺位或者监护人照护压力较大的问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看护管理补贴政策是北京市2016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政策,旨在帮助患者家庭减轻负担,激励监护人更好履责。目的 了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看护管理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 课题组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研北京市精神卫生政策的实施情况,本研究数据来自其中关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看护管理补贴政策部分的内容,调查患者/家属对该政策的知晓情况和医务人员对该政策的评价。结果 682例精神障碍患者/家属中,614例(90.0%)患者/家属表示知道该项政策。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机构类别、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患病年限的患者/家属对监护人看护管理补贴政策的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对患者/家属监护人看护管理补贴政策的知晓情况有影响(P<0.05)。631例医务人员中,表示该项政策起到了激励作用的有375例(59.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机构类别、职称的医务人员对监护人看护管理补贴政策能否起到激励作用看法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构类别对医务人员对监护人看护管理补贴政策能否起到激励作用的看法有影响(P<0.05)。结论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看护管理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较好,但是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仍然面临政策落实不到位、缺少社会的理解和关注、服务能力有限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推动落实精神卫生社区服务政策、完善精神卫生社区服务模式、提高精神卫生社区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自《精神卫生法》颁布以来,精神障碍医疗自愿原则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其生命健康权、自主权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法律的保护,这是法律目的的体现和伦理价值的彰显。自愿原则一方面转变了医方强制收治的医疗模式,放宽了患者自主选择的空间|另一方面为规避“被精神障碍”现象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对自愿原则的内涵予以法理辨析,通过伦理正当性论证,对自愿原则体现的伦理原则进行分析|梳理价值选择,平衡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10.
宣传要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是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自2013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二、心理健康关系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用人单位、学校、社区、家庭都要关注精神卫生问题,共同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精神卫生法》从1985年启动立法工作算起,到2012年获得通过,整整走过了27个年头,终于在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精神卫生法》共7章85条,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原则和管理机制、心理健康促进和精神障碍预防、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的康复、精神卫生工作的保障措施以及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一、保障了精神障碍患者可  相似文献   

12.
内刊     
《中国医院院长》2012,(23):22-22
历经27年,中国有关精神卫生方面的第一部法律《精神卫生法》在2012年10月26日终获通过,并将于2013年5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之所以如此难产,源于中国社会对精神卫生以及精神疾病漫长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中,社会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重视程度大大滞后于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时常被侵犯,非精神障碍患者“被精神病”的事件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精神科非自愿住院患者的探视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有关精神障碍诊、住、治、出等权利保障的认知状况。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关于精神障碍诊治权利保障的有关条款,自行设计7项调查条目对探视非自愿住院患者的来访人士83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分类统计分析。结果:83名被调查者的7项总体正确率为38.04%,其中学历、常住地、知识来源和学习主动性对正确率有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精神障碍诊治权利相关知识的宣传有待增强,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引导相关人员学习精神障碍诊治法规选择专题讲座、专业报刊等方式,提高其法律修养,保障精神障碍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3):206-207
<正>据报道,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人新发脑卒中,其中37%~78%并发吞咽障碍~([1]),而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50%~([2-3]),误吸可引发吸入性肺炎~([4])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ISBAR沟通模式即为I(Introduction,介绍),S(Situation,现状),B(Background,背景),A(Assessment,评估),R(Recommendation,建议)~([6-7]).ISBAR沟通模式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障碍者的自知力与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入院态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13例精神障碍者于入院时、出院时评定入院态度、治疗态度、自知力、BPRS或BRMS、HAMD各量表总分、因子分.结果 1.本研究中精神障碍者自愿入院率为37.0%,非正规入院率40.3%,强迫入院率22.7%;治疗态度中自愿治疗的占42.2%,治疗不治疗都可以的占17.9%,坚决拒绝治疗的占39.9%.自知力与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明显相关,自知力是影响入院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目前,我国精神卫生立法适宜于采取自愿入院、非正规入院、强迫入院三种入院形式;本研究为我国精神卫生立法有关条款的制定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1]),有研究表明至少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持久而严重的认知损害,特别是在注意、言语记忆和执行功能方面~([2]).  相似文献   

17.
精防布新     
当前精神卫生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严重的社会问题.历时廿余载的酝酿及修订,201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下称《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 尽管采取何种程序设计,可以既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又能使精神障碍患者获得及时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过与不及,仍有争论.但该法的正式实施,对中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定位和发展,仍将发挥积极的除旧布新作用.  相似文献   

18.
精神障碍者的自知力与自愿入院和自愿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者的自知力与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的关系,以及影响入院态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13例精神障碍者于入院时、出院时评定入院态度、治疗态度、自知力、BPRS或BRMS、HAMD各量表总分、因子分。结果 1.本研究中精神障碍者自愿入院率为37.0%,非正规入院率40.3%,强迫入院率22.7%;治疗态度中自愿治疗的占42.2%,治疗不治疗都可以的占17.9%,坚决拒绝治疗的占39.9%。自知力与入院态度和治疗态度明显相关,自知力是影响入院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 目前,我国精神卫生立法适宜于采取自愿入院、非正规入院、强迫入院三种入院形式;本研究为我国精神卫生立法有关条款的制定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142票赞同、1票反对、2票弃权,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这部酝酿了27年的法律终于颁布。新法规定,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病人是否患有精神障碍、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应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严格依条件和程序作出判定,而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并且设计了非自愿治疗的前提条件,被视为立法重大突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规定,  相似文献   

20.
目前,美国各州非自愿医疗的实体要件朝多元化方向发展,除精神障碍和危险性要件外,还包括严重失能、需要治疗、最小限制原则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亦采取"精神障碍+危险性"要件,非自愿医疗的要件较为单一,且法律对危险性要件缺乏必要的界定.从保障人权和规范非自愿医疗的实施出发,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非自愿医疗的实体要件,并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