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O157:H7)分离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制一种新的分离培养基(M-WS培养基),克服传统的EHECO 157:H7分离培养基(SMAC培养基)的鉴别能力和抑制杂菌能力较弱的缺陷。[方法]利用已知菌种生长评价实验和现场标本实验室评价实验,对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分离培养基的抑菌系统和显色系统进行筛选。[结果]研制出一种新的分离培养基M-WS培养基,其特点在于具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和抑制杂菌的能力,且有效地将大肠杆菌O157:H7与其它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和变形杆菌等通过菌落颜色反应分离开来。[结论]M-WS培养基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SMAC培养基,而成为分离EHEC O157:H7的理想鉴别培养基。适于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徐艳丽  秦莉 《现代预防医学》1999,26(4):513-513,533
肠毒素性大肠菌(ETEC)是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常污染水或食物引起人类感染和食物中毒。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取自肠道门诊就诊患者之粪便,共采集212份标本。1.2 菌株分离 收集的新鲜标本直接分离伊红美兰琼脂(EMB)。选择典型菌落1~3个分别转种半固体琼脂37℃16~18小时培养后,封存统一做肠毒素测定和菌种鉴定。1.3 LT(不耐热肠毒素)测定 应用改良Elek琼脂平板,按模式图位置之进行。在抗毒素血清与被检菌之间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线者为阳性。1.4 ST(耐热肠毒…  相似文献   

3.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是近十余年来才认识到的一种新的致泻性大肠杆菌,其中0157:H7是与人出血性结肠炎有关的主要血清型,能造成血性腹泻和其它严重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首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在1997年对杭州地区肠道门诊腹泻患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调查中,应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于一慢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 首株EHECO157:H7菌株,并对此进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大肠杆菌生化特性,但与大多数国外已报道的菌株不同,发酵山梨醇,棉子、卫茅醇、赖氨酸、鸟氨酸等均阴性;O157及H7抗因清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定量凝集试验结果均生;未检出SLT-I、SLT-Ⅱ和溶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首例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97年对杭州地区肠道门诊腹泻患者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调查中,应用山梨醇麦康凯培养基于一慢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到浙江省首株EHEC O157:H7菌株,并对此进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具大肠杆菌生化特性,但与大多数国外己报道的菌株不同,发酵山梨醇,棉子糖、卫茅醇、赖氨酸、鸟氨酸等均阴性;O157及H7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和试管定量凝集试验结果均为阳性;未检出SLTI、SLT一Ⅱ和溶血素等毒素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相似文献   

6.
7.
睢县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三年的监测,发现E.coli 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分布特征、临床特点、家畜、家禽的带菌状况及外环境污染程度。方法用O157特异性筛查方法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应用分子生学、微生物学、生化学技术进行病人、家畜、家禽的病原学分离、培养、毒素因子测定。结果2000年—2002年从2541份标本中检出E.coli O157:H7199株,其中76株具有毒素基因;显示有5个毒素因子组合型。结论E.coli O157:H7是引起发病的主要致病菌,发病率的高低与家畜家禽的带菌相一致。  相似文献   

8.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HEC)O157∶H7增菌培养基 ,以提高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中O157∶H7的检出率。 [方法 ]以实验室常用方法测定研制的增菌培养基N mEHEC中胆盐、新生霉素的最佳用量及培养时间 ;比较N mEHEC与文献采用的N mEC对粪便模拟标本 (大便悬液 不同浓度O157∶H7菌悬液 )中O157∶H7的检出率。 [结果 ]N mEHEC中胆盐用量以 8 0g/L ,新生霉素用量 2 0mg/L ,37℃培养 16~ 2 4h为宜。N mEHEC对模拟标本中的非目的菌 (正常大便悬液中的细菌 )和目的菌 (O157∶H7)之比为 90∶1和 90 0∶1时检出率均为 10 0 % ,9× 10 3∶1和 9× 10 4∶1时为 81 3%和 5 0 % ;而N mEC在 90∶1时检出率为 10 0 % ,90 0∶1、9× 10 3∶1时分别为 5 0 %、6 43% ,9× 10 4∶1时则未检出。两种增菌培养基在培养前只有 90∶1时可以检出 ,其检出率分别为 75 %和 78 1%。 [结论 ]N mEHEC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增菌作用 ,适用于感染人群和污染标本O157∶H7的增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对肠上皮细胞粘附缺陷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EHEC O157)突变株,为体内、体外研究其粘附机制提供可用工具。方法:将pSC101和mini—Tn5Km2分别通过转化和结合导入O157Sakai菌株中,筛选粘附力缺陷的转化子感染Caco-2细胞株,观察Caco-2单层细胞中的微菌落数量和mini-Tn5Km2插入位点。结果:经诱变,共分离到3组粘附缺陷突变株,1组完全丧失了粘附力,2组粘附力减弱,3组的粘附力更弱。1组和3组拥有LEE岛上多基因的转座子插入,而2组mini-Tn5Km2的插入位点在LEE岛之外。结论:O157Sakai的肠道粘附能力可能与LEE岛的Ⅲ型分泌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进口冷冻肉制品O157:H7大肠埃杀菌进行检测。方法:用Binax试剂进行筛选。结果:从174份进口冷冻肉制品中检出4株O157:H7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2.3%,结论:该分离株发酵山梨醇,不具溶血素和志贺样毒素基因,但仍具毒力,41℃增菌培养能抑制杂菌,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南京市饮食行业海鲜类食品受大肠埃希菌O157:H7污染的状况。方法:随机采取南京市各大宾馆的海水产品,进行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进行常规生化和血清学、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从一份文蛤样品中成功分离到了1株大肠埃希菌O157:H7。结论:提示我们该菌的宿主范围比较广,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范,遏止其流行势头。  相似文献   

13.
Vero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0157:117 was isola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Italy from a child with hemolytic-uremic syndrome and his asymptomatic sister. Both parents remained asymptomatic, and neither had evidence of this infection. The source of the infection was not identified, but the children had eaten ground beef during the 15 days prior to the onset of symptoms.Corresponding author.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基对肠球菌检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pH9.6葡萄糖肉汤、6.5%NaCl琼脂平板、3%—5%羊血琼脂平板三种不同培养基,从同一份样品中分离肠球菌,检出率有显著差别。pH9.6葡萄糖肉汤对检样选择性增菌后,再用6.5%NaCl琼脂平板分离肠球菌,其检出率明显高于现正普遍用于肠球菌初代分离的3%~5%血琼脂平板(P<0.05),也高于单纯使用6.5%NaCl琼脂平板(P<0.05);后两者间无显著差别(P>O.05)。属中种的构成在不同培养基上检出情况也不同。 关键词:培养基 肠球菌 检出率 肠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水、空气、尘  相似文献   

15.
自从肠出血性大肠杆菌(CHEC)O157:H71982年首次被确认为一种重要的人类肠道致病菌以来,该菌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及南美某些国家出现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发生多次暴发流行及散发大量腹泻、出血性肠炎(HC)及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等病例,成为新的凶险传染病之一.暴发往往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及社区等公共场所.我国自1987年首次从HC病人中检出该菌[1]以来,许多地方已发现该菌株.为此,特对O157:H7的流行状况及防制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新发传染病EHEC O157:H7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河南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情况、宿主带菌状况、食品污染程度及志贺毒素(stx)基因型,为制订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河南省监测点腹泻病人、家畜、家禽粪便,水和肉食品等标本分离EHEC菌株,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分析菌株rfbO157、rfbO111、hlyA、eaeA、stx2和stx1等毒力基因和突变基因。[结果](1)从腹泻病人、家畜、家禽、食品、水、蜣螂和苍蝇中均分离出EHEC菌株共275株,总分离率7.88%;其中O157︰H7菌株为232株(84.36%),携带stx2基因EHECO157︰H7菌株88株(37.93%);非O157︰H7菌株43株(15.64%)。(2)宿主动物中羊带菌率最高(6.96%),是河南省EHEC最主要宿主动物;多重PCR检测出8种不同毒力基因组合型,主要为rfbO157 、hlyA 、eaeA 、stx2 组合。stx2变种毒素GK探针检测出3种毒素变种杂交带型,其中stx2原毒素 stx2vha型占7.4%,stx2vha型的占72.2%,未知新杂交带型占20.4%。(3)EHECO157︰H7菌株可分为9个PFGE型,自羊、牛、鸡和蜣螂和腹泻病患者中分离的携带stx2vha菌株同属一个PFGE型。(4)144株不携带志贺毒素的O157菌株中发现O157︰H38、O157︰H42和O157︰Hund(未确定型)新菌株。[结论]河南省家禽、家畜中普遍携带EHECO157︰H7大肠杆菌,羊是最主要的宿主动物;EHECO157︰H7为我省优势菌型,其毒素基因型为stx2-eaeA-hlyA并以stx2vha亚型为主。EHEC在外环境中污染严重并可在人与人、动物与人之间传播,家畜、家禽携带stx2 EHECO157︰H7率的高低与EHEC人群感染发病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沙门菌科玛嘉显色培养基(简称CAS,下同)、XLD、SS和HE培养基在分离食品中沙门菌的效果。方法使用73株沙门菌分别接种CAS、XLD、SS和HE培养基,观察生长和显色情况。同时使用上述4种培养基对153份食品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比较其分离效果。结果所有接种的沙门菌在CAS上均生长,并具有典型的菌落特征。从153份食品标本中共分离出26株沙门菌。CAS分离沙门菌的敏感性为84.62%,特异性为94.49%,与SS和HE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在CAS上生长的非沙门菌可疑菌落主要有气单胞菌属和变形杆菌。结论CAS分离食品中沙门菌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是理想的沙门菌选择性培养基。推荐使用CAS和XLD同时作为食品中沙门菌的分离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南宁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H7在人群及外环境中的感染情况,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2年采集南宁市现症腹泻患者、动物宿主粪便标本、市场生熟食品和苍蝇标本,经mEC增菌后用SMAC分离,纯化菌株经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在2 139份腹泻患者标本中未检出阳性标本;在3 088份外环境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20份.南宁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阳性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不同动物粪便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阳性率不同,以牛粪检出阳性率最高.结论 南宁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仍有散在的动物感染,应加强对动物粪便的管理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复合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rfbE基因作为待检靶基因,根据复合探针荧光定量分析原理设计检测引物和探针,建立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本方法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等进行评价。结果所有O157:H7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所有其它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0 cfu.mL-1,定量检测的批间和批内差异均小于5%。在模拟污染牛奶中,可检出1×101cfu.μL-1的细菌。结论本文建立的复合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能快速准确、特异、敏感地对大肠杆菌O157:H7进行定量分析,为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