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中一氧化氮稳定代谢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内毒素休克大鼠模型中NO稳定代谢物的变化及左旋精氨酸、美兰及地塞米松的作用。将50只大鼠随机分组,测定血、尿NO-2及NO-3的变化。结果:LPS组血、尿NO-2及NO-3比对照组显著增高。美兰组及地塞米松组与LPS组比,平均动脉压(MAP)下降较少。表明,在内毒素休克微循环障碍中,NO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和美兰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体循环低血压。故NO抑制剂及NOS抑制剂可能对阻抑内毒素休克的恶化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电离辐射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单剂量2.0Gyγ射线照射出生后0d的Wistar大鼠,用ABC法检测照射后第0.5,1,2,4,6,8,12,24,48小时大脑皮质内iNOS的表达。结果;照射组各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iNOS表达,第6小时达峰值。各对照组未见iNOS表达。 相似文献
3.
4.
人参二醇组皂苷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合酶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DS进行预治疗,10rain后注射细菌内毒素(LPS5mg/kg)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内毒素休克(LPS)组;地塞米松(LPS+Dex)组;人参二醇组皂苷(LPS+PDS)组。颈动脉插管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休克后2h和4h腹主动脉取血,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S活性和N02^-/NO3^-的含量,间接反映N0的水平。结果注射内毒素后,模型组的MAP迅速下降,在低水平维持,LPS+Dex组和LPS+PDS组的MAP未见明显下降,优于模型组(P〈0.01);注射内毒素2h后模型组的血清NOS和NO明显升高,LPS+Dex组和LPS+PDS组NOS活性、NO2^-/NO3^-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结论PDS能够明显改善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低血压状态,降低NOS活性、NO含量,并对其NO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活性的表达 ,探讨一氧化氮在哮喘大鼠气道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用卵白蛋白作为致敏原制备哮喘大鼠模型 ,用 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肺组织 i NOS的表达并观察 i NOS在气道组织分布的改变。结果 哮喘大鼠肺组织 i NOS的表达阳性率 (90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0 % ) (P<0 .0 0 1)。哮喘大鼠气道组织 i NOS表达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气道上皮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而淋巴细胞表达不明显。用甲基强的松龙处理后哮喘大鼠肺组织i NOS表达阳性率 (30 % )明显降低。结论 以上结果提示一氧化氮在哮喘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哮喘可以使哮喘大鼠肺组织中 i NOS表达阳性率降低 ,提示哮喘时产生过多的一氧化氮可能有加重气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参皂甙对内毒素休克大鼠NO/NOS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NA)对内毒素休克大鼠NO/NOS系统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脂多糖(LPS,10mg/kg)后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NNA组与人参皂甙组,观察平均动脉压(MAP)、肌酐清除率(Ccr)、肾组织NO浓度,总NOS(tNOs)、诱导型NOS(iNOS)活性与iNOS/tNOS比值以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1)LPS组MAP及Ccr显著降低,肾组织NO增高,tNOS与iNOS活性以及iNOS/tNOS比值升高。肾间质水肿伴炎症细胞浸润,部分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并见管型,死亡率20%。(2)L-NNA组MAP升高,但肾功能与病理损害更著,iNOS/tNOS比值较LPS组更高,死亡率达32%。(3)人参皂甙可纠正低血压,改善肾功能及病理损害,减轻肾组织NO过度升高,tNOS与iNOS活性以及iNOS/tNOS比值均较LPS组明显下降,死亡率8%。结论:L-NNA虽能阻止LPS引起的低血压,但肾功能与病理损害恶化,死亡率增加,可能与其对结构型NOS(cNOS)的抑制较iNOS更著有关;人参皂甙可维持血压,改善肾功能,维持cNOS、抑制iNOS、调节NOS亚型的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一氧化氮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血压、血清一氧化氮 (NO)及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 NOS)的影响。方法 :SHR2 2只 ,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依那普利正常剂量组及其低剂量组 ,每天灌胃 1次 ,连续 1 5 d,实验前后测定 3组的血压 ,末次给药后摘眼球取血以及取动物脏器 ,分别测定血清 NO的含量和 i NOS的活性。结果 :灌胃 1 5 d后 ,依那普利正常剂量组的血压明显降低 (P <0 .0 1 ) ,其 NO含量为 (80 .3± 5 .5 ) μmol/L,与生理盐水组 [(1 1 0 .7± 6 .2 ) μmol/L]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依那普利低剂量组血压亦降低 ,NO含量为 (90 .1± 2 .2 ) μmol/L,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依那普利正常剂量组组织中 i NOS活性 (1 .0 2± 0 .1 2 )降低 ,低剂量组为 1 .83± 0 .32 ,两组与生理盐水组 (2 .97± 0 .88)相比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 <0 .0 1 )。结论 :依那普利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 ,可提高血清 NO的含量 ,并且可使组织中 i NOS的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蛋白激酶C对内毒素诱导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用LPS刺激诱导RAW264.7细胞,观察其对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用Griess还原法测定PKC抑制剂对LPS诱导的一氧化氮(NO)生成作用,并用逆转录PCR(RT-PCR)研究其对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构建iNOS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用基因转染及报告基因检测等方法研究LPS刺激RAW264.7细胞对iNOS启动子活性的诱导作用及PKC对其影响.结果 LPS刺激RAW264.7细胞引起PKC磷酸化激活和膜移位(P<0.01);LPS刺激诱导RAW264.7细胞12 h后即可明显诱导NO生成(30.1 μmol/L±5.4 μmol/L, P<0.01)和iNOS基因表达;PKC抑制剂H-7可抑制NO的生成(P<0.01)和iNOS基因表达;LPS刺激诱导iNOS启动子的转录活性(25.3±4.6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单位, P<0.01),用H-7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异博定(Verapamil)均可抑制其转录活性(P<0.01).结论 LPS刺激RAW264.7细胞,通过引起细胞内钙增加和PKC激活诱导iNOS基因表达,使NO生成增加,这是内毒素休克时NO增加的一个重要的信号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弥漫性脑外伤大鼠耳蜗的表达,分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与听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弥漫性脑外伤大鼠模型并随机分组,采用听性脑干反应测定,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观察各组动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听功能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大鼠耳蜗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无表达,外伤后各组内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有明显变化(P<0.01).外伤后各组ABR V波阈值及各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伤各组内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与听功能损伤明显相关(P<0.05).结论 弥漫性脑外伤对内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及听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听功能变化可能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CoCl2)诱导乳鼠心肌细胞肥大基础上,探讨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Gs-Rb1)是否可通过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NOS/NO)系统减轻心肌细胞肥大。方法将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Gs-Rb1组、Gs-Rb1+L-NAME(NOS抑制剂)组、Gs-Rb1+AngⅡ+L-NAME组,AngⅡ、L-NAME和Gs-Rb1浓度分别是10μmol/L、1 mmol/L和200μmol/L;分别测定心肌细胞表面积、细胞培养液NO浓度和心肌细胞NOS活性。结果 (1)Gs-Rb1显著抑制AngⅡ所致的心肌细胞肥大(P=0.00),但不能使心肌细胞回复到正常大小;Gs-Rb1减小心肌细胞表面积的效应可被L-NAME显著抑制(P=0.00)。(2)AngⅡ降低心肌细胞NO浓度的效应可被Gs-Rb1显著抑制(P=0.00),但L-NAME可完全抑制Gs-Rb1对心肌细胞的NO分泌效应。(3)Gs-Rb1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在AngⅡ干预时的NOS活性(P=0.00),该效应被L-NAME完全抑制。(4)心肌细胞表面积与NOS(r=0.59,P=0.00)、NO(r=0.62,P=0.00)均呈正相关。结论 Gs-Rb1显著抑制AngⅡ所致的心肌细胞肥大,此效应至少部分通过NOS/NO系统实现。 相似文献
11.
12.
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脏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取心脏制备光镜及电镜切片,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从而探讨感染性休克心脏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给大鼠1次注射10 mg/kg或5 mg/kg脂多糖O127:B8,观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在动物死亡时或观察6 h后取心脏制备HE染色切片和电镜切片,镜下观察.结果 各组标本HE染色切片光镜下未发现明显病变,电镜下发现内毒素组(无论是10 mg/kg还是5 mg/kg)均出现线粒体损伤,肌原纤维损伤,闰盘不规则;10 mg/kg组损伤程度重于5 mg/kg组,还出现充血及血管内皮损伤;处死组出现T管扩张.结论 内毒素休克中心脏存在超微结构损伤,而且损伤程度与内毒素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氯胺酮对内毒素休克小鼠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氯胺酮对内毒素休克小鼠72h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实验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LPS组,n=23) 、氯胺酮1组(K1组,n=22)、氨胺酮2组(K2组,n=23),各组小鼠均经尾静脉注射LPS(25mg/kg),K1、K2组分别在LPS注射前30min肌肉注射氯胺酮(100mg/kg),K2组还在LPS注射后1h、4h、7h皮下注射氨胺酮(20mg/kg),观察72h存活率。结果 三组小鼠的72h存活率分别为21.74%、54.53%、69.57%,K1、K2组值分别显著(P<0.05)、非常显著(P<0.01)地高于LPS组。结论 氯胺酮可提高内毒素休克小鼠的72h存活率,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LSP刺激后机体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对内毒素休克兔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 16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GSH组 ,每组 8只。两组兔均于 3 0min内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 (0 5 5 :B5 ) 3 0 0 μg·kg- 1 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 ,GSH组在LPS注射完毕后立即注射GSH 2 0 0mg·kg- 1 ,对照组则注射相同体积的 0 .9%氯化钠。在 0h、1.5h、2 .5h、3 .5h、4.5h和 5 .5h分别测定收缩压、舒张压 ,并采血测乳酸 (LD)、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实验结束后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GSH组在实验后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幅比对照组小 (P <0 .0 5 )。GSH组的NO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在 5 .5h达 5 0~ 60 μmol·L- 1 ,比初始值增高 1倍 ;而MDA、LD浓度的增高GSH组比对照组小 (P <0 .0 5 )。病理检查两组动物的心脏、肺脏、肝脏和肾脏均有坏死和出血点。结论 内毒素休克早期给予GSH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表现为减缓血压下降和过氧化损伤 ;但其保护作用并不全面 ,各主要脏器仍可见坏死和出血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模型大鼠海马、脑脊液、血浆脑红蛋白(Ngb)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n=10):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入0.5mL生理盐水;内毒素干预3,6,12,24,48,72h不同时间点组,经大鼠尾静脉注射0.5mL革兰氏阴性菌胞壁脂多糖(LPS),0.016g/kg,制作内毒素休克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后6h、内毒素干预不同时间点各组分别注射LPS后,于3,6,12,24,48,72h收集血浆、脑脊液,并处死大鼠留取海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标本中Ngb含量;应用干燥法检测海马组织含水量.结果:注射内毒素后,大鼠海马、脑脊液、血浆中Ng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8h达峰值,分别为34.89,22.01,14.01mg/L.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内毒素干预不同时间点各组表达Mr均为17×103Ngb蛋白,Ngb蛋白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注射内毒素后大鼠脑海马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8h含水量达峰值为0.8313.结论:Ngb表达量的上调与大鼠脑损害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其过度表达是全身性的,与内毒素处理的时程密切相关,Ngb表达上调可能是在内毒素休克状态下机体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心房钠尿肽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动脉血压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心房钠尿肽 (ANP)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动脉血压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大鼠静脉给予脂多糖(L PS,2 mg· kg- 1 )后立即静脉给予 ANP(2 μg· kg- 1 ) ,记录动物平均动脉血压 (MAP) ,检测血浆一氧化氮 (NO)和血浆内皮素 (ET)浓度的变化 .结果 给予 L PS的大鼠 MAP持续下降 ,至 4 h时 MAP下降到 (8.1± 2 .6 ) k Pa;ANP治疗组大鼠 MAP在给药初期的短暂下降后逐步回升 ,至 4 h时 MAP仍维持在 (13.4± 2 .9) k Pa,与 L P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L PS组动物 4 h时血浆 NO和 ET浓度均显著升高 (P<0 .0 1) ;与 L PS组比较 ,ANP治疗组的动物在 4 h时血浆 NO水平和 ET浓度均显著下降 (P<0 .0 5 )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ANP对 L PS引起的动脉血压的持续下降有作用 ,可能是通过拮抗 ET的产生、降低 NO的分泌而起作用 ,也可能是通过其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Gramnegativesepsisisstillassociatedwithahighmortality,whichhasremainedunchangedfordecadesinspiteofthestrikingadvancesininten-sivecaremanagementandantibiotictherapy.Ithasbeendemonstratedthatendotoxinistheprinci-paltoxiccomponentofthegram-negativebacteriaandcytokinessuchastumornecrosisfactorarethe-primarymediatorsoftheinjuriouseffectsofendo-toxin[lj.Studiesinrecentyearshavefocusedonthetherapeuticeffectsofantagonistsagainstendo-toxinsuchaspolymyxinB,lipoid-X,monoclona1antibodytoendotoxinonsepsis.…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肾衰竭(ARF)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肾小管损伤的关系及初步探讨L-精氨酸(L-arg)灌注对ARF的治疗作用。方法SD大鼠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②ARF组(n=18),夹闭双肾动脉50min建立ARF模型;③ARF+L-Arg组(n=18),夹闭双肾动脉50min后,股静脉灌注L-Arg(300mg/kg)。通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肾脏病理学检查i、NOS免疫组化及改良NOS酶组化染色等方法观察iNOS在ARF小管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后1,3和5d Ccr值自术前(0.9978±0.149)L/d分别下降至(0.194±0.029)L/d、(0.21±0.126)L/d和(0.421±0.31)L/d,治疗组术后1,3和5d Ccr值分别为(0.294±0.056)L/d(、0.923±0.096)L/d和(1.126±0.21)L/d,与未治疗组同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理状态下,iNOS在肾内表达较弱,ARF后1,3和5d肾内iNOS表达明显高于正常(P<0.05)。治疗组小管细胞iNOS表达明显减少(P<0.05)。小管细胞的空泡样变性、坏死、管型亦相应减少。结论ARF时局部缺血、低氧可迅速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的iNOS大量表达,这可能是引起小管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源性L-Arg能减少小管细胞iNOS的表达,减轻ARF时的肾小管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毒素休克小鼠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r/,=6)和5个实验组(5个时间点,n=6)。实验组应用LPS腹腔注射建立小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并分别于LPS给药后0.5h,2h,6h,12h,24h测定肝组织匀浆NO水平,并取肝细胞分离纯化,通过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肝细胞凋亡情况,同时采血分离血清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肝组织匀浆NO水平从0.5h到6h逐渐升高,6h达高峰(P〈0.01),6h到24h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结果正常对照组凋亡率为2.33%,LPS五个时间组凋亡率平均分别为10.34%,21.65%,26.12%,30.12%,36.51%,LPS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AST和ALT水平在LPS注射2小时开始升高,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结论NO的大量产生早于肝细胞坏死和肝细胞凋亡,可能在内毒素休克早期诱导肝细胞凋亡和肝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