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鞘氨醇糖脂(glycosphingolipids,GSL)是由神经氨基醇、脂肪酸及糖基三部分组成的含糖脂类。人们对这类化合物代谢的了解还是很不完全的。GSL代谢研究的发展缓慢,除了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力量薄弱及糖脂类化合物结构很复杂之外,还有两个具体原因:①研究和GSL分解有关的糖苷酶的天然底物  相似文献   

2.
背景:血管内皮细胞是砷毒作用的关键靶点,砷致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研究亚砷酸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及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K1/S1P)信号轴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暴露于含0,5,10,15,20,25μmol/L亚砷酸钠的培养液24 h,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荧光探针DCFH-DA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Annexin V-FITC/PI双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内1-磷酸鞘氨醇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受体1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对照组(0μmol/L亚砷酸钠)相比,随着亚砷酸钠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细胞融合率逐渐降低,细胞间隙逐渐增宽,脱落漂浮的细胞逐渐增多;细胞内活性氧含量逐渐升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细胞内1-磷酸鞘氨醇含量逐渐升高;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鞘氨醇激酶1 m 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SPK)与磷酸鞘氨醇(SPP)受体EDG3、EDG5在IgA肾病(IgAN)小鼠肾皮质中的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复制IgAN小鼠模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皮质SPK与SPP受体EDG3、EDG5的mRNA表达.结果:IgAN小鼠肾皮质中SPK与SPP受体EDG3、EDG5的mRNA均高表达,其中SPK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正相关.结论:在IgAN肾组织中,SPK、EDG3及EDG5可能在系膜细胞的增殖和发生表型改变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膜的重组成部分以及鞘脂类代谢产物之一.S1P也是调节细胞内外多种生物学功能的重信号分子,通过与5种G蛋白偶联受体亚型结合(即S1PR1-S1PR5)产生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包括调节细胞增殖、存活、凋亡、炎症诱导及血管再生等.近年来研究表明S1P及其S1PR/SPHK对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的作用,尤其对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肺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以及肺癌的发生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或许为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1-磷酸鞘氨醇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1P)是细胞膜磷脂代谢的中间产物,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S1P可作为胞内“第二信使”调节多种生物学作用,如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诱导迁移等,也可通过与膜受体结合在多个组织器官发挥一系列重要的功能,近些年,S1P在血管通透性调节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鞘氨醇激酶(SPK)在肝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用Ad-SPK1腺病毒感染肝癌细胞LM-3使其SPK过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PK1表达及激活情况;Transwell、划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情况。体外管状结构形成实验检测SPK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管状化形成的影响。建立SPK过表达裸鼠模型,体内检测肝癌迁移情况。结果在体外SPK对肝癌细胞的迁移无显著影响;Ad-SPK能够促进HUVEC管状结构形成;裸鼠皮下移植瘤结果显示Ad-SPK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结论鞘氨醇激酶通过调控血管发生促进肝癌转移。  相似文献   

7.
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组分介导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该炎症常伴随气道反应性增高,支气管上皮结构功能异常,严重时引发气道重塑,加重哮喘发生。目前的治疗包括吸入长效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抗炎糖皮质激素。一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鞘脂代谢物,在哮喘等过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本综述旨在归纳整理S1P及其受体在哮喘中相关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SK-1基因表达,结合依托泊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乳腺癌的治疗新方法.方法 将依托泊苷分别处理野生型及SK-1敲除型MDA-MB-231细胞,3H-TdR掺入法分析细胞增殖,Transwell法分析细胞迁移,Western印迹检测SK-1蛋白表达及细胞周期检验点相关信号因子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细胞内SK-1的mRNA表达量.结果 依托泊苷在较高剂量时,MDA-MB-231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但依托泊苷却呈浓度依赖性促进乳腺癌细胞SK-1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将SK-1敲除,细胞迁移率下降,而且可以增强G1期各抑癌基因的激活或高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结论 SK-1基因敲除有效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1-磷酸鞘氨醇受体2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2R)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野生小鼠和S1pr2-/-小鼠经气管滴注LPS,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LPS注射24 h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蛋白浓度、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的比值及TNF-α、IL-6细胞因子的表达。为了观察S1P2R在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LPS注射10 min前野生小鼠和S1pr2-/-小鼠经尾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LPS注射12 h时,再观察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BALF中的蛋白浓度,总细胞数及TNF-α、IL-6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野生小鼠比较,S1pr2-/-小鼠恶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BALF中的蛋白浓度、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显著增加。而L-NAME的预处理显著抑制在S1pr2-/-小鼠LPS诱导加重的急性肺损伤。结论: S1P2R通过抑制NO合成,维持血管屏障,从而抑制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SIP)对小鼠烧伤后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BABL/c雄性小鼠,90℃(假烧伤组为37℃)水烫背部体表面积约30%致Ⅲ度烧伤后补液1ml,复制烧伤模型。实验分为6组:假烧伤组、假烧伤+S1P组、假烧伤4-DMS组、烧伤组、S1P+烧伤组、烧伤+S1P组。连续观察小肠系膜微静脉烧伤后20~50min的荧光白蛋白渗出情况,用荧光密度比值Pa表示血管通透性,Pa越大通透性越高。结果假烧伤组4-DMS组Pa值在50min时为0.8160±0.0713,明显高于单纯假烧伤组(0.6575±0.1154,P〈0.05)。烧伤后血管通透性显著增加,S1P+烧伤组Pa值自烧伤25min后明显低于烧伤组(P〈0.01),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烧伤+S1P组Pa值与烧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S1P对正常的内皮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烧伤后血管通透洼显著增加,S1P能预防烧伤后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但对烧伤后已经升高的血管通透性没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1-磷酸鞘氨醇(S1P)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及电压依赖性钾电流(KV)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逆向灌流法分离豚鼠心室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AP和KV。结果S1P可延长动作电位复极50%时程(APD50)和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APD90),降低KV,其作用可被百日咳毒素(PTX)和卡弗他丁C(Calphostin C)阻断。结论S1P可能通过PKC途径抑制KV及延长AP时程。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杀伤性T细胞(NKT)和树突状细胞(DC)等免疫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份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鞘氨醇-1-磷酸(SIP)及其受体相互作用不仅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迁移,而且还能改变多种免疫细胞如NKT细胞、DC、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等的功能,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变化.与此信号通路相关的多种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均证明了免疫调节剂FTY720即鞘氨醇-1-磷酸受体1(S1PR1)的拮抗剂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HIV的感染以及抗生素的滥用,结核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又存在严重的耐药问题,致使结核病成为单一感染致死的主要病因.因此,研究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耐药机制,寻找新的高效抗结核药物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锌指蛋白ZNF580在1-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 1-phosphate, S1P)诱导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中的作用,为探讨ZNF580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RT-PCR检测S1P受体在EA.hy926细胞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0~10 μmol/L) S1P刺激EA.hy926细胞不同时间(0~12 h)后,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1P对ZNF580表达的影响;利用p38 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研究S1P是否通过此信号通路影响ZNF580的表达;脂质体转染法获得瞬时过表达和瞬时低表达ZNF580的EA.hy926细胞;Transwell实验及MTT比色法分析ZNF580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EA.hy926细胞表达S1P1、S1P3和S1P5三种受体,其cDNA的特异性扩增产物分别为352 bp、701 bp和236 bp;S1P刺激EA.hy926细胞后,ZNF580的表达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增高;SB203580能够抑制S1P诱导的ZNF580的上调作用;ZNF580过表达(低表达)后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活性明显增强(减弱)。结论:S1P通过p38 MAPK信号通路影响ZNF580的表达;ZNF580在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引起的大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在体肠系膜微血管灌注的方法,通过测定微静脉的静水传导性(Lp),观察S1P对外源性PAF引起的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S1P对PAF引起的微血管荧光强度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蛋白(VE-cadherin)变化的影响。结果:给予10nmol/LPAF作用后,大鼠肠系膜微血管Lp值明显增高,而经1μmol/L S1P预处理后,再给予PAF并未引起Lp的明显变化;PAF作用微血管后可见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打开,微血管荧光强度明显增加,大量红色荧光微球(FMs)分布于内皮细胞间隙之中,S1P预处理后并未见内皮细胞间隙打开及FMs的明显积聚,微血管荧光强度与正常对照值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PAF可增加微血管的通透性,改变内皮细胞VE-cadherin正常结构,导致粘附连接断裂,细胞间隙形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能与此结构变化有关。S1P能改善PAF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其作用与加强内皮细胞间粘附连接,抑制细胞间隙打开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在脂多糖(LPS)刺激后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LPS介导的内皮细胞高通透性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和时间的LPS刺激培养的ECV304细胞,采用RT-PCR方法检测S1PR2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1PR2蛋白的变化,TRITC荧光标记白蛋白漏出法测定单层内皮细胞的通透系数Pa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1PR2mRNA和S1PR2蛋白在LPS(500ng/ml)刺激24h后以及在LPS(1000ng/ml)刺激12h显著增加(P〈0.01);S1PR2拮抗剂JTE-013能显著降低LPS引起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P〈0.05)。结论 S1PR2在LPS引起的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新观点认为,巨噬细胞的胞葬作用(efferocytosis)功能障碍所导致的斑块内凋亡细胞(apoptotic cells,ACs)聚集及继发性坏死是不稳定斑块形成和进展的重要因素[1-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理过程中重要的危险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BIDC)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BID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SphK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BID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phK1蛋白在BID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0%(40/58),在对应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7.2%(1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636,P=0.000)。SphK1蛋白在BID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ER阴性(χ2=4.392,P=0.036)、PR阴性(χ2=7.920,P=0.005)、淋巴结转移(χ2=5.033,P=0.025)和高肿瘤分期(χ2=7.117,P=0.008)有关。结论:SphK1蛋白在BIDC组织中的表达异常升高,且与BIDC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SphK1蛋白在BIDC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在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高糖培养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模型中,分别或同时给予S1P、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和Akt抑制剂处理后,观察一氧化氮(NO)、粒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内皮细胞迁移以及Akt/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途径的改变。结果: S1P明显降低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含量,促进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显著增加内皮细胞ICAM-1蛋白表达,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和Akt/eNOS信号通路激活。鞘氨醇激酶1抑制剂减少S1P生成后上述内皮细胞功能指标得以明显改善,Akt/eNOS信号通路恢复激活。结论: S1P促进高糖培养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形成,可能与其抑制Akt/eNOS信号通路激活有关。抑制S1P生成有望成为减轻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20.
输尿管走行在腹膜后间隙内,其周围有结缔组织膜包绕,形成输尿管周围鞘。该鞘对输尿管营养血管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外科手术中为了避免造成输尿管缺血坏死,特别注意保护输尿管的营养血管,因此,对掌握男、女性输尿管鞘的结构特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关于女性输尿管鞘的结构特点作者已描述,而对男性输尿管鞘及鞘膜的结构特点等未见有文献报道,为了给临床外科提供详尽的形态学资料,对男性输尿管鞘的形态、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