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邓介华  温艳  田森 《西南军医》2012,14(1):32-34
目的探讨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9l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倒,对照组采用常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略高于对照组的95.6%,组间比较元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评分为(20.4±1.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8±2.3)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对照组为17.8%,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3种术式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良性肿瘤123例,随机分为A组(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肿切除术)41例、B组(经胸壁入路腹腔镜甲状腺肿切除术)39例和c组(传统开放切除术)43例。观察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外,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疼痛VAS分值均显著多(长)于A组(P〈0.05),切口长度显著短于A组(P〈0.05);除手术时间外,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VAS分值均显著多(长)于A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A组(P〈0.05);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显著多(长)于B组(P〈0.05),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VAS分值均显著少(短)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3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B组患者满意度非常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A组又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术和经胸壁入路腹腔镜切除术,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放切除术,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是否有超前镇痛的作用,同时监测其对围术期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骨科下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安慰剂术前1h口服)、术前镇痛组(B组,塞来昔布200mg术前1h口服)、术后镇痛组I(C组,塞来昔布200mg术后即刻口服)、术后镇痛组Ⅱ(D组,塞来昔布200mg术后1h口服)。分别于术后2h、4h、6h、12h、24h、48h进行可视痛觉评分(VAS)测定和观察术后应用曲马多镇痛总量。术前、术毕即刻、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2的水平。结果A组VAS在术后各个时点均最高(P〈0.05),B组的VAS最低(P〈0.05)。术后12h、24h曲马多用量A组用量最大(P〈0.01),B组最低(P〈0.01)。A组IL-1β水平术后升高的程度最高(P〈0.05),余三组没有显著区别(P〉0.05)。A组IL-2术后水平下降的程度最高(P〈0.01),C、D组次之.B组下降程度最低(P〈0.05)。结论下肢手术中塞来昔布(200mg,术前1h)有明显地超前镇痛效果,同时影响围术期机体血清IL-1β和IL-2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4例,并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有效率、血肿清除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33.02±6.27)mL、手术时间(60.21±0.23)min、住院时间(14.21±1.33)天、住院费用(40568.25±1026.33元)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08%、血肿清除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脑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人选12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超早期组(n=41)、早期组(n=38)以及延期组(n=44),均采用CT指引行微创穿刺术。治疗后比较分析上述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术后2W,3组患者的S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超早期组的MRS评分较其他两组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超早期组的重度残疾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无功能障碍患者比例也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出血后7h内是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此期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杨晓平  毛庆民  杨蕙 《人民军医》2008,51(4):205-20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DM)合并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79例,按照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伴大血管病变组(A组)40例,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39例;另选择健康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均检测血清hs-CRP、脂联素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等指标。结果:A组血清hs-CRP高于B、C组(P〈0.05,P〈0.01),B组明显高于C组(P〈0.01),A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B、C组(P〈0.01),B组明显低于C组(P〈0.01)。相关分析提示,血清hs-CRP与脂联素有相关性(P〈0.01)。结论:hs-CRP和脂联素对预测DM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科收治的7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术,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恢复时间,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8.
复方樟柳碱联合传统药物治疗视网膜震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王卫民 《人民军医》2008,51(9):595-596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联合传统药物治疗视网膜震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视网膜震荡45例(57眼),随机分为传统药物治疗组(A组)、复方樟柳碱治疗组(B组)和联合治疗组3组(C组),各15例,并比较疗效。结果:B组与C组疗效显著优于A组(P〈O.01);B组与C组疗效差异不显著(P〉0.05);C组治疗后视力提高者显著多于B组(P〈0.05)。结论:采用复方樟柳碱联合传统药物治疗视网膜震荡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微创组32例。术前定位根据头颅CT显示的血肿中心为靶点,应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粉碎针(北京产)行脑内血肿穿刺抽吸,清洗,减压后接引流管持续引流治疗。开颅组30例常规开颅手术。结果微创组治愈好转25例(78.1%)死亡7例,开颅组治愈好转21例(70%)死亡11例,两组比较微创组疗效显著(P〈0.05)。结论应用微创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其效果明显优于惯用的开颅手术,且具有安全,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尤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对少量高血压脑出血( HIHC)患者,对其实施微创血肿碎吸术( MPST)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HICH患者170例。所有患者幕上出血量为20~30 mL。通过抽签法完成所有HIHC患者的随机分组,设为C1组(微创组84例)与C2组(对照组86例)。 C2组:常规治疗;微创组:常规治疗+MPST治疗;对比C1组与C2组HIHC患者在血肿吸收时间、在治疗有效率以及再出血率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患者血肿吸收时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定以及患者的住院费用三方面, C1组低于C2组患者非常明显( P<0.05)。 C1组与C2组在再出血率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P>0.05)。在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C1组高于C2组患者明显( P<0.05)。结论针对少量HICH患者,选择MPST给予临床治疗,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诊治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院前急救组(A组)48例,自行来院就诊患者为对照组(B组)64例,对照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治疗效果及病死率。结果A组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显著早于B组[(13.46±2.13)min比(62.5±6.21)min,P〈0.05]。A组治疗1h后有效率优于B组,为93%比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24h内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为1.98%比4.2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可较早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阻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低容量液体复苏、脑垂体后叶素复苏对创伤早期重度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UHS)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中华田园犬24只,股动脉放血,制作重度UHS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随机分为A组(延迟复苏组);B组(低容量液体复苏组);C组(脑垂体后叶素组)。观察各组放血前即刻(TO)、达到目标血压时(T1)、实施三种复苏方法后1h(T2)、复苏平稳后2h(113)各时点的HR、MAP、CVP、血气分析及各组的出血量和72h存活率。结果1、2时点,A组的CVP、MAP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B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接近TO;在T2时点,A组的PaO: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中心静脉血乳酸(BL)和碱剩余(BE)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BE明显高于C组(P〈0.05)。T3时点,B组和C组的BL和BE均组和明显高于1、0时点(P〈0.01),低于T1时点(P〈0.01)。三组间的Hot、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72h内存活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低容量液体复苏能显著提高重度UHS时的存活率;小剂量垂体后叶素的复苏效果优于低容量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13.
廖雪娇  冉玉力  龚媛 《西南军医》2012,14(6):812-81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尿激酶配置液封管法对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所致堵管后溶栓再通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随机对照研究。将158例中心静脉导管血栓性堵管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52例,B组54例,C组52例,A组采用含25000U/ml尿激酶配置液封管溶栓,B组采用含10000U/ml尿激酶配置液封管溶栓,C组采用5000U/ml尿激酶配置液封管溶栓,比较三组溶栓再通率、溶栓后凝血功能。结果 A组溶栓再通率高于B组及C组,B组溶栓再通率高于C组(P<0.05),且溶栓后2h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25000U/ml尿激酶封管液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溶栓,再通效果好,费时短,且不影响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8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42例,术后第3天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次/d,连续使用14 d,同时每日行间隙气压治疗。对照组40例,仅行间隙气压治疗,未行抗凝治疗。术前2组均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术后7、14、21 d行D-二聚体检测及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结果 预防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2.38%),颅内出血1例(2.38%)。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例(22.50%),肺栓塞1例(2.50%),颅内出血1例(2.50%)。两组间的再出血及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浆D-二聚体对比,术前、术后2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锋  岳树源 《西南军医》2012,14(1):15-17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对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回顾高血压ICH患者8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收缩压分三组,Ⅰ组:140mmHg≤SBP≤159mmHgⅡ组:160mmHg≤SBP≤179mmHg;Ⅲ组:SBP≥180mmHg。根据收缩压控制情况分两组:A组:SBP〈160mmHg;B组:SBP≥160mmHg。把血肿体积扩大140%或者12.5cm^3,判定为血肿扩大。结果28例发生血肿扩大。入院时收缩压≥180mmHg患者较易发生血肿扩大,血压控制下收缩压≥160mmHg的患者也易发生血肿扩大,收缩压〈160mmHg患者血肿较少扩大;入院后SBP≥160mmHg的患者比SBP〈160mmHg的患者血肿扩大的发生率要高(P〈0.05)。结论高血压ICH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控制血肿扩大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镇痛配方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胃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择期肝胆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5组,放免法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术后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吗啡与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各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组术后24h、48h血浆胃动素含量,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明显高于布托啡诺组(P〈0.05),术后胃肠蠕动时间和肛门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①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②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镇痛,与吗啡及肌注呱替啶比较对胃肠动力影响小,复合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雪胆素片与盐酸依匹斯汀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已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A组)48例,采用雪胆素片加盐酸依匹斯汀胶囊;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治疗组(B组)33例;雪胆素片治疗组(C组)34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75.6%和64.7%,以A组最高,三组比较,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χ2=9.078 56,P<0.01)。A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与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χ2=9.21,P<0.01)。B组与C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98,P>0.05)。此外,三组中均有个别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未影响治疗。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雪胆素片与盐酸依匹斯汀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较好,优于每种药物单独应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郝炎 《西南军医》2014,(2):128-129
目的比较两种封管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发生率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减少尿毒症并发症提供策略。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透并行颈内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组(均n=30),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肝素钠溶液封管。A组:纯肝素钠封管(6250U/ml);B组:稀释肝素液封管(稀释后肝素浓度为2500U/ml),观察时间为3~5月,待使用内瘘为血管通路后观察事件终止,了解其脑出血发生率及导管堵塞率。结果A、B两组患者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B组脑出血发生率较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稀释肝素液封管(2500U/ml)不会增加导管堵塞的发生,但可显著减少尿毒症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右旋美托咪定用于下肢骨折手术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DEX)持续泵注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寒颤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旋美托咪定组(D组,n=32)和对照组(C组,n=28)。所有患者均采用L3~4间隙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CSEA),麻醉平面固定后开始持续泵注DEX0.4~0.6μg·kg-1·h-1,C组泵注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从入室到术毕6个时点(T0~T5)的MAP、HR、SpO2及术中寒颤情况。结果 MAP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组内与T0比较有差异(P〈0.05)。D组HR显著低于C组(P〈0.05);组内与T0比较有差异(P〈0.05)。SpO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组内与T0比较有差异(P〈0.05)。D组寒颤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结论 DEX持续泵注用于下肢骨折手术可提供良好的镇静效应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中寒颤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