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对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对83例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42例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41例为无临床神经精神症状的SLE对照组。对两组病人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细胞计数、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沉;免疫学检测:补体、抗dsDNA抗体、可提取的核抗原(ENA)、间接荧光抗核抗体(IFANA)、抗磷脂抗体等;尿:尿常规、24h尿蛋白;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压力、细菌、霉菌学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影像学检查:脑电图(EEG)、脑CT、脑核磁共振。治疗:对于昏迷、癫痫大发作、急性意识障碍的重症NPSLE患者治疗的甲泼尼龙(MP)起始剂量约200~500mg/d;对于一般认知障碍、磷脂抗体综合征、局灶性NPSLE(FNPSLE)的泼尼松剂量约1~2mg·kg-1·d-1。当MP剂量渐减至100mg/d应及时适当应用环磷酰胺(CTX)、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AZA)等免疫抑制剂。统计学分析:Fisher's精确试验和t检验。结果临床症状方面,NPSLE和SLE对照组比较,面部红斑(71%∶44%)和皮肤/胃肠道血管炎的发生率(67%∶27%)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血清学检测,两组比较,仅抗磷脂抗体(aCL)和/或抗β2糖蛋白1(β2GP1)差异有显著性,其发生率分别为43%和22%(P<0.05)。42例NPSLE患者,其中33例为弥漫性NPSLE(DNPSLE),9例为F  相似文献   

2.
神经精神狼疮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9例NPSLE患者及107例无神经系统病变的狼疮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先将研究变量做单因素分析,再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起病年龄、入选年龄、病程、蝶形红斑、发热、抗Sm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补体C3下降(<400mg/L)与NPSLE发病显著相关(P<0.05);而正规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具统计学意义的保护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OR=5.865)、抗Sm抗体阳性(OR=5.156)与NPSLE发病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起病年龄(OR=0.848)、病程(OR=0.959)及正规使用激素(OR=0.052)与NPSLE发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起病年龄小、病程短、发热、抗Sm抗体阳性是发生NPSLE的重要因素,而正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NPSLE的保护因素,医生应关注NPSLE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神经精神狼疮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神经系统病变和精神障碍即神经精神性很疮(NPSLE),日益有狼疮诊治和研究领域受到重视。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对NPSLE的19条分类定义不仅对实际的诊疗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诊断标准,更反映出NPSLE多种多样的病理过程,对其复杂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成为自身免疫病和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分型及其预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神经精神狼疮(NPLE)的临床分型,探讨其与狼疮疾病活动性、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符合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神经精神狼疮定义标准的70例SLE病人追踪0.5年以上,了解NPLE的临床分型,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和损伤指数对其进行评估,并分析死亡情况。结果 本组发现有14种NPLE,以癫痫样发作最常见,以下依次为无菌性脑膜炎、脱髓鞘综合征、急性意识障碍、精神病、狼疮样头痛、脑血管意外、脊髓损害、性格改变、焦虑、知觉异常、颅神经损害、运动障碍和吉兰-巴雷综合征。单种NPLE仅24%,2种叠加37%,3种或以上39%。NPLE点多种叠加数与SLEDM和损伤指数的积分均存在显著相关,与死亡情况相平行。结论 大部分NPLE存在多种叠加,不但提示疾病活动,而且意味着病情严重,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神经精神狼疮的神经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一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其具有的神经精神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的发生率高达14%~75%,差异是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不同,NPSLE占SLE的比例大致在40%~50%.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由于本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而且缺乏特异的神经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尤其是以上技术与临床表现之间存在严重脱节。因此确诊本病仍然存在很大的疑惑。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院(ACR)发表了NPSLE的“命名和病例定义”,对19类NPSLE综合征作了分类定义,提出了诊断标准,建议进行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排除诊断的方法等。但是,目前NPSLE尚无神经影像学的诊断标准,尤其对神经影像学阳性但临床症状阴性的患者如何界定仍处在探讨阶段。本文将综述该研究现状,希望为NPSLE的深入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方法:对34例确诊为NP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住院诊断SLE共818例,诊断NPSLE34例,发病率为4.16%。NPSLE首发症状最常见的是狼疮性头痛(24.2%)、脑血管病变(22.3%),发热(97.1%)及新发皮疹(61.8%)为常见的伴随症状。根据SLEDAI评分,34例患者中76.5%患者处于疾病重度活动期(评分≥15)。结论:NPSLE临床表现多样,2种及以上临床亚型并存者多见。首发症状以狼疮性头痛最常见。颅脑影像学检查在NPSLE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神经精神狼疮脑损害标志物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其具有的神经精神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的发生率高达14%~75%,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差异,NPSLE占SLE的比例大致在40%~50%,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及时诊断NPSLE,并给予适当的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以神经精神狼疮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六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狼疮(NPLE)是SLE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神经精神表现,其发生率高达14%~75%[1]并可为SLE的首发症状。我们对6例以NPLE为首发症状的SLE患者进行分析,以提高对NPLE的认识。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998年1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SL患者118例,其中6例以NPLE为首发症状就诊,6例全部为女性,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31岁,病程最长者3年。2.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症状,性质多为搏动性、紧束样痛或胀痛。以头痛症状就诊者3例,1例伴呕吐,脑CT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的诊治现状。方法对符合199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NPSLE的命名和定义分类标准的12例NPSLE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NPSLE病人中,发现有7种NPSLE,以狼疮头痛最常见,以下依次为癫痫样发作、脑血管意外、脱髓鞘综合征、无菌性脑膜炎、性格改变、脊髓损害。单种NPSLE仅3例(3/12),2种叠加4例(4/12),3种或以上5例5/12。NPSLE多种叠加数与死亡情况相平行。12例中8例有效,4例死亡,有效率8/12。结论NPSLE的确诊必须排除感染、电解质等其他原因所致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对重症NPSLE静脉冲击3d甲泼尼龙(500~1000)mg/d是有益的;大部分NPSLE存在多种叠加,叠加种类越多,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神经精神狼疮(NPSLE)是SLE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4%~75%,轻者仅有偏头痛、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或轻度认知障碍,重者可表现为脑血管意外、昏迷、癫痫持续状态等。由于实验室检查缺少特异性指标,给NPSLE的诊断带来困难。现报道我院近期2例NPSLE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种自身抗体导致多个靶器官的损害是该病的特征,神经精神症状是SLE患者的众多临床表现之一,又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故本文收集了我院于1996~2003年住院确诊为SLE的103例中有神经精神表现的患者27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生物制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未明,发病机制复杂,免疫学改变多种多样,这些给治疗带来了许多困难。而传统的糖皮质激素(GC)和细胞毒药物等免疫抑制剂虽然在控制病情、阻止疾病发展中有明显作用,但亦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在导致SLE死亡的前3位因素,即感染、肾功能衰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GC等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大剂量应用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1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组织器官免疫耐受受到破坏,循环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自身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和周围组织中可引发炎症反应而损坏机体.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严重,可危及生命.SLE目前普遍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部分患者中的使用.随着对SLE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生物靶向治疗药物逐步研发并应用于临床.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和炎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生物制剂已被证明有效,而在SLE中生物制剂的使用仍存在争议.本文参阅最新的文献和临床实验结果,系统回顾并展望了目前使用生物制剂治疗SL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us,NPSLE)的临床表现十分复杂、轻重不一。14%~75%的狼疮病人有神经精神症状,从危及生命的中风、横断性脊髓炎到亚临床的认知功能异常.神经精神系统症候群变化很广.是影响SLE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1875年Hebra及Kaposi就报道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神经系统累及的终末期临床表现——木僵和昏迷。近年来抗磷脂抗体(APL)、  相似文献   

15.
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神经系统的表现,是SLE的主要预后不良因素之一。NP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 脑屏障的破坏、抗磷脂抗体相关血栓的发生、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生、自身抗体和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和脑内固 有免疫的激活是其主要机制。NPSLE的诊断仍面临很大挑战,需结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病因进行综合 判断。治疗上除了常规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外,利妥昔单抗显示了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6.
神经精神狼疮预后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对76例NP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逐例随访至2005年12月底。先对患者的57项临床相关因素进行COX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再将有意义的变量进行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分析NPSLE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76例NPSLE患者中共有14种神经精神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感染、横贯性脊髓炎、浆膜炎、糖尿病、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白球比例、蛋白尿、血小板减少、红细胞沉降率、环磷酰胺(CTX)的应用12项因素与NPSLE的预后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横贯性脊髓炎、中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与NPSLE不良预后相关(P〈0.05),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而CTX的应用与NPSLE预后改善相关(P〈0.05),是独立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感染、横贯性脊髓炎、血小板减少、中重度贫血是NPSLE预后的高危因素,提示预后不良;而CTX的应用是疾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可提高NPSLE患者的生存率,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的发病有无相关因素或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6年诊断为SLE的62例中国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有NPSLE组和无NPSLE组、早发NPSLE组和晚发NPSLE组、同组患者诊断NPSLE时和诊断SLE时等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NPSLE组在诊断SLE时LN存在率、尿榆异常率和尿蛋白定量(24 h)值明显低于无NPSLE组;早发NPSLE组的平均年龄明显小于晚发NPSLE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明显高于晚发NPSLE组;晚发NPSLE组在诊断NPSLE时和诊断SLE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诊断SLE时存在狼疮肾炎(LN)的患者发生NPSLE概率降低;早发NPSLE大多年龄小,疾病活动性高;没有临床指标可以预测NPSL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狼疮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肺动脉高压(PHT)的发生率、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报道6例狼疮相关性PHT的发病经过、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并文献复习。结果:6例狼疮相关性PHT,男性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9.5岁,平均狼疮病程3.2年;平均肺动脉压力61.8mm Hg,其中3例为严重PHT。所有病例均伴明显的其他脏器损害;心脏受累6例,伴心衰者2例;肾损害5例,其他肺损害3例,血液系统损害,栓塞性疾病,雷诺现象各2条;补体C3均明显降低,抗Scl-70抗体及抗磷脂抗体(ACL)均阳性者2例,未发现神经系统受累者,经早期,综合的积极治疗1-2周后,所有病例的全身症状(包括呼吸系统症状)明显好转。5例肺动脉压力转为正常,1例有一定程度下降,随诊9个月,除1例死亡外,余5例病情保持稳定,但雷诺现象无明显改善。结论:肺动脉高压是SLE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多伴有其他脏器损害,预后不良,应尽早采取综合治疗,尤其是针对原发病和诱因的强化治疗;血管扩张药物(主要为钙离子阻滞剂)和抗凝血药物是PHT的基本治疗,顽固病例可试用前列腺环素制剂。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神经相关性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价其在NP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以成神经瘤细胞株(SK-N-SH)、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以及C57BL/10小鼠的大脑及脊髓切片为底物检测121例SLE患者、34例疾病对照组和34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及24例NPSLE患者和22例疾病对照组的脑脊液中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神经胶质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及抗脊髓抗体.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及抗脊髓抗体的阳性率(17.4%、25.6%和29.8%)明显高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在SLE诊断中的特异性分别为98.5%、95.6%和100%;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及抗脊髓抗体均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积分呈正相关,并与NPSLE患者的癫痫发作、头痛、急性意识障碍以及情绪失调、焦虑等症状的发生有关;NPSLE患者血清的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和抗脊髓抗体的阳性率(27.8%、38.9%和61.1%)明显高于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EE患者(P<0.05或P<0.01);NPSLE患者的脑脊液中抗脑抗体、抗脊髓抗体的阳性率均为29.2%,与疾病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NPSLE诊断中的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5%.结论 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及抗脊髓抗体对SLE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偏低;3种抗体均与SLE疾病活动性相关;血清中抗神经元细胞抗体、抗脑抗体及抗脊髓抗体是NPSLE诊断的较特异性抗体,抗脊髓抗体可能是诊断NPSLE较敏感的指标之一;脑脊液中的抗脑抗体、抗脊髓抗体对NPSLE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缓解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的损害为特点,其具有的神经精神表现,即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SLE,NPSLE),由于种族、年龄、性别,尤其是诊断标准使用的差异,发生率可达14%~75%,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