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亚琼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4):489-491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联汀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2周。治疗前和治疗1、3、7 d后及2周时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欧洲卒中量表(european stroke scale,E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治疗后评价患者临床疗效,并对2组患者的安全性和治疗前后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进行监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E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7 d和2周后,观察组患者ESS、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3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肝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均无明显变化,但观察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把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分为小剂量组(20mg阿托伐他汀)、大剂量组(40mg阿托伐他汀),评价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FMD值、LVEF高于小剂量组,TC、LDL、TG、ET-1、IVST、LVDD低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相比,大剂量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小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9):96-9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该院AMI患者78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26例,分别于入院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40mg、60mg每天1次,共14d。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各组TC、LDL-C、CK均下降,高剂量组LDL-C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中剂量组为88.3%;低剂量组为82.1%;高剂量组治疗效果明显(P〈0.05)。各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出现。结论 AMI患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均可改善临床症状,并且随着治疗剂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20 mg/d组)32例和B组(40 mg/d组)32例,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 B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均好于A组,P均<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40mg/d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相对更好,且安全性也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5.
尹文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8)
目的 探讨与比较阿托伐他汀的常规与负荷剂量在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100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剂量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负荷剂量组患者则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不良心血管事件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常规剂量组患者术后24 h的TC、TG、LDL-C、CK-MB、cTn Ⅰ、hs-CRP、IL-6、Cr与ALT水平组间比较均显著高于负荷剂量组,HDL-C水平组间比较显著低于负荷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常规剂量组患者30 d 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总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降低介入治疗术后炎症反应与稳定血脂的效果优于常规剂量,并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且并未提高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借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10mg,睡前顿服,连续用药至少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胆固酵(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心肌缺血和缺氧,保存或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将2015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SOD、CK-MB、ET-1、cTnI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ET-1、cTnI、CK-MB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SOD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预后显著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症指标与预后,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逆转AMI后心室重塑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STEMI患者,发病6h内接受急诊PCI术,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且远端血流达TIMI3级,入选患者共113例,年龄(59.1±11.3)岁。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简称大剂量组),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简称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a和10mg/d,连续用药24周。于AMI后24h内和第24周末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峰值流速/心室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峰值流速(VE/VA)、左室重量指数(LVMI)、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等指标。比较各组24h内和第24周末心室形态和功能指标,并对心室形态/功能相关分析。结果①24周后大剂量组的LVESV、LVEDV、LVMI及WMSI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LVEF和E/A亦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和对照组;常规剂量组的LVESV、LVEDV、LVMI及WMSI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和E/A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AMI后的心室重塑,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且增加阿托伐他汀的剂量能够进一步增强其效应;阿托伐他汀可能是通过减轻AMI后的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改善心脏胶原重塑等机制减轻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治疗的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及血脂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都有改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疗效较常规组好。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AMI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够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明显降低,推荐临床应用于AMI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抗感染药学》2016,(6):1263-1266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疗效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治疗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分别给予负荷剂量(入院12 h内单次口服80 mg,后20 mg/d)阿托伐他汀和常规剂量(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的C-反应蛋白和血脂的测得值,以及心室重塑超声指标(LVEF、LVESV、LVEDV和WMSI)测得值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血脂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心源性病死和心梗复发率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常规剂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以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91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TC、hs-CRP、LDL-C水平分别为(3.0±0.6)mmol/L、(1.9±0.3)mg/L、(0.9±0.3)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3.9±0.5)mmol/L、(3.6±0.4)mg/L、(1.3±0.4)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FMD、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者以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均有良好降脂、改善血管内皮、减轻炎症反应效果,但后者在减轻炎症反应、降低LDL-C、TC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心肌梗死相关指标、临床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阿托伐他汀是一种较为安全且有效的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相关指标和临床症状的改善,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随机双盲法将15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扩冠、抗凝、溶栓及对症治疗。在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能降低心肌缺血总负荷,且能降低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102名在我院就诊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瑞舒伐他汀组用瑞舒伐他汀10 mg.d-1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用阿托伐他汀20 mg.d-1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血脂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评价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2组内血脂水平,hs-CRP,内皮功能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总胆固醇(TC),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疗效更好。2组均未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复发性心绞痛,瑞舒伐他汀组2例,阿托伐他汀组4例;血运重建,瑞舒伐他汀组为3例,阿托伐他汀组5例,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药物均可降低患者血脂,改善患者炎性反应,提高血管内皮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作用,但血脂及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瑞舒伐他汀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液流变学、超声心动、炎症等指标.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某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采用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n=60)采用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1年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AMI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60例AMI患者于入院24h内给予40mg阿托伐他汀,平均住院(15.3±2.6)d。对出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mmol/L,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的患者服用剂量减半,即阿托伐他汀20mg/d。比较用药前、出院时及随访治疗期间血脂及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总胆固醇(TC)、LDL-C、三酰甘油(TG)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治疗前有所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及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10例患者中治愈57例(51.8%),显效48例(43.6%),无效5例(4.5%),总有效率为95.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患者的TC、TG及LDL-C低于治疗前,HDL-C高于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满意,可通过迅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而改善病情,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