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依据年龄分A组:年龄≧60岁,140例;B组:年龄≦40岁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C组,年龄≧60岁,120例。检测他们的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踝臂指数(ABI),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并将血脂、HbA1c与AB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与B组相比,两组的血脂、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ABI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组相比,A组的HDL明显降低(P〈0.05),其它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ABI水平明显降低(P〈0.05)。A组各种血脂的均值都在正常人参考值范围内,但是TC(应〈4.5 mmol/L-1)和TG(应〈1.5 mmol/L-1)未达到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治疗指标。TC、TG、LDL-C和Lp(a)与HbA1c均呈正相关,与ABI均呈负相关(P〈0.05);HDL-C与HbA1c呈负相关,与ABI呈正相关(P〈0.05)。HbA1c与ABI呈负相关。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脂与年轻患者相同,但比同龄正常人严重,并与下肢外周血管的功能下降相关。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调节血脂才能更好地防治外周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2型糖尿病患者UACR与TBI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尿肌酐结果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大量白蛋白尿组,比较各组患者生化指标的差异;对ABI与TB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UACR与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随着UACR值增加,病程较长,合并高血压史的比例高,CHO、TG、LDL-C、Hb A1c的水平较高,HDL-C、ABI、TBI的值较低(P0.01);进一步以上述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指标为自变量,UACR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与BMI、Hb A1c正相关(P0.01),与ABI负相关(r=-2.246,P0.01),与TBI负相关(r=-1.367,P0.01);(2)ABI与TBI相关系数为r=0.54。结论 (1)UACR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TBI值存在关系;(2)ABI与TBI呈正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中踝臂血压指数(ABI)与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自2009-01-2011-01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469例,测定ABI及其他相关指标.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检者38例为正常对照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ABI异常与UACR的相关性.结果 469例2型糖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浆心钠素(A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T2DM患者93例,根据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30例、CKD 3期(CKD3)组31例及CKD 4期(CKD 4)组32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浆ANP水平. 结果 (1)DM、CKD 3和CKD 4组ANP水平均高于NC组,且随UAER增加而增加[(280.89±43.66) vs (356.87±45.45) vs (414.95±57.52) vs (164.09±36.64) ng/L,P<0.05];(2)ANP水平与病程、HbA1c、FPG、TG、BUN、Cr呈正相关(r=0.77、0.82、0.73、0.71、0.80、0.74,P均<0.05),与HDL-C呈负相关(r=-0.68,P<0.05). 结论 血浆ANP与CKD患者UAER正相关,FPG、HbA1c、BUN、Cr和TG是血浆ANP的独立正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2DM患者微量尿白蛋白(U-mAlb)、尿白蛋白/尿肌酐(UACR)与振动感觉阈值(VPT)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T2DM患者540例,根据UACR分为正常尿白蛋白(NAU)组、微量尿白蛋白(MAU)组和大量尿白蛋白(OAU)组。测定各组VPT、HbA1c等指标。结果MAU组和OAU组糖尿病病程、UACR、HbA1c和VPT高于NAU组(P=0.000、0.008、0.000)。UACR与VPT、糖尿病病程、HbA1c呈正相关(P=0.002、0.003、0.00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和HbA1c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0.011)。结论糖尿病病程是UACR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蛋白尿程度加重,VPT异常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岁)下肢周围动脉病变(PAD)与心率变异率(HRV)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内分泌科住院的12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PAD(ABI<0.9定义为PAD)分为两组。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周围神经病变、尿微量白蛋白(UAER)、双下肢踝肱指数(ABI)和动态心电图,由仪器自动分析计算出HRV各项时域及频域指标。对两组间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128例患者,其中90例无PAD、38例合并PAD。2型糖尿病合并PAD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UAER及高血压发生率均高于无PAD组(P<0.05)。PAD组患者HRV指标下降,包括大部分时域指标SDNN、SDNN-index、SDANN及频域指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G、UAER、高血压后,HRV指标与PAD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PAD者具有更低的HRV,表明心脏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DK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300例。根据UACR分为单纯T2DM组(T2DM)204例(UACR30 mg/g)和DKD组96例(UACR≥30 mg/g)。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人群80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Pearson相关分析BDNF与各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DKD的影响因素。结果 NC组、T2DM组、DKD组BDNF水平依次降低[(8. 43±1. 05)vs(6. 21±1. 01)vs(4. 98±0. 75)ng/ml,P0. 01],DKD组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C水平高于T2DM组(P0. 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DNF水平与年龄、HbA1c、TC、LDL-C、UACR呈负相关(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LDL-C是DKD的影响因素(P0. 01)。结论T2DM患者血清BDNF水平降低,与DKD发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 80例原发高血压患者经连续2次检查晨尿排除显性蛋白尿,采用多普勒超声法检测四肢动脉血压,计算ABI,分为ABI正常组(38例)和ABI减低组(42例),连续2次检查晨尿常规及MAU.结果 两组MAU阳性率分别为28.9%(11/38)和54.8%(23/42),MAU分别为(21±11)mg/L和(38±24)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ABI正常组ABI与MAU无显著相关(r=0.18,P>0.05),而ABI减低组ABI与MAU呈显著负相关(r=-0.63,P<0.01).结论 ABI减低的高血压患者MAU增加,提示ABI减低对评估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血糖及血压波动对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并探讨DN患者血糖及血压波动的相关性。方法:收集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160例。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84例(UACR<30mg/g)和微量蛋白尿组76例(近半年2次以上30mg/g≤UACR≤300mg/g)。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h血压,分析血压波动情况;采用多点血糖监测评估血糖波动 [血糖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并分析DN与血糖及血压波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微量蛋白尿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SDBG、LAGE及全天血压、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和舒张压标准差(dDBP-SD)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均<0.05)。微量蛋白尿组SDBG与24hDBP-SD呈正相关,微量蛋白尿组尿白蛋白/UACR与FBG、HbA1c、SDBG、LAGE、24hSBP、24hSBP-SD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血糖及血压波动可能增加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T2DM)病人踝肱指数(ABI)异常的影响因素及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并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T2DM病人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与ABI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的233例≥60岁T2DM病人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ABI结果的不同将其分为ABI正常组(ABI0.9)144例和ABI异常组(ABI≤0.9)89例,分析并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探讨影响ABI的因素。结果 ABI异常组的病程、吸烟史、收缩压(SBP)、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DN)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ABI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程、吸烟史、SBP、HbA1c、NLR均是ABI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BI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与NLR的关系密切,提示老年T2DM伴有外周血管病变的病人伴有慢性低度炎症反应,因此,病人应当戒烟,并加强对血压、血糖以及抗氧化应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ApoB与T2DM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UA1b)组和糖尿病肾病(DN)组。测定血压、体重、身高、肝肾功能、TC、TG、HDL-C、LDL-C、ApoB以及HbA1c。结果DN组病程、SBP、HbA1c、TC、TG、ApoB均高于NUA1b组,HDL-C低于NUA1b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尿白蛋白/肌酐(UACR)与病程、SBP、HbA-C以及ApoB呈正相关;调整病程、SBP、HbA-C后偏相关分析显示,ApoB与UACR仍显著正相关。结论ApoB可能是T2DM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健康对照组为50名健康体检者,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每组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选择素。结果所有糖尿病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含量(17.36±6.19)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25±1.69)ng/ml](P〈0.01);微量白蛋白尿组[(16.59±3.36)ng/ml]及临床白蛋白尿组[(23.84±5.96)ng/ml]P-选择素又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12.34±2.31)ng/ml](P〈0.01);临床白蛋白尿组又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P〈0.01);P选择素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均呈正相关(r=0.54,0.68,0.97,0.71,P均〈0.01)。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P-选择素的水平升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不同肾病分期患者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UMCP-1)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5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UMCP-1、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时按UALB水平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蛋白尿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白蛋白尿组,将各组间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U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糖尿病肾病各分组中,UMCP-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MCP.1水平随着蛋白尿程度的增加而升高(r=0.524,P〈0.05),且在蛋白尿正常组患者UMCP-1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UMCP-1水平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早于UALB发生变化,可作为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内分泌门诊5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冠心病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81例)(男40例,女41例)和无冠心病组(447例)(男249例,女19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与无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年龄较高[分别为(60±12)和(694-8)岁,t=-8.64,P〈0.05],糖尿病病程较长[分别为(9±7)和(12±7)年,t=-4.44,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分别为6.8%4-1.1%和7.4%±1.2%,t=-3.38,P〈0.05),收缩压增高[分别为(1304-15)和(134±15)mmHg(1mmHg=0.133kPa),t=-2.26,P〈0.05];冠心病组高血压、高血脂症、脑卒中及冠心病阳性家族史的发生率均较高(X^2=14.29、9.47、25.01、7.56,均P〈0.05)。2组血压和血脂控制达标率相当,但HbAlC〈7.0%比例在冠心病组明显低于无冠心病组(分别为48.1%和68.2%,0=12.18,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病程、HbAlC、合并脑卒中、收缩压以及他汀药的使用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8、1.11、1.47、2.72、1.03和2.41,均P〈0.05)。结论门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表现多种危险因素并存,对于这些患者不能仅注重血糖的管理,还要注意控制血压、血脂并重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踝臂指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以踝臂指数≤0.9为切点分为踝臂指数正常组和踝臂指数异常组.另外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vaspin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踝臂指数异常组血清vaspin水平低于2型糖尿病踝臂指数正常组及对照组(P均<0.01),3组分别为(0.41±0.36) μg/L、(1.21±0.87) μg/L、(1.56±0.69) μg/L.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aspin 与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偏相关分析提示,血清vaspin与踝臂指数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L-C和vaspin水平是2型糖尿病踝臂指数异常患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血清vaspin水平在新发2型糖尿病踝臂指数异常人群中降低,其水平下降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因素,为DN的一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267例,其中DN患者102例(DN组),单纯糖尿病无。肾病165例(NDN组),采集血糖等临床资料,进行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组间比较显示,DN组与NDN组的年龄、糖尿病(DM)病程、BMI、吸烟、高脂饮食、合并高血压、FPG、2hPG、0.5hPG、HbA1c、TC、TG、LDL-C和纤维蛋白原(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DN的发生与DM病程、TG、HbA-C、FPG、2hPG和合并高血压有关(P〈0.05或P〈0.01)。结论TG、DM病程、HbA1C、FPG、2hPG和合并高血压是DN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液mindin的表达,分析其与糖尿病肾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谢糖尿病中心及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24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根据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E)将T2DM患者分为3组,即24h—UAE〈30mg的正常蛋白尿组60例,30mg≤24h-UAE〈300mg的微量蛋白尿组32例,24h-UAE≥300mg的大量蛋白尿组32例。应用ELISA法测定尿液mindin的水平,常规方法测定血、尿肌酐、血尿素氮、胱抑素C、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等临床指标,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指标间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结果T2DM患者尿mindin含量高于对照组f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大量蛋白尿组、对照组分别为161(119~255)、332(181—445)、426(230—937)和93(51—121)ng·ml^-1·μmol^-1·L^-1,F=30.196,P〈0.05],并与24h-UAE呈正相关(r=0.453,P〈0.05),T2DM患者各组mindin水平随24h-UAE的升高而递增;相关分析显示尿mindin与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血糖、24h-UAE、病程呈正相关(r=0.426、0.2336、0.383,0344、0.453、0.511,均P〈0.05),而与eGFR呈负相关(r=-0.383,P〈0.05);结果显示尿液mindin(OR=1.481,95%CI:1.187—1.847)、空腹血糖(OR=0.842,95%CI:0.756~0.939)、舒张压(OR=1.051,95%CI:1.003~1.101)是T2DM患者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尿液mindin可反映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功能损伤并与肾功能损伤的程度相关,尿液mindin的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病情观察、疗效判断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甘精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糖的关系。方法共32例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FPG)及餐后血糖(2hPG)、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Visfatin等相关指标。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2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32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TG、FPG、2hPG、HbA]C、HOMA-IR、HOMA-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isfatin水平降低(P〈0.05),与健康人相比,糖尿病患者Visfatin水平降低(Pd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isfatin与HbA1C、Fins、HOMA-IR呈正相关(r=0.259,Pd0.05;r=0.586,P〈0.01;r=0.385,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OMA-IR是血浆Vis—fatin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的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及平均血糖有关,可能在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50例,分为1型糖尿病组(T1DM,23例)、2型糖尿病组(T2DM,127例),对照组为来我院健康体检者及我科医护人员共48人。记录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病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糖化血红蛋白(HbAle)等指标。收集受试者24h内排出的粪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粪便中粪弹性蛋白酶(FE)的含量,对所有受试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进行评估。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对照组粪便FE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4±237)比(502±194)比(576±170)μg/g,F=6.93,P〈0.01]。以FE〈200μg/g作为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判断标准,结果显示30.4%(7/23)的T1DM患者及7.9%(10/127)的T2DM患者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与对照组(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检验P〈0.05)。以是否存在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年龄、性别、BMI、病程、胰岛素治疗与否、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情况、稳态模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及HbAlc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与健康对照相比,T1DM和他DM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粥样硬化(LEAD)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EAD患者129例,依照肱踝血压比(ABI)的检测结果分为轻度组(n=60,0.7<ABI<0.9)、中度组(n=33,0.4<ABI<0.7)、重度组(n=36,ABI<0.4),观察高血压患者发生LEAD的可能危险因素(血压、血糖、血脂).结果 三组在高血压病程、脉压、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TG)、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逐步logistic回归中发现高血压病程(OR=3.455,95%CI:1.024~19.231)、TG(OR=2.489,95%CI:0.845~13.481)及糖尿病病程(OR=2.330,95%CI:0.667~9.340)是导致ABI显著减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随着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程延长、糖尿病时间的延长、高TG血症的严重程度增加及脉压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并且与LEAD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