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观察重度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患者牙周非手术治疗后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19例GAgP患者在洁治后1个月内完成刮治和根面平整,每2个月进行1次牙周维护,纵向观察6个月.在基线和维护期各时间点记录全口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和牙齿松动度,磨牙记录根分叉病变的程度,其中7例患者在基线和治疗后6个月进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 在基线时患者的平均PD为(5.1±2.1)mm,BOP阳性位点占98.0%,AL(3.9±1.9)mm.治疗后6个月平均PD为(3.0±1.1)mm,BOP阳性位点减少至11.9%,AL(3.2±1.2)mm,其中重度位点治疗后PD减少[(4.0±1.6)mm]大于中度位点[(2.2±0.9)mm,P<0.001],切牙治疗后PD减少大于磨牙,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后6个月[(55.4±9.3)%]较治疗前[(65.7±9.9)%]明显减少(P<0.05).结论 GAgP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和定期牙周维护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磨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刮治和根面平整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龈下超声根面平整在老年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支持治疗期间(原为维护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岁以上诊断为重度牙周炎,经基础治疗后仍有5 mm以上牙周袋和探诊出血,为翻瓣术的适应证,且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分别于基础治疗后4周(基线)、6个月和12个月复诊行超声刮治前,检测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的变化.1年后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与基线相比,6个月复查时所有临床牙周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6个月与12个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未经翻瓣术治疗的老年重度牙周炎患者,在其牙周支持治疗期间定期施以龈下超声治疗短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二次牙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与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牙周探诊深度为5~7mm的前牙或前磨牙共52颗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二次SRP组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翻瓣组进行改良Widman翻瓣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检查记录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退缩(gingival recession,GR)及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并比较分析。结果二次SRP组和翻瓣组患牙的BOP阳性率、PD、GR、CAL治疗前分别为91.30%、(5.60±0.99)mm、(0.37±0.49)mm、(5.98±1.17)mm和92.13%、(5.87±1.02)mm、(0.30±0.47)mm、(6.03±1.30)mm,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17.39%、(2.87±0.78)mm、(2.00±0.62)mm、(5.07±1.01)mm和11.23%、(2.53±0.51)mm、(2.36±0.68)mm、(4.89±0.84)mm,2组治疗后6个月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2组间BOP阳性率、PD及C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翻瓣组GR明显高于二次SRP组(P〈0.05)。结论对于前牙或前磨牙,二次SRP与牙周翻瓣术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翻瓣术后牙龈退缩较二次牙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后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牙周内窥镜下超声龈下刮治对牙周基础治疗后残留牙周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259颗经牙周基础治疗后仍残留深牙周袋的患牙,行牙周内窥镜下超声龈下刮治,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全口牙周探诊出血(BOP)和牙周探诊深度(PD)的变化.结果 内窥镜治疗后3个月全口平均PD值和BOP位点百分比有显著改善(P<0.001).单根牙和多根牙的平均PD均显著降低(P<0.001),PD≥5mm位点百分比显著改善(P<0.05),其中重度牙周袋位点的改善更明显(P<0.05).根分叉病变位点百分比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残留牙周深袋经牙周内窥镜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后,单根牙和多根牙都有显著治疗效果,并且单根牙重度牙周袋位点改善更明显,但是多根牙II度及以上根分叉病变位点的改善有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牙周内窥镜辅助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RP)与传统SRP对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残留牙周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牙周基础治疗后口内每个区至少有1个位点探诊深度(PD)≥5 mm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和SRP组,分别对残留牙周袋位点进行内窥镜辅助SRP治疗和传统SRP治疗。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6个月检查PD、探诊出血(BOP)和附着丧失(AL),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基线相比,治疗后3、6个月内窥镜组及SRP组PD≥5 mm位点百分比、PD、AL、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均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与3个月相比,内窥镜组PD≥5 mm位点百分比、PD、AL、BOP阳性位点百分比均降低(P<0.05),而SR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RP组相比,内窥镜组治疗后3及6个月PD≥5 mm位点百分比、PD均降低,治疗后6个月AL、BOP阳性位点百分比降低(P<0.05)。结论 牙周内窥镜辅助SRP对于基础治疗后的残留牙周袋(PD≥5 mm)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SRP,尤其具有更好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局部应用25%甲硝唑牙科用凝胶剂(依俐周)辅助龈下刮治与单纯龈下刮治,治疗深牙周袋的疗效。方法:18例中,重度成人牙周炎患者,选择其左右侧对应牙,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大于等于7mm但小于等于10mm,且探诊出血的位点,进行随机,单盲,对照试验,0天时试验牙接受龈下刮治及依俐周局部用药,对照牙只接受龈下刮治,于基线,后线,治疗后21天,91天,时,进行PD和柏出血(Bleebing On Probing BOP)及龈下菌斑涂片检查,结果:依俐周局部用药部位,其D害治疗后91天,改善了2.91mm,明显大于对照组改善值1.83mm,治疗后21天,试验组BOP由基线时的100.0降至86.4%,而对照组BOP无明显改善,治疗后21天试验组龈下菌斑中螺旋体的百分离由基线之24.1%降至6.2%,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局部应用25%甲硝唑牙科用凝胶辅助龈下辞治疗 深牙周袋,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Vector超声系统治疗和牙周翻瓣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1年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其口内的单根牙及多根牙都存在牙周探诊深度5~7 mm的位点,随机分为3组各10例患者,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进行Vector超声治疗、牙周翻瓣术组进行改良Widman翻瓣术、常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组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记录治疗结束1d后的疼痛程度,并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采用Florida探针系统检查记录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牙龈退缩(GR)、临床附着丧失(CAL),并比较分析.结果 3组治疗后1d的疼痛程度评价,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最低2.2,牙周翻瓣术组最高为6.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单根牙,3组在治疗后的3、6、12个月PD、GR、BOP与治疗前比较都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的第12个月,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和牙周翻瓣术组PD改善相同,且该组的GR和CAL低于牙周翻瓣术组和常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组.对于多根牙,治疗后3、6个月,3组PD较治疗前有改善,GR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翻瓣术组和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组的CAL值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12个月只有翻瓣术组的PD、CAL值较治疗前减少(P<0.05),3组的GR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3组的BOP阳性率在治疗后的3、6、12个月,翻瓣术组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另两组则在治疗后的12个月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基础治疗后3个月,仍存在5~7 mm牙周袋位点的单根牙,采用Vector超声系统进行治疗的患者,1年后的疗效优于牙周翻瓣术;而对于多根牙,Vector超声系统治疗的效果不及牙周翻瓣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黄提取物局部应用治疗伴糖尿病重度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伴糖尿病的重度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和实验组(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术+术后局部应用大黄提取物软膏)。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检查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pocket depth, 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 CAL)、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 BOP)。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相比治疗前,2组患者在治疗后6周和治疗后12周, PD、CAL、BOP均有下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表明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牙周状况都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整个实验过程中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大黄提取物局部应用辅助治疗伴糖尿病的重度牙周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龈下刮治配合补肾固齿丸对中、重度牙周炎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纳入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共4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位患者选择2颗指数牙。所有患者试验前均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试验组同时给予口服补肾固齿丸4g/次,2次/日,连服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指数牙的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其牙槽骨平均灰度值(MGVs)。结果:试验组BOP阳性率、PD和AL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MGVs升高(尸〈0.05)。对照组治疗后BOP阳性率和PD明显降低(P〈0.05),但AL及MGVs无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对中、重度牙周炎的短期疗效有显著差异@〈0.05)。结论:龈下刮治配合口服补肾固齿丸治疗中、重度牙周炎的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龈下刮治组,可能与补。肾固齿丸能促进牙槽骨新骨形成、降低AL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维护期的疗效,并分析牙位和位点因素对牙周袋探诊深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牙周基础治疗后进入维护期的2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9个月的纵向观察。每3个月给予口腔卫生宣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在基线(基础治疗完成后)和每次复查时记录牙周袋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情况。结果维护治疗期间,牙周袋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探诊出血等临床指标均有进一步改善。牙周袋深度前牙减少(0.52±1.02)mm,后牙减少(0.37±1.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面位点与非邻面位点相比,邻面位点的牙周袋深度减少更显著(P<0.05);6 mm及以上的位点牙周袋深度减少(1.88±2.19)mm,4~5 mm的位点牙周袋深度减少(1.12±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每3个月进行维护治疗,可使牙周临床指标进一步改善,牙位与位点因素均对牙周袋深度的变化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伴咬合紊乱的多学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例依从性好的慢性牙周炎伴咬合紊乱病例,采用牙周基础治疗与正畸、修复多学科联合治疗,观察1~7年,所有病例均拍摄口内像及X线牙片,分别于基线、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牙周系统治疗后1年分别记录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松动度(TM)。结果: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BOP、PD较基线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TM无明显差异(P>0.05)。基础治疗后3个月BOP、PD、TM与系统治疗后1年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伴咬合紊乱病例多学科治疗有利于牙周炎的控制及疗效的维持,但患者的依从性及适应症的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AgP患者58例,进行全口牙周基础治疗。于治疗后1、3、6个月复查,检查患者口中所有天然牙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CAL)、探诊出血(BOP)、牙龈退缩(GR),记录松动度。结果治疗后1个月大体观察牙龈组织炎症明显好转,牙龈色泽、形态在多数牙位恢复正常。治疗后3个月PD、CAL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R增加、松动度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PD、CAL与治疗前相比降低,GR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松动度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6个月,≥3.5mm牙周袋和BOP所占比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础治疗是治疗AgP的有效手段,中短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牙周内窥镜辅助下超声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对重度牙周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Ⅲ-Ⅳ期牙周炎患者19例,随机分为内窥镜组及对照组.内窥镜组在龈上洁治术1周后,牙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牙周炎维护治疗期临床指标变化规律。方法:对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后进入维护治疗期的22名慢性牙周炎病人进行9个月的纵向观察。每3个月给予口腔卫生宣教,龈上下洁刮治和根面平整。并在基线和每次复查时记录临床检查指标,包括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BOP)。结果:后牙较前牙更易出现牙周袋加深,>6 mm深袋的比例6个月后显著下降,CAL改善在邻面及舌侧更加明显,BOP比例持续下降。结论:非手术基础治疗配合定期维护,可使临床指标在较短期内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Er,Cr:YSGG牙周袋内清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9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左右半口对照研究,随机分为A组:Er,Cr:YSGG激光牙周袋内清创;B组:手工龈下刮治器械牙周袋内清刨。比较A、B组治疗后6、12周PD、BOP、CAL的变化及治疗疼痛程度VAS值。结果:基线PD≥4mm的位点治疗后6周和12周PD、CAL和BOP与基线相比,均有非常明显下降(P〈0.01)。且基线时PD≥6mm的位点,治疗后12周激光组PD降低显著高于对照组。激光组的VAS值明显低于手工器械组(P〈0.01)。结论:Er,Cr:YSGG激光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袋内壁清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宁夏地区回族和汉族成年人的牙周健康状况,为该地区开展口腔健康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及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对宁夏地区2 628名成年人的牙周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牙龈出血(即探诊后出血,BOP)、牙石、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情况。应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BOP位点阳性率、牙石检出率、PD在36~45岁、46~59岁组达到高峰但在大于等于60岁组反而降低;牙周炎患病率、AL≥4 mm位点百分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2)除AL≥4 mm位点百分比外,其他各项指标在性别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3)山区人群的BOP位点阳性率、牙石检出率、PD、牙周炎患病率及AL≥4 mm位点百分比均高于川区。4)回族人群的BOP位点阳性率、牙石检出率、PD、牙周炎患病率及AL≥4 mm位点百分比均低于汉族。结论宁夏地区成年人牙周健康状况受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对牙周炎患病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于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风湿病分院就诊临床确诊为RA患者30例(RA组),对照组为同期本院工作人员及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及其陪同家属30例。分别检查两组缺牙数、探诊出血指数(BOP)及探诊深度(PD),记录RA组患者晨僵持续时间,检测其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以及类风湿性因子(R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RA组与对照组牙周炎患病率分别为76.8%和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失牙数、BOP及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组晨僵持续时间、ESR、CRP以及RF与BOP、PD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未发现RA对牙周炎患病情况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