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比较了心电监护的3个安全标准对除颤防护的要求,提出产品的设计思路,旨在帮助设计人员及测试人员更好地理解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心脏骤停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循环和呼吸突然停止及意识丧失,是最紧迫的急诊。心肺复苏就是针对这一急诊所采用的一系列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开始越早越好。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高的组织,对缺氧最敏感。通常情况下,心脏骤停3秒钟,患者感到头昏,10~20秒时发生昏厥,30~45秒瞳孔散大,1分钟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6分钟后脑组织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如能在4分钟内开始现场心肺复苏(即心肺复苏的早期处理),而且在8分钟内开始进一步处理(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肾上腺素及电除颤、心肺复苏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心脏骤停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及电除颤、心肺复苏治疗,根据最终抢救结果分为有效组56例与无效组2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救治情况以及不同心肺复苏时机的抢救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的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无效组,心肺复苏循环次数、肾上腺素注射剂量、电除颤次数均显著少于无效组(P <0.05)。心肺复苏时机≤1 min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心肺复苏时机> 1 min者(P <0.05)。结论肾上腺素、电除颤及心肺复苏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心肺复苏时机应≤1 min,有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除颤仪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均为心脏骤停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2019年11月,采用单双数抽签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2组实施研究,抽取单数的患者给予人工除颤并列入对照组,抽取双数的患者给予体外自动除颤仪并列入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除颤成功率及院内存活率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除颤监护仪的除颤原理与设计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可为除颤监护仪的除颤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故障维修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心电监护仪联合除颤监护仪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康复疗养中心疗一科于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心电监护仪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除颤监护仪联合心电监护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心室颤动发生率为69.23%,低于对照组的89.74%(P<0.05);观察组的心搏骤停发生率为15.38%,低于对照组的38.46%(P<0.05);观察组的心肺复苏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达97.4%%,高于对照组的76.9%(P<0.05);观察组出院2年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监护仪联合除颤监护仪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既能够动态监护患者的心电功能,也更加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能有效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率和出院后2年生存率,预后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除颤起搏监护仪与心肺复苏器联合使用在提升心搏骤停患者抢救复苏成功率方面的优势价值。方法:从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急诊抢救的心搏骤停患者中抽选66例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其中对照组33例采用除颤起搏监护仪+人工心肺复苏的方法,实验组33例采用除颤起搏监护仪+心肺复苏器形式抢救,通过分析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以及复苏成功率明确两种急救设备联用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患者抢救2h后的各项血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更高。结论:针对心搏骤停患者联合应用除颤起搏监护仪以及心肺复苏器能够显著提升复苏成功率,强化急救质量,相关设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无锡地区某三甲医院18台除颤心电监护仪进行的质控检测。方法参考浙江省计量标准,采用FLUKE电气安全分析仪和除颤器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电气安全、能量输出和心电监测。结果除同步模式下的延迟时间以外,其他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希望通过质控检测,降低除颤仪的使用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并进一步关注除颤仪电池检测和同步模式延迟时间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除颤监护仪与常规心电监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仪、心肺复苏法行心电监护与心肺复苏,观察组应用除颤监护仪行动态心电监护与心肺复...  相似文献   

10.
1 故障现象接通电源 ,SYNC ,CHANGE ,PACERON按键指示LED同时闪烁 ,机器发出嘟嘟报警声 ,此时 ,显示屏幕无任何显示 ,按任何操作按键无反应。2 分析与检修几个指示灯闪烁以及嘟嘟报警声是报警信号 ,报警和显示器无显示可能有关 ,但不知谁因谁果 ,因无电路图 ,对机器电路原理不熟 ,故先考虑显示器无显示问题 ,准备从显像管底座查起。打开机壳 ,将显示器与主板的连接插线取下 ,重新开机 ,机器不再出现报警声 ,LED不再闪烁。机器能正常除颤、打印记录。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 ,一是显示器有故障 ,二是主机的 12V电…  相似文献   

11.
电除颤技术及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除颤技术及其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方法:在复习电除颤概念的基础上,介绍电除颤技术的发展趋势与能量选择;结合“共识”,确定电除颤在心肺复苏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果:初期电除颤采用单相波技术.但近年单相波技术呈现被双相波取代的趋势。双相渡技术包括双相切角指数波型和双相方渡型。电除颤所需能量因渡型而异,即单相波除颤选择较高的能量,双相波选择较低的能量。双相波除颤具有心肌损伤小与成功率高的优势,在可除颤性心脏骤停的急救中,推荐“1次电击+5组心肺复苏”方案。结论:电除颤技术以单相波与双相波为代表,后者优于前者。根据现代急救理念,电除颤必须与心肺复苏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薛丽 《医疗装备》2022,(2):44-46
目的 探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用于心搏骤停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心搏骤停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的35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将使用人工除颤联合心肺复苏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次除颤成功率、除颤总体成功率、院内存活...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3~1998年收治5例心脏骤停的患者,经过迅速有效的心脏复苏及护理获得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注意体温、脉搏、血压、无瞳孔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为减少脑组织损伤迅速进行高流量吸氧,维持脑代谢,保持有效的脑活力。  相似文献   

14.
景雪梅 《现代保健》2011,(7):117-118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中猝死患者心肺复苏(CPR)的效果和医护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3月~2010年7月院外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和医护配合的重要性。结果院外猝死患者163例中,除颤成功9例,心肺复苏成功送入ICU13例。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现场是否有目击者及目击者能否施救、急救人员到达时间、是否及时除颤、患者的基础疾病以及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密切配合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心肺复苏     
赵湘 《健康博览》2001,(11):7-7
  相似文献   

16.
自动体外除颤仪——角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的实用功能与便捷操作以及它在“公众启动除颤”计划中所扮演的角色。阐述了如何在急救中将AED与心肺复苏有机地衔接起来,即救援人员力争尽快使用AED对可除颤性心脏骤停实施早期电除颤,并立即接以胸部心脏按压。指出了中国AED的应用现状与不足,并对AED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张花 《医疗装备》2021,(10):101-103
目的 探讨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天津市东丽区军粮城医院收治的200例心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取全自动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对照组采取人工除颤仪联合心肺复苏,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心搏骤停患者接受自动体外除颤仪与心肺复苏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心搏骤停患者,以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肺复苏干预,实验组给予自动体外除颤仪与心肺复苏联合治疗,分析2组心搏骤停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实验组心搏骤停患者,其复苏成功率为78.00%,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提高心脏骤停病人院前救治的综合水平以及影响心脏骤停院前救治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对目标人群中心脏骤停病人进行院前心肺复苏术,用院前心肺复苏术临床效果研究调查346份病例资料。结果:按照院前心肺复苏的条件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发现在呼救反应时间长短、有无旁观者参与、有无电击除颤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道开放后使用球囊面罩和气管插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骤停病人在呼救反应时间小于10分钟、现场有旁观者参与复苏、早期启用电除颤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对心肺复苏新观念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一个国际心肺复苏 (CPR)和心血管急救 (ECC)新指南作为第一个国际CPR和ECC指南 2 0 0 0 ,它是由各国专家组成的国际小组经过科学、客观的评估 ,认真的讨论后最后成稿 ,是集中了全体专家智慧并与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成果 ,意在指导救助者与急救人员以最有效的方法救治心血管急症 ,如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 ,从而制定出一个全球性的标准。这个可谓是真正的国际性心肺复苏指南 ,是数百名世界范围内著名复苏方面的专家学者经过两年的时间 ,认真讨论和详尽评估后得以著成。除美国心脏协会的专家外 ,还有来自澳洲、欧洲、加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