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院内科1983年1月至12月60岁以上老年病人286例中西医临床资料分析,得出老年病的下述临床特点。一.老年病以虚证多见,并常累及多个脏腑。老年人脏腑机能衰弱,常患某些慢性病,久病气血津液多有亏虚,五脏六腑之精血耗伤。由于肺脾之气常衰,肝肾之阴多亏,而使脏腑功能失调。脾虚不能化生精微以生气血,阴液之源匮乏而致阴虚(气阴两虚),阴虚不能化气,加重气虚,气血输布不畅(气虚血淤),  相似文献   

2.
我们运用中医理论,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为主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初步获得一些成效,兹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一、早期肝硬化(功能代偿期) 本病属于中医“积聚”范畴。由湿浊久羁不解,情志抑郁及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肝脾俱病。开始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久则营气痹塞,肝脉瘀阻,而致气滞血瘀,故肝硬化阶段主因为肝脉血瘀,肝失疏泄,势必横逆伤脾,致胃少受纳,脾失健运,形成肝郁脾虚;若病延日久,耗伤肝阴,则将致气阴两虚。据上所述分型如下:  相似文献   

3.
孙龙 《家庭用药》2012,(2):24-25
中医认为,血的生成和调节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心、肝、脾、肾功能衰弱,均可导致血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至气亦至。因此,血虚患者一般均有气虚,这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在临床上以健脾益气、补肾填精为主要洽则治疗贫血。  相似文献   

4.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可在心气、心血、心阴、心阳不足或肝、肾、脾失调的基础上,兼有痰浊、血瘀、气滞、寒凝等病变,最终导致本病的发生。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气虚血瘀,气虚不足,帅血无力,从而引起血行不畅而致血瘀为患。如张机在《金匮要略》中指出“阳微阴弦,即胸痹心痛”。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店》2002,(2):73
中医认为,血是水谷经过气的作用转化而成的,其生成与心、脾、胃、肾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成后的血与心、脾、肝分别主宰其运行和储藏,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血与气的关系密切,不仅血的生成与气有关,而且血的运行也需要靠气的推动。因此,气虚常常会导致血虚,血虚亦有气虚存在;补血时要兼顾到补气。 血虚包括贫血、神经官能症、某些虚弱症、月经不调等症,可表现为面色不华或萎黄、心悸眩晕、气短无力、体虚疲乏、指甲色淡、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店》2006,(12):115-115
中医理论认为,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其正常来潮有赖于全身阻气的充盈和气血的调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统摄血液,肝藏血、主气血疏泄,对全身气血的化生和调节有重要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气血不足或肝脾功能减退,均可导致月经失调。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所致的肺损伤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咳嗽,咯吐涎沫,气短,以活动后加重。属于中医“肺痿”范畴。肺痿指肺叶痿弱不用,为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病,以咯吐浊唾涎沫为主症。俭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注说:“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辨证分析其病因病机分析:肺为娇脏,放疗之邪毒侵袭,热灼肺津与痰浊相搏,阻塞肺络;热伤阳络,肺络损伤;痰热内蕴日久,余热留恋,耗伤正气;久热伤阴,气阴两虚,气虚无以鼓动血脉,血行不畅,瘀血内生,致瘀血内阻。辨证分型可以考虑为痰热壅肺证,气阴两伤证,气虚血瘀证。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中医上,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真心痛”之范畴,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气虚血瘀有关。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气血是机体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弱,劳累过度,损伤心气,心气不足,则动血无力,血滞心脉。  相似文献   

9.
《自我药疗》2013,(11):34-35
头痛为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类。外感头痛为人体遭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所致,内伤头痛则是与人体肝脾肾三脏疾病,如气虚、血瘀、肝火、痰湿等『大J因有关。而现代医学则认为头痛是由感染性疾病、高血压、颅内肿瘤、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疾病所引发,现将常见头痛症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把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之为七情,认为七情是人的正常精神状态,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人之常性。情志活动是以脏腑化生的精、气、血、津液作为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脏腑功能的表现形式之一,正常的情志活动有利于促进人体健康,情志异常则有损脏腑的生理活动,导致疾病产生。如  相似文献   

11.
肝五行属木,为风木之脏,其体阴而用阳,风木主动,动为阳,动则易耗其所藏之血。又肝为女子第二先天,其藏血又为女子月经提供来源。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志,气机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气一指各脏腑的生理活动,一指人体内正常的精微物质,所以肝在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运行中起到一个调节枢纽作用,一但失常,则脏腑、气血、津液运行失其常道,聚成“气、血、壕、火、湿、食”滞。进而变生他症。“无形之邪,入结于脏,必有所据,水血痰食,皆邪薮也。”《金匮要略心典》。而肝疏泄功能的运行,势必又耗其所藏。所以其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的这种生理特点,决定了肝病的治疗过程中宜补不宜伐。所以古论中有“肝秉刚强之性非借阴液以涵之”之论。现略举事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消化性溃疡病在祖国医学中为“胃脘痛”及“血症”之列,每因精神刺激或饮食失调而致病。病变部位虽然在十二指肠和胃,但与肝脾功能有密切的关系。饥饱过度或多食生冷、辛辣,可损伤脾胃;郁恕过度则伤肝,肝气失于疏泄则横逆犯胃,而使胃失和降。肝失条达,胃失和降,脾失健运,导致气滞而为之痛;气滞日久则血瘀或生热化火,胃阴受灼,血络受戕,或是病久,脾气虚弱,不能统摄其血,从而发生吐血、便血之“血症”。  相似文献   

13.
从外因看高原病的发病机理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高原缺氧、严寒、气燥三方面探讨了高原病中医发病机理。认为急性高原病以气虚、阳虚为主;慢性高原病病因病程较久、五脏俱为所累、属虚实夹杂之证。虚、指肺、肾、心、脾之脏气虚损及气血阴阳俱亏、实,指瘀血阻滞,兼有肝服气滞、水停及痰凝,但偏于阴虚血瘀,故舌多紫绛、光而少苔。同时指出,慢性高原不病血瘀之脉多弦滑兼数,重按觉虚,此点与平原血瘀之细涩脉不同。  相似文献   

14.
<正>一般的贫血多表现出乏力、出血等症状,易发生外感。中医认为以气、血、阴阳虚损为主,其脏腑涉及肺、脾、心、肝、肾。肺主气,气为血帅,脾运化生血,血为气母,肝藏血,心主血脉,肾主精,精化血,血亦填精,因而贫血病离不开五脏及气、血、精的变化。现结合临床经验进行以下论述。1气虚型气虚包括肺气虚、脾气虚、心气虚,以乏力为主要表现,肺气虚者以气短为主要症状,脾气虚者伴消化系症状,心气虚者伴心悸症状。还多见头晕、眼花、耳鸣、自汗、食欲不振或便溏、腹泻、  相似文献   

15.
正人以气血为本。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好,通常认为其"气色好";反之,气血不足则是不够健康的表现。那么,气血到底是什么,气血不足时又该如何调理?气与血是对双胞胎中医学认为,气血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们由饮食中的营养物质经过脾胃化生而得到补充。气属阳,主动,有温煦机体的作用;血属阴,主静,有濡润周身的作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因此,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临床上治疗血虚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内科疾病用药:理气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定人  张石革 《中国药房》2001,12(9):573-574
理气剂具有疏畅气机、调理肺腑功能的作用,是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用以治疗气滞、气逆之证的制剂,统称理气剂。1 理气剂的功效 理气剂具有调理气机、解郁散结或降逆止呕,使气机通畅而脏腑功能协调,升降正常,阴阳平衡之功用。2 理气剂的分类 人体气素来源于脾胃,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周行于心,与腑腑功能关系非常密切。若外感内伤,脏腑受病,则气机郁结或气逆不降,发为“气病”。气病涉及的范围,从广义上说,有气滞、气逆、气虚等,包括实证和虚证两个方面。而这里所指的“气病”,是从狭义上来说的,仅仅…  相似文献   

17.
五脏是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由于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五脏在人体生命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炎热的夏季,体力消耗非常大,只有注意营养的补充,五脏正常运转健康才能无恙!  相似文献   

18.
桑杲教授认为儿童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与心、肝、脾、肾相关,病机特点多为本虚标实,其本在于脾肾两虚,常累及气、血、津、液。基于“和稳论”,桑教授从和稳脏腑、和稳气血津液等角度入手,临床选用地白止动方加减治疗本病,疗效确切。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9.
胡献国 《家庭药师》2012,(12):88-89
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故燥邪为患,常易耗伤人体阴液。当人体内的阴液耗伤后,就会出现口干、鼻干、唇干、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皮肤干燥皴裂等症状。《饮膳正要》言:"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  相似文献   

20.
湿温证治     
湿温是夏秋季节常见病,中医多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浊,淡渗化湿治之,关键在于肺肃清热。肺经受邪,水液往往因之发生障碍。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肺气化则脾湿自化,其兼邪随之亦化。常用三仁汤加减治湿初起、开肺清利湿热。表证明显者,应调整肺气的宣降功能;热重者,邪多在胃、脾,脾主湿胃主燥,胃经受邪多从热化,应以苦清为主,通常用王氏连林饮。湿温化燥化火,从病理来说,寒郁久化火,湿郁久化热,但无论湿热轻重,蕴结时久,他燥化火而耗伤津液,或成脏腑之燥结,病邪传入营血,就不拘泥于通常湿温治疗的禁忌。湿温比燥多兼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