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用IFAT和ELISA方法对马来丝虫病基本消灭后期人群微丝蚴率由1990年的0.72%(9/1284)降至1994年的0.08%(1/1182);血清学检测,1990、1991、1994年IFAT阳性率分别为26.92%、20.19%和8.96%,ELISA则分别为23.50%、30.70%和14.20%,均呈下降趋势。微丝蚴血症者及原微丝蚴血症者同年检测,抗体阳性率及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人群抗体阳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0岁以下组儿童最低。两种方法应用比较,结果的符合率为70.9~84.6%,不符者中呈互补性;对个体多次检测的结果仍有波动。表明两者均可作为丝虫病后期流行病学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IFAT,ELISA在丝虫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后的远期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采用海群生对象治疗加流行村全民服药和对象治疗加食用海群生药盐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后的纵向和横向监测结果。两种不同措施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已监测9-11年,人群微丝蚴率均在逐年下降,前6年仍可检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以后连续5年未再发现微丝蚴阳性,蚊媒调查亦未发现幼丝虫自然感染,IFAT检测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为1.4-5.5%,降至非丝虫病流行区抗体水平,证明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认为基本消灭班氏丝虫病后监测年限以10年左右为宜,并需连续3年以上未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和感染蚊,人群丝虫抗体阳性率降至当地非流行区水平,可以确认丝虫病已达到消除。  相似文献   

4.
5.
广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监测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远期效果及流行动态,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常规进行血检微丝蚴、蚊媒个体解剖检查幼丝虫和IFAT检测人群丝虫抗体水平。结果:病原学监测11—20年,微丝蚴率由基本消灭后第1年的0.021%,逐年下降至第9年的0.001%,第10—20年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10年内监测覆盖率分别占乡、村和流行区人口的71.4%、29.9%和14.6%,11年以后覆盖率分别为37.0%、8.5%和3.8%,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蚊媒监测,每县、市3个以上村,共解剖人房致倦库蚊711823只、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13007只,未发现人体幼丝虫感染。IFAT检测259934人(次),年平均抗体阳性率为1.69—3.90%,与非丝虫病流行区抗体水平2.47%相近。结论:广西丝虫病的传播已被阻断,达到了消灭丝虫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7.
实验表明,对班氏 mf(+)者40例和马来 mf(+)者98例检测,IFAT 获得阳性率分别为90%和94%,FLISA 为95%和94%,对非流行区健康对照者,检测假阳性率 IFAT 为3.6%,ELISA 为5.4%。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提示可用于丝虫病的免疫诊断。在基本消灭丝虫病11—14年的原班氏丝虫病高度流行区,以 IFAT 检测的抗体阳性率原 mf(+)组为10%(6/61),原 mf(-)组为6%(3/45),儿童组为3.23%(1/31),非流行区对照组为3.6%(4/111);ELISA 的实验结果为原 mf(+)组抗体阳性率16%(10/61),原 mf(-)组18%(9/50),儿童组为14%(1/31)。ELISA 检测的三组人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仍高于非流行区人群的抗体水平(5.4%)(P<0.01,P<0.01)。IFAT 的实验结果表明,经过10年以上,原班氏高度流行区的人群抗体水平已降至非流行区和正常人群水平。对两科方法联合应用于监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联合监测较单一方法为优,两种方法并联使用,敏感性提高至99.6%,特异性仍为90.8%,较适宜于对流行区人群的宏观监测。  相似文献   

8.
9.
山东省于1983年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984~1986年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在18个纵向和13个横向监测村内,微丝蚴率及密度均呈下降趋势,较1980年分别下降32.1和66.7%。微丝蚴血症陆续转阴率为34.2%,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阳性率34.2%,皮试阳性率38.6%,纵、横向监测均未发现新感染的病人。疑似丝虫病者1.7%。纵向观察,淡色库蚊自然感染率为0.06%,其中4只蚊含Ⅲ期幼虫5条。横向观察解剖蚊媒3875只,其中外来人员蚊帐内1只蚊含Ⅰ期幼虫1条,在当地人群住室采集的蚊虫中未发现感染蚊.结果表明,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除控制外来传染源和保留少数监测点外,不需要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12.
淋巴丝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在我国流行的丝虫病有班氏丝虫病和马来丝虫病两种 ,分别由班氏吴策线虫 (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布鲁线虫 (brugiamalayi)引起。防治前在 15个省 (市、区 )的 86 4个县流行 ,受威胁人口达 3.3亿。其中流行班氏丝虫病的有 15个省 (市、区 )的 46 1个县 (市 ) ;流行马来丝虫病的有 13个省 (市、区 )的2 2 2个县 ;班氏、马来丝虫病混合流行的有 11个省 (市、区 )的181个县 (市 )。估计全国有丝虫病人 (包括微丝蚴血症和症状体征 ) 3 0 99.4万人 ,其中班氏丝虫病人 2 196 .2万人 ,马来丝虫病…  相似文献   

13.
14.
丝虫病在周宁县流行历史悠久,主要为马来丝虫病。1958~1976年间,大致经过4次全民性丝虫病普遍查治和重点流行区人群的2次反复查治,先后血检348706人次,查出微丝蚴血症者3467例次,治疗3230例次,人群微丝蚴率从1958年的2.63%(21...  相似文献   

15.
16.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辖27个乡、镇,570个行政村,计475518人(1984年)。该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地区,防治前平均微丝蚴率为17.7%(4.7%-34.1%),患病率为1.27%,经采用反复查治微丝蚴血症者加全民普服海群生药盐的防治措施,至1977年,经省、地区两级考核验收的微丝蚴率降至0.13%,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84年卫生部抽查该县8个村,血检8837人,平均微丝蚴率为0.12%(0-0.51%)。为进一步发现和消除残存传染源,掌握流行动态,做好巩固工作,以期最终消灭丝虫病,从1978年起开展了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工作。横向监测1 病原学监测 分两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7.
苍山县通过全民普查普治、全民服用海群生(3600mg间歇疗法)32次,全民服用海群生药盐(总剂量1975年为9000mg,1981年和1983年均为4200mg)防治和治疗晚期丝虫病患者,居民微丝蚴阳性率由1957年26%逐渐降为1975年的0.3%,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此后又进行了20 年的病原学、10 年蚊媒及最后3 年血清学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市下辖 6县 (市 )及市郊区 1 62个乡 (镇 ) ,历史上皆有丝虫病流行 ,其中吴江和吴县的南中部属中度流行区 ,其他各地均属低度流行区。本市存在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 2种虫种 ,张家港、常熟和太仓为纯班氏丝虫病流行区 ;吴江主要流行马来丝虫病 ;而吴县、市郊区及昆山则以班氏丝虫病流行为主的班、马混合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有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几十年来 ,我市开展了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历经试点调查、大规模普查和反复查治等防治阶段后 ,到 80年代中期 ,全市人群平均微丝蚴阳性率已从 1 958年的 2 .77%下降至0…  相似文献   

19.
丝虫病曾在我区流行,据1956年调查,每个乡镇都不同程度地检出微丝蚴血症者,微丝蚴率平均为3 .36%,为上海市最高。我区与浙江省杭、嘉、湖马来丝虫病流行区毗邻,大部分为马来丝虫病流行区,部分地区为马来丝虫病与班氏丝虫病混合流行区,传播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 解放后在全区范围内曾开展多次普查普治、复查复治, 到70 年代后期微丝蚴已很难查到。1981 年9 月, 卫生部组织广西等6 省(区) 专家来金山考查,抽查血检8 636 人, 查出微丝蚴血症者2 人, 微丝蚴率为01023% , 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