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孢菌素A(CsA)和吡喹酮(PQT)联合应用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后肉芽肿形成阶段的保护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用药后的早期阶段,联合用药组的肝脏虫卵肉芽肿(HEG)面积和血清过氧化脂质(LPO)水平显著小/低于单独应用PQT组;两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表明CsA和PQT联合应用对日本血吸虫病的治疗作用优于PQT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2.
用合成C-sis、C-myc癌基因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ODN)与兔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s)共同培养,旨在通过AODN对癌基因的封闭,动态观察AODN对ASMCs增殖的影响,探讨AODN对动脉粥样硬化(AS)尤其是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RACA)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①C-sisAODN、C-mycAODN具有明显抑制ASMCs增殖作用,其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强;②C-sisAODN+C-mycAODN具有协同抑制ASMCs增殖作用;③C-sisAODN、C-mycAODN明显抑制DNA合成,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加强抑制DNA合成作用。研究结果提示:C-sis、C-myc癌基因AODN抑制ASMCs增殖,尤其是二者联合应用,有可能为AS,特别是RACA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留是胆石形成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研究促进胆囊排空药物复方氨基酸(CoAA)和红霉素的联合应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80例胆石症患者分别应用硫糖铝+生理盐水(N.S)、硫糖铝+CoAA、丙谷胺+CoAA、红霉素+N.S.、红霉素+CoAA,比较其用药后胆囊最大排空率〔MGER),并分别测定后二组患者空腹及用药后的血浆胃动素(motilin)水平。结果:CoAA组MGER为43.13%土8.69%,该胆囊收缩作用可用胆囊收缩素(CCK)受体阻滞剂丙谷胺加以部分阻断;红霉素组MGIER为33.54%士3.54%,且同步血浆motilin浓度提高;CoAA+红霉素组MGER为51.66%土4.69%,与单独用药组相比有明显提高(P<0.001),且作用时间延长。结论:对于纠正胆石症患者胆囊排空障碍及预防长期静脉高营养患者的胆汁留,CoAA和红霉素联合应用比单独用药更为有效。其作用机制同CCK和motilin的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机理和病理作用,本实验改进Botros方法,设虫卵可溶性抗原(SEA)致敏组和未致敏组,选用C57BL/6鼠经脾注射虫卵诱发小鼠日本血吸虫肝肉芽肿,并对虫卵诱发的细胞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经脾注射虫卵诱发小鼠肝肉芽肿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所建模型,特别是致敏组模型在肉芽肿形成机理研究中较有价值。(2)SEA致敏可加强日本血吸虫肝肉芽肿形成.(3)抗体或抗原-抗体复合物作用参与日本血吸虫肝肉芽肿形成。(4)虫卵及虫卵肉芽肿均对肝细胞具有一定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形成机理和病理作用,本实验改进Botros方法,设虫卵可溶性抗原(SEA)致敏组和未致敏组,选用C57BL/6鼠经脾注射虫诱发小鼠日本血吸虫肝肉芽肿,并对虫卵诱发的细胞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经脾注射虫卵诱发小鼠肝肉芽肿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所建模型,特别是致敏组模型在肉芽肿形成机理研究中较有价值。(2)SEA致敏可加强日本血吸虫肝肉芽肿形成。(2)抗体或抗原抗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动态观察了吡喹酮(PQT)治疗对日本血吸虫与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家兔肝癌发生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用PQT治疗的家兔,早、中、晚期,肝内的肥大细胞(MC)数量明显高于仅用日本血吸虫感染与DEN毒性作用后各期肝内的MC数量。提示用PQT治疗能促进家兔肝内MC的增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动态观察了吡喹酮(PQT)治疗对日本血吸虫与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家兔肝癌发生过程中肥大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用PQT治疗的家兔,早,中,晚期,肝内的肥大细胞(MC)数量明显高于仅用于日本血吸虫感染与DEN毒性作用后各期地内的MC数量,提示用PQT治疗能促进家兔肝内MC的增生。  相似文献   

8.
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李秀兰崔振宇为探讨提高干扰素疗效的方法,比较49例用胸腺肽与干扰素联合治疗(联合用药组)的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AHB)与59例单用干扰素治疗的对照组,用药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sALT)和血清总胆红素(sTB)...  相似文献   

9.
目的胆囊收缩功能减退,胆汁潴留是胆石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研究促进胆囊排空药物CoAA和红霉素的联合应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对36例胆石症患者分别应用硫糖铝+N.S.,硫糖铝+CoAA,丙谷胺+CoAA,红霉素+CoAA,比较其用药后胆囊排空率PGER。结果CoAA组PGER为4052±684(%),比N.S.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CoAA的胆囊收缩作用可用CCK受体阻滞剂丙谷胺加以部分阻断。红霉素和CoAA联合应用的PGER为5417±535(%),比单用CoAA作用明显(P<005)。结论胆石症患者快速静脉滴注CoAA可增加胆囊排空率。该作用机制同CCK释放有关。加用口服红霉素者,胆囊排空率明显增加,且作用高峰提前,提示两药联合应用对胆石症患者胆囊收缩有协同作用,可用于纠正胆石症患者胆囊排空障碍及预防胆汁潴留,比单独用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甘草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研究甘草和甲泼尼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影响。方法 将45 例COPD患者根据用药情况分为甘草组、激素组和甘草、激素联合组各15 例。另选10 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应用放射配基结合试验检测患者治疗前后GCR,放免法检测血浆皮质醇(F)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水平,并同时检测肺功能。结果 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F、ACTH 比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 P< 0-001) ,GCR低于正常组( P< 0-001) ,甘草、激素、甘草激素联合组治疗后一秒种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占预计值% ) 均升高,尤以甘草激素联合组明显( P<0-001) ,同时甘草上调GCR,激素下调GCR,二药联合应用GCR 无显著变化。结论 甘草能够逆转激素对自身受体的下调作用,显著增强和延长激素疗效。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剂量维生素治疗两组冠心病(CHD)患者,同时检测其用药前、用药后30天、60天的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OL)、血清过氧化产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显示,CH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氧化损害;小量维生素C具有抗氧作用,增加剂量、延长用药时间可提高其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因区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反义寡核苷酸(ASON)特异性抗病毒作用。方法在HepG22.2.15细胞中观察了4段16聚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不同功能区的ASON对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ASON能显著抑制HBV基因的抗原表达(P<0.001),在S基因区设计的ASON对HBsAg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C基因区的ASON(P<0.05)。反之,在C基因区设计的ASON对HBeAg的抑制作用又明显优于S和Pre-S2基因区的ASON(P<0.01)。4段ASON的联合用药并不能增强其对HBV的抑制作用。结论ASON可能成为一种有开发潜力的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13.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反复短时间缺血可保护组织免受随之而来的长时间缺血性损伤,这种现象称之为缺血预处理(IPC).现探讨IPC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肝脏原位I/R模型,术前腹腔注射L精氨酸(LArg)250mg·kg-1或L硝基精氨酸(LNNA)15mg·kg-1,分别观察血一氧化氮(NO),ALT,AST;肝组织NO,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组织病理损伤.结果肝组织LPO含量(多少vs多少)、血清ALT(多少vs多少)、AST(多少vs多少)活性明显低于I/R组,IPC显著改善了由I/R引起的肝脏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完全被NO供体(LArg)或NO合酶抑制剂(LNNA)消除.同时,各组之间血、肝NO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IPC对肝脏I/R损伤呈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理是灭活了氧自由基.NO在肝脏IPC中似乎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方法周虹,胡伟新自1971年Lindquirt和Osterlaud首次报道在某些炎性疾病中发现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以来,人们已发现多种疾病中存在AECA,包括急性排异反应、血栓性血小板紫癜、Wagner肉芽肿、微型多动脉炎等。...  相似文献   

1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冠状静脉窦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探讨房室结双径路导致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病机制,以更准确的选择消融靶点和减少并发症。对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33例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病人进行冠状静脉窦(CS)造影的对比研究。分为两组,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17例,对照组(为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16例。两组病人均经CS造影,观察CS形态、走行及分支情况,测量CS口(CSO)大小、窦体直径、长度及窦口上缘与His束之间的距离。结果发现AVNRT组CS近端形态多呈漏斗状,占82.4%,而对照组漏斗状仅占25.0%,其余多呈管状(P<0.01)。AVNRT组CSO明显扩张,两组CSO直径分别为16.4±4.7和10.2±3.9mm(P<0.01)。AVNRT组窦口上缘到His束的距离明显较对照组近(8.03±6.12mmvs21.3±6.48mm),P<0.001。结果提示:AVNRT患者的CSO扩张对局部心房肌的压迫和牵拉,使CSO周围的心房肌各向异性程度增高,可能是导致各向异性折返的病理机制。由于CSO扩张使CSO上缘距His束距离变近,给射频消融(RFCA)造成困难和危险,对此类AVNRT病人行RFCA应谨慎从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发现阿斯匹林哮喘(aspirin sensitive asthma,ASA)与环氧化酶(cycloxygenase,COX)及5-脂氧化酶(5-lipoxygenase,5-LO)途径介导有关,近年对白三烯(LT)在ASA发病过程中的认识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知ASA于摄入阿斯匹林后,来源于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和LT分泌亢进,尤其在肺部。LT作为效应介质,其效应产生与抗COX活性有关。应用抗L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组织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APC/MCC和DCC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41例大肠癌患者的组织APC/MCC(位于染色体5q21)和DCC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杂合缺失(LOH)进行研究。APC基因LOH率为28.0%(7/25),MCC基因LOH率为36.4%(8/22),两者综合分析LOH率为38.9%(14/38)。DCC基因LOH率为55.3%(21/38)。DCC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OH率(8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9.1%)(P<0.05),在DukesC、D期组的LOH率(71.4%)显著高于A、B期组(35.3%)。以上结果提示,APC/MCC和DCC基因的LOH是大肠癌常见的基因改变,DCC基因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大肠癌病人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常用抗结核药物与其它抗结核药物联合使用对多耐药结核菌(MDR-MTB)的抗菌效力。方法 按照部分耐药浓度(FIC)方法测定(MDR-MTB)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时标准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按照FIC公式,计算其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 INH、RFP、EMB、CAM和INH、RFP、PZA、OFLX组合对13株临床分离的MDR-MTB的FI  相似文献   

19.
C—sis反义寡核苷酸局干预抑制主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主动脉球囊损伤后,C-sis原癌基因反义寡核酸局部干预对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C-sis原癌基因AODN组、正义寡核苷酸(SODN)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球囊损伤胸主动脉后,1mgAODN、SODN用于损伤局部干预,高胆固醇饲养,用RT-PCR技术及这方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AODN对损伤血管C-sis表达及内膜增生的影响。结果AODN明显抑制损伤管C-sis表达  相似文献   

20.
应用单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sA),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肠相关蛋白糖阳极循环抗原(GAscAP)及其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GAscAp-IC),进行了动态检测。中度(200尾蚴/兔)和轻度(50尾蚴/兔)感染家兔可在感染后第2周和第4周检出GASCAP;第4和第6周检出GASCAP-IC。GASCAP和GASCP-IC的升降趋势,呈显著的伴随关系。感染兔在接受一次性吡喹酮治疗后,GASCAP和GASCAP-IC很快阴转,表明日本血吸虫病GASCAP和GASCAP-IC的检测具有早期诊断和疗效考核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