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5 毫秒
1.
李鲁炎 《河南中医》1995,15(2):107-108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腺病12例李鲁炎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225002)主题词子宫内膜异位/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是妇科中的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6~40%有子宫肌腺病。此病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鲁炎 《山西中医》1994,10(3):19-20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初探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225002)李鲁炎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据报道[1]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6~40%有子宫腺肌病。此病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目前西医对...  相似文献   

3.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7例子宫肌瘤(92.5%)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3例子宫腺肌病(92.0%)界限欠清;32例子宫肌瘤(80.0%)探及栅栏样图像,33例(82.5%)后方回声衰减,22例(55.0%)呈低回声;而子宫腺肌病呈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8.0%)、15例(60.O%)呈高回声。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03年诊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0例患者子宫增,病灶区呈粗颗粒样稍强回声,间以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病灶区周围无血管绕行,内部可见稀疏星点状血流。频谱显示低速高阻力型(RI 0.72±0.06)。60例子宫肌腺病中,51例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9例误诊为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误诊率为1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有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体的肌壁层内,受卵巢雌激素的影响,产生少量阴道流血而引起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临床表现.超声检查是目前诊断子宫腺肌病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6-2008年我院用B超诊断的158例子宫腺肌病的声像图特征,旨在探讨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子宫腺肌病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子宫腺肌病是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但并未超过子宫之外,之前名日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受卵巢激素的影响产生少量的阴道流血而发生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临床表现。我院2007年5月至2009年7月B超诊断36例子宫腺肌病,经手术病理证实,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指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向肌层良性浸润并生长,引起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的疾病.发病年龄在30~50岁,总的文献报道发病率为5%~70%[1].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和子宫增大[2].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观其临床表现当属于"痛经"、"月经不调"、"癥瘕"等范畴.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发现祖国医学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中医药治疗AD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FI)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其中56例经病理学检验确诊),计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腺疾病中的诊断符合率,探讨子宫腺肌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5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中,TV—CDFI的诊断符合例数达到56例,诊断符合率为94.9%,误诊3例,误诊率为5.1%。结论:TV—CDFI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结合l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可显著提高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准确率,且具有无创、重复性强、图像清晰、操作简单的优势,值得广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超声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共10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和术前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检查中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89%,诊断为子宫肌瘤的诊断符合率94%,结论: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地反映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平滑肌瘤特征,二者鉴别分析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是因子宫内膜侵入和扩散至子宫肌层所致,多次刮宫是其致病原因之一,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的经产妇,约15%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经B超诊断子宫腺肌病156例,年龄在32-50岁,其中138例患者的主要症状有  相似文献   

11.
痛愈方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痛愈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痛愈方治疗,每日1剂,水煎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及中药外敷。对照组50例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2组均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及测定血清雌激素(E2)。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愈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消癥散结汤治疗子宫腺肌病9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春 《新中医》2007,39(2):55-55
目的:观察消癥散结汤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患者均服用自拟消癥散结汤治疗,每月连服15天为1疗程,最多治疗6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88、6%。结论:消癥散结汤治疗子宫腺肌病有较满意的疗效。且无手术痛苦和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入肌层的良性病变 ,在入侵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周围可见增生的肌纤维 ,以往曾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 [1]。现认为其为独立的子宫疾病 ,是妇科的常见病[2 ] 。近年来 ,此病在诊断方面已取得不少进展 ,笔者结合近期文献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在标志着其与肌层分界的基底膜下生长。正常情况下 ,子宫内膜基底层有阻止内膜向肌层内生长的能力 ,当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时 ,子宫内膜过度增生且向肌层内扩散 ,有两种扩散方式 :1直接由内膜基底层向肌层内生长 ,异位内膜来源于基底层内膜 ,具有基底层内…  相似文献   

14.
傅宝君 《中医杂志》2007,48(9):851-851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弥漫性生长,有子宫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称.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以自拟腺肌方治疗该病36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子宫腺肌症为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寓肌层中,在激素的影响下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发生出血,形成弥漫性病变或局限性病变的疾病。它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达21.5%,由其引起的月经异常、痛经、不孕等典型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运用口服汤药,疗程3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30例中,临床治愈1例,显效1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7.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周围平滑肌呈不同程度增生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发病机制仍未能完全阐明。国内报告发病率为13.4%,国外报告为5%~70%不等,多发生在30~50岁的经产妇,且有不断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多采用假孕疗法、假绝经疗法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动剂等保守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手术是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有生育愿望和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来说不是首选。因此,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很有必要,目前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子宫腺肌病误诊声像图的文献,探讨目前子宫腺肌病声像图误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从二维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介入下宫腔镜术中声像图等进行误诊综述,从误诊产生的原因方面进行分析。结论:超声在诊断子宫腺肌病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可通过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超声诊断本病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经临床表现、B超或MRI检查后确诊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应用Seldinger’s技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1,3,6,12个月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和子宫体积变化。结果治疗后8例痛经完全消失,1例缓解,1例复发,月经量均明显减少(P<0.01),而月经周期无明显变化,血红蛋白升高(P<0.05),子宫体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腺肌丸治疗瘀热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7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腺肌丸治疗瘀热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4例瘀热互结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给予腺肌丸口服:对照组64例,予丹那唑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其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前后痛经评分和痛经持续时间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4%,对照组为67.19%(P〈0.01):治疗组痛经评分明显降低,痛经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腺肌丸对瘀热互结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