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药与保健》2012,(5):57-57
每年有近10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每小时超过1000名,但如果能够利用经济上可承受得起的简便干预措施,多数儿童可以战胜这些威胁并茁壮成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婴儿死亡的风险最高。早产、出生窒息和感染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通过以下  相似文献   

2.
74例0~4岁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华  刘青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47-1948
目的:分析监测地区0~4岁儿童死亡原因,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儿童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监测地区0~4岁儿童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54例,占73%,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畸形,新生儿死亡以新生儿出生重度窒息、先天异常、肺炎、颅内出血、脑膜炎为主;其它年龄儿童20例,占27%,其他儿童死因以肺炎和意外伤害为主。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窒息、早产,防止孕期感染,做好针对性筛查,预防先天畸形的发生,预防意外伤害发生等是降低0~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岑若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6):2417-2418
目的:了解河池市新生儿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寻求干预措施。方法:对河池市2009~2011年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新生儿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新生儿死亡的年龄构成特点及死亡原因。结果:2009~2011年河池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1973例,平均死亡率为11.90‰;新生儿死亡872例,平均死亡率为5.26‰;新生儿死亡主要发生0~7天内;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为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肺炎、出生缺陷及意外窒息。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建立并完善新生儿急救体系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黑河2004~2006年度0~4岁儿童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黑河市0~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6年黑河市儿童死亡报告卡核对无误后,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占较高比例.232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死亡164例,占70.7%.死因多为病理状态下的新生儿,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结论 要加强孕产期系统管理,预防早产和畸形儿的发生;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新生儿期的保健,预防和控制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2000-2002年深圳市宝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深圳市宝安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及危险因素,为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0-2002年深圳市宝安区9个镇、2个街道的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进行监测分析。结果3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6.44‰、新生儿死亡率平均为11、50‰、婴儿死亡率平均为14.71‰。造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前5位病因为:意外死亡、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疾病、肺炎.共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6.45%。结论控制意外死亡、降低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急救水平、预防先天性疾病、控制呼吸道感染.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115例新生儿死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995年1月至1998年12月期间,郑州市妇幼保健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新生儿死亡115例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1998年比1995年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了27.29%。前4位主要死因是出生窒息、肺炎、早产和低体重儿。早期新生儿死亡各占整体新生儿死亡的80%,提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尤其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是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做好围产保健、产科、儿科三科联防,产科配备专职新生儿科医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武汉市5岁以下常住儿童死亡变化趋势以及主要死亡原因,寻找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婴儿及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1-2016年武汉市常住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5岁以下常住儿童死亡率自2001年的9.59‰下降至2016年的3.2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6.70%,婴儿死亡占到80.10%;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为早产或低体质量、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肺炎、其他先天异常、意外窒息,其中早产或低体质量构成比居高不下,出生窒息构成比呈现下降趋势,先天性心脏病构成比呈现增多后又下降趋势,肺炎、其他先天异常、意外窒息构成比变化不大。结论近年武汉市母婴安全项目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干预项目有效降低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需在提高产科及儿科服务质量、促进母婴安全项目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干预项目持续发展、强化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加强健康教育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衡阳市2006-2011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以及主要死亡原因动态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从而提供有效的科学干预措施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收集衡阳市2006-2011年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卡,并进行个案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衡阳市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年龄越小,死亡率下降幅度越大。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前五位分别是意外死亡、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肺炎和出生窒息,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79.18%。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预防意外死亡,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陕西省目前新生儿死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而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陕西省新生儿死亡评审为基础,依托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系统,分析新生儿死亡现状,研究自2010年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以来,新生儿死亡评审制度对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新生儿死亡数逐年下降,总死亡率由2010年的8.94‰下降至2016年的3.87‰,下降幅度为5.07‰,农村下降幅度(5.77‰)大于城市(1.8‰)。导致新生儿死亡常见的疾病为: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其他先天性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为2010、2011、2013年的顺位第一,自2015年开始早产低出生体重为顺位第一,2012年顺位第一为先天性心脏病。7年间共评审病例66例,参评专家83人,其中11(16.7%) 例“不可避免”死亡;37(56.0%)例 “创造条件可避免”, 18(27.3%)例“可避免”死亡。结论 应加强化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以降低陕西省新生儿死亡率;重点开展早产儿救治技术、新生儿危重症识别及救治技术的培训;建立并规范全省范围内的危重新生儿转诊网络。  相似文献   

10.
惠芳  海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31-333
目的:探究固原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原因、现状、相关因素变化的趋势与规律,为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的卫生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2009年固原市连续4年的5岁以下儿童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儿童死亡以婴儿死亡,特别是新生儿死亡占较高的比例。1967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死亡1 307例,占66.4%。死因主要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结论:①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妇幼卫生工作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质量。②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先天性异常已成为影响5岁以下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孕前、孕期健康教育,对引起先天性异常的各种因素要及时干预、预防,减少出生缺陷。③预防早产和窒息,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④做好儿童系统管理,预防和控制相应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从而达到降低儿童死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5岁以下78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亡数、构成比、死亡顺位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四位为:早产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窒息、出生缺陷、HIE.结论 减少早产及低出生体质量儿、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加强出生缺陷预防、降低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的死亡率、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制定我市儿童生存、保护战略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2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石嘴山市两区-县各级妇幼机构上报的545例0~4岁儿童死亡报告卡,按年龄别、死亡率、主要死因进行统计对照分析. [结果]全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时期是新生儿期,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期,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82.48%,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47.52%;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22.57%;28 d~11月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9.82%.故本市各年龄时期儿童死亡位次依次是新生儿期、1~4岁儿童期、28 d~11个月婴儿期,且2002~2007年具有相同的规律. [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因与1岁以下死因前5位病种相同,且各种畸形均占到第1位,其中先心病占首位,其次为神经管畸形,防止各种畸形是降低5岁以下的儿童的死亡率的关键. 主要时期是新生儿期,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期,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82.48%,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47.52%;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22.57%;28 d~11月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9.82%.故本市 年龄时期儿童死亡位次依次是新生儿期、1~4岁儿童期、28 d~11个月婴儿期,且2002~2007年具有相同的规律. [结论]5岁以下儿童死因与1岁以下死因前5位病种相同,且各种畸形均占到第1位,其中先心病占首位,其次为神经管畸形,防止各种畸形是降低5岁以下的儿童的死亡率的关键. 主要时期是新生儿期,尤其是早期新生儿期,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  相似文献   

13.
怀化市2008年0~4岁儿童死亡监测分析及干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怀化市0~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全市妇幼卫生监测点上报的0~4岁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肺炎、先心病;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新生儿窒息、先心病、先天畸形;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意外、先心病、肺炎、腹泻、畸形。结论:争取政府重视,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和儿科技术水平,搞好儿童常见病防治,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预防意外事故发生和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0~4岁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变化情况,为制定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番禺区2007-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4年来,番禺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为5.83‰;新生儿死亡、婴儿死亡分别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3.18%和70.62%;男童死亡率大于女童,流动人口儿童死亡率大于常住人口儿童死亡率;意外死亡、先天畸形、早产低出生体重是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仍有24.19%的儿童死前未接受治疗。 【结论】 降低婴儿、新生儿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预防儿童意外死亡和降低出生缺陷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当务之急,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武汉市2003~2008年5岁以下儿童、要儿及新生几死亡状况,寻求相应干预措施,降低5岁以下儿童、耍儿及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武汉市2003~2008年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儿童死亡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无明显变化;先天性心脏病死亡增多,出生窒息、早产或低体重死亡仍居高不下.[结论]重视农村儿童保健管理工作,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建立新生儿急重症急救网络,强化围产期保健宣教,提高国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和产、儿科人员适宜技术水平,特别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瘸、出生窒息、早产及低体重的保健管理,是降低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怀化市0~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全市妇幼卫生监测点上报的0~4岁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先天畸形、肺炎、先心病;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肺炎、新生儿窒息、先心病、先天畸形;1~4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意外、先心病、肺炎、腹泻、畸形.结论:争取政府重视,做好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和儿科技术水平,搞好儿童常见病防治,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预防意外事故发生和加强健康教育是降低0~4岁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5年来株洲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探讨干预措施. 方法对株洲地区2004-2008年共2 51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株洲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已由2004年14.19‰下降到2008年的9.73‰,下降明显.死因前五位:新生儿窒息、肺炎(包括新生儿吸人性肺炎)、意外死亡(包括溺水)、先天畸形(包括先心病)、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山第一顺位降为第五位.但新生儿死亡仍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50%以上.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加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应加大孕期保健及医学干预措施力度,减少早产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以降低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株洲市1992—1996年1—4岁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株洲市1~4岁儿童死亡情况,1997年10月,对1992~1996年1~4岁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对株洲市进行整群抽样及妇幼卫生基础调查后确定进行出生与死亡监测的15个乡与城区单位的1992年1月1日至199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商洛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本市儿童发展规划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按照《陕西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要求,以妇幼三级保健网为依托,对本市2000~2004年出生的79975例活产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3256名进行全面监测。【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40.71‰。婴儿死亡率为33.66‰;新生儿死亡率28.88‰;新生儿及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8.75%的70.94%。新生儿、婴儿死亡顺位前3位为肺炎、窒息、早产;1~4岁儿童死亡顺位前3位为意外伤害、肺炎、腹泻。【结论】必须提高围生期保健率,落实各项保健措施,努力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2001~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丹  杨少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32-1134
目的:了解武汉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及主要死亡原因,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寻求干预措施。方法:对武汉市2001~2009年儿童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总结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变化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年龄构成特点及死亡原因。结果:随住院分娩率上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儿童死亡主要发生在婴儿期;儿童死亡主要原因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意外窒息、肺炎及其他先天异常,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死亡增多,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死亡仍居高不下。结论:应当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强化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高产科和儿科的服务质量,推动"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干预项目"发展,加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进一步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