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室(ICU)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科ICU中诊断为CRBSI的老年患者进行筛选。对选出的20例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风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对照组为同期呼吸科ICU住院的行深静脉置管但无CRBSI的病例。结果两组对比显示基础疾病构成、年龄、性别、感染前导管留置时间、机械通气、完全肠外营养、尿管留置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BSI组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熟练程度、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置管部位、低白蛋白血症、贫血、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操作者、低白蛋白血症、APACHEⅡ评分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操作者人员熟练程度、低白蛋白血症及APACHEⅡ评分是呼吸科ICU老年患者评估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朱丽  曹相原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63-964
目的探讨ICU内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发生率和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ICU内拟诊和确诊CRBSI患者9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ICU内中心静脉置管情况和CRBSI年度发生率,以及患者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等相关危险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 ICU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率为40.97%,CRBSI的发病率为4.32%,病死率24.4%。CRBSI患者的基础疾病、住ICU时间、CVC留置时间、静脉营养为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ICU内CRBSI发生率为4.32%。结论随着患者危重病程度增加、住ICU时间和留置导管时间延长,CRBSI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式联运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改进预防CRBSI措施。方法:将ICU 1 573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721例、5 88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血液导管管理方法,为对照组;第2阶段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632例、4 376个导管日为干预组,采用多式联运干预措施包括集束化综合管理、人员培训、CRBSI发生率调查及反馈,比较两组CRBSI发生率、住ICU时间、平均置管时间及血液病原学检查结果以及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结果:干预组CRBSI发生0例,发生率0%,对照组CRBSI发生20例,发生率为0.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RBSI危险因素(年龄、APACHE评分、SOFA评分、输血、静脉营养、休克)和ICU住院时间及28d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式联运干预能有效预防CRB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ICU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护理对策,为CRBSI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年9月-2014年12月入住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IC U的103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然后选择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CRBSI发生率,观察病原学特征。结果103例患者中14例发生CRBSI ,发生率为13.59%。共培养出病原菌1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8株,占57.14%。革兰阴性杆菌3株,占21.43%。真菌3株,占21.43%。长期置管、使用多腔导管是CRBSI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CRBSI危险因素的控制,尽量使用单腔导管,缩短留置时间,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兆霞 《中外医疗》2012,31(18):4-4
目的探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学、细菌学,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总结正确的干预方法。方法对我院ICU病房2009年10月-2011年8月期间临床诊断为CRBSI的69例患者针对插拔管时间、插管部位以及次数、临床表现、病原学综合因素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这69例发生CRBSI的病例与对照组相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相比年龄偏大(P〈0.01),并且与导管留置时间、插管次数以及部位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ICU病区患者CRBSI发生率较高,其中真菌、表皮葡萄球菌等感染所占比例较高。患者年龄、留管时间、插管次数、无菌程度是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感染率、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耐药性及预后分析,对减少CRBSI的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CRBSI的病例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 本研究调查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总例数674例,置管总天数6 197 d,发生CRBSI者28例,感染率4.52‰。28名患者共培养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G+)菌18株(50%);革兰阴性(G-)菌16株(44.4%),真菌2株(5.6%)。G+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G-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抗生素大量使用以及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内罹患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CU中CRBSI发生率仍较高,病原菌以G+菌为主,大量使用抗生素、留置导管时间是ICU发生CRB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间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7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调查CRBSI发生的相关性、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结果  CRBSI发病率为8.0‰;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最高(38.4%);股动脉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内静脉与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及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置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离病原体6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55.6%),革兰阴性菌26株(41.3%);革兰阳性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但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及亚胺培南耐药性较低;患者年龄、是否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合并糖尿病与否及APACHEⅡ评分等因素与恶性血液病CRBSI发生存在相关性,其相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CRBSI感染率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同时给予CRBSI危险因素评估后能更有效地预防CRBSI发生。

  相似文献   

8.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46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细菌学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我院ICU近3年临床诊断CRBSI的46例患者导管头培养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病人有46例发生CRBSI(57.5%),共检出菌株4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革兰阴性杆菌18株;真菌21株。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年龄偏大(P<0.01);导管留置时间≥7 d,CRBSI发生率高(P<0.01);加强医护人员操作时的无菌程度后CRBSI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ICU病区CRBSI发生率高,真菌感染构成比高。年龄、留管时间、医护人员操作时的无菌程度是CRBSI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其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ICU 2010年9月~2012年8月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61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RBSI)的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共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61例次,发生CRBSI 34例次,阳性率13.03%.其中颈内静脉导管179例,阳性25例,阳性率13.97%;锁骨下静脉导管82例,阳性9例,阳性率10.98%.共培养出细菌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1株(61.77%),革兰阴性菌11株(32.35%),真菌2株(5.88%).性别、导管留置部位与感染无关(P 〉 0.05).年龄〉75岁、留置导管时间〉10 d、行有创监测及机械通气患者感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于颈内静脉导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留置导管时间、是否有创监测、是否机械通气与感染有关,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应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注意局部清洁及无菌操作,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李骏  喻莉  杨军辉  龙鼎  张远超  卜晓芬 《重庆医学》2015,(4):495-497,501
目的:了解ICU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病原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分析疾病危险因素对CRBSI预后的影响,为早期判断及干预创造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ICU内CRBSI病例的临床及微生物学资料。结果本次调查患者共987例,发生CRBSI者共67例(6.8%),住院期间共死亡24例(35.8%)。67例CRBSI患者共检出8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2株(51.9%),革兰阴性菌36株(44.4%),真菌3株(3.7%)。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APACHEⅡ评分、复数菌性CRBSI是ICU内CRBS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近年来ICU内CRBSI患者病死率仍然较高,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老年、发病时病情程度、复数菌感染是ICU内CRBSI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在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8例非肿瘤患者,但需用静脉内营养,选用CVC管经锁骨下静脉插管到上腔静脉以进行围术期输液及静脉内营养。结果:116例一次性右锁骨下静脉插管成功,3例首次插管失败改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后成功,1例左右锁骨下穿刺失败,为鼻咽癌患者,因头颈部多次电疗组织粘连所致,后改用股静脉穿刺输液。留管时间为7~22 d,有2例患者置管后分别在第7天及第9天出现发热,为鉴别发热原因,拔除中心静脉置管,剪下管端行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无菌生长。结论: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可达到中心静脉输液的目的,置管患者痛苦小、安全、方便,留管时间长,用途广泛,对大量输液及静脉内营养、抢救患者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志凌  俞兴群  刘宝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978-979,98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我科住院并确诊为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CLABSI)的患者共47例,分为真菌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感染组较细菌感染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念珠菌定植、应用广谱抗生素≥7 d患者明显增多,确诊感染当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抗菌导管使用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因素为:念珠菌寄植、高APACHEⅡ评分、应用广谱抗生素≥7 d。结论念珠菌寄植、高APACHEⅡ评分、应用广谱抗生素≥7 d为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可指导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ICU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CBM、EBSCO等数据库中有关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章,合并结局指标并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纳入13篇文献,共12 283例患者,出现感染的人数为773例,感染发生率为6.29%。危险因素共9项,包括导管留置时间≥7 d(OR=5.30,95% CI:3.39~8.27)、合并糖尿病(OR=21.15,95% CI:11.45~39.08)、置管前使用抗生素(OR=6.63,95% CI:5.12~8.58)、高龄(OR=3.01,95% CI:2.74~3.31)、穿刺次数>2次(OR=60.10,95% CI:30.63~117.94)、APACHEⅡ评分较高(OR=16.07,95% CI:8.97~28.77)、股静脉置管(OR=12.41,95% CI:3.82~40.30)、男性(OR=7.93,95% CI:3.69~17.04)、经历过急诊手术(OR=8.12,95% CI:3.43~19.19), 均P<0.05。  结论  导管留置时间≥7 d、患者合并糖尿病、置管前使用抗生素、患者年龄>55岁、置管次数>2次、APACHEⅡ评分较高、选择股静脉为留置部位、男性、经历过急诊手术是ICU患者发生中心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高危人群和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行深静脉置管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导致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64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有6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9.69%;与深静脉置管感染有关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方面:观察组的平均年龄为(63.20±10.52)岁,高于对照组的(52.11±9.41)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时间:观察组为(26.40±5.48)d,高于对照组的(17.30±5.1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次数:观察组(2.20±0.79)次,高于对照组的(1.30±0.48)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换药频次:观察组(2.40±0.52)次/d,高于对照组的(1.40±0.52)次/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部位:股静脉插管感染28例,高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插管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刺激性药物、激素及伴随糖尿病等疾病者感染率高于未使用者及无伴随疾病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次数及插管部位有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导管留置时间、置管次数及插管部位是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这些因素,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置管的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医学综述》2011,17(6):864-867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ICU中最常用的监测和治疗措施,但其同时存在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风险,从而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升高。选择锁骨下穿刺径路、使用抗生素导管可减少CRBSI的发生。应用集束化预防措施进行置管及日常护理是预防CRBSI发生的重要措施,包括严格的手卫生、应用2%氯己定和70%乙醇混合液消毒皮肤、最大消毒屏障以及定期更换辅料。定期更换导管及使用抗生素封管对预防CRBSI效果不明确,不作为常规推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322例神经外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感染症状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2组患者以下资料:性别、年龄、导管留置位置(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留置时间(3~6 d、7~14 d、15~31 d)、导管材质(柔韧、硬质)、导管皮肤交界处消毒方式(复合碘、聚维酮碘、2%葡萄糖酸氯己定)、导管管腔数(单腔、双腔)、输液种类(静脉营养液、普通液体)、导管接头(肝素帽、无针接头)、基础疾病(高血压性脑出血、颅脑损伤、急性脑栓塞、颅脑肿瘤)、血糖异常(有、无)、肝功能(正常、异常)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影响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果 322例患者中31例(9.6%)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导管留置位置、留置时间、导管材质、导管管腔数、输液种类、基础疾病、血糖异常、肝功能异常是神经外科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神外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易发生感染,其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明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利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有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住院患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7—11~2008-10神经内科ICU共194例住院患者,其中并发肺炎患者138例作为病例组,住院同期没有并发肺炎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其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等方面共16个因素,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与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住院天数、留置胃管、留置尿管、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有创性机械通气、昏迷与肺炎有关。Logistic回归确定住院天数、留置胃管为获得性肺炎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内科ICU住院患者获得性肺炎是外部的医疗环境与患者本身的内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