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摘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摘要)张元春,李玉光,蔡楚丹,陈少萍苯那普利是一种第三代的非疏基前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它水解成有活性的苯那普利拉,对全身和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特别是肾小动脉扩张,对肾小球水平的血液动力学效应,能纠正肾...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尼群地平和苯那普利(洛汀新)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8例,旨在探讨两者合用在降压的同时是否有相加的逆转左室肥厚(LVH)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原发性高血压伴LVH患者48例,女23例,男25例,年龄38~70岁。均符合WHO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期高血压20例,期者28例,病程6~18年。入选前排除慢性肺部疾患,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心脏病。血、尿常规,电解质均正常。1.2 方法1.2.1 分组: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在54.1±7.2岁,病程10.0±5.7年。B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53.4±6.3岁,病程10.9±4.5年。1.2.2 …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探讨(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探讨(摘要)⒇罗明邓兵邓南伟本文分析87例高血压病人伴有左心室肥厚(LVH)25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病人选择:近3年间住院和门诊高血压病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诊断标准)共87例,其中男48例,女39例,...  相似文献   

4.
应用缓释维拉帕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5例,每日1次240mg,用于A组(短疗程)35例6w及B组(长疗程)30例24w。两组血压下降均以治疗后第1~2w最为明显,继续巩固疗效直至疗程结束为止。两组的显效率各为65.7%,70.0%,总有效率各为74.3%,83.3%,A组心率治疗后无明显改变,B组则有明显减慢(P<0.001)。A组6w后LA缩小,E/A比值增大;B组24w后除上述改变外,IVS,LVPW明显消退,总有效率达70%~80%,LVM从治疗前138.26±28.56减至114.37±16.29。而SV,CO,LVEF等无变化。两组中以E/A比值最为敏感,发生最早。治疗12w始出现左心室肥厚的消退、副作用有头痛、头晕、便秘、失眠、周围水肿及窦缓等,多出现在服药第1~2w,继续服药后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5.
段明勤 《山东医药》2002,42(16):26-27
左室肥厚 (LVH)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与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和猝死的增加有关。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 ,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此 ,我们应用 2 4h动态血压 (2 4hABPM )和超声心动图观察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6.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左室肥厚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为新一代不含巯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本文通过60例高血压病(EH)患者治疗前后血压(BP)、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及左室厚度等指标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苯那普利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逆转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的疗效及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并与钙阻滞剂氨氯地平的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均能显著降低血压,逆转左室肥厚,但苯那普利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更显著。两者对肾功能均无明显影响,提示两者在保护靶器官方面都有效果,但苯那普利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通过心脏B超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动态心电图观察其24h室性期前收缩情况及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结果发现,左心室肥厚组患者的24h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及室性期前收缩级别明显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室性期前收缩级别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次为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患者的年龄(P<0.05,P<0.001,P<0.05)。以上提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无相关性。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年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LVH关系。方法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HLVH)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以及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对93例超声确定的HLVH病人行动静态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其中69例行运动心电图(EECG)检查,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年龄,性别相配的49例单纯性高血压病(SHT)病人作对照。结果:(1)HLVH患者有41.9%病人伴心肌缺血,其中64.1%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2)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年龄在单纯HLVH组(SLVH)与HLVH伴缺血组(LVHI)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调整性别因素影响,两者仍无差异。(3)HLVH组复杂室性早搏(CVA)发生率明显比SHT组高,而SLVH组与SHT组相比,CVA发生率无差异,LVHI组CVA发生率明显比SLVH组与SHT组高。(4)LVHI组内CVA发生与无CVA两亚组间年龄和LVMI无显著差异。结论:HLVH患者心肌缺血发生率达41.9%,而且大部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CVA发生率主要与心肌缺血存在及程度相关;左心室肥厚程度在心肌缺血及CVA发生中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 LVH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 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 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 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动态血压(ABP)与左心室肥厚(LVH)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62例高血压者(A组)的24hABP和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结果,并与48例正常人(B组)作对照。结果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38例,即夜间血压下降率〈10%)的高血压者其LVH检出率显著高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24例);前组Lown’s2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VR)显著高于后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临床上对血压昼夜节律〈10%的高血压患者,若伴有LVH时,要密切监测和控制VR的发生,以降低此类患者VR的猝死率。  相似文献   

13.
张湘  王秀敏 《高血压杂志》1998,6(4):278-280
目的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血压昼夜节律关系和苯那普利治疗的效果。方法37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治疗前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并与治疗后8周的复查作比较。结果入选病例中12例仍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消失者占25例。消失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血压负荷、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舒张晚期血流峰速(Ap)、等容舒张时间(IRT)显著高于保存血压昼夜节律关系者,而舒张早期血流峰速比值(Ep/Ap)显著降低。治疗后25例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13例恢复正常节律(52%),其IVST,PWT,LV-MI,Ap,IRT等指标显著下降,Ep/Ap显著上升。未逆转的12例中仅IVST下降。结论高血压伴LVH者约有67.6%患者有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这些患者的夜间血压、24h平均收缩压及血压负荷值均上升,及存在较重的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减退。苯那普利治疗能有效地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和改善舒张能和使52%的血压昼夜节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血压负荷与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摘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24小时动态血压(ABPM)参数与左心室肥厚程度之间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1998年3月~199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65例为高血压组,男40例,女25例。以不同日 3次偶测血压≥140/90 mmHg(1mmHg=0.133 kPa)为高血压标准,经检查排除患心肌病、心肌梗塞及糖尿病者。所有病人进入研究前均未经系统治疗,且已停服降压药物2周以上。选择在我院体检血压正常无系统性疾病非运动员者143例为对照组,男73例,女70例。 方法:ABPM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苯那普利、缬沙坦及两者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肥厚 (LVH)的干预作用。方法 :EH伴有LVH患者 10 1例随机分成A组 (苯那普利 10mg/d ,36例 )、B组 (缬沙坦 80mg/d ,34例 )和C组 (苯那普利 10mg/d加缬沙坦 80mg/d ,31例 )。治疗 4周时若血压≥ 16 0 / 10 0mmHg(1mmHg =0 .133kPa) ,则苯那普利和缬沙坦剂量分别增加至 2 0mg/d和 16 0mg/d。总疗程共 2 6周 ,治疗前后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 ,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LVMI) ,并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 3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显著降低LV MI(P <0 .0 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两组更为显著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②分别比较 3组治疗前 2 4h平均收缩压、2 4h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 2 4h平均收缩压、2 4h平均舒张压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但治疗后 3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结论 :苯那普利、缬沙坦均能逆转EH患者LVH ,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用药能使这一作用更为显著 ,且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16.
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及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用于临床。苯那普利是新近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一种长效、降压稳定的ACEI新药。作者在控制高血压早期病人血压的同时观察了它对左室肥厚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1993年WHO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选择高血压病人41例,其中男33例,女8例;年龄50~78岁,平均65岁;期高血压5例,期16例,期20例;合并冠心病8例,肾功能不全6例。1.2 方法1.2.1 血压测定:按WHO规定,测坐位右臂肱动脉血压,连续测量3次取均值。1.2.2 服药及观察方法:苯那普利10mg,晨起顿服,每周测血压一次。如服药1~2周后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安体舒通联合苯那普利及小剂量双克治疗高血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心功能影响.方法:76 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病人给予双克25 mg/d,苯那普利5~10 mg qd~bid,同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安体舒通60 mg q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 疗程均为1年.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后观察:(1)动态血压;(2)超声心动测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后壁厚度,空间隔厚度,EF值及E/A比值,并计算左室重量,左室心脏重量指数;(3)对血钾、肾功、血糖,血脂影响.结果:两组均有明显降压作用;P<0.05, 治疗几个月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更显著P<0.05, 且有显著逆转左室肥厚作用,治疗后LVDd、IVST、LVPWT、LV MW及LVMI 均明显降低,EF值、E/A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12月后,治疗组以上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对血钾、肾功、血糖、血脂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安体舒通联合苯那普利及低剂量双克降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 且不影响电解质及血糖,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安体舒通联合苯那普利及小剂量双克治疗高血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心功能影响。方法 :76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病人给予双克 2 5 mg/d,苯那普利 5~ 10 mg qd~ bid,同时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安体舒通6 0 m g qd。对照组 :口服安慰剂 ,疗程均为 1年。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后观察 :(1)动态血压 ;(2 )超声心动测左室舒张末内径 ,左室后壁厚度 ,空间隔厚度 ,EF值及 E/A比值 ,并计算左室重量 ,左室心脏重量指数 ;(3)对血钾、肾功、血糖 ,血脂影响。结果 :两组均有明显降压作用 ;P<0 .0 5 ,治疗几个月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更显著 P<0 .0 5 ,且有显著逆转左室肥厚作用 ,治疗后 L VDd、IVST、L VPWT、L V MW及 L VMI均明显降低 ,EF值、E/A均有明显升高 P<0 .0 5 ,治疗 12月后 ,治疗组以上指标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 1,治疗前后对血钾、肾功、血糖、血脂均无显著影响 P>0 .0 5。结论 :安体舒通联合苯那普利及低剂量双克降压 ,逆转左室肥厚 ,改善心功能疗效显著 ,且不影响电解质及血糖 ,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9.
姬喜荣  张全玲 《内科》2009,4(1):42-43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的56例病人,给予苯那普利,每次10-20mg,每天1次口服,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降压作用的总疗效为91.1%,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血肌酐、尿素氮及血β2-微球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血压,而且能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对47例健康查体者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87例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服苯那普利前后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指标。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用药前和用药后时域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高频功率和总功率、低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值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正常对照组,以上指标在原发性高血压组用药前后亦呈显著性变化。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SDNN,高频功率和低频功率及低频功率/高频功率值与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P<0.05,显示植物神经功能损害与病情呈正比。各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苯那普利治疗后心率变异损害均有改善和血压有效下降。正常对照组及原发性高血压组间其年龄、性别、心率、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标准差、相邻正常RR同期差值大于 50 ms的窦性心律占心搏总数的百分比、极低频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苯那普利在降压的同时,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