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不断普及与提高,人们自我保护意识也随之增强,医疗纠纷的数量和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医疗纠纷赔付金额也大幅上升。2002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法律依据。但如何学习、贯彻好《条例》,有效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通过工作实践体会,认为以下几项是防范和化解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改善医患关系防范医疗纠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举证倒置”的实施,僵硬的把医患关系归属为一种法律关系,忽视了情感、诚信与道德在医疗交际中的约束作用,致使医患关系由目标一致的正常人际关系转变为存在一定对立性质的法律关系,最终导致对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处理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去,多数医疗纠纷的处理都是通过医患之间的积极协调来进行的。现在,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则逐渐由诉诸法律来取代行政协调,让涉及医疗纠纷的医患双方博弈法庭。这种现状,迫使许多医疗机构与当事医生不得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应付医疗官司上。这样不但影响了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还束缚了医务工作者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医疗纠纷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各大众媒体频频报道,法律对其进一步的规范调整已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然而面对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局面,1987年颁布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简称《办法》)已不能满足“正确处理医疗事故,平等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有效调整医疗事故处理秩序,2002年4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简称《条例》)。本文对新的《条例》与原有《办法》改革与完善之处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处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热点之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既保护了患者,也同样保护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维护了医疗秩序,保障了医疗安全。《条例》的实施是对医疗活动的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尤其应熟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等配套文件。正确看待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突出预防为主。树立和强化“医患平等”,加强“医患沟通”,打破长期以来“病人求我”的思维定势,突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达到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条例"颁布两年来医疗纠纷处理回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条例》、《规定》颁布实施两年来,我市共发生85例医疗纠纷,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论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以来,各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发生率呈进一步上升趋势。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做好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结合“条例”从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条例”于2002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纵观全文,“条例”集中体现了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医学科学发展的宗旨。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相比,“条例”有以…  相似文献   

7.
李佳瑞  李晓杰 《中国保健》2010,(10):128-129
目前,医疗纠纷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问题,在我国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加强也有逐渐上升之势。在医疗事故争议中,病历资料是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判定是否承担责任的重要依据,所以对于病历资料的真实性必须得到切实的保证。2002年9月1日国务院开始实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及《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范》等相关配套文件更是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病历资料的书写、保存等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规定的目的都在于保证病历资料的真实、完整,更好地客观公正地维护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病历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自今年4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以来,医疗事故及其处理中的相关问题迅速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作为一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行政法规,大家对其寄予了厚望,医院期冀能以此为契机,一举解决困扰我国医疗卫生界多年的医疗纠纷处理"无法可依"的问题;而患者也希望借此条例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公正的保护.<条例>的颁布施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理起到规范作用,但对医疗纠纷的司法解决,<条例>鉴于其行政法规的性质,并无具体规定.本文拟就医疗纠纷民事诉讼中是否适用<条例>等问题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9.
加强医疗质量监控 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海市各大医院的医疗纠纷数量不断上升,常常牵涉医院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还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主要因素。自从20HD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后,规范了医疗事故处理的几条途径,病家无理取闹、干扰医院医疗秩序的事件发生率有所下降,但病人提出医疗事故鉴定和法院诉讼的数量明显上升。在《条例》出台后,各大医院根据上海市卫生局的有关规定,均成立了医疗质量监控科,其主要职能除了延续原先接待办公室接待病人投诉、处理医疗纠纷外,还增加了另外许多工作内容,如:为病人提供病历复印、处理医疗事故鉴定以及医疗纠纷诉讼相关工作等。医疗质量监控科在帮助医院处理日常的医疗纠纷外,其更重要的职责就是做好医疗纠纷发生原因的分析,及时将信息整理、反馈给医院管理层及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起到加强医疗质量监督控制作用,减少医患纠纷发生,防范以及杜绝医疗事故。  相似文献   

10.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耀 《上海预防医学》2006,18(8):386-386,403
近年来,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社会热点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疗纠纷也在逐年上升。医疗纠纷处理好坏,不仅影响着中心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着中心的声誉。随着《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实施,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社区卫生医疗服务需求也逐步提高,医患之间对医疗服务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正在增大,一些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持续不满。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纠纷发生的原因,对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任何国家法律制度的变迁与演变均与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关,我国医疗纠纷处理法律制度也是如此。目前,在医疗纠纷处理的司法实践方面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民法通则》之间的冲突。然而,这种法律适用的冲突并非在近期才出现,在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施行阶段,这种法律冲突即已存在。因此,在研究我国现有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存在的问题时,有必要回顾一下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立法的历史沿革,更有助于对现有法律制度的理解与适用,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医疗纠纷现状及对策分析——对我院相关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后,医务人员的心态如何?医患关系将如何变换?医院和医务人员如何应对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做了些相关调查以期求得启示。  相似文献   

13.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医疗法规的颁布实施,医院和患者的市场意识逐渐唤醒,患者作为消费者的意识在日渐增强,使得医疗纠纷发生率逐年上升,处理难度加大,而医院作为经营者的意识却相对滞后,风险意识和维权观念薄弱,虽然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较多难以应付的医疗纠纷。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实施,对客观、公正、及时、合理地处理医疗事故,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正常医疗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我国的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步人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5.
王宗耀 《社区卫生保健》2006,5(4):258-259,261
近年来,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社会热点问题。医疗纠纷处理是否得当,不仅影响着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着医院的声誉。随着《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和对医疗服务需求的逐步提高,人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医患之间对医疗服务认识上的偏差和误解正在增大,群众对医院服务不满,医疗纠纷逐年上升,诉诸法律的案件逐年增加,医院为此给予的赔偿也越来越多。据市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本市共发生医疗纠纷6600多起,较去年同期上升23.5%;上访23500多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87.2%;共定性为医疗事故182起,较去年同期上升62.5%,其中由法院委托定性的医疗事故上升20%;医疗纠纷赔偿金额高达2400多万,较去年同期上升30%左右。这些情况困扰着医院管理。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纠纷发生的原因,对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生效以前,许多医疗纠纷都是由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被称为“私了”)。《条例》作为新的医疗纠纷处理规定,对医陪纠纷的处理模式作了许多界定,其中医疗纠纷的协商解决方式有:医患双方白行协商、卫生行政机关主持调解、人民法院主持调解等。协商解决作为非诉讼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因为其具有简单易行,省时省力等优点,一直受到纠纷当事人的青睐。  相似文献   

17.
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患者维权意识增强,维权方式也趋于便捷,医疗纠纷呈现增多趋势。部分医疗纠纷发生后,因病人及家属法律意识淡薄,发生扰乱医院正常秩序的过激行为,有的甚至发展成打砸医院,对医院设施直接造成破坏,给病人、医院乃至社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医疗纠纷日渐成为当前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而又沉重的话题,调查和分析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对于减少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非常复杂,现就笔者从事医疗管理及行政管理多年来,对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做如下归纳:  相似文献   

18.
19.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及双方相关人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诊疗行为所致的后果存有不同看法,引起争议并诉诸法定程序解决的事件。也就是说患者及家属就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诊治过程中的最终医疗结果不能接受,由此而产生纠纷。据调查统计资料表明,2002年9月国务院颁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后,与《条例》实施前相比,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尸检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生死亡的医疗纠纷成为医患双方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在实际工作中,明确死亡原因是处理这种医疗纠纷首要问题,国务院于2002年9月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检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到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即尸检在解决死因不明的医疗纠纷有强制性的特点,也是裁决死亡医疗纠纷的必经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