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肾移植存活十年以上病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例肾移植后带肾存活10年以上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供肾热缺血时间8分钟,温缺血时间1小时8分钟,冷缺血时间32小时,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均<0.10。术中均较为顺利,术后应用硫唑嘌呤及松进行免疫抑制。术后1个月内有1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均经治疗逆转。认为供肾质量、供受体的HLA配型、术后免疫抑制的合理应用以及术后患者的监护及随访对移植肾的长期存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长期腹透患者临床转归,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1994年1月至2003年8月腹透龄超过3年以上的58例腹透患者进行分析。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继续腹透组、转向移植组、转向血透组及死亡组。比较各组间近期营养指标(半年以内血清白蛋白水平)、近期透析充分性指标(Kt/V、Ccr)、水清除指标及残肾功能等临床特点。对死亡组同时做回顾性前后自身对照研究(死亡前半年以内与死亡前1年资料比较)。对继续腹透组回顾性分析比较1年前资料,并前瞻性追踪随访1年。结果死亡组总Kt/V显著低于其余3组(P〈0.05);总Ccr显著低于继续腹透组(P〈0.01)。继续腹透组、移植组及血透组3组间总Kt/V、总Cer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透组水清除指标显著低于继续腹透组及移植组;继续腹透组水清除指标稍高于死亡组但无显著性差异。死亡组近期总Kt/V显著低于死亡前1年总Kt/V(P〈0.05);近期总Ccr显著低于死亡前1年总Ccr(P〈0.01)。继续腹透组近期总Kt/V及总Ccr与1年前及1年后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残肾Kt/V或残肾Ccr随时间推移而显著下降(P〈0.05)。继续腹透组残肾Kt/V或残肾Ccr显著高于死亡组及血透组(P〈0.05)。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其余3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13例中有7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腹透3年以上患者大部分仍可继续腹透。透析不充分是长期腹透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死亡的病因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残肾功能可影响长期腹透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3.
透析充分性是影响腹透患者长期生存的最主要因素 ,而影响透析充分性的主要因素是透析剂量 ,腹膜转运功能 ,残余肾功能 ,体表面积 ,而这些指标又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指标 ,因此我们透析方案必须不断修改。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选取 1996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在本院进行长期腹透并腹访的患者 5 0例。其中男 2 8例 ,女2 2例 ;年龄 2 7岁~ 84岁 ,平均 (5 2 .98± 15 .0 2 )岁。均采用百特双连系统透析。腹透治疗时间 3~ 71个月 ,平均透析(2 6 .14± 2 0 .0 1)月。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 4 2例 ,原发性高血压 4例 ,慢性间质性肾炎 2例 ,痛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2次肾移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997年至2004年58例2次肾移植患者资料。男46例,女12例。年龄28~68岁,平均48岁。分析第1次移植肾存活时间、第2次移植前透析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群体反应抗体(PRA)、HLA-氨基酸残基配型错配位点、生物诱导、移植肾是否切除等相关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各因素与2次移植预后的关系。结果58例受者的移植肾1、3年存活率分别为81.0%、48.6%。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提示:PRA(RR=2.802,P<0.01)、HLA-氨基酸残基配型错配位点(RR=1.904,P<0.05)和2次肾移植预后呈负相关,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和2次肾移植预后呈正相关(RR=0.946,P<0.001)。结论PRA、HLA-氨基酸残基配型错配位点、首次移植肾存活时间是影响2次肾移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 1979年 10月至 1990年 5月共行尸体肾移植 2 5 5例 2 94次 ,其中移植肾有功能存活 10年以上者 78例 ,最长时间达 2 0年 ,现将该 78例情况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78例中 ,男 5 4例 ,女 2 4例 ,年龄 2 4~ 5 6岁 ,平均 33.7岁 ,其中 5 0岁以上者 9例 ,其余均在 5 0岁以下。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 6 9例 ,慢性肾盂肾炎 3例 ,多囊肾肾病 3例 ,糖尿病性肾病 2例 ,尿酸性肾病 1例。供、受者的ABO血型全部相合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 <0 .0 5者 72例 ,0 .0 5~ 0 .0 8者 3例 ,未做 3例。存活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全部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7年间所有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转归情况,研究退出原因,探寻腹透患者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从而改善预后。方法:收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自2010年01月~2016年12月间所有行腹膜透析管置入术开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退出腹透的原因(死亡、转血透、肾移植、肾功能恢复),并对腹透不良转归(死亡、转血透)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有158例患者在本中心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男72例,平均年龄(60.0±15.1)岁,平均透析龄(41.4±33.2)个月。其中共103例患者退出,退出原因包括死亡48例、转血透46例、肾移植8例和肾功能恢复1例。死亡患者的原因包括心脑血管事件22例、感染20例、消化道出血3例、肿瘤2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转血透患者的原因有腹透相关感染23例、透析不充分11例、导管功能障碍7例、超滤衰竭5例。进一步分析腹透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年龄≥60岁、男性、患糖尿病、血红蛋白10 g/L、血浆白蛋白35 g/L、总肌酐清除率50 ml/min、残肾e GFR≤2 ml/min、腹膜高转运状态、腹腔感染等均提示转归不良。结论:在我中心,腹透最常见退出原因为死亡,其次是转血透;心脑血管事件、腹膜透析相关感染分别为死亡、转血透的最常见原因。老龄、男性、糖尿病、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残余肾功能丧失、腹膜高转运状态、炎症状态等是腹透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无透析肾移植与透析后肾移植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透析后肾移植与无透析肾移植的临床效果 ,探讨无透析肾移植的安全性与优越性。 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1月到 2 0 0 3年 1月接受无透析肾移植并定期随访的病例 5 0例 ,选择透析后行肾移植病例 5 0例作为对照 ,2组病例年龄、性别、血型、冷 (热 )缺血时间、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原发病、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等条件相匹配 ,比较 2组病例肾移植术后急、慢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以及人 /肾存活率。 结果 无透析组中术前曾接受输血者 14例( 2 8% ) ,透析组术前接受输血者 32例 ( 6 4 % )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无透析组 1年、3年人 /肾存活率均为 10 0 % ,透析组术后 1年、3年人 /肾存活率分别为 10 0 % / 98% ( 5 0 / 4 9)、96 % / 94 % ( 4 8/ 4 7) ,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无透析组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3例 ,透析组 5例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2 5 ) ;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无透析组为 6例 ,透析组为 12例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无透析肾移植可以减少患者术前透析及输血带来的潜在危险 ,同时能降低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 ,有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多中心调查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目的评估我国广东省南部血液透析(血透)和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生存质量的状况;比较血透和腹透患者生存质量差异;探讨影响血透和腹透患者生存质量的基本因素.方法采取多中心研究方法.病例选自广东省南部,而主要是广州市的9家大医院的维持性血透、腹透3个月以上的患者,其中血透180例,腹透122例.使用KDQOL-SFTM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Hays RD提供的方法进行评分.结果 (1)血透患者肾脏病和透析相关生存质量(KDTA)总分为51.2±10.6,SF-36总分为48.2±19.9;腹透患者KDTA总分为56.3±12.3,SF-36总分为47.8±16.8.血透多数领域评分较欧美日同类报道为低;腹透仅部分领域低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但总体评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同类报道无显著差异.(2)比较研究提示腹透总体评分高于血透,但进一步的分层研究提示血透与腹透的生存质量差异主要是在透析的前2年.(3)血透男性患者在KDTA和SF-36及其它5个领域优于血透女性患者;而腹透男女患者之间KDTA和SF-36总分无显著差异.无论男女,腹透患者在多个领域均优于同性别血透患者.(4)血透患者的青年组(<45岁)与中年组(45~60岁)、老年组(>60岁)相比,在KDTA和SF-36总体水平无显著差异,仅在体能相关领域高于中老年组.腹透患者青年组在KDTA和SF-36总分以及多个分支领域明显高于中老年组患者,同时,腹透患者在不同年龄组的多个领域优于同年龄段血透患者.(5)在生存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方面,血透患者初始的生存质量较低,透析1~2年时的生存质量逐渐提高,2~4年处于高峰,以后开始下降;腹透患者生存质量的趋势KDTA比较平稳,但2年后SF-36呈明显下降趋势.(6)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对KDTA和SF-36总体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分别为透析方式、年龄、性别和透析时间.结论 (1)广东省南部,而主要是广州市的血透和腹透患者生存质量状况的总体水平仍低于西方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2)慢性肾衰竭患者一体化治疗的前2年可首选腹透.(3)血透和腹透患者的KDTA和SF-36生存质量的趋势不同,腹透不仅适合老年患者,更适合年轻患者和女性患者.(4)透析方式、透析时间、性别和年龄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影响程度和领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提高同种肾移植的长期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外资料 (美国器官共享组织 )统计 ,全球至2 0 0 0年底已施行同种肾移植 5 0多万例次 ,2 0 0 0年共施行 2 7万例次。受者最长存活时间 :亲属供肾为 4 1年 ,尸体供肾为 35年 ,无血缘关系活体供肾为2 9年。自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问世以来 ,肾移植近期效果明显提高 ,术后 1年肾存活率由 1984年前的5 0 %提高到 90 %以上 ,而半数肾存活时间 (T1/2 )由1980~ 1984年的 6 7年提高到 1995~ 1999年的 10 9年。相对而言 ,长期存活率的提高与近期存活率不同步。据 1999年底的统计 ,全世界施行同种肾移植4 7万例次 ,而届时移植肾存活者仅 10万例…  相似文献   

10.
近年发现腹膜透析直接接受肾移植同样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就我院腹:透和部分血透患者接受肾移植前后的临床资料及血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资料 1.病例选择:本院1997年前肾移植并定期随访患者共452例。由腹透:进入肾移植的49例,为腹透组;血透进入肾移植的403例,用计算机随机匹配98例,为血透组。 2.评估指标:(1)移植前的一般情  相似文献   

11.
血透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导致感染率、死亡率升高 ,充分透析纠正贫血、输血或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免疫功能可以部分改善 ,我们研究了应用中成药———黄芪治疗血透患者 ,观察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 ,并对免疫功能改善机制进行讨论。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患者来自我院透析中心 ,选择维持性血透不用黄芪者 10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2 5岁~ 5 7岁 ,平均 4 0 .2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炎 9例 ,糖尿病肾病 1例。拟用黄芪治疗的血透患者 15例为治疗组 ,其中男 10例 ,女 5例 ;年龄 2 3岁~ 6 5岁 ,平均 4 2 .3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  相似文献   

12.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从 1987年以来 ,对 180例老年尿毒症病人作了 2 10 0 0次碳酸盐透析治疗 ,维持性血透时间最短半年以上 ,最长 7年 ,平均 3年 ,对此所发生的慢性并发症作了观察分析 ,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80例患者均是住院或门诊血透病人 ,男 87例 ,女 93例 ;年龄均在 6 0岁以上 ,最高者 89岁 ,平均6 6 .8岁。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6 9例 ,慢性肾盂肾炎 42例 ,多囊肾 14例 ,高血压肾病 30例 ,糖尿病肾病 12例 ,其他 13例。均符合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诊断。2 透析方法 采用碳酸盐透析方法 ,其A液由我院药剂科配制 ,B液由…  相似文献   

13.
收集中山医科大学1994年4月~2000年8月肾移植术后继发感染130例,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30例肾移植病人,男87例,女43例;年龄19岁~80岁,平均43.2岁.肾移植前96例行血透治疗,12例行腹透治疗,腹透后改行血透治疗有10例,未透析直接肾移植5例,不详7例;肾移植受者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98例,糖尿病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6例,梗阻性肾病5例,痛风性肾病5例.  相似文献   

14.
移植肾自发性破裂占全部受肾者的0.3—8.5%,它是肾移植后的一种急性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达9%。鉴于对其治疗意见不一,作者根据自己经验,对其治疗和长期疗效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夫利德利赫斯哈芬市立泌尿科医院肾移植中心,自1968.3—1980.3月共施行尸体肾同种移植434例,均按公认的标准手术方法进行,未做肾包膜剥离术,热缺血时间为0—50分,平均12分,冷缺血时间5—24小时,平均12小时。本组25例受肾者,在移植术后14天内,发生移植肾自发性破裂26次,以术后第6天出现最多,有一病例在4天内出现破裂2次。21例病人接受过透析治疗,12例病人在破裂时有高血压,血压在160/110毫米汞柱以上,7例病人在此期间正发生严重急性排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共完成同种肾移植30例 (其中含亲属肾移植 3例 )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30例 ,男性 2 1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0岁~ 6 4岁 ,其中 2 1岁~ 30岁 10例 ,31岁~ 40岁 8例 ,41岁~ 5 0岁 7例 ,5 1岁~ 6 0岁 3例 ,6 0岁以上 2例。供者年龄 18岁~ 6 2岁 (6 0岁以上两例系亲属供体 ) ,男性2 8例 ,女性 2例 (均为亲属供体 )。受者ABO血型为A型12例 ,B型 11例 ,O型 6例 ,AB型 1例。术前 2 9例行血液透析 ,1例腹膜透析后改血液透析。受者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2 5例 ,糖尿病肾…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 1978年 8月至 1993年 2月共行同种肾移植 4 5 5例次 ,术后患者带肾存活超过 10年者 14 4例 ( 31.7% )。现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4 4例中 ,男性 98例 ,女性 4 6例 ,移植时年龄 17~ 5 7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135例 ,慢性肾盂肾炎 7例 ,多囊肾和糖尿病肾病各 1例。 133例为首次肾移植 ,11例为二次肾移植。均为男性尸体供肾 ,供者的年龄为 19~ 4 2岁 ,ABO血型相同者 131例 ,血型相容者 13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为 0 .0 0 5~ 0 .0 4 5。供肾热缺血时间 5~ 11min ,冷缺血时间 3~ 15h。术后 111例采用环孢素A(CsA)…  相似文献   

17.
影响肾移植后人、肾长期存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肾移植后影响人、肾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 采用SAS软件 ,统计 2 0 16例2 10 5次肾移植患者中的 33个相关变量。用Kaplan Meier曲线计算移植肾 1、3、5、10年存活率及移植肾半生存期 ,用Log Rank方法进行单变量分析 ,采用Cox模型多元回归计算相对危险度。 结果 1986年以后 ,移植肾 1、3、5、10年存活率分别为 82 .5 %、75 .2 %、6 5 .5 %、4 8.4 % ,剔除有移植肾功能死亡的病例后 ,存活率则为 91.0 %、82 .0 %、75 .9%、6 8.5 % ,两者的移植肾半生存期分别为(8.78± 0 .14 )年和 (14 .0 9± 0 .2 0 )年。与肾移植长期存活关系密切的单变量有 :供肾冷缺血时间 ,移植次数 ,免疫抑制用药种类和组合 ,排斥 ,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术后肌酐水平 ,急性肾小管坏死 ,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 ,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方法 ,感染并发症等。多变量分析发现 ,有 18项危险因素影响肾移植后的人、肾长期存活。结论 免疫抑制剂的改进不但提高肾移植后的人、肾短期存活 ,也显示出提高长期存活的趋势 ;提高供肾质量 ,减少受者带肾功能死亡是现阶段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的一个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4例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2 7、31、35和 36岁。术前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术前行血液透析。尸体供肾 ,供、受者ABO血型一致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为 0 .0 1~ 0 .0 6 ,未作HLA配型。供肾热缺血时间在 10min以内 ,冷缺血时间不超过 10h。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硫唑嘌呤和倍他米松 ,硫唑嘌呤术前 1~ 2d开始使用 ,15 0~ 2 0 0mg·kg-1·d-1,术后按外周血象调整 ,逐步减少至 5 0~10 0mg维持 ;术中移植肾建立血液循环的同时及术后 3~ 5d应用甲泼尼龙 ,5 0 0mg静脉滴注 ,然后改为倍他…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新进入透析且年龄≥18岁患者,随访至2009年3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资料。 结果 共460例透析患者入选,其中247例起始采用血透治疗,213例起始采用腹透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开始透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平均动脉压、进入透析治疗前心脑血管事件、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17.9(0.25,51)个月。意向治疗分析结果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透总体生存率优于腹透(P < 0.05,log-rank检验);透析1年内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4),而透析1年后腹透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血透患者(P <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5岁的非糖尿病肾病血透组生存率显著高于腹透组(P <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经混杂因素调整后,两种透析方式本身对透析生存无明显影响(HR,HD:PD = 0.778,95%CI 0.483~1.254,P = 0.303);而年龄(HR = 1.051,95%CI 1.030~1.073,P < 0.01)、透前有脑血管意外史(HR = 2.032,95%CI 1.125~3.670,P < 0.05)、透前CCI≥5(HR=2.592,95%CI 1.230~5.465,P < 0.05)、前白蛋白(HR = 0.022,95%CI 0.001~0.768,P < 0.05)为透析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透析龄≤1年的血透和腹透生存率无显著差异;透析龄>1年的血透患者生存率可能逐渐高于腹透患者。老年非糖尿病患者血透生存率可能高于腹透。年龄、透前脑血管意外史、透前CCI≥5为影响透析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55岁以上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ao XY  Li GY  He MY  Xu YJ  Li DQ  Guo YH  Tian JH  Ning LH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12):885-888
目的 探讨 5 5岁以上活体亲属供肾移植适应证、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预后。 方法1999年 10月至 2 0 0 2年 4月共实施活体亲属肾移植 15例 ,其中 5 5岁以上供体 12例。年龄 5 5~ 73岁 ,平均 6 2 7岁。父亲供肾 5例 ,母亲 6例 ,祖母 1例。供体纳入标准 :一般健康状况良好 ,营养及心理状态好 ,完全志愿及家庭无争议。无高血压和糖尿病 ,心肺肝等重要脏器功能健全。肾功能评价 :肌酐(Creatinine ,Cre) <133μmol/L ,肌酐清除率 (Creatinineclearance ,Ccr)和肾小球滤过率 (Glomerularfiltrationrate ,GFR) >80ml/min ,彩超 ,肾动脉造影等无异常。 12例受体均为尿毒症患者 ,年龄 14~ 4 6岁 ,平均 33岁。供体中 8例插管全麻 ,4例连续硬膜外麻醉。 10例取左肾 ,2例右肾。热缺血 70~ 170s ,平均 92s。冷缺血 6 0~ 12 0min ,平均 84min。移植方式同尸肾。随访 12~ 4 2个月 ,平均 2 0 8个月。 结果  12例供体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平均拆线时间 11d ,平均住院时间 11d。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 ,均已恢复术前生活状态。复查肾功能 ,肌酐升高 12~ 34μmol/L ,平均 2 2 μmol/L。 12例受体中 1例因肝功能衰竭于移植后 6个月死亡。 1例于术后第 2 8天死于肺部感染。 1例移植肾功能延迟 ,经透析 12次肾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