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尿素清除指标已经成为判断血液透析充分性的精确指标,各种计算Kt/V的也应运而生。影响Kt/V准确监测透析剂量的因素「如蛋白分解率(PCR)、残余肾功能(PRF)、透析器的复用、超滤、血管通路再循环、透析后尿素以跳(PDUR)等」也日趋深入和明确,并已有相应的方案以校正。  相似文献   

2.
目前尿素清除指标(Kt/V)已经成为判断血液透析充分性的精确指标,各种计算Kt/V的方法也应运而生。影响Kt/V准确监测透析剂量的因素[如蛋白分解率(PCR)、残余肾功能(RRF)、透析器的复用、超滤、血管通路再循环、透析后尿素反跳(PDUR)等]也日趋深入和明确,并已有相应的方案以校正。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透析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如何评价透析充分性至今尚无统一标准 ,计算公式繁多 ,方法复杂 ,在临床应用上可能引起困惑。现将近年来评价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方法进展综述如下。早期的血液透析 ,尚无定量指标判断透析充分与否 ,主要根据患者透析后的临床状况判断 ,若一般情况好 ,无不适 ,血压正常 ,营养良好 ,无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和中枢神经功能紊乱 ,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明显改变 ,无严重的钙磷代谢障碍 ,体力恢复 ,有生活、工作能力 ,判定为透析充分。…  相似文献   

4.
探讨评价血液透析是否充分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目的 参考美国国家医疗安全网(National Health Safety Network,NHSN)提供的方案,探讨门诊血液透析事件监测方法.方法 以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在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就诊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血液透析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全身使用抗菌药物、血培养阳性、血管通路部位出现感染表现及其他部位感染等.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计数资料比较,利用相对发病率及其95%可信区间衡量各置管类型发病率的关系.结果 研究期间,共监测门诊患者2 833例/月.其中,14例发生48例次血液透析事件,总体发生率为1.69%;血管通路感染的发生率最高,为0.46%.血液透析事件发生率最高的置管类型是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达5.08%.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血液透析事件发生风险是内瘘的3.18倍(相对发生率=3.18,95%可信区间1.61 ~6.25).结论 美国NHSN血液透析事件监测方法具有可行性;内瘘较中心静脉置管可能更利于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和加拿大分别有90%和70%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接受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治疗。尽管透析技术与药物不断改进并有40年维持性透析的经验,但透析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每年高达18%~20%。目前仍不清楚理想的透析剂量是什么,HEMO研究表明当患者在每周3次的基础上增加透析的强度并无额外的益处。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病人肾移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n-line hemodiafiltration,On-line HDF)对尿毒症患不同分子量物质的清除率、患耐受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伴有血透并发症及不适症状的尿毒症患行后稀释法On-line HDF 231例次,并与23例仍行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887例次)进行比较,观察Kt/V,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磷(SP)、β2-微球蛋白(β2-M)下降率及治疗中患血透常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对联机HDF治疗效果和耐受性显优于HD,透析并发症和不适症状发生率显低于HD(P<0.01),联机HDF治疗后血清Scr、BUN、SP、β2-M水平显降低,KT/V明显增高。结论:后稀释法联机HDF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血中大、中、小分子物质,透析效果显提高,患对该法治疗的耐受性明显提高,适用于易出现血透并发症及不适症状的尿毒症患。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机制较复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透析低血压的防治进展.  相似文献   

11.
透析充分性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一般讲,充分透析时患者感觉舒适,血压正常,没有水肿、喘憋和心衰的发生,没有腹水、胸水和心包积液发生,没有明显的皮肤瘙痒、手足麻木不适,使用较小剂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就可以很好地控制肾性贫血,皮肤色泽正常,饮食和营养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2.
ACT监测低剂量肝素化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剂量枸橼酸进行分段体外抗凝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24例有高危出血风险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4%枸橼酸三钠抗凝治疗67例次,分别在透析器前后以200 mL/h的速度输入4%枸橼酸三钠,观察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抗凝效果,比较透析前、透析2 h和透析后体内、体外血液pH值、钙离子、总钙、钠离子、碱剩余、碳酸氢根浓度的变化。结果 67例次的高剂量枸橼酸抗凝治疗各有1例分别因跨膜压、静脉压升高提前40 min和30 min结束治疗,其余65例次均顺利完成4 h透析治疗,患者未发生手口麻木、抽搐、心律失常等不适,透析2 h静脉壶内血液pH值、离子钙浓度、碱剩余较体内血液均显著下降(P0.05),钠离子浓度显著上升(P0.05);透析前、透析2 h和透析结束后体内血液pH值稳定在正常范围,离子钙、总钙、钠离子浓度、碱剩余、碳酸氢根浓度透析2 h和透析结束后较透析前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以200 mL/h的速度分别在透析器前后输入4%枸橼酸三钠抗凝,抗凝效果确切,患者无不良反应,透析后血气结果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4.
无醋酸盐血液透析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例常规透析患者进行了无醋酸盐透析(AFHD)治疗研究,并以同期18例醋酸盐透析(AHD)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AFHD对中小分子物质以及β2-M清除与AHD比较无差异(P〉0.05)。应用KT/V,PCR,TACurea评价透析效果,证明透析充分。AHD后TNF及IL-6基因表达显著高于AFHD,而TGF-β组间无差异。AHD后CD4^+升高,而AFHD后CD8^+降低。两组患者透析后SOD  相似文献   

15.
近年发现腹膜透析直接接受肾移植同样能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就我院腹:透和部分血透患者接受肾移植前后的临床资料及血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资料 1.病例选择:本院1997年前肾移植并定期随访患者共452例。由腹透:进入肾移植的49例,为腹透组;血透进入肾移植的403例,用计算机随机匹配98例,为血透组。 2.评估指标:(1)移植前的一般情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血透中采用血容量监测(BVM)并反馈调控脱水速度的方法,观察其对血透中常见并发症的影响。对象与方法1.病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94岁,均为稳定的维持性血透患者(半年以上),尿量少于100ml/d,无冠心病、风心病及心律失常等。2.方法:常规法和BVM法血透交替轮流进行。血透方法、仪器、时间、用药等均相对恒定不变。低血压指血透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并伴有关症状,需要治疗干预。轻症状指血透过程中发生的呕吐、头痛、手足痉挛性疼痛、腹痛等。血容量变化系通过体外光学法检测Hb浓度,推算出相对血容量。3.统计采用SPSS10.0统计学分析…  相似文献   

17.
血液透析是目前我国治疗尿毒症的最主要方式,血液透析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低血压发生.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多数患者无力承受通过增加透析频率、改变血液净化类型(如:做透析滤过、使用高通量透析器等)来提高透析充分性.因而将每一次来之不易的透析发挥到极限成为医生和患者的共同要求.常常面对这样的问题:一个透析间隔时间1周甚至更久的浮肿患者,如何通过一次透析让患者维持更长时间?显然,这类患者的脱水量是最重要的.已经很难用理想干体重来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这样的患者很难通过一次透析达到理想干体重.因而,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成为最重要的观察指标.必须在血压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接近理想干体重.为此,我们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临床先兆进行了统计研究,以早期发现、预防、治疗低血压.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肾移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情况,探讨影响透析患者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间新进入透析且年龄≥18岁患者,随访至2009年3月31日。应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资料。 结果 共460例透析患者入选,其中247例起始采用血透治疗,213例起始采用腹透治疗。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开始透析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平均动脉压、进入透析治疗前心脑血管事件、Charlson并发症指数(CCI)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为17.9(0.25,51)个月。意向治疗分析结果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透总体生存率优于腹透(P < 0.05,log-rank检验);透析1年内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14),而透析1年后腹透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血透患者(P < 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5岁的非糖尿病肾病血透组生存率显著高于腹透组(P <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经混杂因素调整后,两种透析方式本身对透析生存无明显影响(HR,HD:PD = 0.778,95%CI 0.483~1.254,P = 0.303);而年龄(HR = 1.051,95%CI 1.030~1.073,P < 0.01)、透前有脑血管意外史(HR = 2.032,95%CI 1.125~3.670,P < 0.05)、透前CCI≥5(HR=2.592,95%CI 1.230~5.465,P < 0.05)、前白蛋白(HR = 0.022,95%CI 0.001~0.768,P < 0.05)为透析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透析龄≤1年的血透和腹透生存率无显著差异;透析龄>1年的血透患者生存率可能逐渐高于腹透患者。老年非糖尿病患者血透生存率可能高于腹透。年龄、透前脑血管意外史、透前CCI≥5为影响透析生存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分析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透析充分性的情况,为进一步规范化制定血液透析处方和评估血液透析质量提供依据,进而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调查的对照研究方法,应用在线尿素清除率监测(online clearance monitoring,OCM)尿素清除指数(Kt/V),统计分析2014年5月~6月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11例的人口统计学资料、血液透析处方、超滤量、血流量,以测定的单次Kt/V值≥1.2为透析达到充分性的标准,并对Kt/V值达到和未达到充分性的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21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单次Kt/V值为0.65~1.88,平均Kt/V值为(1.11±0.20);其中74例患者(占35.0%)单次Kt/V值≥1.2;137例患者(占65.0%)单次Kt/V值1.2,146例患者(146/211,占69.1%)单次Kt/V值≥1.0。②对Kt/V值达到和未达到充分性的2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组患者的男女比例[(30/44)比(122/15)]及体质量[(56.0±10.1)kg比(68.8±12.3)kg]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超滤量[(2.62±0.69)L比(2.74±1.02)L]及血流量[(234.8±21.4)ml/min比(232.4±30.4)ml/min]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OCM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充分性监测方便、快速;②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透析充分性总体达标率低,需综合评估,个体化处方,加强患者管理;③男性、体质量较高的患者达标率低,需重视此类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评估,并进一步调整血液透析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