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治未病理论的普及对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贵州省兴义市供电局社区和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社区30%的居民为项目实施人群,通过自行设计"治未病"理论知识认知及需求、健康习惯、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调查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前后各调查1次。了解本研究对象的治未病理论知识掌握前后的健康行为变化情况。研究设计为无对照的临床干预性研究。以《中医"治未病"科普宣传手册》为指导,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对285例干预对象进行的治未病理论知识、健康知识的宣传、培训。结果通过6个月的干预后,研究对象人群对治未病的理论知识、健康知识、养生技术,有意识改变生活方式、戒除不良嗜好行为等相关数据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把治未病知识、方法和技术推广到社区居民中,使社区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模式发生改变,以提高疾病预防,养生保健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健康状况,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设计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治未病健康宣教依从性调查表,随机各选取上述100例病人进行依从性调查分析。(2)通过家庭医生式服务及对容易产生职业疲劳的部门、居民区或工厂人口密集区进行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义诊、中医体质辨识等,及时识别未患病人群和亚健康人群,并对100例到社卫中医门诊接受保健服务的病人发放服务前后的满意度调查表、治未病知晓率调查表、健教后参加保健情况调查表各1份,比较前后社区居民治未病知晓率、满意度、依从性等情况。结果:中医治未病开展后,社区居民对治未病知晓率与中医保健满意度明显提高,接受中医保健服务的人群数量明显增多。糖尿病与高血压病人中医健教后诊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并发症及病死率降低,本组问卷中有93%的居民知晓或熟悉中医治未病理念,而46%的居民获知途径是治未病健康宣教,接受治未病相关保健的居民满意度达到96%,证实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广泛。结论: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开展可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增加主动接受中医保健服务的人群数量,同时可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病人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是社卫高质量服务不可缺失的部分,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金匮要略》中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并指导临床。方法 从《金匮要略》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出发,具体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路径,将中医体质调治方案有针对性地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探讨其在一、二、三级预防中的应用。结果 一级预防即“未病”阶段,未病先防,当结合高风险因素预防举措开展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即“已病”阶段,既病防变,当配合控制相关基础疾病开展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相当于“瘥后”阶段,瘥后防复,当结合早期及时开展针灸、康复、介入干预等治疗措施进行三级预防。结论 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好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服务临床,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1 治未病含义 “治未病”首见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其含义主要是指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思想。《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注意吸收古代哲学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先进思想,初步莫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了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如张仲景《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如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耳。”将“治未病”思想提……  相似文献   

5.
<正>"最好的医学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这是上个世纪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中医"治未病"理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也由于健康教育在预防保健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引起人们对"治未病"理念在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的关注。笔者对"治未病"的相关理论及其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综述如下。1"治未病"健康教育理念"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皇帝内经》,《素问·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共1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老年人按要求进行常规体检和健康宣教,观察组60例老年人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体质辨识活动,比较2组老年人干预效果。结果:120例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偏颇体质以阳虚质为主,其次为气虚质、血瘀质和痰湿质;观察组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疾病相关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等问卷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有助于准确掌握社区老年人体质类型,制定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更好的指导老年人进行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7.
阐述中医“辨体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快速兴起的养生产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养生防病的效果,本文根据中医体质学说的基本理论及中医养生之道,提出辨体养生的观点和具体应用.辨体养生是中医辨证论与"治未病"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疗养院因其性质和工作目的的特殊性,应用"治未病"理论有其特殊的优势。目前疗养院医疗工作人员应用"治未病"理论指导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以矿泉浴为主的疗养因子对增进健康、改善亚健康状态、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以及开展健康教育都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以中医体质学说为主建立的"治未病"服务保障体系也已在部分疗养院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长沙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认知与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长沙市2个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保险和家庭收入情况的社区居民是否选择治未病服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对中医“治未病”了解率为47.24%,技术水平和支付费用在居民选择“治未病”服务影响因素中排名前二位。[结论]社区居民有对中医“治未病”服务的需求,老年人是中医“治未病”服务需求最大的人群,但对“治未病”还不够了解,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推广中医“治未病”服务要注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降低收费标准。  相似文献   

10.
李书芳 《全科护理》2009,7(27):2450-2450
[目的]了解来我院就诊病人对“治未病”中医健康知识认知和中医护理服务项目需求。[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病人2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就诊病人对“治未病”中医健康知识认知度低,饮食、生活起居、情志、按摩保健、中医中药为主要需求项目。[结论]应加强“治未病”中医健康知识的宣传,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积极开展多样化的中医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疗养院因其性质和工作目的 的特殊性,应用"治未病"理论有其特殊的优势.目前疗养院医疗工作人员应用"治未病"理论指导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以矿泉浴为主的疗养因子对增进健康、改善亚健康状态、延缓病情进展、改善预后以及开展健康教育都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以中医体质学说为主建立的"治未病"服务保障体系也已在部分疗养院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章莹  付伟 《护理学报》2013,(23):11-14
目的:了解基于“治未病”理念下杭州市社区护士对老年痴呆症健康教育能力现状,为全面提升杭州市社区护士老年痴呆症健康教育能力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杭州市353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杭州市社区护士对老年痴呆症的健康教育能力接近“基本符合”水平,执行健康教育维度得分最高,评估健康教育维度最低。影响社区护士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前3位因素是: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护士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护士的沟通能力。结论杭州市社区护士基于“治未病”理念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力偏低,社区应为护士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为其提供健康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3.
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养生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对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体质养生原则,从以下3个方面实施体质养生:顺应四时、调摄情志;辨体施膳,合理饮食;体欲常劳,劳勿过及,改善老年人偏颇体质,预防与体质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达到中医"治未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治未病理念指导下,应用中医体质辨识对亚健康状态人群分类后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干预,观察亚健康状态改善情况,探讨中医药调治亚健康的优势及意义。方法将80例亚健康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西医体检后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干预,观察组在常规西医体检基础上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类型给予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干预。两组初次体检结束1年后再次参加体检。在2次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协助受试者填写亚健康状况评价问卷,评估受试者的亚健康状态。结果通过1年健康指导干预,观察组疲劳、精神、免疫力、胃肠道、心血管症状评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降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只有胃肠道、心血管症状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降低,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观察组疲劳、精神、免疫力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40例亚健康状态人群中有17例(43%)恢复到健康状态,而对照组40例中只有5例(1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5.206,P=0.023)。结论中医体质辨识后的个体化健康指导有助于缓解亚健康状态,尤其在改善疲劳、精神症状,增强免疫力方面,较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马洪玲  王世贵 《全科护理》2013,11(13):1238-1239
中医"治未病"始见于《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中医  相似文献   

16.
郑萍  陈雪莲 《全科护理》2011,(5):459-460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3方面对脑卒中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对中医保健知识、脑卒中防治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普遍认为以治未病理论的观点进行健康指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难经·七十七难》提出:“所谓治未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目治未病焉。”《金匮要略》列之卷首作为基本治疗思想之一。这是继《内经》之后对“治未病”的涵义作了突破性的发展,扩大了治未病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对于内伤杂病的早期治疗、防传防变指示了途径。因为内……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3方面对脑卒中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对中医保健知识、脑卒中防治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普遍认为以治未病理论的观点进行健康指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治未病”思想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患者在口服中药基础上进行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对照组68例患者仅应用口服中药、未进行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随访1年观察支气管炎发作的情况。结果经中药及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后,74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显效10例,好转4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5.7%;对照组68例患者中显效3例,好转24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为39.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5, 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能有效避免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发作,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论述。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科学地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三个层次,“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