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3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分成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救治,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早期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d两个时间点的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并使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在治疗后第5d,两组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在治疗后第5d时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治疗后第5d,治疗组患者的APACHEI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早期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能较快促使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较快地回升,减轻免疫抑制,具有较强的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大承气汤对严重创伤、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 45例严重创伤、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应用大承气汤鼻饲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变化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HLA-DR恢复缓慢,治疗组HLA-DR恢复迅速;对照组MODS发生率为66.67%,治疗组MODS发生率为29.17%(P<0.05)。结论 大承气汤可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严重创伤、感染后MO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脓毒症患者静脉血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百分率的变化,评价患者的免疫状态及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患者被诊断为脓毒症后的第1、4、7、14、28天或出ICU及死亡前最后一次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百分率及当天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至脓毒症消失。结果18例患者存活,26例死亡。从第4天开始,存活组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均高于死亡组(P〈0.001)。第1天、第4天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30%者生存率均明显高于表达〈30%者。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存在负相关。结论脓毒症患者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持续低下可提示患者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检测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可用于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对脓毒症患者T淋巴细胞CD69、CD 14+单核细胞( HLA-DR)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0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血糖控制A组(4.4~6.1 mmol/L)30例、血糖控制B组(6.2~8.3 mmol/L)30例、血糖控制C 组(8.4~10.0 mmol/L)30例。入住ICU时就给予早期目标血糖管理,分别在入院时(0 d)及治疗后第1、3、7天采集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CD69、CD14+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水平。相同时间点观察APACHEⅡ评分,并计算28 d病死率、MODS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A组第1、3、7天CD69和HLA-DR表达水平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B组第1、7天CD69表达水平较入院时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3、7天HLA-DR表达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CD69和HLA-DR表达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第3、7天CD69表达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第1、7天HLA-DR表达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PACHEⅡ评分第1、3、7天较入院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7天A组与B、C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8 d死亡率、MODS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目标血糖管理水平(4.4~6.1 mmol/L)能够促进CD69、HLA-DR的表达,有利于免疫稳态的恢复,可能对终止脓毒症患者免疫紊乱和免疫麻痹的恶性进程有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免疫调理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MOD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5例)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1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Marshall标准的MODS评分(Marshall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率;统计患者ICU住院天数以及28d病死率。结果治疗前,两组APACHEⅡ评分与Marshal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d后,治疗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Marshal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TNF-α、IL-6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7d后,治疗组血清TNF-α与IL-6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淋巴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7d后,治疗组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较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d病死率对照组为40%,治疗组为37.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胸腺肽α1免疫调理治疗能够一定程度改善MODS患者的免疫机能,缩短ICU的住院时间,但研究结果显示未能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动态监测外周血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CDl4+、CDl4+的表达,并评价HLA—DR+/CDl4+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入院后第l、3、7、14天ICU患者外周血中HLA—DR+/CDl4+、CDl4+的表达,并进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衰竭(SOFA)评分。结果入院后动态监测第1天。两组HLA—DR+/CDl4+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P〉0.05);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时存活组HLA—DR+/CDl4+表达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4、6.61、7.60,P均〈0.05);第7天和第14天时存活组CDl4+表达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46、2.56,P均〈0.05);SOFA评分第7天和第14天时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8、2.53,P均〈0.05)。结论单核细胞活化功能表达持续低下可提示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动态监测HLA—DR+/CDl4+是监测患者免疫功能的早期、连续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对老年危重病患者免疫调理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A组为给予标准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B组为给予谷氨酰胺组;C组为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组。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和14d分别取血测定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的变化,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CD3、CD4、CD4/CD8及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CD14 HLA—DR)比例的变化。结果与A、B组比较,C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IgG的水平均进一步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进一步增加,CD3、CD4、CD4/CD8及CD14 HLA—D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或P%0.01);炎症反应指标CRP明显下降(P均〈0.0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均进一步下降(P〈0.05或P〈0.01)。3组患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d生存率改变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能促进老年危重病患者的蛋白合成,改善营养状况,改善免疫麻痹状态,下调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感染性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对21^+名健康人及27例不同程度的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阳性率及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05),严重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HLA—DR阳性率〈30%。结论 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表达,对评价感染性疾病患者机体免疫状况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清胰汤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清胰汤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常规饲养,经胰管逆行注射生理盐水,不给药。模型组:用5%牛磺胆酸钠经胰管逆行注射(1mg/kg)构造SAP模型,喂饲无菌蒸馏水,4ml/次,每12小时一次。清胰汤组:复制SAP模型,喂饲等量清胰汤。建模24h后每组处死7只大鼠,胰腺组织切片,观察其病理学改变。同时检测其余大鼠血淀粉酶、血钙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浓度。结果清胰汤组TNF-α、IL-8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清胰汤组胰腺组织的病理损害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对SAP大鼠给予清胰汤能抑制其释放TNF-α、IL-8,进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及稳定性的关系。方法: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20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N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患者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CD163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和稳定性的关系。结果:CD163在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分别为(91.18±7.29)mfi、(67.18±6.12)mfi、(39.26±5.37)mfi和(22.78±4.67)mfi;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AMI组CD16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N组(P〈0.001)。UAP组CD16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N组(P〈0.001)。SAP组CD163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组(P〈0.001)。各组CD163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57,P〈0.01)。AMI组、UAP组Ⅱ型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SAP组,Ⅰ型、Ⅲ型斑块发生率显著低于SAP组(P〈0.01)。Ⅱ型斑块易破裂。CD163及hs-CRP水平在Ⅱ型斑块组显著高于Ⅰ型、Ⅲ型斑块组(P〈0.01)。结论: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它可反映体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炎症程度,Ⅱ型斑块患者CD163表达显著增高,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孟繁英  朱亚彬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2):1257-1259
目的探讨有无慢性心绞痛史及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而收住院的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心绞痛病史情况分为4组,慢性心绞痛组(Ⅰ组)、梗死前心绞痛组(Ⅱ组)、慢性心绞痛伴梗死前心绞痛组(Ⅲ组)、无心绞痛组(Ⅳ组),分别观察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脏肌酸磷酸激酶(CPK)、同功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T)、C-反应蛋白(CRP)和尿微自蛋白分泌率(AER)变化,以及住院期间严重心脏并发症(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Ⅱ级以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病死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结果小面积心肌梗死前发生率Ⅰ、Ⅱ、Ⅲ组明显高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CTnT峰值浓度、CRP、AER变化,Ⅰ、Ⅱ、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心脏并发症,除心律失常外,Ⅰ、Ⅱ、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Ⅱ、Ⅲ组明显低于Ⅰ、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后心绞痛及住院病死率Ⅰ、Ⅱ、Ⅲ组明显低于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死前有心绞痛史及梗死前心绞痛可减少其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的程度,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与胃底胃炎发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上消化道症状的101例患者分别作胃镜检查及钳取胃粘膜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查,按内镜下表现将他们分为四组,I组(n=18):胃底部有炎症改变,而胃窦都无炎症改变;Ⅱ组(n=36):胃底部无炎症改变,而胃霎部有炎症改变;Ⅲ组(n=26):胃底、胃霎部均有炎症改变;Ⅳ组(n=21):胃底、胃窦部均无炎症改变。结果:Ⅰ、Ⅱ、Ⅲ、Ⅳ组胃底部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7%、33.33%、65.39%、28.57%,Ⅰ组HP感染情况较Ⅱ、Ⅳ组明显增高(P<0.05),Ⅲ组HP感染情况亦明显高于Ⅱ、Ⅳ组(P<0.05),Ⅱ、Ⅳ组胃底HP感染情况相近(P>0,05),Ⅰ、Ⅲ组胃底HP感染情况也相近(P>0.05),这些说明胃底胃炎与胃底HP感染相关:Ⅰ、Ⅱ、Ⅲ、Ⅳ组胃窦部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67%、63.89%、69.73%、33.33%。Ⅰ、Ⅱ、Ⅲ组胃窦HP感染情况均明显高于Ⅳ组(P<0.05),说明胃部炎症病人胃窦HP感染情况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所有患者胃底、胃窦部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5.53%、59.41%,表现出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HP为胃底胃炎的致病因素,胃底炎可能是胃窦炎症进展的结果,对胃底胃炎的治疗,应选用抗生素根除H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及Kellgren—Lawrance(K—L)分级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及术后康复治疗的疗效差异,明确关节镜及康复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有效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3年在本院实施关节镜清创及术后康复治疗的120例(126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膝关节HSS评分及K-L分级进行分组,对治疗前后不同分级标准下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HSS〉70分的K—L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的治疗后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K—L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三组患者的HSS评分提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60-69分的K—L分级Ⅰ级、Ⅱ级、Ⅲ级患者的治疗后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K—L分级Ⅰ级、Ⅱ级、Ⅲ级三组患者的HSS评分提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60分的K—L分级为Ⅱ级的患者的治疗后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的提高(P〈0.05),K—L分级Ⅲ级、Ⅳ级患者治疗后HSS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HSS评分提高率K—LⅡ级患者显著高于Ⅲ级、Ⅳ级(P〈0.05)。【结论】对于HSS评分〉60分或HSS评分〈60分且K—L分级Ⅱ级以上的患者采用关节镜清创及术后康复相结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对于HSS评分〈60分且K—L分级为Ⅲ级、Ⅳ级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43例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免疫表型特征,以CD45/SSC设门,对143例APL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比较初发和复发时免疫表型变化。随机选择同期42例HLA—DR阴性的非APL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作为对照,其中31例CD34也为阴性,探讨其与初发APL的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初发APL中91.9%表现为cD34和HLA—DR共阴性,复发时CD34和HLA—DR阳性率增高(37.5%vs3.0%,37.5%vs3.9%)。初发APL组CD34阳性率低于DR^-AML组(3.0%vs23.4%),初发APL组CD34即使阳性,其表达水平也较低(P〈0.05)。②初发APL组CD33阳性率高于各对照组(97.0%vs75.0%,83.3%,83.9%),其表达水平亦高于各对照组(P〈0.05)。③初发APL组淋系抗原中仅见CD2的表达,未见CD7的表达,而DR—AML组、CD34^-/DR—AML组CD7阳性率分别为12.0%,6.5%,高于初发APL组(P〈0.05)。结论:免疫表型检测可以为APL的快速诊断提供依据,对HLA—DR^-的AML可以从CD34的表达与否、CD33的表达水平、淋系抗原表达情况以及SSC特征等方面与APL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氟比洛芬酯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方法8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PCIA镇痛,随机分为4组(n=20)观察术后24小时内(2h,4h,8h,20h,24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h、4hⅣ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术后8、20、24h时的VAS评分四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4小时内PCA按压次数Ⅳ组明显多于Ⅰ、Ⅱ、Ⅲ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Ⅲ组、Ⅳ组低于Ⅰ组、Ⅱ组(P〈0.05),嗜睡的发生率Ⅲ组、Ⅳ组低于Ⅰ组(P〈0.05)。三组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氟比洛芬酯伍用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应良好,且能减少50%的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IFN)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可能新机制,为临床治疗CML提供新的思路。用Ficoll密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C),在倒置显微镜及光镜下观察DC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CD1a,CD83,CD86,HIA-ABC,HIA-DR,CD54)。MTT法检测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能力。结果表明:经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所诱导出的DC,其特征性表面分子表达率均高于培养前的DC(P〈0.01);IFN-α+GM-CSF组DC表达HLA—ABC、HLA-DR明显高于IL-4+GM-CSF培养组(P〈0.05);而IFN-α+GM-CSF4-IL-4组DC的CD86表达率及MLR水平均高于其它细胞因子组合组(P〈0.05)。干扰素耐药组DC表面分子表达率及MLR水平较新诊断组和干扰素治疗有效组均明显减低(P〈0.05),但A、B、C各组的CD86表达率及MLR水平在IFN-α+GM-CSF4-IL-4因子组合条件下无明显差异。结论:CML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含有IFN-α的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可分化为具有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的DC,且表达较高的Ⅰ类和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黏附分子及MLR,表明干扰素治疗CML的机理可能与DC有关,这一结果提示通过增强内源性DC功能可能提高CML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术中低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与间歇正压通气(IPPV)对亲体肝移植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患者,根据肺功能状况分为:肺功能正常、术中IPPV组(Ⅰ组,n=23)和PEE组(Ⅱ组,n=10);肺功能减退、术中IPPV组(Ⅲ组,n=10)和PEEP组(IV组,n=10)。观察比较各组术前、进腹后、无肝期5min、1h、再灌注后5min、术毕各时点的呼吸指标。记录术后14d内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结果】Ⅱ组的肺血管压力指数(PVPI)在无肝期与再灌注后均低于Ⅳ组(P〈0.05)。Ⅲ纽血管外肺水(EVLW)在术前、进腹后、再灌注后以及术半时均高于Ⅰ组,在再灌注后与术毕时高于Ⅳ组(P〈0.05)。Ⅲ组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O2-PaO2)从术前到术毕全程均显著高于Ⅰ组,其中术毕时Ⅲ组的PAO2-PaO2显著高于Ⅳ组(P〈0.05)。Ⅲ组的PaO2/FiO2从术前到术毕全程均低于Ⅰ组,其中再灌注后与术毕时Ⅲ组显著低于Ⅳ组(Pd0.05)Ⅱ组的Pa()2/Fi02则在再灌注至术毕时均高于Ⅳ组(P〈0.05)。Ⅱ组患者的ALI发生率显著低于Ⅰ组;而Ⅲ组患者ALI、ARDS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Ⅰ组与Ⅳ组(P〈0.05)。【结论】低潮气量PEEP可以改善肝移植患者手术期间的PVPI,降低EVLW和气道阻力,改善肺顺应性,可能有利于防治术中与术后ALI/AR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合用大承气汤对早期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乌司他丁+大承气汤联合治疗组(Ⅰ组),乌司他丁治疗组(Ⅱ组)和奥曲肽治疗组(Ⅲ组),每组30例,比较研究三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生化指标以及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Ⅰ组的临床疗效优于Ⅱ组和Ⅲ组,Ⅱ组和Ⅲ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合用大承气汤治疗早期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肯定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清胰汤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中药复方清胰汤治疗MAP的可能机制。方法对M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清胰汤口服;另选健康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取外周血检测血淀粉酶,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MAP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MAP患者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开始两组的血淀粉酶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第5天开始治疗组的血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腹痛、腹胀、排气、通便等症状和体征,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的TNF-α、IL-6、hs.CRP水平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7d后治疗组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并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清胰汤联合西医治疗MAP疗效较好,能减轻患者症状和体征,降低血淀粉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及减轻炎症因子的级联瀑布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免疫调理治疗对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作用机制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单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分析70例符合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MODS标准的患着,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使用蛋白酶抑制剂和胸腺肽α1治疗(常规治疗+免疫调理),免疫调理疗程为7d。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3、7、14和28d淋巴细胞计数和CD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水平等相关免疫学指标动态变化,并收集临床资料和远期随访。结果住重症监护室(ICU)期间.对照组死亡20例,治疗组死亡13例,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淋巴细胞计数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在7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并持续至治疗后28d(P均〈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但治疗组患者的住ICU时间和费用没有显著性增加(P均〉0.05);治疗组远期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免疫调理治疗可以改善创伤性严重脓毒症和MODS患者住院28d内的预后.可以升高淋巴细胞汁数和CD14^+单核细胞HLA-DR水平.从而改善免疫麻痹。免疫调理治疗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和使用升压药的时间,而不增加ICU的住院时间和费用.有良好的效价比.可以延长远期生存时间.充分显示免疫调理治疗是危重病抢救中成功的治疗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