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公众自救互救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探索现场自救互救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方法2020年1月-2020年4月随机抽取江苏省南京市5个社区528位居民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包括社区居民自救互救普及现状满意度、获得自救互救技能的途径,自救互救认知情况等,利用SPSS23.0统计分析社区居民对于现场自救互救态度、知识和技能现状的认识。 结果大部分社区居民对我国目前的现场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普及现状是满意的,仍有11.55%的居民不满意。居民接受现场自救互救知识的途径多样,其中新媒体(微信、微博、互联网、急救科普)途径比例最多,占37.88%。现场自救互救知识普及困难原因调查中,居民学习主动性差比例最大,为33.47%,其次是社会不够重视占28.76%,开展培训方式不吸引人占21.32%,获取途径偏少占16.45%。大部分居民能够掌握心肺复苏基本知识,但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锐器刺中大腿后的处理、脚扭伤的现场处理等其他自救互救基本知识有待提高。心绞痛现场处理、卒中现场处理和抽搐现场处理完全不知道比例较高,分别为41.10%、44.13%、40.53%。62.69%的居民希望接受心肺复苏自救互救培训。 结论社区居民对现场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现状较为乐观,除心肺复苏外,其他自救互救知识和现场处理技能有待提高,可采取居民接受途径最多的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公众现场自救互救素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状况,为有针对性安排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需求排名前5位的是“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和“心理健康”,需求率依次为52.00%,47.00%,46.60%,42.20%和27.80%。男生对“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心理健康”和“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率高于女生,而女生对“急症自救与互救”的需求高于男生,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科生对“急症自救与互救”、“传染病预防”的需求高于理科生,而理科生对“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和“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高于文科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对“环境与健康”、“口腔卫生”、“健康生活方式”、“用药安全知识”、“性与生殖健康”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健康知识是“吸烟的危害”、“合理膳食与健康”、“健康生活方式”、“急症自救与互救”和“心理健康”,并且存在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因此,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重点、有计划地安排健康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公众对急性中毒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需求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急性中毒现场救治知识的普及宣传和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于2010年对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公众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掌握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常看到或听到有关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宣传的公众仅占23.48%,公众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平均分为(6.27±1.33)分(满分10分),工人、农民、学生和老年人群的知识得分较低,同时,公众选择获取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知识的途径中,前3位的依次是电视(83.52%)、报纸(61.17%)和广播(60.61%)。结论急性中毒自救互救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还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公众对现场自救互救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全社会给予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不断加强宣传、普及的力度,增加宣传教育的频率。同时,应根据不同人群特点进行培训,特别要加强对薄弱群体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为提高大学生减灾避险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自编问卷对广州市5所高校1 408名大学生常见灾害的自救互救认知程度和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对自救互救知识11个类别的自我评价中,完全了解并掌握操作者68名(4.97%),了解原理未熟练操作者394名(28.82%),未完全了解原理及操作有610名(44.62%),原理及操作均完全不了解者295名(21.59%).27个知识题中,学生得分在0~22分之间,平均(7.35±2.46)分.不同专业大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本科、女生、农村、高年级学生得分较高(P值均<0.05).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自救互救能力偏低.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培养大学生防灾意识,提高减灾避险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中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需求情况,为中学生开展救护知识普及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辖区1707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所获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为9.84%,交通事故求助电话知晓率及放射性事故救护知识知晓率均低于25%,学校安全通道知晓率达53.54%;地震、洪灾和火灾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均大于60%。学生救护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学校,63.15%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救护知识普及课程。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在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知晓率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形成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普及救护知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伤害如车祸、中毒、溺水和急危重症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大学生中普及推广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在特殊情况下发挥"第一目击人"的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本文通过了解非医学类大学生急救知识能力和需求状况,为普及和提高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和能力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方式需求和知识掌握情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对不同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状况及其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为进一步有效开展糖尿病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以方便抽样法抽取广州市5家医院就诊的349例2型糖尿病患者,以问卷的方式调查其糖尿病知识来源、对来源的信任度、知识需求内容、教育途径的选择意愿和知识知晓程度。结果患者对糖尿病知识需求愿望强烈(95.1%),其中71.6%的人希望了解治疗方面信息;最希望选择的受教育途径以医务人员讲座(49.9%)、个别教育(31.5%)占主导;患者知识来源为多向性,大众媒体信息受质疑;近10%患者对医务人员信任不足;患者技能训练不足。结论提倡以医务人员直接教育为主导的综合性教育;加强健康信息来源和医疗行业管理;重视社会、家庭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高校健康教育现状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BL)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满意度,为探索适合中国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合适途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中山大学珠海校区1273名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以PBL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学生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健康需求前3位的内容依次为急症自救与互救、心理健康、健康生活方式,且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需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7.7%的学生通过媒体接受健康教育;49.3%的在校大学生认为目前所接受的健康教育不能满足需要;大学生对PBL模式下健康教育内容满意率最高为95%,最低为90%.结论 高校健康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有待改进.PBL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山西省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的逃生及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现况,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山西省4个区县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知识技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超过95%的被调查对象家里没有灭火器和逃生包,且没有与家人进行过逃生演练;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事件的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分别为30.2%、16.6%和29.1%,其中城市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P0.05或P0.01);城乡、家庭人口数及是否知晓家庭应急准备四步骤是灾害事件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应急准备在灾害事件应急中的重要作用被忽视,今后应加强对这方面的健康教育;灾害事件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较低,有待大力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性教育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赵瑞芳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3):204-205,208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性教育、性观念状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山东工商学院19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性病与艾滋病知识、性观念、性教育状况及对性教育的需求调查。结果58.4%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其中女生所占比例(73.3%)明显高于男生(48.7%),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性教育应包括的内容按照重要性依次为“性知识和性病知识”(94.7%),“性道德观”(90.5%)和“性价值观”(82.6%),“性法律知识”(75.8%)和“计划生育知识”(49.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性教育的内容、途径及性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性教育,大学生的性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对性教育的需求较高,为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议应加强大学生的性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了解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9月集中军训的某高校护理专业大一新生152名,对其进行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及行为素养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新生曾经历过灾害的人数占41%(62名),未接受过自救互救培训的人数占85%(90名).系统化滚动式培训后,大一护生自救互救素养总分(166.56±6.88)高于培训前(93.77±8.22)(t=-83.729,P<0.01);培训后,文科生较理科生、经历过灾害较未经历者、接受过灾难相关培训较未接受者分数提高明显(t值分别为-2.751,-3.504,5.788,P值均<0.05).培训后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行为素养得分均高于培训前(t值分别为34.092,41.023,38.579,155.449,P值均<0.01).结论 高校、医院、社会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尤其应从低年级开始建立成熟完善的教育实践共同体,针对性开展系统多样的培训实践项目.  相似文献   

12.
张睿  肖琴  曹若湘 《现代预防医学》2016,(19):3523-3525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校医应急知识水平、应急教育需求,为改进应急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朝阳区所有公立中小学校,每个学校抽取一名校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99人参加调查,男性112人(56.3%),女性87(43.7%)人;平均年龄(33.9±7.97)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为81.8%。应急知识平均分为(0.73±0.15)分;其中火灾相关知识掌握最好,得分为(0.92±0.17)分,急救相关知识得分最低,为(0.06±0.13)分。女性在地震、传染病、食物中毒、急救相关知识方面得分均高于男性(P<0.05)。应急教育需求主要为地震(83.9%)、交通事故(80.4%)、传染病(79.9%)、火灾(75.9%)和食物中毒(64.3%)等相关应急知识。结论 朝阳区校医应急教育内容与需求基本一致,需提高培训/演练频次和扩展培训/演练内容。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市小学生道路交通伤害(RTI)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和自拟调查表,对广州市10所小学所有学生道路伤害情况及其危险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伤害发生情况、伤害危险行为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8412份,有效问卷7847份。过去1年内共74人发生RTI,发生率为0.94%;共发生RTI75人次,RTl人次数发生率为0.96%。男生和女生RTI发生率分别为1.22%(51/4194)和0.63%(23/3653)(P〈0.01),不同年级学生RTI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六年级较高,分别为1.92%、1.40%。受伤部位以四肢为主,依次为足部27人次、手部13人次、腿部11人次,分别占总发生人次数的36.00%、17.33%和14.67%。受伤的主要责任人是自己(42人次,占56.00%)。受伤地点主要发生在道路上(49人次,占65.33%)。受伤性质主要是以皮肤损伤为主(43人次,占57.33%)。伤后处理以门诊/急诊或老师/家长自行处理为主,58.67%伤后未请假,77.33%可以完全恢复,致残的仅1人次。65.8%的学生都能在绿灯时过马路,仅有1.2%的同学过马路时总是闯红灯;62.6%、2.5%的同学分别为都能或从未走人行道、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相对于男生,女生RTI发生率较低(OR=0.4814),相对于高年级,低年级学生RTI发生率较低(OR=0.1631~1.3619)。结论广州市小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道路交通伤害,应提高小学生尤其男生、高年级学生的道路安全意识,家长和学校应督促学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积极预防和控制小学生RT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致死亡病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越秀区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6-2010年越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1555例,意外伤害死亡率为23.41/10万。死因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意外跌倒(占25.79%)、自杀(占21.29%)、交通事故(占18.14%)、其他(占16.46%)、意外中毒(占11.25%)、被杀(占3.28%)、溺水(占2.64%)、火灾(占1.16%)。0~14岁年龄组死亡以意外跌倒(占16.28%)和溺水(占16.28%)为主,15~59岁年龄组以自杀(占23.97%)和交通事故(占20.22%)为主,360岁年龄组以意外跌倒(占40.23%)和自杀(占18.95%)为主。各类意外伤害的死亡率除了溺水和火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或P〈0.05)。结论应针对意外伤害的死因谱、年龄结构、性别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生存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福建省龙海市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的现状及获取途径,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龙海市符合条件的居民5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知晓交通事故求助电话男性53.4%,女性44.6%;知晓放射性事故男性45.8%,女性33.7%,均为男高于女;知晓灾害事件自救知识低年龄组(18~29岁)为(12.98±2.45)分,高于高年龄组(50~59岁)的(11.65±2.94)分;灾害自救知晓率大学及以上学历为(13.39±3.30)分,小学及以下水平为(11.53±3.55)分;传染病防控知晓情况大学及以上学历为(20.09±4.22)分,小学及以下水平为(16.92±5.28)分、知晓交通事故求助电话大学及以上学历为64.9%,初中学历为42.2%、知晓毒气泄漏逃生知识高中/中专学历为55.6%,小学及以下水平为42.5%,以上知识知晓率高学历人群高于低学历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对龙海市公众应急知识与技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学历(B=1.895,95%CI:1.279-2.510),其次是职业(B=0.286,95%CI:0.053-0.520)。结论龙海市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存在学历、职业、年龄、性别差异,整体的应急知识掌握情况不佳,其中学历和职业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医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救助意愿,分析影响医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救助的因素。方法 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2所医学院校在读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救助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55名医学生中男生457人,女生998人,平均年龄(21.3±2.0)岁,医学生救助意愿率为3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救助意愿一般相比,近3年参加培训(OR=1.497)、父亲职业为农民(OR=1.712)、母亲职业为商人(OR=1.738)的医学生愿意救助陌生人的可能性高;与救助意愿一般相比,父亲职业为商人(OR=2.484)的医学生不愿意救助陌生人的可能性高,母亲职业为农民(OR=0.448)、综合医科大学(OR=0.501)的医学生不愿意救助陌生人的可能性低。医学生比较愿意救助相同性别的人,最不愿意救助商人和老人。结论 医学生对陌生人意外伤害救助意愿较高,是否参加急救培训影响医学生的救助意愿,应加强医学生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其救助意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普及的最佳模式。方法由校医院对本校大学生每月开展1次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培训形式为"面授+练习+考核"。采用广州市红十字会理论和技能评估工具在培训前、培训后1个月对学员的培训效果及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截止目前共开展培训13期,培训学员972人。学员培训后1个月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共有929人通过考核获得初级救护员证书,通过率为95.6%,华南师范大学初级救护员拥有率达到1.6%。学员对课程的满意度平均为94.6%。结论依托校医院开展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普及是一种比较合理、有效、节约的培训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评价山西省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与相关知识技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
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9月和2009年10月分别对2000名和1200名山西省常住居民进行干预
前后问卷调查,期间对干预地区进行一年的健康教育干预;数据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性分析、χ
2 检验、lo
gistic回归分析等,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干预前仅有2.20% 和2.81% 的调查对象家里有
逃生包和灭火器,干预后干预组中该比例分别为20.33%和9.50% (均犘<0.01);地震、洪水和火灾的自
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30.01%、16.58%和30.06%,干预组分别为89.17%、75.67% 和
85.33% (均犘<0.01);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预防方法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79.81%和73.10%,干预
组分别为98.50%和95.00% (均犘<0.01);干预前知道食物中毒处理方法的调查对象占40.18% ,干预
后干预组中该比例为93.33% (犘<0.01)。结论 经过一年的健康教育综合干预,调查对象应对突发事件
的家庭应急准备认知和行为有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技能水平也明显上升,表明本研究中
采取的干预措施成效显著。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急准备;知识技能;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1 0028 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建立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高校二年级大学生1925名进行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大学生伤害的年发生率为64.9%;前5位伤害依次为:跌落伤(45.7%)、刀割伤(19.5%)、烧烫伤(10.6%)、咬伤(7.7%)、交通事故(3.7%);男生的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5);不同年龄大学生的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伤害发生率较高(50.1%)。结论预防大学生伤害的关键在于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大学生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