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联合运用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评价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48例住院脓毒症患者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病程早期乳酸、降钙素原、D-二聚体水平、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以及乳酸和降钙素原清除率,同时通过ROC曲线观察不同指标对预后的参考价值,并观察联合三种指标组(联合组)与非联合组间患者病死人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三种指标和APACHEⅡ评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指标预测死亡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在0.71~0.82。存活组患者6 h和24 h乳酸清除率,24 h和72 h降钙素原清除率均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P<0.05)。联合组与非联合组间患者死亡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0,P=0.043)。结论联合乳酸、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检测对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结局灵敏性高于非联合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检测在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35)、严重脓毒症组(n=25)、感染性休克组(n=20)。随访1年,根据患者治疗结局分为死亡组(n=24)与存活组(n=56),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PCT、D-D水平。结果感染性休克组患者的血清PCT[(17.97±1.84) ng/ml]、D-D [(5.13±0.58)mg/L]水平及死亡率(30.00%)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 [(3.47±1.06) ng/ml]、D-D[(1.60±0.34) mg/L]水平、死亡率(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10.55±1.49) ng/ml]、D-D[(3.35±0.42)mg/L]水平及死亡率(20.00%)显著高于脓毒症组患者的血清PCT、D-D水平和死亡率(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组患者的血清PCT[(6.01±1.27) ng/ml]、D-D [(2.14±0.72) mg/L]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患者的血清PCT[(19.34±2.11) ng/ml]、D-D[(5.78±1.24) mg/L]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治疗后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均显著低于严重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和D-D水平可有效评估急诊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并可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危重病例评分联合血清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对儿童感染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将102例感染儿童依据感染类型分为病毒感染组29例与细菌感染组73例,根据感染程度分为普通感染组65例与重度感染组37例。选取同期健康儿童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儿童危重病例评分、血清D-D及PCT的含量,分析各个指标评估儿童感染病情的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对照组、病毒感染组的危重病例评分、血清D-D含量、血清PCT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度感染组、普通感染组、对照组的危重病例评分、血清D-D含量、血清PCT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危重病例评分、血清D-D、血清PCT联用对儿童感染病情评估的敏感性为90. 2%,特异性为95. 8%,阳性预测值为95. 8%,阴性预测值为90. 2%。结论危重病例评分联合血清D-D、PCT在儿童感染病情早期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6例脓毒血症患者,依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46例)和革兰阳性菌组(40例),依据病变程度分为严重脓毒血症组(46例)和脓毒血症组(40例),检测其血清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NEU),并与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严重脓毒血症组PCT、CRP、白细胞计数、NEU分别为((17.34±12.32)mg/L、(34.32±13.23)mg/L、(13.98±4.45)×10^9/L、(88.37±21.23)%),脓毒血症组分别为((9.34±3.34)mg/L、(11.34±5.43)mg/L、(11.78±3.37)×10^9/L、(82.34±10.45)%),均高于对照组((0.23±0.06)mg/L、(0.68±0.23)mg/L、(7.32±2.97)×10^9/L、(64.43±10.45)%)(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PCT、CRP水平均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CRP水平、白细胞计数、NEU分别为((16.34±8.85)mg/L、(17.52±9.64)mg/L、(12.65±5.87)×10^9/L、(81.36±30.55)%)高于革兰阳性菌组((9.43±0.32)mg/L、(13.43±8.33)mg/L、(9.87±3.87)×10^9/L、(64.60±21.87)%)和对照组(P〈0.05),革兰阳性菌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T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原菌感染类型有一定关系,可用于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8.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脓毒症组30例和严重脓毒症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确诊为脓毒症的24h内抽取静脉血,分别进行血清PCT、WBC检测,同时记录入院24h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系统)。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WB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80±1.32、12.11±1.95、8.10±2.06;严重脓毒症组患者血清PCT、WBC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7.02±11.09、18.96±9.45、18.63±6.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患者早期病情诊断和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杨举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4):2039-2040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脐血血浆D-二聚体(DD)与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40例健康新生儿50例(对照组)、4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3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组)脐血血浆DD、PCT水平,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及对照组脐血DD水平分别为(1 740±265)、(3 164±453)、(612±73)ng/L,PCT水平分别为(8.4±1.7)、(18.3±4.7)、(0.4±0.1)ng/mL。窒息患儿脐血DD和PCT水平均高于健康新生儿(P0.05),患儿脐血DD和PCT水平随窒息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窒息患儿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和细菌感染,且与窒息程度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动态监测血乳酸(LAC)、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其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所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8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180例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分为死亡组98例和存活组82例。采集并记录患者入院时、入院3、7 d时的LAC、D-D、PCT水平,并对其进行APACHEII评分和24 h乳酸清除率计算,分析不同预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入院后3~7 d时,存活组患者LAC、D-D、PCT水平均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死亡组患者上述指标呈现明显的持续上升趋势。存活组患者在入院3、7 d时LAC、D-D、PCT、APACHEII评分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存活组患者的24 h乳酸清除率[(27. 19±11. 25)%]明显高于死亡组[(16. 72±4. 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1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APACHEII评分与其LAC、D-D、PC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血乳酸、D-二聚体、降钙素原水平上升可作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佳的重要指征,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指标的动态监测,可为早期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脓毒血症患儿的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分析降钙素原与小儿脓毒血症相关性.方法 对160例治疗组和148例对照组的患儿分别进行PCT测定,并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计数)进行比较.结果 血培养结果与PC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2.75,P>0.05).以PCT≥2ng/ml和hs-CRP≥10mg/L作为临界值,治疗组PCT和hs-CR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WBC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3.55,P>0.05).PCT对脓毒血症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约登指数均显著优于WBC计数,并且比hs-CRP的特异性更高.结论 PCT可以作为脓毒症判断的早期实验室指标,并且可能反应病情程度,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2.
张凤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1):85-86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对新生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脓毒血症新生儿33例(脓毒血症组),局部感染新生儿41例(局部感染组),非感染新生儿38例(非感染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组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3组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脓毒血症组、局部感染组、非感染组血清PCT分别为(12.30±11.60)、(O.26±0.25)、(O.09±0.07)μg/L,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22.50±20.10)、(3.21±3.06)、(0.85±o.33)mg/L,3组血清PCT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新生儿脓毒血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CT为84.8%和96.2%,hs-CRP为87.9%和86.1%。结论检测血清PCT和hs—CRP有助于新生儿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血症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102例脓毒血症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治疗早期MEDS评分、PCT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并建立ROC曲线观察三者对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两组MEDS评分、PCT和APACHEⅡ评分均有明显差异,且MEDS评分、PCT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明显相关;MEDS评分和PCT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和0.78,MED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86.7%,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3%和78.4%,MEDS评分对脓毒血症预后的评估特异性优于PCT、敏感性逊于PCT;两种联合应用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86.3%、89.9%)。结论:MEDS评分和PCT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作用,联合使用可提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与慢性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炎症进程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在123例慢性丙肝患者入院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按Scheuer推荐标准进行分级诊断;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进行血浆D-二聚体、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降钙素原对丙肝患者炎症活动程度的判断效能。对二者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慢性丙肝炎症分级越高,PCT和D-二聚体水平越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浓度为0.977 2ng/mL时,判断患者体内存在炎症活动的灵敏度为0.800、特异度为0.872,当D-二聚体浓度为693.4μg/L时,判断患者体内存在炎症活动的灵敏度为0.589、特异度为0.99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T与D-二聚体水平与丙肝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3、0.5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方程为P=1-[1+e-(-2.099+2.074PCT+0.0025D-二聚体)],诊断点P=0.704 7,灵敏度0.988,特异度0.932。治疗后PCT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PCT及D-二聚体可有效评估慢性丙肝患者炎症病理分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与脓毒血症诊断及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诊治的脓毒血症患者97例,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感染组(n=68)和休克组(n=29),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7例作为对照组,于入院当日及治疗1、3、5、7d时行PCT和CRP检测,分析上述两项监测指标与病情变化的关系,以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入院当日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入院当日PC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入院当日及治疗1、3、5、7d时血清PCT水平高于治疗有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效的患者在入院当日及治疗1、3、5、7d时CRP水平高于治疗有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病死率高于感染组(P0.05)。PCT、CRP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513、-0.685,P0.05)。结论 PCT和CRP在脓毒血症中诊断价值较高,对患者预后评估准确,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贾治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20):2906-290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联合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69例影像学确诊的骨质疏松患者(试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PCT,使用全自动凝血仪进行D-D检测。结果 试验组患者PCT和D-D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D-D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PCT和D-D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和D-D联合检出率(100%)明显高于PCT(82.6%)和D-D(88.4%)的单独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与D-D联合诊断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浓毒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2日内进行细菌培养与PCT检测且结果有效的6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研究中,血培养阳性56例,体液培养阳性67例,所有培养阴性567例,3组的PCT中位数分别为4.26、2.78、0.46ng/mL;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中位数分别为2.35和4.56ng/mL;胸腔积液培养、腹腔积液培养、胆汁培养阳性患者PCT中位数分别为1.91、5.23、3.64ng/mL。47例脓毒血症和16例重度脓毒血症的PCT值分别为5.32和10.25ng/mL。结论 PCT水平与脓毒血症的病情严重程度、病原菌种类以及患者感染部位具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用于脓毒血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知检测肺癌患者及肺癌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含量变化,为肺癌患者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45例肺癌患者及17例手术后复发者,20例手术后无复发者和43名健康人的D-D和Fbg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D、Fb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经手术后1年内复发的17例肺癌患者和手术后1年内无复发的20例肺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D-D和Fbg含量变化与患者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和疗效观察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脓毒血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脓毒血症患者72例(脓毒血症组)及同时间段内收治的非脓毒血症患者72例(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PCT、CRP水平,并记录脓毒血症组21 d内预后(死亡或好转)情况。结果脓毒血症组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脓毒血症组中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未休克脓毒症患者(P<0.01);脓毒血症组病死率为19.44%,住院21 d内死亡患者入院时血清PCT、CRP水平高于存活患者(P<0.01)。结论检测血清PCT、CRP对于脓毒血症的早期的诊断及预后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方法,选择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SIRS患者72例,于患者入ICU 1、3、5d分别测定外周静脉血PCT、CRP及WBC.按有无感染灶分为脓毒症组(49例)和非脓毒症组(23例),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动态变化的差异,将有差异的指标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SOFA)进行相关性分析;随访28d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53例),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动态变化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相关指标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效能,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其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组入ICU 1、3、5dPCT(μg/L)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1 d:2.5±0.3比0.9±0.2,3 d:1.9±0.3比0.6±0.2,5 d:0.9±0.1比0.5±0.1,均P<0.05),而CRP及WBC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症组随治疗时间延长 PCT逐渐降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非脓毒症组PCT水平与治疗时间无关;PCT与SOFA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r=0.979,P<0.05).死亡组患者入ICU 1、3、5 dPCT( μg/L)、CRP(mg/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 1 d:2.0±0.8比0.8±0.3,3 d:2.2±0.7比0.6±0.3,5 d:2.4±1.0比0.4±0.1;CRP 1 d:422±45比411±44,3 d:418±39比403±52,5 d:392±38比382±46,均P<0.05),而WBC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活组随治疗时间延长PCT显著下降,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死亡组与治疗时间无关,PCT持续在较高水平;而CRP、WBC随时间变化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CT和CRP预测患者28d生存的AUC分别为0.824和0.720(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2.23 μg/L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1.773,95%可信区间(95%CI)为(1.033,3.214),P=0.015].结论 SIRS患者血清PCT有助于早期鉴别脓毒症与非脓毒症,动态监测PCT可预警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可能是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