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述1975年,Fontaine等[1]首次提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概念。根据预激综合征时折返环路前传支与逆传支的不同,将预激折返性心动过速分成顺向型和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逆向型AVRT以旁道为前传支,以房室结和正常房室传导系统或另外的旁道为逆传支,折返连续发生时形成预激性心动过速,属于宽QRS波心动过速中的少见类型。逆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希氏束旁起搏鉴别间隔部隐匿性房室旁道与慢一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希氏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将61例患者分别诊断为37例慢一快AVNRT和24例间隔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再对61例患者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方法进一步检测。结果: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法检测37例AVNRT患者中有6例未检测成功,其余31例均为逆传房室结图形;24例AVRT患者中4例未检测成功,15例呈逆传旁道/旁道图形,5例呈非逆传旁道/旁道图形。如以逆传旁道/旁道图形为标准,鉴别间隔快旁路引起的AVRT与慢一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敏感性75%,特异性可达1009/6。结论:希氏束旁刺激法对鉴别诊断AVRT与AVNRT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的50%。是房室之间存在异常传导通路—旁路引发。窦性心律时,激动经房室结和旁路同时下传激动心室,形成室性融合波,体表心电图出现预激综合征特有的心电图改变:①PR间期<0.12s;②QRS波增宽>10s;③有δ波;④继发性ST-T改变;⑤不合并束支阻滞时,QT间期正常。隐匿性旁路只有逆传功能而无前传功能,激动只能经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表现为窦性心律时体表心电图正常,心动过速发作符合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征。一、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种类与机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分成:①顺向型房室折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希氏束旁起搏鉴别间隔部隐匿性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希氏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将61例患者分别诊断为37例慢-快AVNRT和24例间隔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再对61例患者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方法进一步检测. 结果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法检测37例AVNRT患者中有6例未检测成功,其余31例均为逆传房室结图形;24例AVRT患者中4例未检测成功,15例呈逆传旁道/旁道图形,5例呈非逆传旁道/旁道图形.如以逆传旁道/旁道图形为标准,鉴别间隔快旁路引起的AVRT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敏感性75%,特异性可达100%.结论希氏束旁刺激法对鉴别诊断AVRT与AVNRT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即旁道为前传支、房室结为逆传支的心动过速,极为少见。本院一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证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旁路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通过比较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间隔部旁路 (间隔部旁路组 )和非间隔部旁路 (非间隔部旁路组 )患者旁路前传和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及传导时间的不同 ,探悉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间隔部旁路的电生理特征。结果 :2 7例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 ,间隔部旁路 6例 ,非间隔部旁路 2 1例。两组患者旁路前传有效不应期〔( 2 5 9± 3 3 )ms比 ( 2 66± 2 4)ms ,P >0 0 5〕、房室结逆传有效不应期〔( 2 62± 3 1)ms比 ( 2 71± 17)ms ,P >0 0 5〕和心动过速频率〔( 168± 3 1)次 /分比 ( 176± 2 5 )次 /分 ,P >0 0 5〕无显著性差异。与非间隔部旁路组患者相比 ,间隔部旁路组患者旁路前传时间〔( 76± 2 1)ms比 ( 3 9± 13 )ms ,P <0 0 1〕和房室结逆传时间〔( 10 3± 3 5 )ms比 ( 4 6± 19)ms ,P <0 0 1〕明显延长 ,均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旁路顺传或房室结逆传速度减慢使间隔部旁路能够引起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从广义角度,旁路前传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经旁路前传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ntidmmic atrioventricular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另一类是除此之外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预激旁路时经旁路前传。临床上所指旁路前传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是指狭义的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8.
对150例射频消融明确诊断的窄QRS心动过速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特征的差异.结果 5项心电图指标对区分这两种心动过速类型有意义.认为对于AVNRT有预测作用的为伪r′波(V1导联)和伪S波(Ⅱ、Ⅲ、aVF导联).对于AVRT有预测作用的为逆传P波,RP′间期≥70 ms及ST段改变.  相似文献   

9.
Coumel定律又称Coumel-Slama定律,由法国著名心脏电生理学家Coumel于1973年提出[1,2]。1.Coumel定律的定义(1)预激综合征伴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显性预激综合征或隐匿性房室旁路的患者发生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房室结、希氏束及束支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折返环路的前传支,旁路为折返环路的逆传支,心房、心室均参与折返,QRS≤0.11s,属于窄QRS波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0.
预激性心动过速是指各种心动过速时,旁路或作为折返环的前传支,或作为与该心律房室之间的传导通路,它比逆向型心动过速的含义更为广泛。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预激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中十分少见,预激患者心动过速中自发性逆向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约为5%~10%。本例患者经腔内心电生理证实存在右侧游离壁旁道和右后间隔旁道,当预激性心动过速发生时,由于存在双旁道,其折返环路更为复杂,尽管体表心电图诊断为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但从电生理角度,不能排除从一条旁路前传,从另一旁路逆传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前传旁道仅仅作为无辜旁道,本身并不是折返环的一部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2007,26(4):237-241
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另一常见类型,有时在体表心电图不易与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鉴别。了解慢快型AVNRT的诱发和终止方式及其电生理特征,在与AVR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旁道折返的少见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电生理检查中发现的几种少见的旁道电生理特性。例1为一左侧隐匿性房室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心室扫描示旁道逆向有效不应期260ms,但520-390ms时无逆向传导功能。例2为一慢-慢型房室交接区折返性心动过速,同时存在一条右侧隐匿性房室旁道作为旁观者。例3为一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其体表心电图呈典型马海姆纤维型预激综合征,电生理揭示存在左侧房室隐匿性旁道和束室旁道两条附加旁道,前者为心动过速的逆传支,后者与房室结-希室束同为顺传支。对上述几种少见的电生理现象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一图解概念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4):315-315
经快、慢旁路逆传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引发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食管和改良 V1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对心动过速定性、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 BRENTWOOD1 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机 ,记录 63例心动过速发作时的标准导联和食管及改良 V1导联心电图 ( ECGe+ ECGvv1) ,并分析心动过速的性质和发病机制。结果 :诊断左侧旁路合并 35例 ,右侧旁路 2例均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RT) ;房室结双径路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 AVNRT) 2 4例 ;房性心动过速 2∶ 1传导和室性心动过速 1∶ 1逆传各 1例。除后 2例患者因先天性心脏病行外科手术治疗外 ,余患者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电消融治疗所证实。结论 :ECGe+ ECGvv1能分别反映左右心房激动顺序 ,在心动过速定性方面和异位节律点的定位方面具有简单、直接、准确、无并发症等优点和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85例房室旁路有前传功能的预激征用食管心房调搏诱发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结果,发现诱发室上速的最重要因素是旁路不应期长于房室结不应期。基础心率的变化及静注阿托品,在部分病人可改变此二者的关系而增加诱发率。旁路不应期的长短、部位及预激的分型均无明显的影响。旁路逆向不应期过长或无逆传功能,是不能诱发室上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分析129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构成比、电生理和心电图特征。129例中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2%);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5%);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1例(3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9例(61%)。本文结果:PSVT以AVRT最为多见。各型室上速有其各自的电生理及心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最常见,通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即指这两种类型的心动过速。由于两者在QRS形态和频率方面相似,R—P-间期均〈P-R间期,有时鉴别较为困难。但详细分析各自的电生理特征和心电图改变仍可明确诊断,通过对顺向型AVRT的P波形态分析,甚至可对房室旁道作出初步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5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5年就诊。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心电图(图1)示:R-R间距规则,QRS形态正常,逆行P-波在QRS波之后,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V1导联直立,R-P-间期&gt;0.07s,频率167次/分。心电图诊断: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图1顺向型房室折返讨论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系激动从房室正道下传,从房室旁道逆传,即激动从心房→房室结→希-浦系统→心室→房室旁道→心房顺序的折返环路,  相似文献   

19.
在诊断间隔隐匿性房室旁路时,希氏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是目前诊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重要的标准。但行此法检查时要求有持续发作的心动过速、心动过速时的周长保持恒定、心动过速时能够标测出清晰的希氏束电位,因此有时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国外学者Martinez—Aiday曾提出窦性心律时分别于心尖部和心底部起搏刺激,测起搏的V波与逆传的心房A波即VA间期的方法,以诊断间隔隐匿性旁路。现就我们采用此方法诊断鉴别的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室匕速(SVT),是急诊临床常见的一种快速而整齐的心律失常。在全部SVT病例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eentrant achycardia,AVNRT)与利用隐匿性房室旁路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约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