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腰椎退行性病变螺旋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方法300例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变的老年患者经MSCT扫描,分别行MPR、VRT、SSD三维重建图像,分析图像表现及不同重建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老年腰椎退行性改变表现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真空现象”、椎小关节病变、周围型的侧隐窝狭窄、退变性脊椎滑脱等。MPR可从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任意角度的斜位重建同样高质量图像,较好地观察脊柱曲度、椎间盘病变、椎小关节、椎管内及椎间孔改变及椎体边缘性骨质增生;VRT及MPR可从不同角度观察腰椎弓峡部骨质状况、椎体边缘骨质增生;SSD在显示脊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方面效果好,与VRT效果相当;并可以进行三维测量。结论MSCT容积扫描所得薄层轴位图像结合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所得的三维重建图像能明确反映腰椎退行性病变各种影像变化,综合应用以上各种重建方法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诊断及评价脊柱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R及MSCT三维重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正、侧及双斜位CR摄片、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轴位显示及斜位重建,观察颈椎骨质增生及神经根走行情况。结果:CR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37例中有36例可见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硬化,但仅发现变形狭窄的椎间孔61个,其中83.6%位于C4~5、C5~6。而MS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图像能够多方向立体而又直观地显示各椎间孔的形态特点,3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97个,其中92.8%位于C4~5、C5~6、C6~7。椎间孔狭窄的原因包括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小关节突骨质增生或错位。结论:MSCT三维重建、多平面重建较CR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在观察颈椎椎体骨质有无改变方面基本相同,但对于显示各小关节突的改变、椎间盘突出及各椎间孔的大小形态特点等空间关系信息方面具有更重要的诊断价值,能较容易地断定病变的程度和范围,是一种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非常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SCT在腰椎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间临床有腰腿痛症状200例患者,全部行腰椎的MSCT检查,所有病例用横断面,VR、MPR、CPR等方法观察椎体及小关节病变,通过与普通螺旋CT的重建图像对比。结果:MSCT能全面评估椎体、椎间盘、附件病变以及其对椎管内结构的影响,普通SCT对小关节病变,椎弓崩裂容易漏诊。结论:MSCT在腰椎病变的诊断中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数字化X射线摄影(DR)与多层螺旋CT(MSCT)在退行性颈椎间孔狭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退行性椎间孔狭窄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椎正、侧、双斜位DR及MSCT检查,采用椎间孔内口、外口、轴位显示及斜位重建,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下椎间孔狭窄位置、大小及相关参数[C2与C7下终板垂线的夹角(Cobb角)、C2与C7椎体后缘延长线的夹角(Gore角)、颈椎曲率指数(CCI)]。结果 206例患者,在DR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时发现200例可见椎体、小关节骨质增生硬化,MS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图像能多方向多方位而又立体直观地显示各椎间孔形态特点;DR检查时,仅观察到340个椎间孔狭窄,其中286个(84.12%)位于C4-5、C5-6,而MSCT检查发现变形狭窄的椎间孔540个,其中501个(92.78%)位于C4-5、C5-6、C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检查下前后径、左右径方向角度、中轴线角度及Cobb角、Gore角均大于MSCT检查(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下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与MSCT在退行性椎间孔狭窄中有较好诊断价值,尤其是颈椎MSCT可提供各小关节突改变、各椎间孔形态等方面信息,可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腰椎小关节不对称与小关节综合征关系CT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对84例临床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病例的临床、CT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CT能够清晰地显示椎小关节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对合不良、关节面改变、关节面倾角异常等椎小关节病变,特别能发现小关节的不对称现象及其并存症;探讨了腰椎小关节综合征与小关节不对称的相关机理,提出小关节不对称是引起本征的重要原因之一。CT对小关节不对称发现及本征的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维CT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3DCT技术检查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00例患。结果:21.3%的患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另外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38个。其中,C6-7和C5-6椎间孔狭窄占81.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骨赘压迫椎云集(22.0%)和椎动脉变细或粗细不均(65.9%),12.1%的患未见异常。脊髓型颈椎病变3DCT表现有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3DCT能全面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一种诊断颈椎病的实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的71例腰椎小关节病,对发病的腰椎小关节形态、病变数目、椎间盘形态及密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52例同时有X线检查.腰椎小关节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关节突增生肥大56例,小关节间隙变窄49例,32例关节面凹凸不平并伴有骨性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18例腰椎小关节内出现真空征象,12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7例椎小关节囊钙化,表现为小关节间隙内或外侧缘出现新月形钙化.同时合并椎问盘膨出25例,椎间盘突出37例.在52例X线片中,23例椎小关节模糊,间隙狭窄,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29例未发现确切的异常征象.结论:X线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及关节间隙宽窄度的评价,而多排螺旋CT是诊断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首选方法,它能清楚地鉴别椎小关节病和椎间盘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后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疾病康复前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颈椎和25例胸腰椎患者行MSCT后,用多平面重建(MPR)、表面积重建(SSD)及实时再现(VR)软件实现三维重建。结果 经重建的图像可显示颈椎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椎间孔狭窄、骨质增生等,胸腰椎可显示各种骨折及骨质增生、滑脱等病理改变。结论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疾病及损伤中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161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神经根型、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和食管压迫型,分别为84例、40例、22例、13例和2例。采用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技术观察颈椎骨质增生情况、椎间孔大小、椎动脉和颈椎骨质增生的关系、骨性椎管狭窄的改变。结果84例神经根型中,发现椎间孔狭窄438处,其中C5-6和C6-7椎间孔狭窄占79.6%,椎间孔狭窄的成因有钩突关节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体肥大、小关节突骨质增生、错位等;40例椎动脉型表现为骨赘压迫椎动脉(52.5%),导致椎动脉变细、粗细不均和椎动脉迂曲。22例脊髓型表现为颈椎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多模式重建能全面评价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椎间盘退变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颈椎病诊断较实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SCT三维重建在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的应用。方法:对73例第5腰椎横突肥大综合征患者进行螺旋程序容积扫描,通过工作站,模拟传统单层CT椎间盘平面扫描、多平面MPR和三维容积再现重建分析。结果:第5腰椎横突肥大68例,第5腰椎横突与骶髂骨间距变小52例,合并假关节35例,腰椎侧弯并横突与骶骨间距变窄5例。结论:MSCT三维重建,除了显示椎间盘、骨性椎管及小关节情况,同时可直观显示第5腰椎横突的宽度和厚度、横突与骶髂骨间的距离以及假关节形成与否,为临床确诊并采取合理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X线平片及CT诊断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IDR)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患者行腰3/4、4/5及腰5/骶1椎间盘平面CT扫描,层厚3.75mm,对腰椎正侧位片及横断面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例患者诊断为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其中腰4/5椎间盘3例,腰5/骶1椎间盘17例,腰椎正侧位片均可见孤立性腰椎间隙狭窄、邻近椎体终板硬化、椎体骨质增生,CT表现为椎间盘膨出及突出6例,硬膜囊受压17例,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14例,椎间盘真空现象17例,小关节硬化13例。结论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X线及CT扫描可以显示此征全部细节,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进行颈部容积扫描,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对颈椎附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由于多层螺旋GT具有薄层,大范围容积扫描,“各向同性”的优势,对颈部不适患者40例,进行颈部容积扫描,利用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的功能,观察椎管、脊髓硬膜囊、椎间孔、椎间盘、环枢关节、Luschka关节、环枢关节及小关节突、椎弓根、椎板附件等。结果:椎体缘骨质增生27例,环枢关节脱位3例,椎管狭窄18例,脊髓病变2例,Luschka关节骨质增生33例,椎间盘突出19例,椎间孔狭窄34例。结论:多层螺旋CT颈椎容积扫描与普通CT颈椎间隙的轴位扫描对比,阳性率明显提高。特别是三维重建(3D)、多平面重建(MPR)显示病变更清晰、更直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重组技术在新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优势。方法:对84例新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95个椎体进行MSCT扫描检查,图像经二维和三维处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鲜骨折56个椎体,陈旧骨折39个椎体,在新鲜与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以腰1最多,占28.57%(16/56)和35.89%(14/39),其次是胸12椎体、腰2椎体和胸11椎,在新鲜与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CT表现中,骨折线清晰锐利(分别是51个和10个椎体),脊髓损伤(分别是8个和0个椎体),椎旁软组织影(分别是51个和5个椎体),附件骨折(分别是13个和2个椎体),椎体周围脏器挫裂伤(分别是15个和0个椎体),椎间盘真空征(分别是5个和19个椎间盘),椎体骨小梁结构紊乱硬化(分别是15个和25个椎体)。结论:MSCT扫描检查在鉴别大多数新旧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具有重要作用,可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腰椎峡部裂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患者行腰椎MSCT扫描(范围从L3~S1),重建层厚1.25mm,间隔0.6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为腰椎双侧峡部裂,其中L4 2例,L5 26例,L4和L5 2例。MPR可以从多方位清楚显示峡部裂的形态,三维重建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峡部裂骨质结构的空间改变。结论MSCT及多种重建技术联合运用,能够清楚全面地显示椎体峡部裂,同时显示椎体滑脱、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等病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伴椎体滑脱与马尾综合征的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伴椎体滑脱与马尾综合征的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腰痛5个月,右下肢抽痛3 d入院。专科查体:腰椎台阶样改变,活动受限,第4~5腰椎棘突间及旁周软组织、右侧髂后压痛明显。经X线、腰椎MRI等检查确诊为腰椎占位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症、马尾综合征。予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行腰椎占位性病变切除术、第4腰椎向前滑脱椎板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钉棒固定术,术后病理报告示:椎管内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伴出血及黏液变性,可见少量骨及软骨组织。确诊为伴椎体滑脱与马尾综合征的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年复查,腰痛和右下肢放射痛消失,行走无不适。结论伴椎体滑脱与马尾综合征的腰椎小关节滑膜囊肿发病率低,误诊率高,及时行病理检查可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S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立体成像(SSD)在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102个脊椎爆裂骨折,高处坠落伤43例,摔伤31例,车祸撞伤22例。所选病例根据临床体征和平片或CR像显示的部位决定扫描范围,扫描平面与椎体垂直,层厚4~5mm、重建间距2-2.5mm,螺距1~1.25。连续扫描,多平面重建(MPR)三维立体成像(SSD)。结果在102个椎节爆裂骨折中,累及T12~L2 88个椎节,占总数的86.27%,L1受累最高,达49个椎节,占48.04%;椎管狭窄的程度与神经损伤的关系:轻度与中度椎管狭窄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x^2=8.72,P〈0.05);中度与重度椎管狭窄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18.18,P〈0.005)。结论螺旋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脊椎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的程度,是诊断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并对帮助制订治疗方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CT诊断征象及其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22例腰椎小关节征的CT表现及其常见伴随征象。结果:CT直接一次性显示小关节面骨质改变,关节间隙改变,关节囊改变以及伴随的椎间盘膨出、突出,椎间孔、侧隐窝和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钙化等征象。结论:CT可以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诊断提供直观、充分的影像学根据,可作为本征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的X线、CT征象认识。方法:对25例诊断为腰椎椎弓峡部裂的X线、CT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表现为:“八字征”腰椎体前移,“猎狗征”,CT表现为双侧关节突间部不规则骨性缺损伴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径延长,终板呈双边征,于相邻椎体层面,椎间盘呈反方向突出椎体边缘。结论:X线可诊断腰椎椎弓峡部裂并滑脱,CT不仅可以发现X线平片所显示的病变,且可同时显示合并的脊椎滑脱以及椎小关节、椎间盘、骨性椎管,椎间孔硬膜囊、黄韧带、神经根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维CT(3DCT)诊断颈椎病的价值。方法:采用3DCT技术检查了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300例患者。结果:21.3%的患者有颈椎椎体骨质增生,42.3%的钩突关节和16.2%的小关节突有骨质增生,另外有12个小关节突有错位改变。在1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发现狭窄的椎间孔438个。其中,C6~7和C5~6椎间孔狭窄占81.3%。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骨赘压迫椎动脉(22.0%)和椎动脉变细或粗细不均(65.9%),12.1%的患者未见异常。脊髓型颈椎病3DCT表现有颈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钙化、椎间隙狭窄和颈椎间盘突出等。结论:3DCT能全面评价颈椎间盘退变和颈椎骨质增生对神经、血管和脊髓的影响,是一种诊断颈椎病的实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与磁共振成像(MRI)在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表现。方法:抽取2019年1月~2021年9月我院拟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弯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MSCT和MRI检查,并评价MSCT重建技术及MRI诊断该类疾病的价值及影像学表现。结果:50例患者中35例最终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弯,5例患者经MSCT发现有隐匿性椎体畸形,10例患者经MRI发现伴有脊髓病变。35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的Cobb’s角为20°~91°,平均33°;其中5例为C形弯曲,30例为S形弯曲。CT后处理MPR/CPR重建调节可以在同一层面清晰显示最佳椎弓根横断面,结合冠状位、矢状位可以同时显示椎体发育,椎旁组织等情况,MRI可以准确显示脊柱侧弯及椎体旋转的程度、椎板形态以及脊髓及髓管病变情况;影像图像评估:MSCT中MPR重建的最佳椎弓根表现满意,SSD重建的侧弯cobb角测量表现满意,VR重建的椎体旋转度、侧弯cobb角测量、与周围组织关系表现满意;MRI中椎管状况、脊髓、与周围组织关系表现满意。结论:MSCT三维重建技术和MRI均就有一定的特发性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