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HD)前后血清中可溶性CD40(sCD40)、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肾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sCD40和sCD40L,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检测50例健康人(对照组)、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D组)血液透析前、后血清sCD40、sCD40L、CRP和血清肌酐(SCr)的水平。结果 HD组血清sCD40、sCD40L、CRP和S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伴冠心病组sCD40、sCD40L和CRP水平与不伴冠心病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透析后血清CRP水平较透析前显著升高(P<0.01),sCD40L和SCr水平明显下降(P<0.01);相关分析显示,尿毒症血透患者血清中sCD40、sCD40L、CRP和SCr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68,r=0.549,r=0.721,均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sCD40、sCD40L和CRP协同发挥微炎症及细胞毒效应,共同参与了尿毒症患者肾脏损伤的病理过程,亦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作为间接判断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5例冠心病患者[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1例,稳定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9例]血清hs-CRP、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30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hs-CRP、IgE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UAP组血清hs-CRP、IgE水平均显著低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hs-CRP、IgE水平显著低于U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与IgE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IgE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疾病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在动脉粥样硬化(AS)基础上斑块破裂、继发出血或急性血栓形成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许多研究表明炎症与免疫在AC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引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sCD40L和CRP水平的检测,进一步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sCD40L和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溶性CD40L(sCD40L)、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5月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9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1年,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冠状动脉血管再狭窄9例,无血管狭窄87例。比较血管再狭窄组、无血管再狭窄组血清指标[sICAM-1、sCD40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差异,分析血清指标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相关性。结果:与无血管再狭窄组相比,血管再狭窄组sCD40L、sICAM-1、LDL-C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HDL-C、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sCD40L、LDL-C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ICAM-1、sCD40L、LDL-C水平可能与冠心病患者血管再狭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和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cTnI) 和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145例冠心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8例,急性心梗患者45例)和120例健康受试者的hs-CRP、cTn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值,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UAP组、SAP组、AMI组和对照组hs-CRP、cTnI、TC、TG、HDL-C和LDL-C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CRP与cTnI、TC、TG和LDL-C呈正相关(r=0.87,r=0.76,r=0.51,r=0.34),与HDL-C呈负相关(r=-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nI与TC、TG、LDL-C和HDL-C无相关(|r|〈0.273,P〉0.05).结论 检测血清中hs-CRP、cTnI和血脂水平对冠心病的预测和诊断具有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sCD40L、甲胎蛋白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血压高、低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非高血压冠心病2个亚组。体检健康的老年人1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YKL-40和sCD40L水平,甲胎蛋白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结果临床一般资料显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冠心病亚组相比,高脂血症、过量饮酒、吸烟、糖尿病相对危险性分别是1.56、1.33、1.23、1.15倍,表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相对危险性远大于对照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YKL-40水平为(92.66±12.04)ng/mL,非高血压冠心病组YKL-40水平为(57.08±10.07)ng/mL;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sCD40L水平为(186.59±69.63)ng/mL,非高血压冠心病组sCD40L水平为(128.14±48.37)n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中,甲胎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老年患者外周血YKL-40、sCD40L、甲胎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YKL-40和sCD40L水平与高血压呈正相关,可用来评估冠心病患者的稳定性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分析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六安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老年患者75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 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25例、对照组25例,测定各组人群血清中YKL-40、hs-CRP的表达量,通过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表达差异、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YKL-40、hs-CRP之前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分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稳定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结果 YKL-40、hs-CRP在ACS、SAP组血清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SAP组比较,YKL-40、hs-CRP在ACS组亦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 <0.01)。同时,Pearson直线显示血清YKL-40与hs-CRP含量成正相关(r =0.756,P <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YKL-40、hs-CRP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 YKL 40 、hs-CRP 对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临床上加强对其监测有利于预判病情。  相似文献   

8.
多种炎症因子与冠心病(CHD)有密切的关系,许多炎症标志物可提示和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作为一种炎症标志物,其与动脉粥样硬化、CH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前白蛋白(PA)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血清蛋白质,是监测肝损害及机体营养状态的敏感指标,同时它又作为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影响。方法:4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安慰剂组),B组(辛伐他汀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常规酶法分别测定2组患者用药前与用药2、4和6周后血清sCD40L含量及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B组患者服药2、4及6周后血清sCD40L含量明显低于A组(P〈0.05,P〈0.01,P〈0.01)。B组患者服药2、4及6周后血清sCD40L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同用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0.01)。B组患者服药2、4及6周后血浆TC含量与用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1)。B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的降低与血浆TC含量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sCD40L的水平,对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确定最宜剂量治疗冠心病,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8月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72例为Ⅰ组;将其随机分为Ⅰa、Ⅰb组,每组3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56例为Ⅱ组;将其随机分为Ⅱa、Ⅱb组,每组28例,均给予300mg负荷量氯吡格雷后分别给予维持剂量75、150mg/d,7d为1疗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治疗前、负荷剂量24h、用药后5d血清sCD40L水平。结果服药前4组sCD40L平均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Ⅱ组sCD40L平均浓度高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负荷24h和服药后sCD40L平均浓度明显低于服药前(P0.05),Ⅰa、Ⅰb组负荷量24h和服药后sCD40L水平均明显低于Ⅱa、Ⅱb组(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CD40L水平高于健康人群,服用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活化,降低血清sCD40L水平,符合剂量氯吡格雷抑制效果确切,对于SAP抑制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72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3例,并选取同时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同时分析血小板减少组SLE患者与血小板正常组SLE患者血清中sCD40L的含量差别。初步探讨血清和血浆中sCD40L浓度有无差异。分析SLE患者血清中sCD40L的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有无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5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中及18例正常人血浆中sCD40L的浓度。结果①血小板正常组SLE患者血清中的sCD40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血小板减少组SLE患者。②SLE患者血清sCD40L浓度、血小板正常组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血小板减少组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与SLEDAI评分均无相关性。③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④发现正常人血清中sCD40L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浆中的sCD40L的浓度。结论 SLE患者血清中sCD40L浓度较正常人高可能参与SLE的发生发展过程。血小板计数对血清中sCD40L浓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SLE患者血清中sCD40L与SLEDAI评分无相关性,在临床上sCD40L不适合作为监测SLE疾病的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sCD 40L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以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为试验观察终点,依据血清sCD 40L水平将220例入院时胸痛时间不超过12 h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五组:第1组(<1.93μg/L)39例:第2组(1.93~3.50μg/L)41例;第3组(3.51~5.00μg/L)51例;第4组(5.01~6.30μg/L)46例;第5组(>6.30μg/L)43例,观察各组患者在不同随访观察时间段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百分率;用EL ISA方法测定血清sCD 40L水平。结果在最初24 h内,5个组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百分率间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在随后的72 h、1 m o和6 m o随访观察时间内,第4组和第5组患者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前3个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sCD 40L水平增高(>5.00μg/L)的ACS患者,随观察时间的推移,发生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动态观察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方法 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前相比,sCD40L及hs-CRP水平在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均明显降低(P<0.0001);支架置入后7,14,21,30,90和180 d五个组之阀相互比较,sCD40L及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支架置入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sCD40 L及hs-CRP的水平均明显偏高,在支架置入后随之降低.sCD40L及hs-CRP水平变化对评价临床药物干预效果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94年Stenvinkel等提出了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MIA),论述了尿毒症患炎症状态与营养不良,动脉粥样硬化与高病死率之问的关系。通过近年的研究,发现了尿毒症患更多存在的是一种微炎症状态。故作探讨的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微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C反应蛋白(CR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受到广泛的重视,本文观察了我院冠心病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PA和hs-CRP水平的变化及实验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7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2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PA和hs-CRP的水平浓度.结果 SAP,UAP与AMI患者PA水平浓度逐渐降低,AMI患者血清PA水平浓度明显低于SAP,UAP患者(P<0.01);血清hs-CRPP水平浓度逐渐升高,AMI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与UAP患者(P<0.01);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hs-CRP浓度显著升高,PA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血清PA和hs-CRP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 ,炎症反应基本上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各个阶段。而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与冠脉内斑块的生物学性状有关 ,并不取决于冠脉狭窄程度 ,斑块病变的不断进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1] 。本文是通过对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的测定 ,来探讨CRP在冠心病中的差异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自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8月住院的冠心病病人 116例 ,年龄在 38~ 88岁 ,女性 2 7例 ,男性 89例 ,均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狭窄程度大于 5 0 % ,单支血管病变 32例 ,双支病变 4 7例 ,三支病变 37例。其中…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迅速提高,是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几大疾病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冠心病不仅与心肌损伤有关,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还与局部和全身炎症有密切联系。我们通过检测CRP,CTM,探讨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伴随附壁血栓可能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发病机制,而炎性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一样,均为主要的急性时相性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APP),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炎症标志。它们在肝内的合成受多种细胞因子调控,尤以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最为重要。因此,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4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38例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SCHD)患者与30例对照者血清中SAA和hs-CRP水平,旨在探讨血清SAA利hs-CRP在AC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与IL-6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