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温巧生综述赵国宁审校门脉高压性结肠病是继发于门脉高压的一种以结肠血管扩张为主的病症。近年来认为是门脉高压病人急性或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潜在原因。本文从发病情况、内镜及病理诊断、发病机理和治疗等方面,较系统地进行介绍。长时期门脉高压可以引...  相似文献   

2.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霍丽娟,徐大毅门脉高压症(Portaihypertension,PHT)系1992年Gilbet采用。PHT系由肝脏病变或肝内、外血管病变,使门静脉(PV)受阻或PV血流量增加。而致PV压力超过25cm水柱。门脉高压性肠病(porta...  相似文献   

3.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6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肝硬化门脉高压性结肠病(Portalhypertensivecolopathy,PHC)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5年1月~1999年8月间我科共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08例,并发PHC者68例,报告于下。1 对象和方法全部病例符合1984年南宁会议制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PHC诊断主要依据结肠内镜特征。68例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22~73岁,平均44.3±6.2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40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2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隐源性肝硬化4例。门脉高压病程1~10年,平均3.5±1.2年。除肝硬化的一般临床表…  相似文献   

4.
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科共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68例,发现门脉高压性结肠病(PHC)3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0年12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共为19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了胃镜与结肠镜检查,复习资料发现内镜下符合门静脉高压性结肠病者有132例,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收治的19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因呕血,便血,大便潜血阳性,腹泻,便秘,解粘液便,腹痛等症状而入院。其中,男79例,女53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5岁,临床病程最长者约14年,最短者为半年。二、检查结果:196例患者作胃镜,结肠镜检查发现有132例呈门静脉高压性结肠…  相似文献   

6.
本文收集我院1985—1994年间,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62例,其中并发门脉性结肠病38例,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符合1984年南宁会议制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之诊断标准。门脉性结肠病主要依据结肠内镜特征。并发结肠病的38例中,男29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3.2:1,年龄23—72(平均46±5)岁。便血23例,大便潜血阳性26例,钡气造影疑结肠息肉13例。肝炎后肝硬化48例,并发结肠病29例;酒精性肝硬化9例,结肠病6例;原发性胆汁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高压性结肠病的内镜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下消化道出血越来越受到消化科临床医师的重视,我们对36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由门静脉高压所致的结肠黏膜病变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门脉高压性肠病主要包括门脉高压性小肠病变(PHE)和门脉高压性结肠病变(PHC)。PHC所致下消化道大出血极为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继发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PHC导致的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性胆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性胆病(PHB)为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特别是肝外门静脉阻塞患者的肝内、外胆管和/或胆囊壁、胆囊管的异常改变.PHB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门静脉海绵状血管瘤曲张压迫胆管和胆管壁缺血性损害有关.约20% PHB患者存在胆道系统症状,且与年龄、疾病持续时间、胆石症的发生频率以及肝功能异常相关.磁共振胆管造影术和门静脉造影术是PHB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有症状者可予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目的为降低门脉高压和解除梗阻.  相似文献   

10.
小肠改变是门脉高压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组由门静脉压力持续增高引起的症候群,最常见表现是消化道出血,特别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随着小肠检查手段的发展,特别是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发现门脉高压下小肠发生了病变,被定义为门脉高压性小肠病(PHE),这种改变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胃或食管没有静脉曲张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缬沙坦、普萘洛尔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门脉高压性结肠病(PHC)大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微循环的影响,并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采用复合因素法制备肝硬化门脉高压(PHT)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治疗组(缬沙坦组、普萘洛尔组和联合用药组)、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于第42天模型形成后分别予缬沙坦、普萘洛尔和两药联合灌胃,剂量分别为缬沙坦20mg/kg,每天1次;普萘洛尔22.5mg/kg,每天2次;联合组按前述方法同时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自来水灌胃;连续15d。各组于治疗结束后测门静脉压力(PVP),取结肠组织,光镜下观察、测定黏膜下血管面积及血管扩张量化值,并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有明显降低PVP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以联合用药组PVP下降最明显。各治疗组结肠黏膜下微静脉面积及微静脉内径量化值均下降(P〈0.01),尤以联合用药组作用更为显著。各用药组结肠黏膜上皮吸收细胞微绒毛密集、排列较整齐,断裂少见,普萘洛尔组和联合用药组杯状细胞明显增多,腺上皮细胞线粒体较完整,缬沙坦和联合用药组分泌颗粒较多,尤以联合用药组显著。各治疗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吞饮小泡减少,未见明显肌微丝。结论缬沙坦和普萘洛尔均可减轻大鼠PHC结肠黏膜下血管扩张,改善结肠黏膜血供,对PHC大鼠的结肠黏膜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肠病(portal hypertensiveenteropathy, PHE)的2大主要发病机制是肝内门脉血流阻力增加和流经门脉血流增多. PHE的基本特征是组织病理学上的特征性血管病变.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但却是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目前为止, PHE的诊断和分级尚无统一标准, 治疗上也仅限于小样本经验总结, 因此, 关于PHE的进一步研究非常必要. 本文就PHE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41例尹惠群宋剑赵逵龙小瑛陈安海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贵州省遵义市563003SubjectheadingsHypertesion,portal/complicationColonicdiseases主题词高血压,门脉/并发症结肠...  相似文献   

14.
门脉高压性血管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是一个能感受、整合急慢性刺激并能作出反应的器官 ,它的结构和组成成分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处于持续复杂的变化状态。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即血管重建 ,是机体在生长、发育和衰老以及心血管疾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目前 ,高血压病以及肺动脉高压血管重建是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 ,但门脉高压性血管重建的研究却极少。门静脉系统两端为毛细血管 (其中一端是肝窦 ) ,中间为静脉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门脉高压症时门静脉血液动力学处于一种高压力和持续高血流量并存的特殊状态。因此 ,门脉高压性血管重建有其自身固有的特性。本…  相似文献   

15.
恶性组织细胞病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组织细胞及其前身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疾病范围广泛,主要以肝脾、骨髓及淋巴结为主。病变局限于结肠者少见,并很易误诊。本院收治1例结肠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误诊时间较长,为引起重视,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性肠病虽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类似,但由于其内镜下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诊断标准并未统一,个体差异性大,患者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症状,临床易漏诊。根据患者病情及经治专家经验,在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内镜治疗以及放射性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虽然近年来门静脉高压性肠病的内镜表现及治疗相关研究已有所报道,但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及预后仍缺乏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各种原因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胃黏膜非炎性病变,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可并发消化道出血,是肝脏疾病中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第二大原因,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近年来,国内外对有关PHG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对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门脉高压性胃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254例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病人进行胃镜检查,检出门脉高压胃病130例,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门脉胃病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9.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on gastopathy, PHG)是指门脉高压症伴发的胃黏膜病变, 主要发生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出血症,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严重时危急生命. 近年来关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机制, 内镜下和影像学诊断、治疗发展较快. 本文就近年来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和肠病通常指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的胃肠道黏膜病变,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分子机制有关,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就门静脉高压性胃肠病的发病机制、内镜表现、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文献回顾,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