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酰氨基多环芳烃存在于环境中,用HPLC从煤的燕馏物中分离乙酰氨基多环芳烃的工作早有报道.本文用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乙酰氨基菲、乙酰氨基苣、乙酰氨基芘及乙酰氨基苯并(a)芘做Ames试验,旨在研究其结构和致突变性之间的构效关系,以便了解这类化合物活化代谢之机理.这些化合物是2—乙酰氨基菲,3—乙酰氨基菲、9—乙酰氨基菲、6—乙酰氨基苣,1—乙酰氨基芘,1/3—乙酰氨基—7,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调查东北某工业城市大气颗粒物质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浓度以及它们的致突变活性.材料与方法:用大流量粉尘采样器采样,带有荧光检测仪的高压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总的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PAHs)以及其中的苯并(a)芘[B(a)P]的浓度.以Ames沙门氏菌致突变活性检测样品的致突变性.结果:工业区和交通干道大气中颗粒物质浓度高于居住区或郊区,工业区大气中颗粒物质中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和苯并(a)芘的浓度高于郊区和交通干道(P<0.05或P<0.01).工业区大气颗粒物质和有机提取物致沙门氏菌TA98和TA100回复突变率高于其他各区采样点(P<0.05或P<0.01).结论:工业区大气中颗粒物质和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浓度较高,并具有很高的间接致突变活性和较弱的直接致突变活性.  相似文献   

3.
乙酰氨基多环芳烃存在于环境中,用HPLC从煤的蒸馏物中分离乙酰氨基多环芳烃的工作早有报道。本文用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乙酰氨基菲、乙酰氨基苣、乙酰氨基芘及乙酰氨基苯并(a)芘做Ames试验,旨在研究其结构和致突变性之间的构效关系,以便了解这类化合物活化代谢之机理。这些化合物是2-乙酰氨基菲、3-乙酰氨基菲、9-乙酰氨基菲、6-乙酰氨基苣、1-乙酰氨基芘、1/3-乙酰氨基-7,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我室建立的稳定表达CytP4501A1的转基因细胞株CHL-1A1对一组前致突变物/前致癌物进行双核细胞微核试验,同时以母细胞系CHL为对照,结果表明,在不加S9的情况下,五种前致突变物,苯并芘,3-甲基胆蒽,苯并蒽,二甲基苯蒽和蒽均能诱导CHL-1A1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增高,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证明CHL-1A1细胞具备代谢活化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彗星试验检测间接致突变物的DNA损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与方法:用彗星试验检测在体外活化与不活化条例下9种间接致突变物(苯并(a)芘、7,12-二甲基苯并蒽、3-甲基胆蒽、2-氨基蒽、2-氨基芴、4-硝基喹啉-1-氧化物、乙基亚硝基胍、黄曲霉素B1和环磷酰胺)对V79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结果:在活化条件下,8种物质出现DNA损伤作用或损伤作用增强,1种物质(4-硝基喹吉林-1-氧化物)DNA损伤作用减弱。结论:加入体外活化系统,彗星试验可检测间接致突变物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我室建立的稳定表达CytP4501A1的转基因细胞株CHL-1A1对一组前致突变物/前致癌物进行双核细胞微核试验,同时以母细胞系CHL为对照,结果表明,在不加S9的情况下,五种前致突变物,苯并(α)芘、3-甲基胆蒽、苯并蒽、二甲基苯蒽和蒽均能诱导CHL-1A1细胞的微核率显著增高,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证明CHL-1A1细胞具备代谢活化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能力。因此,转基因细胞株CHL-1A1在化学致癌物的遗传毒理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厦门饮用水致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方法结合常规理化测定。从1991.11-1993.5.每季度测定各采样点的致突变效应,发现有3个地段和3家水厂的水样,具有致突变效应,并且是在枯水期出现。丰水期正常,根据理化分析结果表明,致突变源为有机氯、苯并(α)芘,硝氮以及重金属元素,也发现采用上浮法处理原水,可极大降低有机致突变物的致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8.
大气悬浮颗粒物不同有机组分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城市功能区选择4个点采样,颗粒物提取物分成五个组分,分别测定致突变性,结果发现:PAH组份,有机酸组分和极性化合物组份有较强的致突变性,冬季颗粒物致突变性比夏季颗粒物致突变性强;主要引起TA98菌株的移码型突变,加入活化系统可不同程度地增加提取物致突变性。表明上海市大气污染已是一个严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分离到的自发暗变种T9171菌检测十种化合物,其中六种化合物呈致突变阳性反应,二种化合物呈可凝 阳性,二种化合物呈阴性反应。该方法比较传统的Ames试验检测化合物致突变效应灵敏度高,可望成为一种简易灵敏的测试环境致突变物的短期生物学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氮烯乙茶致突变的实验研究师培兰,李等松,谭剑华,苏军华,史培才(兰州兰州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730020)氮烯乙茶是具有抗癌作用的新合成化合物,为研究其有无潜在的致突变性,选用了一组试验进行实验研究。Ames试验用TA97、TA98、TA取00和...  相似文献   

11.
山楂叶水提取物的致突变研究刘爱恒,宋宏良(天津市医药科学研究所300070)近年来文献中对山楂叶所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药理、临床都有报道。为了了解其致突变性,按有关规定,对山楂叶水提取物进行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变试验。①Ame...  相似文献   

12.
化合物致突变/致癌活性自动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生物学试验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构效分析,预测化合物的致突变/致癌活性。介绍采用分子结构片段为结构参数的方法所建立的(化学)结构—(生物学)活性相关分析的 SARA 系统,找出化合物生物活性与其内部结构关系规律,实现在生物学检测基础上的计算机预测,从而使 SARA 系统预溯化合物致突变/致癌活性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3.
细胞色素P4502E1(eytoehrome P450s2E1,CYP2E1)是人体内重要的Ⅰ相代谢酶类,主要参与N-亚硝酸类化合物、黄曲霉毒素AFBl、苯、四氯化碳等多种低分子量化合物的代谢活化。因CYP2E1参与多种前致癌物和前毒物的代谢,近年来有关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日益成为肿瘤病因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就CYP2E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肿瘤易感性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亚硝基化合物代表一组对动物和人致突变、畸变和癌变的作用剂。在人胃肠道的各个部位已发现相当数量的亚硝基化合物及其前体物,而且这些物质可被粘膜吸收。亚硝基化合物的致突变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的代谢活性。这些组织实际上将亚硝胺转变为致突变代谢物,后者作用于细胞的DNA,使DNA合成时引起突变的机率增加。 通常有少量的亚硝基化合物存在于环境中(空气、饮用水、食物等),通过进食或呼吸进入胃内。亚硝基化合物及其代谢物经由肾排出。 已证实在人类胃中可由于含氮前体物—胺和酰胺,尿类和氨基甲酸乙酯的亚硝基化作用,形成亚硝基化合物,特别是在某些适宜的条件下如在胃的硷性pH环境中。已报道pH值接近3.0确实可抑制胃中的  相似文献   

15.
λDNA体外重包装技术能在离体条件下将λDNA包装成为感染活性的噬菌体颗粒, 我们试图利用这一技术,建立一种致突变物检测新方法。本研究共选用阳性致突变剂丝裂霉素C(MMC)、9-氨基吖啶(9-AA)、甲  相似文献   

16.
目前,抗癌、抗突变剂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一些化合物本身具有致突变作用,应用于人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因此.寻找有效而副反应小的抗突变成份.对肿瘤与遗传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植物学家Alfred Barthelmess发表“致突变的药物”一文。由于他看到有些具有致突变性的化合物已被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因而收集了大量有关化合物的诱变性的文献,综述成文,要求人们尽可能地考虑化合物在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效应及其全部后果。 同年—— 美国遗传学家、原Cold Spring Harbor验室主任Milislav Demerec(1895.1.11—1966.4.12)曾经把全部的精力集中于培养沙门氏菌方面的研究,并用以检测化学诱变  相似文献   

18.
天然植物制剂AMH体外抑制多种强致癌物的致突变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小琼 《肿瘤》2003,23(6):494-496
目的 研究开发具有防癌、抗突变的生物资源 ,为预防致癌物致突变物对遗传物质的损害、预防肿瘤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改进的鼠伤寒沙门氏菌 /哺乳动物肝微粒体酶试验 (Ames试验 )。结果 由云南一特色真菌植物提取的天然植物制剂 (AMH) ,经试验研究证明 ,对生产生活中多种常见的强致癌物、致突变物如 :2 氨基芴 (2 AF)、苯并 (a)芘(BaP)、黄曲霉毒素 (AFB1)、环磷酰胺 (CP)、卷烟焦油 (CSC)、染发剂 (HCC)、二甲基亚硝胺 (DMN)、二乙基亚硝胺 (DEN)等的致突变作用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达 80 %~ 10 0 % ,P <0 .0 5 ) ,并具有很好的剂量反应关系。AMH为水溶性 ,富含有机硒和黄酮类物质 ,稳定性好 ,经毒理学安全性评价安全无毒。AMH在卷烟、化装品及日常生产生活的防癌抗突变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结论 AMH对所检测的 8种生产生活中的强致癌物、致突变物的致突变作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在利用生物资源防癌抗突变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SOS/umu法检测苯胺类化合物的遗传毒性赵晓红,闫春生(兰州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兰州730000)苯胺类化合物是现代化学工业、国防工业及医药工业等方面不可缺少的原料和化工合成的中间体,且仍在不断研制和引进新的化合物,因此本文用SOS/umu法检测此类化...  相似文献   

20.
SOS显色反应是检测细菌SOS反应诱导的遗传毒理学短期试验.本文报告以SOS显色反应筛选抗遗传毒物的方法学研究.我们设计了5种实验①抗致癌性亚硝胺生成,②抗间接致突变物(苯并(a)芘);③抗直接致突变物(丝裂霉素C):④抗UV致DNA损伤诱发SOS反应;⑤受试物对半乳糖苷酶(βG)和碱性磷酸酶(AP)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